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05T 15-2023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红干椒_第1页
DB1505T 15-2023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红干椒_第2页
DB1505T 15-2023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红干椒_第3页
DB1505T 15-2023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红干椒_第4页
DB1505T 15-2023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红干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CSB18通1505Specificationsofagro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reddriIDB1505/T15—2023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观测原则和地段选择 5生长发育期观测 6生长状况观测 7产量结构分析 8田间工作记载 9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观测和调查 10观测簿表填写 11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鉴定 附录A(规范性)农气观测簿表的填写 附录B(资料性)各发育期观测项目 附录C(资料性)红干椒农业气象观测簿及报表格式 DB1505/T15—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气象局提出。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气象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气象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顺安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蔡子夷、万宇、萨日娜、宋鹤群、戴爽、安阳、于璐、徐威、于永奇。1DB1505/T15—2023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红干椒本文件规定了红干椒农业气象观测的原则和地段选择、生长发育期观测、生长状况观测、产量结构分析、田间工作记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观测和调查、观测簿表填写、生育期间气象条件鉴定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红干椒农业气象观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QX/T299-2015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冬小麦QX/T409-2017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番茄3术语和定义QX/T299、QX/T409-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观测地段observationplot进行红干椒农业气象观测的地块。[来源:QX/T409-2017,2.1,有修改]3.2平行观测parallelobservation观测作物生育进程、生长状况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同时,观测作物生长环境的气象要素。[来源:QX/T299-2015,3.1]3.3植株密度plantdensity单位土地面积上种植红干椒植株的数量。[来源:QX/T299-2015,3.4,有修改]3.4植株高度plantheight土壤表面到红干椒主茎顶端的高度。4观测原则和地段选择2DB1505/T15—20234.1观测原则4.1.1平行观测原则红干椒农业气象观测遵从平行观测的原则。观测地段的气象条件与国家级自动站保持基本一致,直线距离在10km范围内。4.1.2点与面结合原则红干椒农业气象观测遵从点面结合的原则。既要有相对固定观测地段的系统观测,又要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以及发生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时,进行较大范围的农情、灾情、病虫情调查,以增强观测的代表性。