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与能力1.了解《史记》相关知识,积累文言词语。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1.理解周亚夫这一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2.学习课文运用对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周亚夫这一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一、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其所著《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另有《悲士不遇赋》《报任安书》等。二、故事背景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单于起兵,进犯上郡和云中。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之后,汉文帝亲自到这三地劳军。这篇文章就是汉文帝劳军的纪实。课文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华书局2013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三、文学常识《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共130篇,分“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部分。《史记》中的“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事迹;“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物的传记;“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后人将这部书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四、词汇积累1.字音邪(yé)曩(nǎng)彀(gòu)诏(zhào)棘门(jí)弓弩(nǔ)按辔(pèi)甲胄(zhòu)被甲(pī)祝兹侯(zī)持兵揖(yī)2.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2)改容式车:“式”通“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扶轼。3.古今异义(1)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节约。(2)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3)壁门士吏:古义:营垒。今义:墙,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4)其将固可袭而虏:古义:必定。今义:坚固,顽固4.一词多义军:①周亚夫军细柳(驻军)②上自劳军(军队)③至霸上、棘门军(军营)以: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任用)②以备胡(表目的,用来)③请以军礼见(用)之:①已而之细柳(动词,到)②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③称善者久之(助词,无实意,补充音节)使: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派遣)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使臣)为: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动词,作为)②天子为动(介词,被,表示被动)持:①持满(拉)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拿)骑:①将以下骑送迎(骑马)②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骑马的人,骑兵)诏:①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②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宣告、告诉)劳:①上自劳军(慰劳)②劳其筋骨(使动用法,使……劳累)居:①居无何(经过)②居天下之广居(居住)5.词类活用(1)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2)介胄之士不拜:名词作动词;穿戴盔甲。(3)改容式车:名词用作动词,扶轼。6.特殊句式(1)被动句:天子为动(为表被)(2)判断句:此真将军矣(“此”表判断)(3)省略句: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乃”前面省略主语“朝廷”)五、古今对译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祝兹侯徐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用以防备匈奴。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皇帝的车队)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军营将士都身穿铠甲,刀剑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皇帝的先行卫队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来到军营前,(却被拦住)不得进入。先行人员说:“皇上将要驾到。”军门都尉说:“周将军有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的命令。’”过了不久,皇帝来到军营前,又被拦住不得进入。“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于是皇帝派使者手持符节召见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皇帝“周将军规定,军中不得驱驰。”于是的车队进来)。守营门的官兵对随从的车队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策马疾驰。”于是皇帝的车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队控制住车马慢慢行走。来到营中大帐前,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的将士是不能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行跪拜礼的,请允许我用军礼拜见。”皇上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敬意。并命人致意:“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礼仪完毕即离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出军营大门后,随行的大臣都十分惊愕。文帝说:“啊,这才是真将军啊!先前(看到的)霸上、棘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门的军对,简直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领必定可以遭袭击,被俘虏。至于周亚夫,岂能被侵犯!”这称善者久之。件事文帝赞叹了好久。六、课文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简要交代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第二部分(第2段):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第二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上自劳军……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写细柳营军容严整,常备不懈。第二层(先驱曰:“天子且至!”……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写细柳营军纪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第三层(至营,将军亚夫……成礼而去):写细柳营军礼严谨,一丝不苟。第三部分(第3段):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谨。七、问题归纳1..课文为什么要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的情况,后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遇到的情况,是为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做铺垫,两种情况进行对比,更加凸显了细柳营军纪严明,从而也更加突出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更令人敬佩。2.“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中的“惊”字有什么深刻含义?一个“惊”字,含义丰富。既可能是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迎接皇帝不周到,冒犯天子之威而惊恐;既可能是群臣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意外,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过于拘泥于军纪而惊讶。3.课文最后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作结是不是显得多余?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军、棘门军与周亚夫领导的细柳军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以皇帝的感叹作结,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还表现了汉文帝知人善任的特点。当劳军结束后“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惊什么?作者虽未写明,但很清楚,就是对周亚夫对待汉文帝的态度感到惊异。由此引出文帝的一段话,其中一褒一贬,非常分明。这段话出自皇帝之口,而且是在皇帝实地考察之后,其意义就不同寻常了。因此这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并不多余。