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级 通史整合•学通历史_第1页
第一层级 通史整合•学通历史_第2页
第一层级 通史整合•学通历史_第3页
第一层级 通史整合•学通历史_第4页
第一层级 通史整合•学通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单元整合八整体发展的世界第一层级通史整合•学通历史录目15至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相对平衡的文明格局开始遭到西方文明冲击,西方文明开始占据主导并向全球扩张;世界各地人口大规模迁移、物种大规模交流,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由此发生重大改变;环球交通网络的建立,使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中世纪的欧洲深受基督教神权统治之苦,人性被长期的禁欲主义严重压抑。14世纪前后开始的文艺复兴率先冲破神权统治,高扬人性自由之旗,使人文主义成为时代解放的先声,16世纪的宗教改革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摆脱专制王权的束缚,推动了崇尚人权自由与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理性之光终于照亮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征途,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开辟了以代议制为核心的崭新时代。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日益显著,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一个充满信仰与怀疑、光明与黑暗、希望与失望的世界悄然降临。工业革命之后,经济危机频发,贫富悬殊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纷纷建立,马克思主义适时而生,这一盏理论的明灯将照亮人类探寻公正理想国的崎岖道路。一、工业革命前的世界主干知识——图表印证清(一)读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回答问题。1.根据图片信息,指出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点。提示:图1是集中在亚非地区的区域性海上航线;图2是涉及亚欧美非诸洲的全球性海上航线。图1是中国掌握着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图2是欧洲掌握了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相同的影响。提示:都促进了贸易双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都加强了地域之间的联系,扩展了海外视野,促进了世界之间的联系。都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例如郑和下西洋炫耀了国威,增强睦邻友好关系,新航路开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开辟者对黄金的渴求。3.依据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提示:打破了大洲之间的孤立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解放;推动了人口迁移、物种交换;推动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二)读不同时期世界贸易网络示意图,回答问题。1.比较两幅地图,指出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提示:原本经阿拉伯转运到地中海的欧亚陆上商贸往来,逐渐转变为围绕大西洋和印度洋而开展的海上贸易。2.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商贸格局变化的原因及其背景。提示: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东西方商贸格局的变化。背景:15世纪前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社会对于财富的渴望更为强烈。加之奥斯曼帝国对于传统陆上商贸路线的垄断,欧洲人开始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西班牙、葡萄牙是其中的先行者,随着迪亚士、达·伽马等航海家的不断向东探索,葡萄牙最终构建起了通往东方世界的海上新航路。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贸易格局变化的影响。提示:新航路的开辟冲击了传统丝绸之路贸易网络,逐渐确立起了以西欧为主的东西方海上贸易格局;对东方的殖民活动也随之兴起。(三)读环大西洋革命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大西洋沿岸国家和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与进程。此后,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有西方学者把大西洋沿岸国家有关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政治、经济变革,统称为“大西洋革命”。“大西洋革命”的高潮集中于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上半期。1.试举例说明,欧美各国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提示: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压迫,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法国启蒙思想,鼓舞北美人民斗争,并影响美国的联邦制度;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创造了条件。2.你如何认识“环大西洋革命”?提示:“环大西洋革命”中的政治变革,是在启蒙思想鼓舞下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从地域看,由于它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领域来看,政治、经济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的。1.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的推动作用(1)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他们通过新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核心知识——综合融会通(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出现,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3)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4)随着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形成。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物种交流的特点从主导看以欧洲为主导,伴随欧洲的殖民掠夺进行从内容看具有多元性,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家畜家禽等从范围看具有全球性,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从结果看具有两重性,不仅改变了人类的食物结构,也给美洲带来了灾难从时间看具有长期性,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殖民扩张开始了物种大交流。时至今日,两个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依然在进行续表3.国际人口流动的双重影响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与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驱动了亚洲劳工的大量迁移。人口迁徙带来了这些地区的文化重构,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1)积极影响①国际人口迁移对提高人口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②国际人口迁移促进了迁入国经济的发展。③国际移民在人口增长和就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④国际移民促进了城市的发展。⑤国际移民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以拉丁美洲为例,大规模的国际人口迁移,使拉丁美洲成为世界不同种族和不同民族的人群杂居的地区。属于不同种族和民族的广大移民把各自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带到了拉美地区。这些不同渊源的文化之间,以及它们同印第安文化之间,经过长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终于形成一种新的拉美文化。(2)消极影响①从迁出国方面看,主要是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进而可能会影响迁出国的经济发展。②从迁入国方面看,可能带来难民问题、非法移民问题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4.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继承(1)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2)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发展批判对象天主教会→君主专制涉及领域文艺方面→政治领域批判形式古典外衣→直接批判思想特点人性崇拜→理性崇拜历史作用解除枷锁→革命准备传播范围欧洲范围→世界范围5.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17、18世纪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一些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1)从性质上讲,它们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制度或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完成了这一使命,革命的目标就达到了,这是衡量一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2)从革命的领导和阶级关系上看,革命的领导者大多是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社会下层的人民群众是其同盟军。此时的人民群众拥护并服从资产阶级的领导,还没有明确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意识。(3)从革命进程来看,革命过程曲折复杂。资产阶级革命要推翻的是封建王国,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再加上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因此革命过程中充满了错综复杂的斗争。(4)从革命结果来看,激进的革命措施最终被取消,保留的一般是符合大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成果,革命在真正成熟的社会基点上稳定下来。英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与南方种植园主的联合统治,法国则确立了大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秩序。1.(2023·莆田二模)荔枝原产于中国。1583年,在印度的葡萄牙人对荔枝已有记载。1637年,英国旅行家蒙迪在澳门品尝过荔枝。1810年后,葡萄牙人把荔枝引入巴西、安哥拉及莫桑比克。这说明了(

