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模拟试题积累与运用。(26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古诗文名句内容提示(1),(2)。(许浑《咸阳城东楼》)用“流水”抒发对历史沧桑的感慨(3),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行香子》)描写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4),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5),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为了正义不惜献身的坚定信念(6),(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通过刻画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表现出苍凉悲壮情绪(8)一抹晚烟荒戍垒,。(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勾勒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9),(10)。(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泉州府文庙,亦称“孔庙”,是奉祀①孔夫子和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我国东南诸省最大的孔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整个建筑规模甲,文化内涵丰厚,róng
②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于一体。整体有保护完整的大成殿、元代石桥泮池、露庭和崇圣殿、明伦堂、泮宫、蔡清祠、庄际昌状元祠、李文节祠等诸多建筑,集宋、元、明、清四朝代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之精华,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
丙犹如儒家思想在泉州的深远影响一样,乙。(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A.sA.sì
B.shì)
②(A.容
B.融)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人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A.雄伟
B.宏伟)
乙(A.熠熠生辉B.光鲜亮丽)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充分展现了古代泉州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和成就②陈列了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和祭孔礼器、乐器等文物500余件③庙内设有泉州府文庙文物陈列馆、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和泉州古代教育展览馆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3.根据《水浒传》的阅读,请完成各题。(6分)(1)陈华认为杨志是水浒英雄中的自强不息者,对其人生轨迹用线形图进行梳理(如上图所示),为A、B两处补充情节: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2分)(2)根据你的阅读体验,推测陈华将杨志列入“自强不息者”的理由。(4分)二、阅读(64分)(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4-5题。(7分)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4.下列说法中,对《满江红•小住京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是中秋节述怀之作,借秋色澄明隐约透露出岁月易逝之感。B.这首词语言刚健,基调高昂,情感真切,属豪放派风格。C.“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D.词人融典入词,寄情抒怀。如上阕的“四面歌残终破楚”是借项羽“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的现实,引出激昂的忧愤之情。5.古往今来,许多诗词抒写了作者的英雄气概。秋瑾《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与岳飞《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令读者荡气回肠。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两位词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豪情壮志。(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B.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 C.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D.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7.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3分)(1)不幸而在穷僻之域(2)今人可不勉乎(3)虽有子羔、原宪之贤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1)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3分)(2)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3分)9.结合文章内容,指出本文所说道理。(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对一棵树说什么好张建春①炯七岁时,还是拽耳朵不知叫唤的小毛头,他随父亲栽树,父亲要栽的是楝、榆、槐,这些树有用处。可炯吵着要栽杏树,杏子酸甜,好吃。②父亲依了炯,在场地下沿栽下了棵手指头粗细的杏树,炯撒了泡长尿,当了定根水。③杏子挂果早,炯十岁时,总会仰头看杏,杏树长高了,高得挂了果,要用长竹竿敲。炯很是骄傲,家中有杏,口中的酸甜不断。④父亲不让炯吃独食,摘下的杏子,村子里邻家的孩子有份。甜一人嘴,何如甜大家。⑤十八岁炯下地干活,能当整劳动力,记十分工了。炯缺了根大锹把,父亲瞅了半天,楝、榆、槐都向高处蹿去了,仅杏树伸着枝,像手脚着地地爬,父亲示意炯,去截下一根手腕粗的侧枝。⑥炯不大情愿,侧枝上还有青杏,光溜溜的,看一眼口水流。⑦不情愿也得截,大锹无把舞不起来。青杏撒了一地,炯有了把大锹,锹把上有青杏的酸味、黄杏的甜味。⑧二十三岁时,炯恋爱了,对象是邻村的二芬,二芬很美,在炯的眼里是天仙。⑨春天杏花开,杏花先红后白,在村子里的树中率先开,独占春色。二芬来炯家,总是仰天看杏花,都说人面桃花,二芬人面杏花,娇娇的可爱。