4.1.3连续性、长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红干椒农业气象观测遵从连续性、长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a)观测项目能揭示农业生态系统长期动态变化;b)观测项目的选择便于实施、可操作性强,确保观测时间的连续性,以避免因经费和人为因素等方面造成观测中断;c)在不违背观测目标的情况下,观测项目的选择兼顾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4.1.4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红干椒农业气象观测遵从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台站建立健全观测工作的规章制度体系,使用合格的观测和测量仪器,定期对敏感度较高的仪器进行验证、校准。4.2观测地段4.2.1观测地段选择要求观测地段选择要求:a)观测地段能代表当地一般地形、地势、气候、土壤、主要耕作制度、种植管理方式和产量水平;b)观测地段保持相对稳定,如需调整,应选择与原来观测地段气候、土壤质地和水分条件等环境条件及作物种植品种、耕作制度较为一致的具有代表性的农田;c)观测品种为当地主栽的红干椒品种;d)观测地段选择在红干椒大面积连片种植区域内,一般为1hm2,不小于0.1hm2。确有困难可选择在同一种作物成片种植的较小地块上;e)观测地段距林缘、建筑物、道路(公路和铁路)、水塘等应在20m以上,应远离河流、水库等大型水体,尽量减少小气候的影响。4.2.2观测地段说明按照附录A中A.1.3的规定执行。4.2.3观测地段分区和各测点分布示意图将观测地段按其田块形状分成相等的4个区作为4个重复,按顺序编号,各项观测在4个区内进行。为便于观测工作的进行,小区应离地段边缘、灌溉机井等2m以上,减小边际效应的影响。3DB1505/T15—20235生长发育期观测5.1观测的发育期红干椒生长发育期的观测包括播种期、出苗期、定植(移栽)期、现蕾期、开花期、坐果期、成熟期,共7个生长发育期。5.2各生长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各生长发育期的形态特征见表1。表1红干椒各生长发育期形态特征1234567植株上的果实达到商品成熟度,呈现出该品注1:红干椒作为加工原料一次性采收,只记载成(红)熟期注2:生长发育期按出现先后顺序记载,若同时出现两个生长发育期,按表中5.3观测要求5.3.1观测时间以播种当日开始到成熟期结束。一般两天观测一次,隔日或双日进行,但旬末应进行巡视观测。若规定观测的相邻两个生长发育期间隔时间较长,在不漏测生长发育期的前提下,可逢5和旬末巡视观测,临近生长发育期立即恢复隔日观测。观测时间一般定为下午,开花期观测应在开花时进行。5.3.2观测点位置将观测地段按其田块形状分成面积相等的4个小区,各选有代表性的一个点,作上标记并编号。观测点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不能将测点选在田头、道路旁和入、排水口处。各测点位置交错排列,使之纵横都不在同一列(行)上,测点距田地边缘的最近距离应大于2m。5.4观测植株数的选择定植(移栽)前不固定植株观测,定植(移栽)后固定植株观测,每个测点做好标志,以后均从标志处开始连续取10株,4个点共40株。5.5生长发育期的确定各生长发育期分别按下述方法确定:a)播种期、定植(移栽)期以实际日期记载;b)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坐果期、成熟期根据表1中的形态特征目测确定;c)当进入生长发育期的植株数≥10%时为发育始期;≥50%时为发育普遍期,一般此后该生长发育期不继续观测;4DB1505/T15—2023d)群体进入生长发育期的百分率以观测总株数中进入生长发育期的株数所占的百分率来计算。5.6特殊情况处理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a)当出现生长发育期百分率未达10%或50%且连续3次进入该生长发育期的植株总数增长量不超过5%的情况,分析原因,若是因品种等原因造成的,则停止观测;若是因天气原因造成的,仍继续观测;b)某次观测结果出现生长发育期百分率有倒退现象,立即重新观测,检查观测是否有误或观测植株是否缺乏代表性,以后一次观测结果为准;c)因品种、栽培措施、灾害等原因,有的发育期未出现或发育期出现异常现象,应予记载;d)在规定观测时间遇有妨碍田间观测的天气或灌溉时可推迟观测,过后应及时进行补测。如果观测时出现进入发育期百分率超过10%、50%,则将本次观测日期相应作为进入始期、普遍期的日期;e)固定观测植株如失去代表性,应在测点内重新固定植株观测,当测点内观测植株有3株或以上失去代表性时,应另选测点;f)以上特殊情况的处理情况应记入备注栏。6生长状况观测6.1观测项目红干椒生长状况的观测,一般包括植株高度、密度、生长状况评定及产量结构分析等。6.2观测时间各项目的观测时间及相关规定如下:高度测量时间:开花期、成熟期;密度测定时间:开花期、成熟期;生长状况评定:除播种外,每个发育普遍期进行,评定出三类苗;产量结构分析:收获后可进行;田间工作记载:整地、播种、施肥、喷药、灌溉、定植(移栽)、收获时记载。6.3观测方法红干椒生长状况的观测宜采用人工观测。