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A卷带答案
单选题(共50题)1、陈老师在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没有采用数学运算方式,而是将音符时值的时间关系与音响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不同音符时值的关系,上述教学行为体现的哲学观是()。A.唯理主义B.折中主义C.理性主义D.实用主义【答案】D2、箜篌属于中国传统乐器中的()。A.吹管乐器B.拉弦乐器C.弹拨乐器D.打击乐器【答案】C3、()是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音乐评论家并且创作了《梦幻曲》。A.舒曼B.巴赫C.门德尔松D.德彪西【答案】A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音乐表现”领域的是()A.演唱、演奏B.综合性艺术表演C.识读乐谱D.创作实践【答案】D5、京剧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现代京剧的代表曲目有()A.《智取威虎山》B.《造反有理》C.《刘海砍樵》D.《天仙配》【答案】A6、为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沁园春·雪》谱曲的作曲家是()A.雷振邦B.王立平C.李劫夫D.郑秋枫【答案】C7、2010年首次在中国北京举办的全球性音乐教育会议是()A.世界音乐教育大会B.亚太音乐教育大会C.国际音乐学年会D.亚太音乐心理学大会【答案】A8、流行于浙江地区的戏曲是()A.花鼓戏B.黄梅戏C.采茶戏D.越剧【答案】D9、下列选项中,关于奏鸣曲的描述有误的是()。A.奏鸣曲式适于表现音乐形象的矛盾、冲突以及戏剧性的发展B.呈示部维持在主调不会转调C.展开部是奏鸣曲中调式最不稳定的部分D.再现部需要回归奏鸣曲的主调【答案】B10、“作于1804年至1806年间,是一首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作品,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等典型的贝多芬风格在此一览无余,充分表现出作曲家成熟时期的思想情感。评论家们将这首乐曲比作‘火山的爆发“花岗石河床中的熔岩’”,以上描述的是下列哪部作品()A.《热情》B.《月光》C.《悲怆》D.《暴风雨》【答案】A11、下列对于初中音乐演唱教学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歌唱时精神饱满,思想集中,不能松松垮垮,要处在“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最佳状态B.声音情感表现力是歌唱的生命、艺术的灵魂C.声乐中的技巧表现力体现在处理歌曲时要合理地、灵活地运用对比、变化的规律,常常涉及三个方面:速度、力度和音色D.在演唱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尤其要关注对演唱歌曲技能技巧的掌握【答案】D12、下列作曲家与作品对应有误的是()。A.欣德米特一《画家马蒂斯》B.斯特拉文斯基一《浦契涅拉》C.勋伯格一《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D.马勒一《大地之歌》【答案】C13、格什温的哪部作品被称为“交响爵士乐”?()A.《波吉与贝丝》B.《一个美国人在巴黎》C.《蓝色狂想曲》D.《第二狂想曲》【答案】C14、下列哪一剧目与《女驸马》属于同类剧种()A.《花为媒》B.《长生殿》C.《花木兰》D.《天仙配》【答案】D15、下列哪种艺术形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A.苗族芦笙舞B.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C.傣族象脚鼓舞D.藏族锅庄【答案】B16、中国地方戏曲种类繁多,其中豫剧、庐剧分别属于的省份是()。A.江苏、河南B.河南、安徽C.湖南、安徽D.湖北、四川【答案】B17、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相交于A.头B.足C.手D.背E.胸腹【答案】C18、柯达伊教学法主要内容有()。A.首调唱名法B.固定调唱名法C.柯尔文手势法D.节奏读法【答案】A19、下列配对错误的是()A.程砚秋—京剧B.崔兰田—豫剧C.严凤英—越剧D.小白玉霜—评剧【答案】C20、下列对电声乐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电声乐队中可以用小提琴、萨克斯等乐器B.电吉他在乐队中主要演奏节奏声部,也可以演奏独奏旋律C.电贝司在乐队中承担低音声部D.电子合成器音色丰富,在乐队中只用于演奏旋律?【答案】D21、下列乐器中,属于打击乐器的是()。A.唢呐B.三弦C.编钟D.板胡【答案】C22、音乐剧《猫》的作曲者是()A.安德鲁·洛依德·韦伯B.理查德·罗杰斯C.奥斯卡·汉姆斯特恩D.巴特【答案】A23、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繁荣时期。下列哪首歌曲是当时的电影插曲?()A.冼星海《二月里来》B.刘炽《我的祖国》C.雷振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答案】D24、我国的教育体系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受西方及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在音乐教学评价方面同样如此。虽然在较长时间的发展中经过不断地融合和改革,教育体系基本适应于我国的国情,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教育的发展,仍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于现代教育理念的地方,因此我们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音乐课程的评价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下列不属于新型A.审美教育思想B.主体教育思想C.综合教育思想D.情感教育思想【答案】D25、“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使学生认识音乐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拓展艺术视野。”