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策略指导(二)面对抽象难懂的“曲线图像”,
应强化图像题的审析技能化学曲线图像可以直观地表示化学实验、化工生产中的过程变化,在数据呈现的同时,还能揭示变化特点与变化规律,图像常涉及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等内容。这类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失分点。学生常因不能准确判读图像信息而找不到解题的“着力点”。化学图像种类繁多、创新频现,逐一解读不可能穷尽一切,也不利于学生通性通法的建立,编者力求将理论、图像、实际变化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分析化学图像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一、从识别图像构成要素开始[过程体验](以常见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像的分析为例)[例1]如图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过程的曲线图像(25℃,锥形瓶中装入的溶液10mL)。请说出你从曲线图像中获取到的主要信息。解读:根据起点或pH变化,确定锥形瓶中装的是碱,即NaOH溶液;根据起点的pH,确定c(NaOH)=0.1mol·L-1;根据盐酸溶液体积为10mL时达到滴定突变点(恰好中和点),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c(HCl)=0.1mol·L-1。[达成目标]通过让学生自主分析,明确该实验需要关注物质和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物质的分析要关注试剂名称和类别、试剂用量(体积、浓度),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要关注锥形瓶和滴定管中分别装了什么溶液。引导学生关注图像坐标轴、起点、突变点,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曲线拆分为“中和”和“过量”两个阶段;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示该滴定过程,即“向10mL0.1mol·L-1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0.1mol·L-1盐酸至过量”。[例2]盐酸与氨水相互滴定过程的曲线如图所示(25℃,锥形瓶中装入的溶液为10mL)。请说出你从曲线图像中获取到的主要信息。解读:两个图对应实验的操作过程分别是“向氨水中滴入盐酸”和“向盐酸中滴入氨水”;但分析溶液浓度时,应从图(右)起点pH分析,即c(HCl)=0.1mol·L-1,通过计算得出氨水浓度为0.1mol·L-1。所得结果与图(左)不矛盾。[达成目标]感受同样是酸碱中和反应,但“强酸和强碱反应”与“弱碱和强酸反应”的图像不同,由此形成规律化认知:试剂的类别不同和性质强弱不同会导致图像不同。[系统认知]明确图像的构成要素为“两轴三点一线”横轴是因(自变量),是主动变化的;纵轴是果(因变量),是被动变化的;变化的逻辑必须要符合理论规律和实际反应特点。坐标轴x轴外界条件变化y轴反应体系变化关键点起点变化没有开始特殊点交叉点、转折点、极值点、突变点终点变化结束或达到平衡态曲线多点连线变化趋势[迁移应用]1.常温下,用0.1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1溶液HA和HB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HB为强酸,HA为弱酸B.点③是HB溶液的滴定终点,滴定过程可选用石蕊作为指示剂C.常温下,Ka(HA)=10-11D.点①所示溶液中:
c(A-)>c(HA)答案:C
解析:由初始氢离子浓度可知,两种酸均发生部分电离,所以HB和HA均为弱酸,但前者酸性大于后者,A错误;当加入碱的体积是20mL时达到滴定终点,生成的盐是强碱弱酸盐,所以应该用酚酞作指示剂,B错误;点①所示溶液中溶质是等物质的量的HA和NaA混合溶液,若不考虑盐类的水解和弱酸的电离,则c(A-)=c(HA),此时溶液显碱性,所以水解大于电离,水解过程生成酸,即c(A-)<c(HA),D错误。2.常温下,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mL0.1000mol·L-1H3PO3溶液,溶液pH与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C
解析:从滴定曲线上可知H3PO3的pH大于1小于2,则为弱酸,由滴定曲线出现两个转折点,则为二元弱酸,A正确;40mL后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C错误;二、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图像的形成和变换,建立图像的分析思路[过程体验](以定性与定量分析化学曲线图像为例)[例1]观察常温下用0.1mol·L-1KOH溶液滴定10mL0.1mol·L-1HA溶液的滴定曲线。(1)请分析曲线,尽可能多地说出从曲线中获得的信息或推论。解读:①根据文字信息和图示,再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OH+HA===KA+H2O”分析实验操作为“向10mL0.1mol·L-1HA溶液中滴加0.1mol·L-1KOH溶液至过量”;②根据起点确定HA为弱酸;③根据b点横坐标的体积确定为“半点”,溶质为HA和KA,且物质的量恰好相等,溶液呈酸性;④根据c点pH确定该点为中性点;⑤根据d点体积确定该点为恰好中和点,所得溶质为KA,溶液呈碱性,也能说明HA为弱酸。[达成目标]分析图像时,结合曲线构成要素,优先关注坐标轴和点;对坐标轴必须关注是什么样的物理量、单位、刻度,对点需要关注坐标数据,这些是定量分析的前提。同时,需要将曲线的趋势与理论、实际变化相结合,进行定性的分析。(2)在下图绘制上述反应中各溶质物质的量随KOH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解读:根据方程式“KOH+HA===KA+H2O”与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确定KOH溶液以0mL为起点,10.00mL时为恰好中和点,这个过程溶质HA从0.001mol变为0mol,溶质KA从0mol变为0.001mol。再滴加KOH溶液,KA物质的量不变,KOH在增加,最终得到如图所示曲线。[达成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同样的反应、同样的操作,改变坐标轴后图像则不同。认识到操作、试剂、坐标轴等都会影响图像的呈现结果;但图像的构成要素和内在的逻辑却保持不变。从读懂图到绘制图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图像的过程,提升的是定性定量分析水平及对化学反应本质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水平。(3)若HA是CH3COOH,分析上述反应中CH3COOH的物质的量(浓度)分数曲线图(见下图)确定不同pH时微粒存在的主要形式和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分数的变化原因;计算电离平衡常数Ka。[达成目标]理解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分布分数曲线为平衡状态下的曲线,可借助分布分数曲线分析微粒的存在形式和量的情况;学会依据pH和化学反应(反应物的量在减少,生成物的量在增加)寻找微粒存在的主要形式;借助交点计算电离平衡常数;能将曲线走势与滴定过程建立联系。