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小数乘法
第1课时买文具...........................................1
第2课时小数点搬家.......................................3
第3课时街心广场.........................................6
第4课时包装.............................................9
第5课时蚕丝............................................12
第6课时手拉手..........................................15
第7课时练习三..........................................18
第1课时买文具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结果。
教学重点
能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结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在第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利用相
关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情境图)
2.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一支铅笔0.3元,一块橡皮0.2元,一把尺子0.4元,一个转笔刀0.7元,铅
笔比橡皮贵,尺子比转笔刀便宜……)
追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整理并板书。
(1)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
(2)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
3.过渡: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接下来咱们就一个个解决。(板书课题:
买文具)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问题: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想法预测:
(1)一块橡皮需要0.2元,求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就是4块橡皮的价格相
加,列式是:0.2+0.2+0.2+0.20
(2)求4个0.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列式是:0.2X4。
追问:那么0.2X4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再全班交流。
预设1:0.2X4表示4个0.2相加,即0.2+0.2+0.2+0.2=0.8(元)。
预设2:0.2元=2角,买4块橡皮就需要2X4=8(角),8角=0.8元,也就
是:0.2X4=0.8(元)。
2.课件出示:笑笑是这样做的,你能看懂吗?
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汇报:一个正方形代表1元,平均分
成10份,每份就是0.1元,一块橡皮0.2元,涂2份,4块橡皮就要涂8份,也就是
0.8元。
3.老师再次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自由发言:0.2是2个0.1,4个0.2就是8个0.1,是0.8,所以
0.2X4=0.8(元)。
4.课件出示问题: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思考:一把尺子需要0.4元,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就是
求3个0.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0.4X3。
5.追问:那0.4X3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运用多种方法试着计算。
学生自主思考,再交流算法,汇报并说明自己的想法。
学生1:0.4元=4角,3*4=12(角),12角=1.2元,所以0.4><3=1.2(元)。
学生2:0.4是4个0.1,3个0.4是12个0.1,是1.2。
学生3:用画图法:取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代表1元,平均分成
10份,每份就是0.1元,一把尺子0.4元,涂4份,3把尺子就要涂12份,也就是
1.2元。
6.老师引导学生思考:0.2X4和0.4X3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相互交流补充,尝试说出小数乘法的意义。
(1)0.2X4表示求4个0.2的和是多少。
(2)0.4X3表示求3个0.4的和是多少。
师生共同小结: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
数和的简便运算。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1题。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涂一涂,算一算,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体订正,说一说是如何涂色的:
一个正方形代表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元,一个卷笔刀0.7元,
涂7份,4个卷笔刀就要涂28份,也就是2.8元。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4题。
(1)以0.01X10为例,说一说0.01义10表示什么意义?应如何涂色?结果是多
少?
(2)学生独立完成后面两个乘法算式的涂色和填空,老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说说涂色的结果。
3.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5题。
老师提问:要求谁买菜用的钱多应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先分别计算出两人买菜各用了多少钱,再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香菜每千克3元,要求买0.6千克香菜需要多少元,
就是求3的0.6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3X0.6=1.8(元);白菜每千克0.8
元,要求买2千克白菜需要多少元,就是求2个0.8是多少元,用乘法计算列式是
0.8X2=1.6(兀)。1.8兀〉1.6兀,所以买香菜用的钱多。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2、3题。
第2课时小数点搬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际情境和直观模型,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
律。
2.能运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计算有关的小数乘除
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数字:88.88.88
引导学生看数字,并提问:这两个数看起来都差不多,都是由相同的数字组成
的,那么,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不一样,因为小数点的位置不一样。
2.老师揭题:看来,小数点的位置改变直接影响到小数大小的改变。那么,小
数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
课题:小数点搬家)
二、分析比较,探究新知
1.探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引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小数点搬家的故事,请同学们在听故
事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1)小数点是向哪边移动的?(2)小数点搬家后小数的大
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教材第35页情境图,老师讲故事:蚂蚁弟弟开了一家快餐厅,每份
快餐0.01元,每天来吃饭的人可真多呀!一天,顽皮的小数点和蚂蚁弟弟商量
“我在一个地方待得太久,都腻了,想要搬家,可以吗?”蚂蚁弟弟想了想,点点头,
同意了,于是,小数点把自己的家向右移动了一位。这样每份快餐就涨价了,蚂蚁
弟弟快餐厅的客人变少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小数点又搬家了,这时,它左边的邻