采用了()的教学方法。A.比较欣赏B.独立欣赏C.盲目欣赏D.设疑欣赏【答案】A26、在西方音乐史上,通常把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这段时期称为()A.巴洛克时期B.古典主义时期C.浪漫主义时期D.现实主义时期【答案】A27、不能与含麻黄碱的中药合用的西药有A.喷托维林(咳必清)B.强心药、降压药C.多酶片、胃蛋白酶D.磺胺类E.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答案】B28、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2007高校系列节目给国内众多知名大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内蒙古大学对决天津师范大学的一期比赛中,内蒙古大学的同学们载歌载舞,将蒙古族的艺术瑰宝呈现在了广大观众面前,获得了比赛的冠军。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他们表演的才艺最可能是()。A.马头琴、囊玛、呼麦B.札木聂、安代舞、长调歌曲C.安代舞、呼麦、长调歌曲D.手鼓、安代舞、长调歌曲【答案】C29、教师在讲授《青春舞曲》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氛围。在整体聆听后,教师请学生结合歌曲进行声势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师主要运用了哪种音乐教学法?()A.达尔克罗兹教学法B.奥尔夫教学法C.日本铃木镇一音乐教学法D.柯达伊教学法【答案】B30、立部伎一般用()人演奏。A.64~180B.190~200C.150~200D.100~150【答案】A31、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C32、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曾因大胆和尖锐的创作风格而被评价为“足球音乐”,他的歌剧代表作是A.《彼得与狼》B.《战争与和平》C.《卡门》D.《沃采克》【答案】B33、下列作品中,那部属于我国20世纪60~70年代的现代京剧“革命样板戏”?A.《白毛女》B.《红灯记》C.《打严嵩》D.《群英会》【答案】B34、在大调体系中,哪一级七和弦是大小七和弦()A.I级B.Ⅱ级C.V级D.Ⅶ级【答案】C35、“作曲家所表现的理念,主要都是纯粹的音乐特性.而明确的情感或情绪不可能具体地表现在音乐中”,上述观点体现的美学观是()。A.形式主义B.指涉主义C.表现主义D.极简主义【答案】A36、教师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法了解到全体学生音乐学习的背景()A.舞台表演B.问卷调查C.抽样访谈D.查阅档案【答案】B37、上课了,教师以演唱的形式给学生表演了《阿里郎》这首朝鲜歌曲,学生欣赏之后,教师顺势将主题引入到今天要学的朝鲜童谣《小白船》,从而导入新课。案例中的教师所采用的是哪种导入方式呢?()A.创境导入B.表演导入C.游戏导入D.设疑导入【答案】B38、19世纪,将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作品改编成钢琴超级练习曲的作曲家是()A.李斯特B.肖邦C.舒曼D.舒伯特【答案】A39、该患者病情迁延日久,进而出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其病属查看材料A.阳损及阴B.阳胜则热C.阴虚则热D.阴胜则寒E.阳虚则寒【答案】A40、下列不属于音乐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的是()。A.认真研读音乐课程标准B.深入分析音乐教材C.充分了解学情D.熟悉教师需求【答案】D41、在我国,戏曲以()来划分声部。A.音色B.音域C.角色D.行当【答案】D42、“作曲家所表现的理念,主要都是纯粹的音乐特性.而明确的情感或情绪不可能具体地表现在音乐中”,上述观点体现的美学观是()。A.形式主义B.指涉主义C.表现主义D.极简主义【答案】A43、下列哪个经典唱段出自歌剧《江姐》?()A.《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B.《绣金匾》C.《这一仗打的真漂亮》D.《绣红旗》【答案】D44、下列不属于音乐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的是()。A.认真研读音乐课程标准B.深入分析音乐教材C.充分了解学情D.熟悉教师需求【答案】D45、某女性患者表现为头昏眼花、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月经量少等症状。按照藏象理论,回答以下问题。A.肝主藏血B.肺朝百脉C.心主血脉D.肾主藏精E.脾主生血【答案】A46、磬属于“八音”分类法中的()类。A.金B.土C.石D.匏【答案】C47、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管弦乐作品《春节组曲》的作者是()A.李焕之B.丁善德C.马思聪D.王义平【答案】A48、弗拉门戈是用吉他伴奏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源于哪个国家()A.阿根廷B.墨西哥C.西班牙D.葡萄牙【答案】C49、唐代李颀在《听安万善吹觱篥歌》中说:“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诗中谈到的乐器是()。A.唢呐B.竹笛C.管子D.箫【答案】C50、漫肿无头,部位较深,皮色不变者为A.斑B.疹C.痈D.疽E.疔【答案】D大题(共10题)一、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列案例片段:在一堂学唱课上,学习某歌唱家演唱的《珊瑚颂》。某老师引导:“请同学们来听一听.歌曲中的歌唱家的音色特点是什么样的?”一位男同学认为这首歌曲是女低音演唱的。教师有点恼火,对他的评论不理不睬.学生十分茫然。要求(1)对案例提出自己的判断。(2分)(2)对教学过程客观评价。(6分)(3)对案例提出教学建议。(7分)【答案】(1)虽然本案例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但这是一个问题案例。(2)本案例中的导入环节是个很好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引出本课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突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这一理念。