)A.洲际间饮食习惯同化 B.生物多样性被严重破坏C.宗主国经济结构改变 D.殖民扩张影响物种交流热考知识——小题练悟明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洲际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食物物种的交流,说明殖民扩张影响物种交流,D项正确;洲际间饮食习惯不可能同化,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荔枝在洲际间传播不会严重破坏各洲的生物多样性,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判断宗主国的经济结构是否已经发生改变,排除C项。2.下图是16世纪亚洲出口到葡萄牙里斯本和中东黎凡特的胡椒数量(单位:担)。对图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欧洲香料价格持续上涨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三角贸易”逐渐兴盛 D.欧洲贸易中心逐渐发生转移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出口到位于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的胡椒数量在1500年后不断增加,而出口到位于传统商路地中海沿岸的黎凡特的胡椒数量一直在下降,结合所学,这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选D项。3.(2023·石家庄三模)下表是16—17世纪欧洲成立的部分机构。据此可知,该时期(

)成立时间机构名称经营业务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具有国家职能,向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东方贸易1602年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金融股票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货币兑换、存款、贷款、转账等金融服务A.价格革命瓦解封建制度 B.传统商业模式得以创新C.荷兰商业地位受到挑战 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东印度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及其各自的经营业务,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当时欧洲出现了特权贸易公司、证券交易所等新的商业经营方式,传统商业模式得以创新,B项正确;新的经营方式属于商业革命的内容,排除A项;17世纪正是荷兰鼎盛时期,排除C项;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是在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4.《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性别歧视和女权运动》一文中指出,大革命推动了法国女权运动的发展。1791年,玛丽·古兹发表了《妇女与女公民权宣言》,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场女权运动的兴起。但是,在雅各宾派当权后,妇女完全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这种政治状况(

)A.是法国开始歧视女性的产物

B.导致性别矛盾加剧社会动荡C.引发了欧洲反法同盟的干涉

D.其根源是经济水平不甚发达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但是,在雅各宾派当权后,妇女完全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表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存在性别不平等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社会生活习俗的根源,D项正确;“开始”表述错误,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具体时间,排除A项;社会动荡主要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法国和外国干涉势力矛盾所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反法同盟的状况,排除C项。5.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把斗争矛头指向以罗马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制度,他们以人性代替神性,以人的世俗世界代替神的天堂,以人权代替神权。当宗教不再成为人们的最高主宰时,人们便把自己的情感和忠诚转移到世俗王权。据此可推知,文艺复兴(

)A.摆脱了宗教神权的束缚 B.使君主实现了专制独裁C.推动了社会制度的转变 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文艺复兴使人们不再把宗教神权作为最高主宰,而是把情感和忠诚转移到世俗王权,这就会加强王权,进一步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项正确;文艺复兴冲破教会枷锁,但并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排除A项;当时君主王权有所加强,但此时还没有形成专制独裁,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社会制度的转变,排除C项。6.18世纪德国史学家杜谷在其史学著作中,用进步的自然规律代替神的超自然的意志和隐秘作用来解释历史运动,并试图通过过去的整个历史来证明存在着这样的进步。这一认识(