6.4高度的测量6.4.1观测植株选择每个区选有代表性的地方,每个测点连续取10株,4个测点取40株。当测点内观测植株有1~2株失去代表性时,应等量补选。测点中有3株或3株以上失去代表性时,应另选测点,并在备注栏注明。6.4.2观测方法红干椒高度测量从土壤表面到主茎顶端的高度。株高测量以厘米为单位,小数四舍五入,取整数记载。6.5密度的测定5DB1505/T15—20236.5.1密度测定地点第一次测定(开花普遍期)时,选有代表性的测点,做上标志,成熟普遍期密度测定也在此进行。如测点失去代表性时,应另选测点,并注明原因。6.5.2密度测定方法测定单位面积上的总株数,以每平方米株数为单位。有效株数的测定结合总株数测定进行,单株正常果大于或等于10个为有效株,密度测定运算过程及计算结果均取二位小数。单位面积的株数测算如下:a)平均行距(米):每测点连续量取10个行距(1-11行)的宽度,四个测点的总宽度除以40为平均行距。如畦面较窄,可测量5个行距宽度,求算平均行距。行距不会变化,第一次测定即可;b)平均株距(米):每个测点连续量取10株距(1至11株)的长度。4个测点共40个株距的总长度,除以40即为平均株距;c)1平方米的株数:平均行距(米)与平均株距(米)之积。6.6生长状况评定6.6.1评定时间除了播种期外,生长状况评定应在每个生长发育期普遍期进行。6.6.2评定方法目测评定。以整个观测地段全部红干椒为对象,与本地区范围对比,当年与近5年平均状况对比,综合评定红干椒生长状况的各要素,按照6.6.3划分苗类的方法进行评定,前后两次评定结果出现变化时,要注明原因。6.6.3评定标准采用3级评分进行评定。1级(生长状况优良):植株健壮,密度均匀,并达到预计数量,叶色正常,高度整齐,花序发育良好,果实整齐,果色纯正,病虫害及天气灾害轻微或没有,对生长影响极小或没有影响,预计可达丰年产量水平。2级(生长状况较好或中等密度不太均匀并低于预计数,有少量缺苗或死株现象,高度欠整齐,果实大小中等,有少量病环果,病虫害或天气害较轻,对产量影响不大,预计可达中等产量水平。3级(生长状况不好或较差):密度不均匀,缺苗严重,叶色很不正常,高度不整齐。果实不整齐,且果形不好,病虫害天气灾害对生育有显著抑制现象或产生了严重危害,预计产量很低,是个减产年景。7产量结构分析7.1产量结构分析项目单果重、单株果实重、单株果实数、次果数、坏果数、次坏果率、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理论产量、地段实产。7.2测定项目测定项目及注意事项:a)10株果实重量:单位克、保留1位小数;6DB1505/T15—2023b)10株果实数:单位个、保留1位小数;c)10个果实重:单位克、保留1位小数;d)果实纵径:单位厘米、保留1位小数;e)果实横径:单位厘米、保留1位小数;f)次果数:单位个、保留整数;g)坏果数:单位个、保留整数。7.3测定时间红干椒成熟后,取样后一个月内完成所有项目分析。7.4测定和分析方法自果实成熟开始,在观测地段取10个有代表性的植株进行分析。7.5仪器和用具电子天平:感量为0.01g、载重1000g和感量为0.5g~1g、载重5kg~10kg天平各一台。电子台秤:感量5g、载重20kg的电子台秤一台。游标卡尺:分辨率为0.02mm。7.6理论产量和地段实产理论产量:分析计算的产量,以克每平方米(g/m²)为单位。地段实产:通过调查农户,及时记载。地段实收面积以平方米(m²)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其总产量以公斤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最后换算出每平方米产量(g),保留2位小数。7.7分析方法与计算分析方法与计算:a)单果重:单位克、10个果重量/10、保留1位小数;b)单株果实重:单位克、10株果实重量/10、保留1位小数;c)单株果实数:单位个、10株果实数/10、保留1位小数;d)次果数:单位个、10株中次果数、保留整数;e)坏果数:单位个、10株中坏果数、保留整数;f)次坏果率:单位%、(次果数+坏果数)/10株果实数×100%、保留整数;g)果实纵径:单位厘米、10个样本最大长度之和/10、保留1位小数;h)果实横径:单位厘米、10个样本最大直径之和/10、保留1位小数;i)理论产量:单位为克/平方米,理论产量为计算产量,以一平方米产量表示,即单株产量与一平方米株数之积,保留2位小数;j)地段实产:单位克/平方米。获取方法有两种:一是红干椒成熟后观测地段单独收获、称重获得地段总产量,用地段总产除以地段实收面积求取;二是对于不具备全田单收和大量取样条件的,可通过调查土地所有单位或个人获取地段总产,用地段总产量(克)除以地段实收面积(平方米)求取地段单位面积产量,保留2位小数。8田间工作记载8.1记载项目7DB1505/T15—2023记载日期、名称、方法、数量、质量、效果等。8.2记载要求记载要求:a)按实际的项目和内容,用通用术语记载项目名称。一般项目和内容分为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四个大项;b)同一项目进行多次的,记明时间、次数;c)数量、质量、规格等的计量单位,一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如千克、克、公顷、平方米、立方米、米)进行记载。