但是这名老师对这名男同学的回答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不合理的,没有做到课程理念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一理念。(3)如果我是这名老师,我会让这名男同学阐明自己的理由,并耐心向他解释清楚女低音与女高音的差别。真正帮助他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二、音乐鉴赏课中,老师在进行“音乐长河里的珍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这一单元的教学。老师首先请同学欣赏了维瓦尔第《四季》第一曲“春”的第一乐章,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征,接着又让学生去欣赏同一时期的作曲家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六曲,听着听着学生就睡着了,老师拿起黑板擦在讲台上猛敲了几下,大声说道:“你们这群乐盲,让你们听音乐,你们怎么都睡着了,上课不准睡觉这个常识都不知道吗?”有个调皮的学生小声嘀咕道:“这音乐听着太舒服了,让人容易睡觉。”要求: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上面案例中老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并简述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答案】(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2)本节课是鉴赏课,从案例中我们会发现老师非常投入地引导大家去欣赏音乐之美,应该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并且这位老师刚开始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在欣赏过程中,面对学生睡着了的现象,老师用了不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了批评,这种做法不符合《普通高中音课程标准(实验)》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该进行引导,应该尊重每个学生。在面对学生因为欣赏音乐而睡着的现象时,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睡梦中醒过来,问‘下大家睡着的理由,面对学生说音乐听着太舒服了,教师要进行课中反思,思考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声色俱厉的批评,势必不能缓解课童局面。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针对高中生的思维水平,教师要设计具有思想性和探究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和相关文化现象进行积极地探究与思考,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计的问题不仅要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情绪情感、音乐形象的思考,还要对音乐的艺术特征、时代特三、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课程的名称]《艺术歌曲的成熟一舒伯特的歌曲》[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鉴赏《魔王》[主要目标]聆听《魔王》,感受与分析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形象,了解艺术歌曲的特征。[教学过程](前略)展开阶段:新课教学学生阅读了解德奥浪漫主义乐派,舒伯特及其音乐创作。欣赏《魔王》(1)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以下问题:①歌词谁的诗作?②表达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③什么乐器伴奏?【答案】该课例在教学设计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一些问题:(1)这是一节音乐鉴赏课,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审美感知和亲身体验。而这节课的展开部分阅读材料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没有做到“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2)新课教授环节过于简单,只带领学生聆听了一遍就进行对“艺术歌曲”的总结,没有进行分段欣赏,也没有对主题旋律学唱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听赏环节中唱、奏音乐主题或随乐律动,并适当穿插相同题材歌曲演唱或综合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音乐听赏参与感,体验作品的音乐情感,加深音乐理解。(3)聆听音乐时,教师没有进行设问,只是让学生干巴巴的去听,这不利于深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也没有突出音乐的特点。因此,教师可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沟通和交流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也可创设体验音乐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结合与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启发学生领悟音乐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四、阅读案例,回答问题王老师在教授音乐《英雄凯旋歌》时先邀请学生欣赏欧洲先后出现的音乐风格流派,接着聆听歌曲感受情绪力度,并一句一句地引导学生进行学唱,但是发现学生在演唱“胜利的歌声到处传扬”这一句时,临时变音记号一直唱不准,于是让学生跟着自己一遍遍反复跟唱.但效果甚微,许多学生也出现了不耐烦的情绪。