⑩二芬要炯为她摘枝杏花,炯不同意,但经不起二芬撒娇,还是摘了,二芬把杏花插在头发里,二芬成了二月的杏花,在房前屋后走来走去。⑪炯的儿子在杏树下滚来滚去,仰头看青杏,炯三十岁了。炯多了样事,看杏树,杏子鸟虫喜欢,小孩子喜欢,得看着,否则鸟啄虫咬孩子偷,等不到成熟。儿子要吃杏子,杏子成熟了才好吃,一咬一包蜜。⑫看是看不住的,鸟长翅膀、虫会躲藏,望嘴的孩子炯舍不得下手,杏子成熟时也就仅剩树头上的百十来颗了。⑬儿子吃杏不能吃独食,左邻右舍炯是要送的。⑭炯四十岁时,父亲去世了。父亲去世正是二月杏花开,二芬自作主张砍了根杏枝支在父亲的坟边。炯心疼,能结好多杏,杏能卖上价,换个针头线脑。⑮杏枝依着炯父亲的坟还在开花,有模有样地开,开得依依不舍。⑯六十岁的炯身体健康,吃两碗干饭下地,地听炯话,禾苗茁壮,庄稼长得好。⑰杏花仍是猛猛地开,杏不开谎花,枝枝不落空。炯在杏树下听杏成熟的声音,摘下一颗颗带有麦香的杏,捧在手上,大声地说:尝尝,尝尝,大杏子,甜,甜进了心。话是说给乡邻听的,又是说给大地、天空和周边的楝、榆、槐们听的。⑱有人吃杏,有人揣了一捧杏走,有人跳起来摘杏,免不了说:谢谢炯爷,谢谢啦!炯成了炯爷,日脚走得快。⑲炯爷笑,眉梢笑,笑着说:谢杏哦!⑳七十岁的炯爷杏花开起,就搬把椅子坐在杏树下,杏花飘香,杏花凋落,不说谎的杏花换成了小小的青果,青果变黄,黄了的杏喷出香甜……炯爷认认真真地坐着,看不远处的菜、麦一浪浪的黄。㉑杏子开始掉落了,一颗、两颗、三颗……数不过来了,一地的杏,连白头翁、乌鸫、麻雀、铜嘴这些鸟儿也不稀罕多啄上几口。㉒儿孙们呢?炯爷站起身,向远处望,远处由小路联着,可小路上空荡荡的。㉓落地的杏捡了一筐,炯爷拾了颗擦干净,咬一口,甜进了心里,却又少了味。炯爷摇了摇头,味这东西,可不是甜是最好的。㉔八十五岁的炯爷真老了,把杏树当长在大地上的拐杖了,扶着才能站直了身子。㉕杏花开不开,杏子有没有,炯爷都爱倚在杏树上。炯爷糊涂了,算不清一笔账,和杏树谁的岁数大?问老伴,老伴一口答了,杏树小些,七岁栽树,杏树是苗,最多两三岁,炯爷要比杏树大上四五岁。㉖炯爷点点头认可了。㉗杏树有阴凉,炯爷和炯奶跟着阴凉走,走上一圈一天就过去了,走过花开,一年就过去了。㉘炯爷常想和杏树说说话,可说什么呢?炯爷一直没想好。感恩的话?诉诉一辈子怎么过来的话?感恩的话不用说了,吃杏说甜,也就说过了。一辈子怎么过的话也不用说,杏长在家门口,早看眼里了。㉙炯爷八十六岁时,杏花在秋天又开了一遍,不多,稀稀疏疏的,反季节花呢。炯爷拣了枝鸟踩折的花枝,戴在了老伴的头上。老伴埋进黄土了,杏花是插在坟头上的。㉚炯爷更想和杏树说说话了,说什么呢?杏树八十多了,还年轻,开花是景,不开花也是景。重复是小说常用的叙事策略。请品读小说中重复相似的情节,参考示例,再写两例。(4分)示例:炯十岁时总会仰头看杏;炯的儿子也在杏树下仰头看青杏。(2)在分析本文叙述结构时,有同学对“年龄时间的顺序”不太理解,请你向他简要说明。(4分)12.小说中对杏树的描写贯穿始终,但在炯各个年龄中,对杏树的描写重点各有不同,以烘托人物不同的状态,从而实现小说叙述的变化。请根据提示填写完整下图空白处。(5分)7岁时
18岁时
23岁时
30岁时
60岁时
70岁时
86岁时13.语言是小说之相,好的小说语言兼具“凝练优美”与“朴素自然”之质。请据此以下面的句子为例简要阐释。(3分)语言阐释炯在杏树下听杏成熟的声音,摘下一颗颗带有麦香的杏,捧在手上,大声地说:尝尝,尝尝,大杏子,甜,甜进了心。A.凝练优美B.朴素自然14.杏树陪伴炯一生,可他一直没对杏树说些什么。请你结合小说内容,猜想分析一下,炯会向杏树诉说哪些真情?(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1分)【文本一】善用语言的力量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文本二】①前不久,《丘吉尔:语言的力量》一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中文版。该书的编著者马丁·吉尔伯特为丘古尔200篇文章和演讲加上背景,用丘吉尔生动犀利的语言串联他从懵懂少年至耄耋老年精彩的人生,让我们不时惊叹。②从19世纪70年代末期的《保姆之爱》到1959年丘吉尔84岁时最后一次演讲《未来》,该书几乎是那个时代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的记录,也称得上是一部别致的人物传记,让读者领略到一位历史人物如何凭借语言的力量给世界留下足够的智慧和深刻。③反观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由于民族性格和文化传承不同,长期以来,我们自觉恪守“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的古训。连毛泽东给两个女儿取名字,也分别叫李“敏”、李“讷”。在“自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为政不在多言”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讲演能力,成为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提高演讲和写作能力,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十分重要。(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15.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使全文逻辑严密。B.【文本一】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突出强调了“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这一分论点,进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C.【文本一】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往往”和“甚至”的运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D.由于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人长期以来推崇“行动大于语言”。16.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17.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谈谈为什么要善用语言的力量。(4分)(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10分)以下是希望中学的陈华根据“君子自强不息”专题做的研学活动所搜集的资料。【材料一】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64名青年进行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专项调查。补注:调查中,70.6%的受访青年认为,自己的人生缺少“精神的力量”。交互分析发现,90后受访青年这样认为的比例更高,为73.2%。【材料二】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46页)2.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选自《现代汉语词典》)3.自强不息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等的不同表现的列举。