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中隐真示假与专利战略_第1页
三十六计中隐真示假与专利战略_第2页
三十六计中隐真示假与专利战略_第3页
三十六计中隐真示假与专利战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十六计中隐真示假与专利战略

公司的专利战争就像军事战争。在战争开始之前,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双方的贸易状况,制定相应的专利战略。“三十六计”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战术思维体系的36个兵法策略,其与企业的专利战略有着一定的契合之处,都讲究全局谋划局部破敌。将“三十六计”中大道至简、易于应用的战术策略应用到企业专利布局中,对于后WTO时代的我国企业制定合理的专利战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反竞争情报(CounterIntelligence或DefensiveIntelligence),又称为风险管理保护模式,是企业为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而采取的一系列积极防御方法。企业通过采取措施抵消竞争对手的情报搜集活动,保护企业秘密和正常专利经营。在专利战争中,“三十六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与反竞争情报有着些许类似之处。在本文中,笔者对“瞒天过海”之计在企业专利布局和专利战略中反情报侦察的运用场景进行探讨,将“瞒天过海”之计“隐真示假”的内涵与战略思维应用于专利之道,旨在帮助企业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增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一、身份证明—计策解读“瞒天过海”作为“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核心是“瞒”,就是以假乱真、隐真示假,而这正是所有计谋都具有的特点。这一计产生于一次善意的欺骗:在《薛仁贵征东》中,薛仁贵向尉迟恭献上一计好让天子过海征东,瞒着天子李世民,运用木船装扮成岛屿上的豪宅的样子,在李世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过了海。“瞒天过海”,在《三十六计》中的原文为:“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防备越周密,往往越容易导致思想麻痹、意志松懈;对常见的事情就不会产生疑惑,以致丧失警惕。“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秘谋就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并不是与公开行动相对立的,最公开的行动当中往往隐藏着最秘密的计谋。《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与“瞒天过海”之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战中,德军攻克马奇诺防线用的是“瞒天过海”之“出其不意”,盟军诺曼底登陆用的是“瞒天过海”之“攻其不备”。二、乘虚而示假隐真的行为孙子曰:“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瞒天过海”这一计在专利经营中的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见惯不怪乃至“隐形”的信息中,由于对某些信息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自己的专利布局和专利战术,把握时机,出奇制胜。1.我国实行情报防范制度,将增加犯罪嫌疑人和被病犯风险,对于每相线如果企业在专利战略的制定中缺乏对自身的充分认识和恰当的保护,忽略了竞争对手对自己专利信息数据的搜集、对抗及自身的情报防范,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企业可采用专利保护和技术秘密保护相结合的方式,虚实结合地对重要专利和核心专利进行保护(如图2所示),在技术保护的范围上分为专利保护部分和技术秘密保护部分,在技术保护时期上合理选择专利申请时机,在专利申请文本上采取策略性的撰写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为企业的科技创新保驾护航。2.产学研合作伙伴通过专利信息分析,不仅能了解专利的技术情况,还能通过申请文件的著录项目了解专利技术的申请人、发明人、代理机构等信息,通过追踪申请人可以了解企业的研发动向,通过分析发明人信息可以分析出企业的核心发明人、技术人员规模、专利人才策略等,通过研究合作申请和/或系列申请能够分析出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伙伴。比如,可以通过某一企业在某一技术点发明阵容的新老比较,查看其在该技术上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情况。若该公司新老发明人都比较多且有领军人才,说明其在该技术上持续投入且不断引进人才,同时拥有研发骨干;若老发明人多新发明人少,说明其后期研发的投入力量降低。若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属于合作研发的技术而非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我方乘隙而入反客为主的希望就会大增。