初一历史笔记2016模板_第1页
初一历史笔记2016模板_第2页
初一历史笔记2016模板_第3页
初一历史笔记2016模板_第4页
初一历史笔记2016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七年级中国古代史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封建社会〕〔统一〕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统一〕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新疆、西藏)中国古代史复习外交:四大制造歌我国四项大制造,古代文明的象征。东汉蔡伦造纸术,北宋印刷是毕昇。北宋航海用指南,唐代火药早制造。四大制造传亚欧,促进世界早文明。时间:170万年70-20万年人物:元谋人北京人文明:石器时代,北京人使用自然火p12人物: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尊称:人文始祖地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中原地区文明:神农尝百草,中华农业医药学创始人黄帝:造车船,宫室,下属制造文字,妻子制造养蚕抽丝技术证据:考古+传奇大事:炎黄大战蚩尤时间:西周〔奴隶社会〕政治制度〔文明〕:分封制目的:稳固对周边的统治内容:p28作用: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联系,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开发和文化进展成认土地私有嘉奖生产嘉奖军功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p45商鞅变法时间:战国前356年地点:秦国人物:商鞅、秦孝公成功缘由:启发:成认土地私有表达地主阶级性质,有利于过渡到封建社会1、出色君主任用贤才2、顺应历史进展的潮流改革是进展之路1、“仁”2、“礼”3“德”:爱人:约束:为政以德1、创办私学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均衡,全民教育〕3、编订古籍孔子是一个宏大的思想家孔子是一个宏大的教育家p51孔子〔春秋末年、鲁国〕儒法家思想:商鞅变法和秦朝统一的指导思想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53百家争鸣〔战国〕缘由:1、生产力的飞速进展,经济富强2、各国竞相改革,文化人四处游说讲学作用:相互辩驳相互影响,促进思想解放法家思想:商鞅变法、秦朝儒家思想:汉武帝新儒学:1、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2、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p69秦始皇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

目的:稳固秦朝的统治

作用:加强中心集权1、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2、在中心,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对皇帝负责;3、地方实行郡县制,官吏由朝廷直接任免,不行世袭;4、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经济〕5、组织修补长城〔军事〕;6、焚书坑儒。〔文化,错〕郡县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不同?p73郡县制各级官员朝廷任免,无世袭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任免,可世袭。它们有不同的任命制和任期制p68秦朝中心集权制的作用与影响问1:郡县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不同?任命制任期制问2:秦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连续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什么普遍特征?中心集权制、君主专制权力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中心,集中到皇帝个人问3:到什么时候才有所转变?孙中山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物质根底:西汉初恢复进展,经济富强(盐铁专营)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中心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外交上:派遣张骞出访西域民族关系:卫青霍去病大击匈奴西汉前60年西域都护,汉元帝:昭君出塞p74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目的:稳固汉朝的统治

作用:加强中心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人:董仲舒目的:加强中心集权,稳固统治内容:排斥和抑制其他各家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措施:办太学完毕:新文化运动中批判儒家思想“推恩令”的奇妙之处在哪里?1、诸侯再也没有抗衡中心的实力2、得到分封的小诸侯效忠中心

张骞通西域目的:

第一次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结果: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状况。其次次:目的:

公元前119年进展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结果: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双方的沟通开头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正式治理新疆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说一说张骞出访西域的作用。p851.促进了汉朝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沟通,为丝绸之路的开拓奠定根底。2.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头正式归属中心政权。p86造纸:西汉前期劳动人民制造,东汉蔡伦改进p91佛教西汉末传入中国,东汉初派使臣学习佛法名胜:白马寺、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司马迁《史记》记录:黄帝-汉武帝时期评价: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南方经济进展的缘由p1121.自然条件优越2.战乱较少,社会较安定。3.大量人口南迁〔最重要的缘由〕p1121.《汉书》记载的江南自然条件好,但经济进展一般2.《宋书》记载的江南是全国最繁华的地3.两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从西晋后期南北朝开头到南宋完毕。背景:西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地点:黄河流域理由:北魏是炎黄子孙目的:转变北魏落后状况,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掌握。内容: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政策作用:促进民族融合,顺应民族融合历史潮流。成功缘由:启发:1、出色君主任用贤才2、顺应历史进展的潮流1、改革是进展之路2、中华民族团结,共同进展。p113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隋统一后,为了稳固统治作用:1、稳固了统治,南北经济文化的桥梁2、加大了人民负担,最终导致隋朝灭亡p2人物:隋炀帝p4永通邗江p8唐〔富强与开放〕表现:1、经济上,轻徭薄赋,进展生产。2、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擅长用人和纳谏,沿用和进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3、文化上,进展科举,重视教育,科技创新;4、民族上,公平团结的民族政策5、外交上,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缘由:国家统一,经济富强,政治开明,科学与文化高度进展,造就盛唐开拓进取,兼容并包的时代风貌贞观李世民的品质p121、吸取隋亡教训2、擅长纳谏,重用人才3、以民为本p20科举制1、设置〔隋朝〕隋文帝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正式设立科举制2、进展〔唐朝〕唐太宗沿用和进展科举,武则天开武举和殿试,唐玄宗加考诗词歌赋3、僵化〔明清〕八股文,加强对思想的掌握4、完毕晚清,1905年取消科举考试作用:1、为国家选拔人才,2、给人才供给公正时机3、社会风气向上4、晚期对社会起阻碍作用特点:标准客观,竞争公正实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p32外交政策:开放与沟通作用:加强中外经济文化沟通唐太宗:玄奘西行〔中印〕唐玄宗:鉴真东渡〔中日〕遣隋使、遣唐使日本:大化改新崔志远:朝鲜半岛《桂苑笔耕集》P64宋多元文化碰撞交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区域: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开头南宋完毕完成标志:

苏湖熟,天下足时间:商品经济:北宋,四川,交子市民阶层:瓦舍海外贸易:市舶司重文轻武七下p76澎湖巡检司治理台湾p75元〔少数民族统一的大一统国家〕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统一全国回族:元的统一,汉蒙等族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民族政治:行省制度农业:《农桑辑要》p81唐初:雕版印刷《金刚经》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意义:先东传韩国、日本,再西至欧洲、美洲促进同世界各地的文化沟通,和教育普及〔同造纸术〕p82唐初:制造炼丹医药学家:孙思邈唐末:开头运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军事造纸:上p86西汉前期劳动人民制造,东汉蔡伦改进指南针p82战国:最早制造,自然磁石,司南北宋:开头用于航海南宋:经阿拉伯商人传播到欧洲,为新航路的开拓供给重要条件p100清军机处1、目的:加强君主专制2、时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3、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顶峰。政治:废丞相,设立军机处,加强中心集权p98明清:封建社会的其次次顶峰,民族危机思想:八股取士,稳固专制统治需要,加强中心集权民族:对内,恩威并重〔台、疆、藏〕对外,抗击外国侵略〔日、荷、沙俄〕p104民族英雄1、明,戚继光,台州大战2、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3、清,康熙,雅克萨还击战《尼布楚条约》4、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等台湾1、三国是叫夷洲,隋代叫流求,唐宋叫流求或者琉球2、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过台湾3、元代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4、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5、清代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联系,巩固东南海防6、清末甲午战斗《马关条约》割让台湾7、抗日战斗完毕收回台湾〔日本〕8、解放战斗,台湾再次离开祖国p108台湾是中国的一局部加强沟通合作,和平统一统一则强,分裂则弱,西藏:册封制度、金瓶挚签制度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心政府册封,这就加强了中心对西藏的管辖。驻藏大臣的设置雍正设置驻藏大臣。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就更为直接、更为加强了。金瓶挚签制度乾隆年间,驻藏大臣掌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制度p110新疆1、西汉,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2、唐,安西都护府3、清,伊犁将军4、1884,新疆行省p111历史上找证据〔提示:唐、元、清〕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吐蕃与唐朝保持着长期联姻、经济文化沟通,“和同为一家”。元朝时,中心设置宣政院负责西藏地区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清朝时,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称号,设置驻藏大臣一、明朝开放外交——郑和下西洋1.目的:宣扬国威2.过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3.影响:p128二、清朝保守外交——闭关锁国1.缘由〔思想:盲目自大、经济:自给自足经济、政治上:可怕抗清力气和欧洲海外扩张〕2.内容:严格限制3.影响:p130p127明清外交启发:开放使人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坚决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第一局部祖国历史的开端〔原始社会、炎黄、尧舜禹〕其次局部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第三局部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春秋战国、秦汉、南北朝第四局部封建社会的富强隋唐第五局部封建经济连续进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五代十国、宋第六局部统一的多民族进一步稳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元明清12 黄帝与炎帝——“人文始祖”22家天下〔夏:禹-启〕28 西周分封制〔奴隶社会〕★43 商鞅变法〔战国封建社会〕46 甲骨文47 司母戊鼎★50 孔子及奉献〔春秋〕51 百家争鸣〔战国〕★64 秦的兴亡★69 秦稳固统一措施★74 汉武帝大一统〔西汉〕81 张骞出访西域★82 西域都护〔西汉末年〕83 丝绸之路造纸术〔西汉-东汉〕93司马迁《史记》〔黄帝-汉武〕102赤壁之战与三足鼎立110 江南经济进展〔魏晋〕★114 孝文帝改革〔北魏〕121 王羲之书法75 忽必烈的改制79回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