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必修一 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与细胞壁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1页
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必修一 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与细胞壁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2页
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必修一 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与细胞壁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3页
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必修一 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与细胞壁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4页
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必修一 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与细胞壁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科学家在用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你认为当时确定细胞膜存在的依据最可能是()A.动物细胞有明确的边界B.植物细胞有明显的固定形态C.细胞能够分裂D.物质进出细胞受到控制2.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会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A.糖脂 B.磷脂C.糖蛋白 D.脂蛋白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基本支架B.组成细胞膜的物质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C.蛋白质分子排列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嵌入、贯穿于其中D.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4.下列有关细胞膜的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B.蛋白质均匀地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上C.脂质小分子易于通过D.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侧表面都亲水5.细胞膜的组成元素中至少包括()A.C、H、OB.C、H、O、NC.C、H、O、N、P D.C、H、O、N、P、S6.右图为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内侧B.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C.②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③的种类和数量有关7.当具有蛋白质衣壳的H1N1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的淋巴细胞就能识别这一异物,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细胞之所以能识别H1N1病毒,是因为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A.磷脂分子 B.糖被C.蛋白酶 D.抗原8.科学家们发现了细胞膜上专门供水分子进出的通道(如下图),要想证实细胞膜上的水通道是否是蛋白质,一般情况下,最好用哪种同位素进行标记?()A.15NB.35S C.32PD.18O9.不饱和磷脂可使细胞膜在低温环境中保持较好的流动性。下列四种生物的细胞膜中不饱和磷脂比例最高的可能是()A.沙漠赤狐 B.长臂猿C.大熊猫 D.南极鱼类10.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B.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中含有多糖C.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D.细胞壁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11.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将分散的小鼠组织细胞和人组织细胞进行混合培养,同种细胞之间会出现“识别”现象,最终导致小鼠组织细胞粘连在一起,人组织细胞粘连在一起。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两种细胞膜所含的主要成分不一样B.两种细胞膜的结构不一样C.两种细胞膜上糖蛋白的种类不一样D.两种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不一样12.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剂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这种方法所利用的是细胞膜的哪种功能?()A.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功能B.吸收功能C.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免疫功能13.若将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提取后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磷脂分子的稳定分布方式为图中()14.如图表示细胞膜的切面结构,由图可见磷脂分子排成内外两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与磷脂分子的这种排列方式有重要关系的是()A.膜中含有蛋白质 B.细胞内外均是水环境C.细胞内外均有正电荷 D.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5.如图是辛格和尼科尔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与细胞识别有关,细胞的识别是信息传递的过程B.图中c分子具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C.图中d的分布状态有两种:镶在表面或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d体现膜的结构具有不对称性16.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只位于细胞膜外侧B.②表示蛋白质分子C.②③都是可以运动的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③无关17.对细胞膜结构和组成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早在19世纪末期,研究人员就曾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细胞的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研究发现,凡是易溶于脂质的物质,很容易穿过膜;反之,则不容易穿过膜。这表明细胞膜是由构成的。

(2)将人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红细胞发生的形态变化是。将红细胞加入蒸馏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在该液体的(填“上”“中”或“下”)层能得到破碎的磷脂双分子层。

(3)1925年,有人用丙酮从红细胞膜中提取到磷脂,并将其铺在水面上形成磷脂单分子层。测量铺展面积,约为红细胞总表面积的倍。

(4)1933年发现,蛋白酶能够使细胞膜分解,这表明。

(5)通过其他方法,测得多种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物质种类膜的类别蛋白质/%脂质(主要是磷脂)/%糖类/%变形虫细胞膜54424小鼠肝细胞膜44524人红细胞膜49438依据上表数据,分析构成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在化学组成上的共同点是,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18.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的组成单位是。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

(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

(3)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性。细胞膜具有这种特性的原因是。

(4)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哪些结构的不同?(填写标号)。

(5)细胞膜的外侧是(填“M”或“N”)侧,判断的依据是。

(6)分析人体细胞内外成分,发现细胞内外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别很大,这说明细胞膜具有哪些生理功能?。