居变成了“1",右边的邻居变成了“0”,可是蚂蚁快餐厅再也没有了客人。
学生仔细听故事后,在小组内交流问题。汇报(预设):
学生1:从0.01元到0.10元,小数点向右边移动了一位,变大了。
学生2:从0.10元到1.00元,小数点也向右边移动了一位,变大了。
老师追问:我们发现,当小数点位置移动后,实际的价格就变了。那么到底发
生了什么变化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并交流汇报想法:
学生1:().01元是1分,0.1元是1角,1角是1分的10倍。由0.01元变成
0.10元,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得到的数是它的10倍。
学生2:0.10元是1角,1.00元是1元,1元是1角的10倍。由0.10元变成
1.00元,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得到的数是它的10倍。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从0.01元到1.00元,小数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归纳:0.01元是1分,1.00元是1元,1元是1分的100倍。由0.01
元变成1.00元,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得到的数是它的100倍。
老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并小结: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
它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它的100倍……
2.探究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课件出示教材第35页第2个问题: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
变化?说一说,填一填。
引导学生结合直观模型,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填一填。
全班汇报,老师小结归纳: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它的
11
面;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它的面……
3.课件出示教材第35页第3个问题:请你再举个例子说说“小数点移动后小
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让学生自主思考后汇报交流(可能有回答如下):
学生1:0.04米=4厘米,0.40米=4分米,4.00米=4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得到的数是它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它的100倍。
学生2:8.00元=8元,0.80元=8角,0.08元=8分,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
11
的数是它的无;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它的10°。
三、反馈完善
教学教材第36页“试一试”。
1.借助直观模型,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0.01的10倍、100倍各是多少?
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0.01的10倍,即把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0.1;0.01的100倍,
即把。。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1。)
老师追问:如何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并列式计算:0.01x10=0.1;0.01x100=1。
11
2.课件出示,“试一试”第2个问题:1的面'而各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列式,再指名学生汇报。
1
学生1:1的血,就是把它除以10,计算1+10的结果;也可以说把1的小数点
向左移动一位,得到0.Io列式计算为:14-10=0.1o
1
学生2:1的画,就是把它除以100,计算1+100的结果;也可以说把1的小
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0.01。列式计算为:1+100=0.01。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36页“练一练”第1、4题。
第3课时街心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出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经历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转化的
思想。
教学重点
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情境图。
导入:这是街心广场,我们看到中心有花坛,广场上铺有地砖。请同学们仔细
观察,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会得到以下信息:街心广场、花坛、地砖都是长方形的;街心广场长
30米,宽20米;花坛长3米、宽2米;地砖长0.3米、宽0.2米。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发言,老师板书整理:
(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每块地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⑷街心广场、花坛、地砖的长有什么关系?宽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可能
有什么关系?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几个问题,看能从中发现什么?(板书
课题:街心广场)
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
1.计算街心广场、花坛、地砖的面积。
引导:街心广场、花坛、每块地砖的面积同学们会算吗?请试一试,完成教材
中表格的填写,并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主思考计算,填写表格,进行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时,老师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街心广场的面积:30X20=600(平方米)
花坛的面积:3X2=6(平方米)
地石专的面积:0.3X0.2=0.06(平方米)
2.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老师提问:你是如何计算0.3X0.2的结果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老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1:0.3米是3分米,0.2米是2分米,3X2=6(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是
0.06平方米。
学生2:用画图的方法:长是0.3米,宽是0.2米,面积是6个小格,每个小格
是0.01平方米,面积就是0.06平方米。(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直观模型图)
3.出示教材第38页第3个问题:结合上面的计算过程,想一想乘数和积之间
有什么关系。老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街心广场和花坛之间长和宽的关系,并
列竖式让学生理解,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桌交流后,指定学生说说想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算式进行解
11
释:“30”变成“3”,缩小到原来的1°,“20”变成“2”,也缩小到原来的1°。
1
积从“600”变成“6”,缩小到原来的10°。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缩小到原来的1
30------------------3
缩小到原来的3
x20-----------------»2
-----■缩小到原来的山一
600----------------^6
引导:联系这个规律,你能说说还可以怎样计算出0.3X0.2的积吗?