8.3记载时间在生长发育期观测的同时,进行观测地段上的田间工作记载。观测人员到达观测地段时,如果田间操作已经结束,应立即向农事活动具体操作人员详细了解,并结合观测地段内红干椒状况的变化及时补记。8.4记载内容田间工作记载的项目和内容按照附录A中A.1.11。9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观测和调查9.1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9.1.1观测时间、地点观测时间:从植株发现灾害时开始,直到受害植株生长恢复或受害症状不再发展时为止。具体时间根据不同的灾害及其受害情况而定。雹灾、风灾、冻害等应在出现后立即进行观测;旱、涝等灾害应注意及时观测;连阴雨一时表现不出来,需要连续观测几天,时间宜在下午进行。观测地点:在红干椒生育状况观测地段上进行。9.1.2观测项目和记载9.1.2.1灾害名称旱灾、风灾、雹灾、渍涝灾害、霜冻害、连阴雨等。9.1.2.2灾害强度记载实际出现的使作物受害的气象或农业气象要素值。9.1.2.3受害部位及症状受害部位指整个植株或植株的某些器官,如种子、叶、茎、花蕾、花、果实等;受害症状如烂叶、烂殃株、叶卷缩或脱落、茎折断、花蕾和果实脱落等。受害部位发生受害症状如下:a)植株:植株被风沙或水淹没(淹没植株下部、一半或全部)。植株倒伏及程度,以约估15。、45。、60。、90。等与垂直方向的度数记载;b)叶子:叶子完全变色,边缘变色,植株上部、下部叶片变色,卷缩、凋萎、干枯、破损、掉落等;c)茎、枝:稍受害,上部受害,基部受害,某节位受害,茎、枝变色,干枯,折断等;8DB1505/T15—2023d)花蕾:植株上部或下部花蕾变色,雌蕊变色,花蕾脱落;e)花:植株上部或下部花受损,花瓣变色,脱落;f)果实:上部、中部、下部果实受损、掉落、变色、霉烂等;g)子粒:播种后烂种。对制种蔬菜,子粒散落、干瘪、霉烂等;h)如温室等生产设备遭受破坏应记受损情况。9.1.3受害程度用受害百分率表示受害植株、受害面积和受害部位的受害程度。受害百分率计算如下:a)受害植株百分率:在观测地段选择四个测点,先数其四个测点的总株数,再数其中受害株数(不论受害轻重然后计算受害总株数与总株数的占比百分率。有的灾害发生后,地段上只部分植株受害,如以植株受害百分率表示受害程度,不及以面积表示更有代表性,则可估计受害面积占整个地段面积的百分率;b)受害部位的受害程度:估计和记载受害植株的受害部位的百分率。进行记载用以下等级,个别部位受害,10%,25%,50%,75%,90%以上受害。如叶片受害,则估计受害叶片占总叶片的百分率,记入植株受害部位的受害征状栏内。例如:受害植株中有25%的叶子破损。9.1.4受灾期间天气气候情况灾害发生后,记载实际出现使红干椒受害的天气和土壤情况,过程持续时间和特征量。各种灾害的记载内容见表2。表2红干椒农业气象灾害期间的天气气候情况极端最低气温(℃)及日期、持续日数注:突发性灾害天气风灾、雹灾等的开始和终止时间记录到分,以台站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为准。9.2主要病虫害观测9.2.1主要病虫害主要的病害有:叶斑病、疫病、炭疽病、灰霉病等;主要的虫害有:烟青虫、蚜虫、白粉虱等。9.2.2观测地点和时间观测地点:应在整个观测地段上进行。在观测生育状况的同时观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蔓延及对红干椒的危害情况。观测时间:如有病虫害发生应当立即进行观测记载,并记载各种病虫的开始、猖獗、终止(停止发展)日期及植株受害症状。9.2.3受害程度9DB1505/T15—2023如几种病虫害同时发生,不必分别统计某一种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只需统计总的病或虫的危害程度。9.3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记载气象灾害、病虫害对红干椒发生的影响,应根据当时当地红干椒生产的需要,对主要的气象及病虫灾害,在周围生产单位甚至全县(市、区)范围进行调查。在病虫害猖期,进行1~2次调查通过向有关单位了解和深人实地调查,记载发生时间、范围、面积、分布和地理特点、危害程度(包括生产设备)以及补救措施、效果等。并将红干椒生育状况与气象条件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整理,及时写出调查总结,积极开展服务。10观测簿填写所有观测和分析内容均需按规定填写农业气象观测簿和表,并按规定时间上报主管部门。具体填写方法按照附录A,各生长发育期观测项目参见附录B。簿样式见附录C。11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鉴定总结当年红干椒生长发育期间的气候特点,从定植(移栽)后的积温、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灌溉等方面,分析气象条件对红干椒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利弊影响,采用与历年和上一年资料对比的方法写出鉴定意见。还应分析气象灾害、病虫害等的发生情况及对产量的影响。