(7)该种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被称为。

19.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但在37℃下保温0.5h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如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________。(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__等分子是可以流动的,由此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成立的。(3)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4)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0℃下培养40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分析四个选项可知,D项能够体现出细胞膜的特性;植物细胞具有明显的固定形态是因为具有细胞壁;动植物细胞都有明确的边界;细胞能够分裂不能体现细胞膜的存在。答案:D2.解析: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糖类组成,细胞膜上的多糖和膜上的蛋白质或磷脂分子结合在一起,以糖蛋白或糖脂的形式存在。从细胞膜上提取的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其化学成分不会发生变化,当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出现紫色,说明该成分中含有蛋白质;而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又出现砖红色,则说明其中还有还原糖存在。所以综合分析可知该成分应为糖蛋白。答案:C3.解析:选项中A、C两项介绍了细胞膜分子结构和空间结构,是正确的。B项描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及原因。而D项中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特点而不是结构特点。答案:D4.解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A项正确;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有的排列在膜的表层,有的嵌入或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所以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B项错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质小分子易于通过,C项正确;磷脂分子的亲水端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外侧表面,所以其内外侧表面都有亲水性,D项正确。答案:B5.解析:细胞膜的成分包括蛋白质、磷脂、糖类和胆固醇等,它们共有的元素是C、H、O,另外,蛋白质还含有N,磷脂还含有N、P,所以细胞膜的组成元素中至少包括C、H、O、N、P。答案:C6.解析:图中①是糖蛋白,②是磷脂双分子层,③是蛋白质分子。糖蛋白主要与细胞的信息交流和识别有关,且糖蛋白所在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是生物膜中的功能分子,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膜蛋白的种类有关。答案:A7.解析: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糖脂构成糖被,糖被具有保护、润滑、识别和传递信息的作用。答案:B8.解析:细胞膜的成分有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等,而S元素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故应标记S元素。答案:B9.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动物细胞膜中不饱和磷脂比例最高。答案:D10.解析: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纤维素是多糖。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答案:D11.解析:糖蛋白起识别作用,两种细胞膜之所以不会粘连在一起,就是糖蛋白不同所致。答案:C12.解析:“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台盼蓝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所以活细胞不被染色。而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以台盼蓝染色剂能进入死细胞内,使其被染色。答案:C13.解析:磷脂分子疏水尾部相对位于内侧,亲水头部朝向外侧,构成了磷脂双分子层,故将磷脂分子提取后放入盛水容器中,亲水头部应插入水中,疏水尾部应在水面上。答案:B14.解析:由于每个磷脂分子“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而细胞内外均是水环境,故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排成了内外两层;而且是“头部”都在外侧,“尾部”都在内侧。答案:B15.解析:图中a为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b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c是磷脂分子,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d为蛋白质,在膜上呈不对称分布,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体现了膜结构的不对称性。答案:C16.解析:①是糖蛋白,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的作用,位于细胞膜外侧;②是蛋白质分子,③是磷脂分子,两者在细胞膜中都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是细胞膜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的基础。答案:D17.解析:(1)根据物质的相似相溶原理可以判断出细胞膜中含有脂质。(2)根据渗透原理,可以判断出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会吸水涨破。磷脂分子密度小,会存在于水的上层。(3)红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因此提取其磷脂,铺在水面上形成磷脂单分子层,测量其面积,约为红细胞总表面积的2倍。(4)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而实验发现蛋白酶能使细胞膜分解,表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5)对于表格分析题,在找共同点时需要看各种物质是否都含有,在找不同点时要看各种物质含量的差异。答案:(1)脂质(2)(吸水)膨胀、甚至破裂上(3)2(4)细胞膜上有蛋白质(5)组成不同细胞膜的物质种类相同组成不同细胞膜的物质含量有差别18.解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排布在磷脂双分子层表层或嵌入、贯穿磷脂双分子层,执行着细胞膜的重要功能。糖蛋白、糖脂在膜外侧,膜内侧没有,据此可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答案:(1)蛋白质氨基酸D磷脂双分子层(2)E糖蛋白(3)流动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多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可以运动的(4)B(5)MM侧有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6)①细胞膜能使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分离开,维持相对稳定的细胞内部环境,并且具有保护作用;②细胞膜还能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7)液态镶嵌模型19.解析:细胞膜的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能与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