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各自体现出周亚夫将军什么样“真将军”的风采?①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戒备森严,军纪严明,常备不懈,严阵以待。②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治军有方,令行禁止。③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恪尽职守,刚正不阿。5.汉文帝在细柳军并未得到“至尊”的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但他并不认为这损害了自己作为皇帝的威严,反而对周亚夫大加称赞。这一点应该如何理解?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作者没有写出文帝对此的态度,但从下文推断,文帝起初对此是不以为意甚至认为理所当然的。但在细柳军,待遇则完全不同,军中官兵均严格遵守将军之令,而周将军则严格遵守军礼,即使面对天子也不例外。两相对比之下,文帝才意识到霸上及棘门军是何等形同儿戏,细柳军是何等不可犯,而只有细柳军这样训练有素、军纪严明的军队才是维护自己的统治(保家卫国)最需要的,特别是在“匈奴大入边”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在“皆惊”(即还没想明白)的群臣面前贬斥玩忽职守的霸上及棘门军的统帅,称赞周亚夫,也是向群臣宣示国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文帝的开明、识大体。6.本文着重刻画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的描写并不多,而是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来凸显其形象,请找出文中的三处对比,并说说这些对比说明了什么。①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对比。“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说明军容严整,戒备森严,严阵以待。“直驰入”——说明军规松散,守备松懈。②文帝及随从入营的对比。“不得入”——表明细柳军军纪严明。“直驰入”——表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军纪松弛。③三营将领的对比。“持兵揖”“请以军礼见”——周亚夫严守军纪,一丝不苟。“将以下骑送迎”——将军带头违纪,无视军规。这些对比表明周亚夫治军严谨。因而细柳军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军令如山,而霸上军和棘门军军纪松弛,军容涣散。7.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八、课文主题本文通过讲述汉文帝巡视、慰劳霸上、棘门与细柳军的故事,突出展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格、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范。周亚夫军细柳对比eq\b\lc\{\rc\}(\a\vs4\al\co1(霸上、棘门:直驰入骑送迎若儿戏耳,,细柳:不得入不得驱驰真将军矣))eq\b\lc\(\a\vs4\al\co1(侧面,描写))周亚夫: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一、熟读课文,简要复述文中的故事。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与同学交流。在匈奴大举入侵的背景下,汉文帝亲自到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在霸上和棘门,文帝可以纵马奔驰,军营将士也极为恭敬。而在细柳营,文帝则被要求处处遵循军令:无将军之令不开营门;军中不能驱驰,只能徐行;劳军也要严格遵守军礼。文帝出营门,称赞了周亚夫。汉文帝称赞周亚夫是“真将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表现评价细柳营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一派常备不懈、严阵以待的景象军队训练有素,周亚夫治军有方文帝到细柳营,“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直至文帝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在细柳营中,文帝也要遵循军令,“按辔徐行”军纪严明,令行禁止面对天子,周亚夫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霸上及棘门军提供了反面例子作为对比,而在“匈奴大入边”的背景下,文帝需要的正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和周亚夫这样治军有方的将军霸上、棘门军的反面对比二、《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语)。细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写法分析作用对比情势对比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治军严明对比的手法给出了反面的参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鲜明态度对比在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结果对比出营门后,群臣的“惊”和文帝的“称善者久之”也形成对比,表现出文帝贤明、识大体衬托文中还有大量侧面描写,如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避免了单一从正面写来的直露,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军:驻军、驻扎。军中不得驱驰军:军营。2.上自劳军劳:慰劳。劳其筋骨劳:使……劳累。之:到,往。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之:相当于“的”。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居天下之广居居:居住。四、《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从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张良、韩信、李广等人中任选一位,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相关的本纪、世家或列传,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示例:《淮阴侯列传》选段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xíng)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汉之败却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齐、赵亦反汉与楚和。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鲊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yān)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译文:八月,汉王出兵向东挺进经过陈仓,平定了三秦。汉二年,兵出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汉王又联合齐王、赵王共同攻击楚军。四月,到彭城,汉军兵败,溃散而回。韩信又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在荥阳会合,在京县、索亭之间又摧垮楚军,因此楚军始终不能西进。汉军在彭城败退之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国和赵国也背叛汉王跟楚国和解。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改制为河东郡。汉王派张耳和韩信一起,领兵向东进发,向北攻击赵国和代国。这年闰九月打垮了代国军队,在阏与生擒了夏说。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往荥阳去抵御楚军。评价:《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作者纵开笔墨,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叙事,独具匠心地安排叙事结构,灵活巧妙地运用多种叙事方法,完美地叙述了韩信的成长过程和生活经历,展现其卓越的军事才华。它在客观叙述的基础上表现出巨大的艺术性,有纷繁复杂的结构安排,又有条理性,结合多种叙事方法而突出主题的集中性。题组A基础过关练一、课内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入彀(gòu)棘门(jí)持兵揖(yī)天子为动(wèi)辔(pèi)曩者(náng)祝兹侯(zī)诏将军(zhào)虏(lǔ)驱驰(qū)介胄(zhòu)可得而犯邪(yé)刃(nèn)弓弩(nǔ)嗟乎(jiē)军士吏被甲(bèi)【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和字形的能力。A.“为”是多音字,此处应读wéi。B.“曩”应读nǎng。D.驽→弩。“被”是通假字,同“披”,应读pī。故选C。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军霸上(军队)被甲(同“披”,穿着)C.彀弓弩(张开)D.居无何(经过)【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A项,军,驻军。故选A。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备胡请请以军礼见之诏本在冀州之南C.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乃传言开壁门为动亚夫为将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重点词语的用法和含义的能力。A.连词,来/介词,用。B.都是结构助词,的。C.副词,就/副词,才。D.介词,被/动词,作为,担任。故选B。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改容式车。B.一厝朔东,一厝雍南。C.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D.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答案】D【解析】A.“式”通“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B.“厝”同“措”,放置;C.“被”同“披”,穿着。故选D。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第一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这样就将戍边将领周亚夫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B.周亚夫是文章的主人公,可课文并没有过多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C.《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D.《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故选C。二、课内阅读(一)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题目。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候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军:驻扎B.将军亚夫持兵揖日