)A.完整阐述了社会发展规律B.深受欧洲启蒙思想影响C.奠定了进化论的理论基础D.否定天主教会的神创说答案:B

解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启蒙运动,“理性”是其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这与德国史学家杜谷的认识一致,B项正确;《共产党宣言》完整阐述了社会发展规律,排除A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奠定了进化论的理论基础,排除C项;该认识并未否定天主教会的神创说,排除D项。主干知识——图表印证清(一)读纺织产业中心全球转移示意图及相关知识,回答问题。近代以来,纺织产业作为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先导性支柱产业,扮演了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历史角色,并出现了全球转移。材料一二、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材料二二战后,美国引领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内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钢铁、纺织等资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日本和德国转移,是为全球第二次产业转移。……日本通过承接美国转移产业和投资资本,大大加快了战后重建和工业化进程,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和经济强国。——摘编自《五次全球产业转移与中国经济起伏》1.材料一反映了纺织产业中心发生了几次全球转移?第二和第四阶段的背景分别是什么?提示:三次转移。第二阶段:美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四阶段: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结合材料二,概括影响纺织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提示:美国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密集型产业转移;日本对美国转移产业的承接。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纺织产业的全球转移”?提示:经济发展推动了纺织产业的全球转移;纺织产业是初级产业,随着产业升级发展,其必然发生转移;要注重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二)读19世纪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图及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表,回答问题。19世纪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图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农业1950年12.2%23.2%1990年2.8%5.1%工业1950年34.7%42.2%1990年25.8%40.5%服务业1950年48.9%32.4%1990年71.4%54.4%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表1.图示信息可用来研究19世纪世界经济领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说明判断依据。提示:事件:工业革命。依据:19世纪的英国,工业就业人口比重增加,农业和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减少。2.依据表格信息,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比重的新变化,并指出其主要原因。提示:新变化: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增长。原因: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三)读扩大经济规模的六次全球化示意图,回答问题。1.结合示意图,简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和推动因素。提示:发展过程:①起步阶段(15世纪—18世纪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经济全球化开始起步。②发展阶段(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进行,推动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加快。③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两极格局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推动因素:科技是基础;跨国公司是主力;国际协调机制、和平环境、市场体制是条件;国际金融是催化剂。2.指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实质。提示: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科技全球化。实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提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科技发展,新型交通和通信方式的出现,市场经济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认可,国际协调机制的不断加强,以及跨国公司的推动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和制度等基础。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商品的全球性流动,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这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核心知识——综合融会通经济发展方式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在观念和实践上发生了重大变革工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城镇化工业革命改变了欧美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流动社会思想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一起,促成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形态工业革命后,促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发生社会转型续表2.客观评价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奴役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着这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改造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旧思想、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全球化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封闭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3.近代以来的大国兴衰更替(1)西班牙、葡萄牙虽然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但其殖民掠夺来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发展缓慢。(2)荷兰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商业国家,但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够充分,成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3)法国资本主义在18世纪发展较快,成为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但其经济发展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4)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殖民霸权,长期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5)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了英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的局面。(6)二战后,英法遭到削弱,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并主导世界市场。4.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及实质(1)原因①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基础。③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经济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的“救世主”。④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科技革命需要巨额资金和有效管理,这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2)实质①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它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造成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②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和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吸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表现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贸易全球化;国际分工日趋成熟,生产全球化;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资本全球化实质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问题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占据主导地位,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距离,贫富分化严重;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对策倡导平等互惠、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世界经济新秩序;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续表1.(2023·枣庄二模)英国农民感受到时间的新单位是来自于进入村庄中的流动农业机械,谷物脱粒承包人要求按小时收费。很快,拥有机械的农业劳动者帮助邻居耕地也要求按小时计费。年青人关心的是脱粒机和收割机的效益,他们拿着小本子认真地记下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和消耗的燃料量。这说明(

)A.工业文明影响农民的劳动观念B.工业革命加速农业生产衰落C.农民受到工厂制度的严格限制D.农业生产劳动的自主性增强热考知识——小题练悟明答案:A

解析:据题意可知,由于农业机械都要按时间收费,所以劳动者认真地记录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和消耗的燃料量以计算性价比,说明工业文明的出现影响了农民的劳动观念,A项正确;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信息是农民在计算使用农业机械的性价比,和工厂制度无关,排除C项;“自主性增强”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2.下表为世界人口统计表(部分)(单位:百万)。据下表推知,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650175018501950非洲1009595198亚洲(苏联除外)3274757411320拉丁美洲121133162北美洲1126168A.战争发生频率与激烈程度降低B.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世界主要大国建立稳定的统治D.食物供给状况的改进欧洲与苏联103144274593大洋洲22213总计54572811712454续表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表中的数据增长可知,从整体看,17世纪到20世纪各大洲的总人口是在不断增长,究其原因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项正确;战争发生频率与激烈程度降低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之一,排除A项;C项不是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食物供给状况的改进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3.(2023·泉州三模)下表是2016年知识密集型产业占有关国家GDP比重(单位:%)。据此可知(

)国家商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公共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高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总占比美国19.6712.636.0038.3英国20.6811.823.7736.27日本15.2212.368.5136.09中国16.825.9612.4335.21巴西18.710.664.0333.39A.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B.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下降C.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不断提高D.新兴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成效显著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美国、英国、日本、巴西、中国,知识密集型产业占国家GDP比重都很高,说明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A项正确;发达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强,核心地位并没有下降,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国际合作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新兴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的信息,排除D项。4.下表为1890年和1998年荷兰、英国、美国三大产业已就业人员所占比重情况(单位:%)。据此可推知(

)国家1890年1998年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荷兰36323232275英国16434122672美国38243832374A.服务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B.农业生产经营的日趋衰退C.科技发展决定了社会结构

D.就业变迁与经济发展同步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890年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998年处于新科技革命时期,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新科技革命,服务业所占的比例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中体现了农业就业人员所占的比重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科技进步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减少了对就业人员的需求,排除B项;决定社会结构的是物质生产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