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鬼簿》书籍介绍_第1页
《录鬼簿》书籍介绍_第2页
《录鬼簿》书籍介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录鬼簿》书籍介绍

【作者简介】钟嗣成(约1279—约1360年),字继先,号丑斋,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后寄居杭州。他因屡试不第,闭门家居,专事戏曲著述。钟嗣成在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也颇见工力,曾编制《章台柳》、《钱神论》等杂剧,文集若干卷,均失传,今存散曲数十首。

【书籍简介】《录鬼簿》,元代钟嗣成撰写的戏曲论著,共二卷,是记述金、元散曲作家、戏曲作家生平事迹和作品目录的专著。初稿成于至顺元年(1330年),元统二年(1334年)和至正五年(1345)曾作过两次修订,由原来的一卷增为两卷。全书共收作家一百五十二人,作品名目四百多种。

《录鬼簿》将所载作家分为七类:一、“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包括董解元等三十一人;二、“方今名公”,包括郝新庵等十人,以上两类多为散曲作家;三、“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包括关汉卿等五十六人;四、“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为之作传,以[凌波曲]吊之”,包括宫天挺等十九人;五、“已死才人不相知者”,包括胡正臣等十一人;六、“方今才人相知者,纪其姓名行实并所编”,包括黄公望等二十一人;七、“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包括高可通等四人。书中对杂剧作家的籍贯、生平与著作情况,均有简要的介绍,是现存元人记述元杂剧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录鬼簿》的作者自序、后记和中间的作家小传,反映了作者对戏曲作家的评论思想。在《自序》中,作者阐述了他的写作意图。作者认为,戏曲作家虽然“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但他们“高才博识,俱有可录”,与那些“著在方册”的圣君贤臣、忠孝士子同属不死之鬼。他担心他所了解的当代作者“岁月弥久,湮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而对前辈中的名公才人,则“叙其姓名,述其所作”。他立志为戏曲作家们立传,不怕因此而“得罪于圣门”,这正是钟嗣成的'可贵之处。

在具体著述中,钟嗣成则常常借他人酒杯浇自己之垒块。在他笔下,这些作家大都才华惊人,但又往往愤世嫉俗,不遇于时。如宫天挺,“吟咏文章笔力,人莫能敌”,但“为权豪所中,事获辨明,亦不见用”;郑光祖“为人正直,不妄与人交,故诸公多鄙之”;鲍天佑“初业儒,长事吏簿书之役,非其志也”;范居中“以才高不见遇”;黄天泽“郁郁不得志”;沈拱“天资颖悟,文质彬彬然,惟不能俯仰,故不愿仕”;赵良弼“风流酝藉,开怀待客,人所不及,然亦以此见废”。在一些吊词中,钟氏也不时流露出自己的不平之气。元代戏曲作家大多是“不遇之仕”,故他们的创作也更是有感而发,值得珍视。

钟氏对那些以言辞激烈出名的作家,如关汉卿、高文秀给予显著的地位,还给艺人作家以充分的重视,而不像明代评论家那样加以排斥,足见其在戏曲评述中所贯穿的理论思想是比较公允与进步的。《录鬼簿》对戏剧作家们的活动事迹记述颇多,小传和吊词,对作家的艺术风格亦时有评述。

《录鬼簿》是元人记录当代作家作品的唯一专著。此书问世后不久,即为戏曲家所重视。贾仲明(1343—1422年,别号云水散人,明初杂剧作家)首先为其作了增补,给八十二位杂剧作家补写了[凌波仙]吊词,对杂剧作家的研究颇有价值。另有《录鬼簿续编》一卷,疑为贾仲明手笔,记录了元明间戏曲、散曲作家七十一人的简要事迹,及其杂剧作品七十八种目录,又载佚名作者的杂剧作品七十八种,体例与《录鬼簿》大致相同。

【版本】《录鬼簿》传本很多,主要有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