持:率领C.居无何,上至
居:经过D.上自劳军
劳:慰问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D.天子先/驱至,不得/入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将以下骑送迎将心比心B.天子且至
且焉置土石C.已而之细柳军
杜少府之任蜀州。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若金汤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写出其中两处对比,并作分析。【答案】9.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着文帝的车马随从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10.①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人,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②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③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解析】1.B项,持:拿着,握住。故选B。2.可根据语法结构、文言标志词来划分朗读节奏。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D.天子先驱/至,不得/入。故选A。3.A.将军/扶助。B.将要/况且。C.均为往,去,到。D.必;一定/顽固。故选C。(2022·河南义马市期末)(二)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各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管夷吾举于士士:士兵B.劳其筋骨劳:劳累C.至霸上及棘门军军:军队D.天子先驱至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14.“生于忧患”的道理在【乙】文周亚夫身上有哪些体现?【答案】11.D12.这样以后才知道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可以使人萎靡死亡。13.引出并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或论证了“逆境出人才”;论证了“人才都是经历磨难和历练造就的”);运用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论证更充分有力。14.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毂弓弩,持满。②天子劳军也必须遵守军规。(意思对即可)【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句意: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士:狱官;B.句意:使他的筋骨劳累。劳:使……劳累;C.句意: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军:军营;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然后,这样以后;忧患,忧愁祸患;安乐,安逸享乐。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写作手法。文章开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观点,论述艰苦的环境,一方面给人们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每每就不如人意,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些困难,坚定、振奋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不断克服困难,求得生存的过程中增加了聪明才干;可见历经挫折可以促使人们走向成功;增强论述的气势,令人无法反驳,使论证更充分有力。1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乙】文第二段“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可见,细柳军营戒备森严,严阵以待,只听从将军的命令,防止敌人侵扰,表现了周亚夫将军防患于未然(“生于忧患”),军纪严明。题组B能力提升练(2023·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期末)(一)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ㅤㅤ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ㅤㅤ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ㅤㅤ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乙]ㅤㅤ(孝景)①初即位,(窦婴)为詹事。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②。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③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孝景三年,吴楚反④,上乃召婴。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⑤。所赐金,陈之廊庑⑥下,军吏过,辄令财⑦取为用,金无入家者。(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注]①孝景:指汉景帝。②昆弟:兄弟。燕:同“宴”。③千秋之后:即死后。④吴楚反:指吴、楚等七个诸侯国叛乱。⑤进之:把他们推荐给皇帝起用。⑥廊庑:相当于走廊。⑦财:同“裁”,酌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①已而之细柳军②亚夫乃传言开壁门③酒酣,从容言日④窦婴亦薄其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②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3.对甲乙两文中加括号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原是秦汉时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自称。古代中原汉族统治者称呼少数民族有“东夷、西戎、北狄、南蛮”之说,“胡”后来取代“北狄”成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B.“揖”与“拜”涉及古代礼仪,“揖”是拱手礼,“拜”是跪拜礼。周亚夫在军营中见了皇帝只“揖”不“拜”,充分表现了他的“真将军”风采。C.“孝景”是汉景帝的谥号(死后由继位皇帝综合史官评议决定)。汉朝倡导以孝治天下,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孝武”等。D.“列传”是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历代纪传体史书沿用。《史记》共有七十篇“列传”,均为记录历代帝王政绩的传记。4.周亚夫和窦婴都是西汉名臣。从甲乙两文看,他们身上体现出了“名臣”哪些共同的优点?【答案】1.①到。②营垒。③随便。④认为……小。2.①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②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皇上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4.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①句意: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之,到。②句意: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壁,营垒。③句意:酒兴正浓时,汉景帝随便地说。从容,随便。④句意:窦婴也嫌詹事的官职太小。薄,认为……小。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乃,于是;使,派;使,使者;持,拿着;节,符节。句意: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②重点词: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判断句;何以,凭什么。句意: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皇上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D.有误,“列传”,记录历代帝王以外的人物事迹。故选D。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句可知,表现了他们的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参考译文】乙:汉景帝刚刚即位时,他任詹事。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他的母亲窦太后很疼爱他。有一次梁孝王入朝,汉景帝以兄弟的身份与他一起宴饮,这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酒兴正浓时,汉景帝随便地说:“我死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献给皇上,说道:“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皇上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窦太后因此憎恨窦婴。