于是她说:“最后听我演唱一遍,这次谁再唱不准,给我站到讲台上唱准为止。”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教学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性改进建议。(15分)【答案】该案例是一个不合理的案例。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提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欢音乐的必要前提。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置丰富的教学活动。在导入环节老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出现了唱不准的情况时.没有进行针对性地解决.而是一遍又一遍机械地重复,耗尽了学生的兴趣,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王老师此时也出现了厌烦情绪,没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帮助,也就没有达到学唱歌曲的目的。(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歌唱是中小学生最喜欢和最易于接受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因此老师的正确引导就十分必要。同时课标中也提到音乐课程要遵循“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理念,而单调的、机械的、重复的演唱方式没有体现出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建议该教师丰富课堂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分成音乐小组进行演唱,让学生自己成为小老师,不仅能快速地解决难题,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3)在演唱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评价方式。太过单一、枯燥,对于唱不准的学生,甚至带有一定“威胁”意味的评价语不应在课堂中出现.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因而,要求我们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告诉学生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正,而不是一遍遍无聊乏味地重复。同时也可以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听取不同的意见活跃课堂氛围,使课程更好地进行。五、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列课例进行分析点评。【课题名称】我的祖家是歌乡【教学目标】1.在集体的音乐情境中享受共同创造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2.熟悉并能够哼唱歌曲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3.简单了解台湾高山族相关文化及其歌舞特点,表达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体验台湾高山族民歌的情绪、风格、特点。2.学唱《我的祖家是歌乡》。【教学准备】.1.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台湾高山族民歌及民俗文化的相关资料。2.课前在教室内放置几个拖把。【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答案】六、阅读案例,回答问题。铃声响了,教师走向钢琴,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节非常有意思的课(激起学习兴趣),带上你们的耳朵和眼睛(提出活动要求),把你们观察到的东西告诉我(学生更加精神集中,猜测即将发生的事情)。”琴声响了,数名听课教师搬着椅子,随着音乐的速度与节奏,出其不意、精神抖擞、步伐整齐、动作划一地走进教室。学生被震撼了、惊呆了,数秒钟之后,掌声雷动,跺脚声咚咚响,仿佛整个教室都处于行进中。教师只问了几个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每个问题背后再多问一个为什么。”教室内顿时气氛热烈,学生按捺不住地举手发言、前后左右地交换意见、会心满意地相互微笑、积极主动地思考发现。热烈讨论之后,教师归拢大家的意见,板书“行进中的歌”。问题:请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15分)【答案】这是一个较好的导入案例。导入是教师通过预先设计,在教学安排的起始阶段便巧妙地将学生引入教学内容的过程,它是整个教学组织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导入的设计对一课堂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此案例中导入形式为创境导入,教师创造出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被调动起来的不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自己。在这节课中,教师在上课前机智地利用了听课老师这一课堂教学之外的资源,把这些教师巧妙地运用于导课环节,体现了导课的趣味性与新颖性原则。教师的创新带来学生的主动参与。新颖、别致的背后,使我们感受到发现、探究、讨论、生成等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名师如何巧解题?查看视频解析>>七、案例:在高一第三单元《俄罗斯音乐》教学时,老师简单介绍作家柴科夫斯基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素材源自民间这个特点,播放了《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的第一主题,听完后提问学生:“这段音乐的主题给你怎样的感受”同学们有的说甜美,有的说幸福,有的说梦幻,有的说如诗如画……可就是没有人说出老师所期待的答案。