(1)有关个人修养的名句:A、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C、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竹石》(2)有关国家发展的表现: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后来,由于过度开垦伐木,塞罕坝在百年间由“美丽高岭”退化为茫茫荒原,黄沙漫漫。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已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林场人发扬、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种下一棵棵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建成一道道绿色屏障,创造了沙地变林海、荒原成绿洲的人间奇迹。塞罕坝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恢复。2017年,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节选九上《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88页)有关历史进步的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影响深远,颇具特色,都为各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节选九下《历史》第十二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52页)【材料三】近期航天经典名人:2009年5月,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启动,首次为女性开放。王亚平踊跃争先,参加了选拔。赵鹏及家人一开始是持反对态度,但是王亚平是那种一旦认定目标就坚持到底的人,所以赵鹏在后来也全力支持王亚平的航天梦想。但是航天员的选拔标准是十分苛刻,需要承受各种压力,在地面上也要经过很多次考验和层层筛选:受试者要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在低压试验舱经受5000米、1万米高空环境的考验,测试耐低氧能力;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前庭功能;进行下体负压和头倒位等各种耐力测试以及超常规的心理检查。在经过了一系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身体测试后,王亚平成功通过审核,成为了我国第二批航天员。(来自)18.【材料一】是陈华根据“君子自强不息”专题在百度上搜索到的,请帮陈华归纳一下获取的信息。(3分)19.【材料二】是陈华根据身边能查找的书籍摘要的,并做了以下对专题的分析理解,请帮他辨析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3分)A、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有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不怨不尤、永不懈怠。B、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种君子精神,一种君子的风骨,是每个君子都定要具备的。C、可根据“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的各种表现来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D、塞罕坝的绿色奇迹,甘地、扎格鲁尔、卡德纳斯领导的运动都体现了自强不息。20.【材料三】是陈华寻找的自强不息的人物,他们的精神令人感动。以下是陈华拟的采访表格,请协助他完成这个表格。(4分)采访对象王亚平采访时间、地点星期日、书房采访者基本情况①请根据材料用一句话概括。(2分)采访提纲②请用恰当的语言设置一个和专题有关的问题。(2分)三、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坚强,拼搏,奋斗,勤劳,勇敢,奉献,爱国,自强不息……这些词汇伴随着人们的成长,成为很多人的精神坐标。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的一生需要什么精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仕民教授分析,中国人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世界“日用而不觉”。他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需要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站在这个高度来看青年的精神力量,我们对今天的青年充满信心。以上三段话给了你什么联想和思考?请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以“精神力量”为话题,并以希望中学陈华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在班里作一次演讲,字数不少于600字。答案积累与运用。(26分)(10分)(1)行人莫问当年事(2)故国东来渭水流(3)正莺儿啼杏花疏影里(5)二者不可得兼(6)浊酒一杯家万里(7)燕然未勒归无计半竿斜日旧关城(9)了却君王天下事(10)赢得生前身后名(1)(2分)AB
(2)(2分)BA
(3分)集宋、元、明、清四朝代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之精华,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
(4分)B3.(1)(2分)①A.汴京城卖刀或砍杀无赖牛二
②B.落草二龙山
(2)(4分)杨志身为将门之后,从小就有着建功立业、光耀门楣的志向,(1分)虽然他的人生总是遭遇各种挫折,甚至落草梁山,(1分)但他依旧奋斗不息,没有想过放弃梦想,想要抓住一次次的机会展现自己。(2分)二、阅读(64分)4.(3分)A
5.(4分)秋瑾《满江红》表达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2分)《满江红•怒发冲冠》体现了作者报国立功强烈的爱国情感。(2分)6.(3分)A
7.(3分)(1)地方、区域;(2)勤勉,努力;(3)即使8.(6分)(1)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进步,那就是每天退步。(“为”“日”各1分,句意1分)(2)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喜好学罢了。(“邑”“好”各1分,句意1分)9.(4分)本文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2分),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出门学习探讨。(2分)参考译文:人们求学(或做学问),如果不能每天进步,那就是每天退步。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也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习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