窦婴也嫌詹事的官职太小,就借口生病辞职。汉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反叛,皇上于是就召见窦婴,于是便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赏赐给他黄金千斤。窦婴说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都退职闲居在家。皇上所赏赐给的黄金,都摆列在走廊穿堂里,属下的小军官经过时,就让他们酌量取用,皇帝赏赐的黄金一点儿也没有拿回家。(2023·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期末)(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较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乙]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②、蒲将军③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国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④,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⑤,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鼻子冠军,这里指宋义。宋义是上将军,为军中之冠,故称“狮子冠军”。“御子”是尊称。②当阳君,指黥布(也叫英布),后来归了刘邦,被封为淮南王。③蒲将军,他与当阳君当时都是项羽的部下。④甬道,通道。⑤辕门,古代军营的大门。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军士吏被甲②天子且至③项羽乃悉引兵渡河④诸将皆从壁上观6.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已而之细柳军 父命之(《(富贵不能淫》)B.成礼而去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C.以示士卒必死 以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D.绝其甬道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②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8.读史使人明智,你从周亚夫和项羽身上分别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答案】5.①同“披”,穿着②将要③全部④营垒中7.①于是文帝就让使节命令将军:“我想要进入(军营)慰劳军队。”②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8.在规则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人要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做成一件事必须下定决心,要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解析】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①句意:军营将士们身披铠甲。被:同“披”,穿着。②句意:天子就要到了。且:将要。③句意: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悉:全部。④句意: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壁:营垒中。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之:动词,到/代词,他;B.而:表顺承/表转折;C.以:介词,用来/介词,把;D.其:都是代词,他们。故选D。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①重点词有:劳,慰劳;军,军队。句意为:于是文帝就让使节命令将军:“我想要进入(军营)慰劳军队。”。②重点词有:乃,于是,就;遣,派遣。句意为:于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8.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还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要根据原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由“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可知,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治军有方,是值得信赖的守边大将军。启示我们:人要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在规则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表现项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风范。启示我们:做成一件事必须下定决心。【参考译文】【乙】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慄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项羽因此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题组C培优拔尖练(2023·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期末)(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召诸县父老豪桀曰:“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①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②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释】①案堵:安居。②飨:用酒食慰劳。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关联教材“使人称谢”(《周亚夫军细柳》)①使:唯恐沛公不为秦王使用词典选择义项为:①是;②以为;③做,担任。②为:人又益喜参考成语“精益求精”③益: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②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4.沛公为什么能成就一番霸业?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答案】1.①派遣;②做,担任;③更加。2.、A3.①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②秦地的人们对项羽非常失望,但又害怕,不敢不服从他。4.成功原因:刘邦善于笼络人心,比如召集年老有德望及豪杰之人。宣传他的政策,不接受百姓进献的牛羊酒食;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翻译。①句意: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使,派遣;②句意: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为,做,担任;③句意:人们更加高兴。益,更加。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我到这里来的原因,就是要为我们的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断句为: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故选:A。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①重点词:乃,于是;遂,就。句意: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②重点词:恐,害怕;失望,对……失望。句意:秦地的人们对项羽非常失望,但又害怕,不敢不服从他。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从文章中“召诸县父老豪杰曰”“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可以看出,刘邦善于笼络人心,所作所为,深入民心,深得百姓的爱戴;而项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电动数码遥控卷帘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阻燃PA66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电脑控制提盖式洗碗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全自动卡氏水分仪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线缝滤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高三生物外来物种入侵生态题
- 阜阳警察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6年钻杆市场环境分析
- 手摇式千斤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圣旦礼品陶器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模拟试卷1(含答案)
-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
- 农村自建房钻孔灌注桩的合同(2篇)
- 湖北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标准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实验知识总结
- 教学设计蛙泳完整动作
- MOOC 颈肩腰腿痛中医防治-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中国石化作业许可管理规定(含七项作业规定)
- 南沙区乒乓球协会章程样本
- 辛亥革命的救国方案
-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