1
学生思考后回答:3变成0.3,缩小到原来的IQ2变成0.2,也缩小到原来的
11
诃,积就缩小到原来的丽,所以0.3X0.2=0.06o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关系表”。老师
引导学生归纳出积的小数位与乘数的小数位有何关系,并算一算,想一想。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算一算,想一想,填一填,最后全班交流。
学生汇报预测如下:
(1)4X0.3=1.2,第一个乘数是整数,第二个乘数是一位小数,积是一位小数。
(2)0.4X0.3=0.12,第一个乘数是一位小数,第二个乘数也是一位小数,积是
两位小数。
(3)0.13X2=0.26,第一个乘数是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整数,积是两位小
数。
(4)0.13X0.2=0.026,第一个乘数是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一位小数,积是
三位小数。
老师引导归纳并强调:在小数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
几位小数。当计算得到的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依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
以去掉积的小数末尾的“0”,但不能依此否认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
之间的关系。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拼图的面积,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说一说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老师明确:拼图是边长为0.3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0.3X0.3=0.09平方
米。乘数一共有两位小数,积也是两位小数。
2.完成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3题。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说一说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根据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0.7X7.8、1.3X0.25、1.44X3.98的计算结果分别是多少,并说一说你
是怎样想的。
①0.7X7.8中,1.7是一位小数,7.8也是一位小数,所以积是两位小数,结果
是5.46o
②1.3X0.25中,1.3是一位小数,0.25是两位小数,所以积是三位小数,结果
是0.325。
③1.44X3.98中,1.44是两位小数,3.98也是两位小数,所以积是四位小数,
结果是5.7312。
3.完成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5题。
⑴让学生说一说,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2)以口义0=15.6为例,讨论应如何填写。
老师引导:
①15.6是几位小数?
②乘数一共只能是几位小数?
③有哪些不同的填写方案?
(3)学生独立完成后面的练习,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2、4题。
第4课时包装
教学目标
1.培养估算的习惯,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2.能用小数乘法计算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积的小数点位置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情境图:母亲节就要到了,同学们都在为妈妈准备节
日礼物。从这个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预设:包装纸每米2.6元,彩带每米0.85米;包装一个礼品盒需要用
0.8米长的包装纸和2.4米长的彩带……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提出数学问题,并板书整理:
(1)买包装纸需要多少元?
(2)买彩带需要多少元?
2.揭题:看来,“包装”里的学问真不少啊!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两个问题。
(板书课题:包装)
二、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1:买包装纸需要多少元?
1.估一估。
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并汇报:包装一个礼品盒需要的包装纸不到1米,因此价
格不会超过2.6元。
2.算一算。
追问:怎样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已知每平方米包装纸2.6元,求0.8米需要多少元”用乘
法计算,列式是:2.6X0.8。
让学生先试着独立计算2.6X0.8,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最后再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会想:26X8=208,因为在小数乘法里,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
几位小数,所以2.6X0.8=2.08(元)。
老师:计算整数乘法时,可以列竖式计算,那计算小数乘法应该如何列竖式计
算?
老师板书竖式,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2.6--------------------------26
c。扩大到原来的10倍.0
x0.8---------------------x8
------缩小到原来的忐——
2.08-------------------208
指定学生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整个推算过程:2.6扩
大到原来的10倍是26,0.8扩大到原来的10倍是8,因为两个乘数都扩大到原来
1
的10倍,为了使积不变,208要缩小到原来的1nq也就是2.08o
老师小结:两个乘数都乘10,得到的结果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
积,就要反过来把208除以100,从右向左边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
2.6X0.8=2.08(元)。(老师板书)
解决问题2:买彩带需要多少元?
1.估一估。
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彩带每米不超过1元,所以不会超过2.4元。
2.算一算。
老师引导学生列式并用竖式计算,先让学生在草稿纸上试一试,自主进行计
算。
指定学生说说算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先计算24X85=2040,因为
2.4和0.85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2.4X0.85的积也是三位小数,结果是2.04。
老师质疑:乘数中一共有三位小数,为什么结果是两位小数呢?