同时,对曲线图像的研究从一条过渡到多条。(1)起始时n(N2)∶n(H2)=1∶3,N2的起始浓度为0.4mol·L-1,达到平衡时浓度为0.3mol·L-1,分别绘制出c(N2)-t、c(H2)-t、c(NH3)-t、各组分浓度-t曲线图像。解读:①结合三段式分别计算各物质的起始浓度和平衡浓度,画出对应的曲线图像,结果如图所示。②经过平移曲线将三条线合并到一个图像上,如图所示。[达成目标]通过绘制合成氨反应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从一条线→两条线→三条线合为一张图的过程,认识到一个图像中呈现多条曲线的条件是横纵坐标相同;体现的是同一反应中,从不同角度(速率、平衡)思考问题,表现的是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分析复杂图像时要学会图像的拆解,化繁为易,针对解题。(2)绘制出不同压强下,平衡状态时氨气物质的量百分数随温度变化大致趋势的图像(如图1),将几个图合并成一个图(如图2)。思考并回答:多因素、多条线放在一个图中,价值是什么?解读:①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相同压强时,平衡时氨气的物质的量百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平衡态氨气物质的量百分数越大。②将三个不同压强的曲线合并在一个“平衡态氨气物质的量百分数随温度变化”的坐标图中时,学生开始关注三条曲线相对高低的问题。[达成目标]理解同一图像中有多条曲线可以是因为用不同物质来表示反应过程,也可以是因为分别用曲线来表示不同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多条曲线在同一图像中更容易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优化条件。(3)比较下图中p1、p2、p3、p4、p5的大小关系。多因素多条曲线如何分析?解读:需要在相同温度下来比较压强的大小,可做垂直辅助线(350℃);增大压强时,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依据所给反应气体减小的方向为正反应方向,即该平衡正移,平衡混合物中氨的物质的量百分数增大。因此,氨的物质的量百分数增大对应的压强越大,从而得出p1>p2>p3>p4>p5的结论。[达成目标]理解多条曲线在同一图像中的分析方法:选择一条曲线或做辅助线进行变量控制。明确在绘图时,需要通过确定坐标值来确定关键点,通过关键点的连线形成曲线。A.ΔH<0B.p1>p2>p3C.N点CO转化率、平衡常数均大于M点D.T1
℃、p3压强下,Q点对应的v正>v逆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CO的平衡转化率下降,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向为放热反应,ΔH<0,故A正确;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压强由p3→p2→p1过程中CO转化率增大,可知平衡正向移动,则压强:p1>p2>p3,故B正确;N、M点温度相同,则K相同,故C错误;T1
℃、p3压强下M点为平衡状态,Q点转化率低于平衡转化率,则反应正向进行,v正>v逆,故D正确。A.T1>T2B.a、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a>KbC.a点对应的体系中,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2min内,v(H2O)=0.16mol·L-1·min-1D.b点对应的体系中,m=1.8答案:D
解析:已知反应为放热反应,b、c点的投料比相同,温度低,平衡向正向移动,转化率高。b的转化率高,所以T1温度低,A错误;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减小,则Ka<Kb,B错误;a点时X=1.0,此时C2H4(g)与H2O(g)的物质的量相等,即m=2,据图中信息列三段式:三、通过曲线图像的变化趋势,探究“知识理论”与“实际反应”间的因果关系,获取解题有用信息[过程体验](以复杂变化过程曲线图像的分析与绘制为例)[例1]分析H2CO3水溶液中含碳微粒(不考虑CO2)在不同pH时的物质的量(浓度)百分数图像(见下图),指出各曲线分别代表什么微粒,并解释说明。[例2]绘制“向10mL0.1mol·L-1碳酸钠(pH≈11)溶液中滴入0.1mol·L-1盐酸”曲线,结合H2CO3水溶液中含碳粒子(不考虑CO2)的物质的量(浓度)百分数图像(见下图),确定两个滴定突变点(所加盐酸的体积、pH)。③向Na2CO3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盐酸。反应①、反应②恰好结束时对应的盐酸体积分别为10mL、20mL,即两个突变点的横坐标。经讨论,要确定两个突变点的纵坐标,需要结合“H2CO3水溶液中含碳粒子(不考虑CO2)的物质的量(浓度)百分数图像”。反应①起点pH≈11,故起点为右侧第一条粗实线;反应①的终点、反应②的起点对应的应是百分含量最大的位置,即中间的粗实线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影视录放设备的智能抗干扰优化技术发展现状考核试卷
- 竹材采运项目管理与团队沟通考核试卷
- 硕士答辩精准指南
- 江苏省江都区丁伙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化学试题)含解析
- 天津农学院《营养生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嘉兴学院《基础西班牙语(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全真模拟考试(一)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进阶英语(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市区部分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三物理试题第三次月考考试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青岛市42中学2025年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公司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2025年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中考物理三模试卷(含解析)
- 放射住培结业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 期中综合模拟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软装清洗教学课件
- 精二类药品培训大纲
- 2025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 GB/T 27060-2025合格评定良好实践指南
- PLC在洗衣机控制中的应用实训报告
- 作物栽培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农业大学
- 创业创新大赛职教赛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