我国企业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往往缺乏对自身的充分认识和恰当的保护,从而忽略了竞争对手对自己的数据搜集、对抗及自身的情报防范。应用“瞒天过海”之计,可以主动制造己方掌握的专利信息优势地位,在专利申请时可以对发明信息示假隐真,让竞争对手不易把握己方的研发动向和研发投入,可以策略性地对申请人、发明人和代理机构等进行易名,让竞争对手的情报分析无从下手,对权利人的利益则通过公证、法律合同等手段进行保护。3.虚实难辨,缺失专利毛主席曾经说过:“通过采取各种欺骗措施,很有可能将敌人引导到进行错误判断,采取错误行动的囹圄中,进而使其丧失优势和积极性。”在策略性的专利布局中,基于情报防范的考虑,通过隐瞒公司真正在进行的专利技术研发工作,结合“声东击西”之计,对实际根本不存在的计划进行宣传,就有可能将竞争对手的注意力从真正重要、真正保密的计划上引开,而为自身专利技术的实施成功赢得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结合“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利用产品差异化的形式分散专利技术的研发热点,利用外围专利技术或集成创新专利技术构建“火树银花不夜天”般的专利池来制造声威气势,故意透露自己公司内部与实际未来专利战略逆道而行的信息,虚实难辨,令竞争对手无从下手,使其丧失专利进攻的主动性。最后结合“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最终形成真正完备的专利布局,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令对手防不胜防。4.人工加力的表现“瞒天过海”之计在专利战中,无论是用于技术研发、专利申请、技术秘密保护、专利运用,“瞒”的时候都要大胆决策,“瞒”的过程中要智谋策划、恰到好处、抓住重点,千万不要粉饰过度或人为设计的痕迹太明显,否则容易弄巧成拙,被对方识破后以“三十六计”中的“假痴不癫”、“以逸待劳”、“欲擒故纵”、“反客为主”、“连环计”等计策来加以克制。另外,“瞒天过海”之计在专利战中使用时一定要“接地气”,要根据实际的市场价值诉求、产业发展现状、企业专利战略和竞争对手的专利战术来把脉问诊,不能墨守成规、掩耳盗铃,即要遵循所谓“瞒天不瞒地”的原则。三、确保可口可乐公司拥有充分的配方和技术,可世界上,应用“瞒天过海”之计,将专利保护和技术秘密保护相结合应用得最好的公司之一,是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TheCoca-ColaCompany)。可口可乐碳酸水的配方“7X商品”,自188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由约翰·彭伯顿医生发明以来,已保密接近130年之久。为了保住这一秘方,可口可乐公司享有盛名的元老罗伯特·伍德拉夫在1923年成为公司领导人时,就把保护秘方“7X商品”作为首要任务,他将保密配方藏在亚特兰大银行的保险库中,并声明要查询秘方必须先提出申请,经由信托公司董事会批准,才能在有官员在场的情况下,在指定的时间内打开。绝密配方“7X商品”成了绝对秘密,据说它由3种关键成分组成,这3种成分分别由公司的3个高级职员掌握,3人的身份被绝对保密,同时,他们签署了“决不泄密”的协议,而且他们都不知道另外两种成分是什么,3人不允许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外出,以防止发生飞机失事等事故导致秘方失传。事实上,可口可乐的主要配料是公开的,包括糖、碳酸水、焦糖、磷酸、咖啡因、“失效”的古柯叶等,其核心技术就是在可口可乐中占不到1%的神秘配料——“7X商品”。可口可乐凭借着占总量不到1%的神秘物质,维系了一个多世纪的荣光。而在与合作伙伴的贸易中,可口可乐公司只向合作伙伴提供半成品,获得其生产许可的厂家只能得到将浓缩的原浆配成可口可乐成品的技术和方法,却得不到原浆的配方及技术。除了对可口可乐配方绝对保密外,可口可乐公司对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和商标)的保护非常重视。笔者从DWPI专利数据库中检索到,截至2014年3月,可口可乐公司共申请了1258件专利,在中国共申请488件专利。1887年,约翰·彭伯顿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注册了“可口可乐糖浆及浓缩液”商标,取得其知识产权。1893年,可口可乐斯宾塞体商标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正式注册(参见图3)。1899年,艾萨凯德勒把装瓶权利卖出,保留神秘配方及“可口可乐”名称的所有权。1915年,亚历山大·萨米尔森设计了可口可乐弧形瓶的原型(参见图3),由鲁特玻璃公司持有专利;同年,弧形瓶模具申请了专利。1924年,六瓶纸盒装专利被注册。1942年,可口可乐公司申请了纸杯专利。1945年,“coke”成为可口可乐公司的注册商标。1960年,可口可乐曲线瓶申请到专利。从1985年开始,可口可乐公司陆续推出樱桃可口可乐、香草味可口可乐、青柠味健怡可口可乐,并分别申请专利。2005年,该公司推出铝制弧形瓶,推出无糖产品——零度可口可乐,并分别申请专利。2009年,该公司推出植物环保瓶并申请专利,该瓶部分采用植物基材料制成,可完全回收再利用。除此之外,该公司还申请了几百件设备专利。在发明神奇药水之后的近130年里,可口可乐公司通过牢牢“瞒”住技术秘密,结合不断创新的市场策略,将产品价值发挥到极致,又通过专利与商标把可口可乐辐射产品的利益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这值得我国企业深思和学习。四、以专利竞争为防范科技竞争在专利战中,“瞒天过海”的“瞒”的实质是指,无论是在专利进攻还是在专利防守中,通过真假难辨的手段建立健全企业的反竞争情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