于是,老师说:“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伤感和忧郁的,你们这都听不出来”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堂课是鉴赏课,这位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聆听音乐的出发点与教师的实际操作有所矛盾,老师让学生聆听音乐的最初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音乐素材来自民间,而之前对于音乐家只是简单地做了介绍,并没有对时代背景等内容做详细的说明。新课标指出: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第二,教师在聆听音乐时并没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聆听和思考。而在聆听后提出“这段音乐的主题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没有针对性地思考,回答出这样的答案也就不足为奇了。新课标音乐教学活动建议指出:在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探究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第三,该老师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聆听的过程和方法。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传统的教学过程经常是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音乐学科来说,过程与方法更是重要,因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须是在长期的、反复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完成的。第四,对学生评价过于单一和消极。音乐课程的评价应该遵循导向性原则;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原则,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审美教育的客观规律。“你们这都听不出来”的评价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产生消极和抵抗心理;评价也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肯定学生进步与发展,指明其努力发展的方向,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八、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瑶族舞曲【教学内容】欣赏《瑶族舞曲》教学目标:1.聆听《瑶族舞曲》,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2.能用乐器演奏部分音乐主题.并能自选主题填词演唱。教学重难点:体会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情绪,参与音乐实践。教学工具:磁带、录音机、竖笛、钢琴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乐曲《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演奏),学生听音乐进教室。二、导入新课刚才播放的是由民族管弦乐演奏的乐曲《瑶族舞曲》,旋律优美动听。说到瑶族,你能否说一说你对它的认识呢?学生讨论并回答。【答案】(1)优点:本教学课例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非常充实,逻辑严谨。在导入环节通过营造气氛。稳定学生的情绪。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播放由民族管弦乐器演奏的乐曲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乐曲。通过演唱及演奏熟悉音乐主题,进行音乐形象的联想,进一步了解乐曲。最后,通过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填词、排演,将欣赏、体验、创作融为一体,在实践中理解、表现音乐。(2)缺点:教学目标未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且教学目标不完整,缺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麦克利夫综合症》课件
- (3)-专题17 梳理说明顺序(讲义)
- 《理论探讨》课件
- 贯彻领导力提升组织效能讲义
- 南方科技大学《影视创作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建筑历史与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博兴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下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西北政法大学《市政工程估价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玛纳斯县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GMDSS英语听力与会话》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Q∕GDW 12154-2021 电力安全工器具试验检测中心建设规范
- 第四章 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管理-复旦大学)
-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十篇(含答案)
- 中波发射台搬迁建设及地网铺设、机房设备的安装与调整实践
- 煤矿顶板事故防治(1)
- 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 漏电保护器试跳记录表
- (完整word版)古籍样式排版模板
- 调Q技术与锁模技术(课堂PPT)
- 快速制作会议座次表、会场座位安排
- 公司财务报表模板(word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