学生思考交流后,老师明确:积末尾的“0”也在计算结果的位数之内。
3.小结列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老师板书竖式:
明确:
(1)要把两个乘数的末位对齐。
(2)积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
4.概括算法。
老师:通过探索,你觉得小数乘小数应如何计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将乘数的末位对齐,先按照整
数乘法计算出积,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
数点。
三、反馈完善
1.出示教材第40页第3个问题:尝试算一算,与同伴进行交流。
0.82X0.030.05X0.2
(1)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交流反馈。
①计算0.82X0.03的结果时,可以先计算出82X3的结果是246,再根据乘
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从右往左数出四位点上小数点,小数
的位数不够用“0”补足,所以结果是0.0246。
②计算0.05X0.2的结果,先计算出5X2=10,再从右往左数出三位小数,小
数的位数不够用“0”补足,积是0.01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
可以去掉,所以结果是0.01。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2)小组交流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乘数与积的大小,初步发现规律:两个乘数中,有一个乘数
小于1,那么积就小于另一个乘数;两个乘数中,有一个乘数大于1,那么积就大于
另一个乘数。
3.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4题。
(1)学生独立比较大小,并填一填。
(2)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大小的,鼓励学生运用上一题中总结出的
规律进行判断。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1、2题。
第5课时蚕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
问题。
2.在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乘数与积的大小,探索并发现积与乘数的
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法中乘数末位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先说说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再列竖式计算。
2.6X0.122.32X4
1.4X8.70.31X1.8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独立列式计算,最后全班汇报。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小数乘法列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两个乘数的末位对齐;
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往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位数不够
的用“0”补足……
2.揭题: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蚕丝)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一条秋蚕吐丝长约1.2千米,质量约0.35克;春
蚕吐的丝要长一些,大约是秋蚕的1.25倍。
(老师可适当介绍春蚕和秋蚕的相关知识:春蚕和秋蚕的命名来源于蚕宝宝
吃的桑叶不同,春季的桑叶更嫩绿、更有营养,秋季的桑叶不如春季,因此春蚕宝
宝吐的蚕丝比秋蚕宝宝吐的蚕丝要长)
(2)老师: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出示问题1: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从已知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列式:L2X1.25,并鼓励学生运用
多种算法进行独立计算后,再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
(3)老师:在同学们计算的时候,老师发现有同学这样进行计算,对吗?
出示算式:1.2X1.25
=1X1+0.2X0.25
=1.05(千米)
学生讨论思考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并汇报。汇报预设:这位同学把两个小数的
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相乘,再相加,好像有一定的道理。
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理解:(如下图所示)这种计算方法是错误的。
1.2X1.25表示长1.25、宽1.2的长方形的面积,图中大的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1X1,小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0.2X0.25,少算了两块空白部分的面积,即0.2X1
和1X0.250
(4)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解决,再指名学生板演,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①列竖式时,为什么把1.25放在上面?小数点需要对齐吗?
(小数相乘要把小数看成整数,所以一般情况下小数看成整数后,位数少的放
在竖式的下面,位数多的放在竖式的上面,且小数点不需要对齐)
②积为什么有两位小数?
使学生明确:算式1.2X1.25中,第一个乘数是一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两位
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积1.50是三位小数,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末位的“0”可以去掉,所以结果是1.50
2.课件出示问题2: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质量约
多少克?
(1)引导学生从已知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并列式:().35X300o
(2)让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与同桌交流,互相检查计算过程、结果,
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课件出示学生的竖式:
0.35
X300
105.00I
(3)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数的数位怎样对齐?为什么要把“0”写在一
边不乘,直接写下来就可以了?
引导学生认识到:计算0.35X300的结果,把小数看成整数,先计算35X300
的积。计算整百数乘法时,个位和十位的零放在一边不乘,因此,列竖式时把0.35
的末位“5”和300的“3”对齐,小数点可以不用对齐。
老师追问:最后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口头表述你的计算过程。
老师强调:计算出35义3的积后,要先添上“0”,再点小数点。
3.共同小结。
老师:想一想,利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师生共同小结:(1)按照整数乘法计算方式列竖
式,两个乘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也应有几位小数。(2)遇到末尾有“0”的,在计
算时,可以先不管“0”,直接计算出结果时,要先添上“0”,再点小数点,最后去
掉小数末尾的“0”。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出示教材第42页“算一算、填一填”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老师提出问题:积一定比乘数大吗?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有的积比乘数大,有的积比乘数小,有
的积与乘数相等。
探索规律:
(1)积比乘数大的:2.3X1.2>2.3,2.3X1,05>2.3。
(2)积与乘数相等的:2.3X1=2.3o
(3)积比乘数小的:2.3X0.9<2,3,2.3X0.86<2.3。
老师小结:一个数(0除外),当乘一个大于1的数时,所得的积就大于这个数;
当乘一个小于1的数(0除外)时,所得的积就小于这个数;当乘1时,所得的积就
等于这个数本身。
2.完成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读题,并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列式:0.85X4.6。
(3)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竖式计算方法:
淘气:
4.6
X0.85
230
368
0.391
笑笑:
4.6
X0.85
230
368
0.598
奇思:
4.6
X0.85
230
368
3.910
让学生讨论交流,只有奇思的做法正确,并明确淘气和笑笑的错误之处:淘气
计算时,没有先把“0”写下来再点上小数点;笑笑计算8X46时,其结果的末位
数应该和十位数对齐。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先自己想想在不计算的情况下,如何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再小组交流,
并归纳:可以根据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来判断;也可以根据积与乘数大小的关系来
判断。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3、5题。
第6课时手拉手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体会到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
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山区孩子生活现状,让学生看图,并提问:看完这些图,你们有什
么感想?
学生谈感想,预设:
学生1:这些孩子真可怜,生活非常的艰苦。
学生2:和他们相比,我们真的是非常的幸福。
学生3:我们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
2.老师评价并揭题: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一定要珍
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在一些贫困的地方,还有许多的孩子需
要我们的帮助。淘气和笑笑所在的学校也与希望小学开展了“手拉手”活动。这
不,淘气和笑笑正在商量该送给小朋友们什么礼物呢。(板书课题:手拉手)
二、自主思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情境图及物品价格表,让学生说说从图表中可以获
得哪些信息,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每本练习本2.8元,每个铅笔盒6.1元,1本
《数学家的故事》7.2元……
2.课件出示问题1: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铅
笔盒,一共要花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鼓励学生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内
交流自己的方法,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算法,老师整理板书:
方法一:3本练习本需要:2.8X3=8.4(元);3个铅笔盒需
要:6.1X3=18.3(元);一共需要:8.4+18.3=26.7(元)。
方法二:将三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即:
2.8X3+6.1X3
=8.4+18.3
=26.7(元)
方法三:一本练习本和一个铅笔盒需要:2.8+6.1=8.9(元),3个同学就需
要:8.9X3=26.7(元),列综合算式:(2.8+6.1)X3=26.7(元)。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进而发现:
(1)方法一是分步计算,方法二和方法三是列综合算式计算。
(2)计算方法二的综合算式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一样。
(3)方法三计算起来最简单。
再让学生把方法二和方法三结合起来看,引导学生发现:方法三是方法二利
用乘法分配律后的变形。
老师小结: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
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3.课件出示问题3:笑笑要给希望小学5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本《数
学家的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让学生试着列综合算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最后指定学生板
演算式,并说明算式的含义:
方法一:2.8X5+7.2X5
=14+36
=50(元)
方法二:2.8X5+7.2X5
=(2.8+7.2)X5
=10X5
=50(元)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交流两种算式,明确:方法二是方法一利用乘法分配律
后的变形,利用合适的运算律能使小数乘法的计算更加简便。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5页“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有关内容,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
(2)举例说明加法结合律对小数加法也适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国印度高考数学试卷
- 漯河小升初数学试卷
- 研究助手协议
- 物流运输合同范本模板
- 租赁合同范本怎么填
- 基于EVA的华熙生物财务绩效的评价研究
- 期末真题数学试卷
- 设备委托代购合同范本
- 基于中药沉香活性成分色酮酰胺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评价
- 雨季外墙保温施工方案(3篇)
- JT-T-1234-2019道路冷链运输服务规则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一年级升二年级)暑假链接提升训练题(共26份251题)
- 考研英语长难句分析技巧及实战70例
- 安全保卫工作会议记录6篇
- DBJ∕T15-232-2021 混凝土氯离子控制标准
- 刑事报案材料模板(涉嫌诈骗罪)
- 乳制品配送服务质量保障方案
- 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课件
- 2024在役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安全附件检验技术规范
- 托管老师培训课件
- 大客户营销管理策略下的客户激励与忠诚度提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