与上年比增减产百分率指当年产量与上年产量的差值除以上年产量所占的百分率,增产记“+”,减产记“-”,计算值绝对值四舍五入小于1%时记为“+0”或“-0”,并注明资料来源。DB1505/T15—2023(规范性)农气观测簿表的填写A.1农气簿-1-1的填写A.1.1总则农气簿-1-1供填写红干椒生育状况观测原始记录用,要随身携带边观测边记录。A.1.2封面封面按下述规定填写:a)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站名称:填写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b)台站名称:应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命名填写;c)作物名称、品种名称:按照农业科技部门鉴定的名称填写;d)品种名称:按照农业科技部门鉴定的名称填写;e)品种类型、熟性:干椒、鲜椒、干鲜两用椒;中熟、晚熟;f)栽培方式:按当地实际栽培方式填写,如“单作、轮作、平作、畦作、定植(移栽)、稀植”;g)起止日期:第一次使用簿的日期为开始日期,最后一次使用的日期为结束日期。A.1.3观地段说明观测地段说明填写规定如下:a)地段编号;b)地段土地使用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c)地段所在地的地形(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势(平坦、坡地的坡向坡度等)及面积(公顷);d)地段距气候观测场的方位、直线距离(米)和海高度差(米,保留1位小数e)地段环境条件,如房屋、树林、水体、道路等的方位和距离;f)观测地段种植制度(注:以熟制命名,例如“一年一熟”)及前茬作物。包括熟制、轮作作物和前茬名称;g)地段灌溉条件。包括有无灌溉条件、保证程度及水源和灌溉设施;h)地段常年地下水位深度,记“≥2.0m”或“<2.0m”;i)地段土壤状况,包括土壤质地(粗砂土、细砂土、面砂土,粉砂土、粉土、粉壤土、粘壤土,砂粘土、粉粘土、壤粘土、粘土)、土壤酸碱度(酸、中、碱)和肥力(上、中、下)情况;j)地段的产量水平,分上、中上、中、中下、下五级记载;约高于当地近3年~5年平均产量的20%为上,高于平均产量10%~20%为中上,相当于平均产量为中,低于平均产量10%~20%为中下,低于平均产量20%为下;k)观测地段综合平面示意图和地段情况说明,按照台站基本档案的有关规定存档。观测地段如重新选定,应重新编制相应的地段资料。A.1.4观测地段分区和各测点分布示意图在每个小区内根据红干椒长势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1个发育期(产量因素和灾害)观测点、1个植株高度观测点、1个密度测量点(产量结构分析取样4个区的观测点纵横不能在同一行上。为便于观测工作的进行,应绘制观测地段分区和各类观测点的分布示意图。A.1.5发育期观测记录发育期观测记录规定如下:a)发育期:记载发育期名称,观测时未出现下一发育期记“未”;DB1505/T15—2023b)观测总株数:需统计百分率的发育期记载4个测点观测的总株数;c)进入发育期株数:分别填写4个观测点观测植株中进人发育期的株数,并计算总和及百分率;d)生长状况评定:按照5.6的规定记录。A.1.6植株高度测量记录植株高度按照5.4的规定测量。A.1.7植株密度测定记录植株密度按照5.5的规定测量。A.1.8产量结构及品质分析记录产量结构及品质分析记录规定如下:a)各项分析记录按照6.1项目的先后顺序逐项填写;b)分析计算过程记入分析计算步骤栏,计算最后结果记入分析结果栏;c)地段实收面积、总产量:与户主联系进行单独采收,按照6.5中规定方法记载。A.1.9观测地段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记录观测地段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记录规定如下:a)灾害名称:农业气象灾害按照8.1规定和普遍采用的名称进行记载,病虫害按照8.2规定和植保部门的名称进行记载。不得采用俗名。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按出现先后次序记载。如果同时出现两种或以上灾害,按先重后轻记载,如分不清,应综合记载;b)受害起止日期:记载农业气象灾害或病虫害发生的开始期、终止期。有的灾害受害过程中有发展也应观测记载,以便确定农业气象灾害严重日期和病虫害发生高峰期(猖獗期)。突发性灾害天气,以时或分记录;c)天气气候情况:农业气象灾害按照8.1.4中规定内容记载,病虫害不记载此项。A.1.10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记录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记录规定如下:a)按“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记录”表格的要求,参照观测地段灾害填写有关规定,逐项记载。未包括的但对造成灾害有影响的内容,在成灾的其他原因栏中进行分析记载;b)灾害在县级行政区域内的分布,分别记载各种灾害不同为害等级的区乡镇名;c)成灾面积和比例,统计记录县级行政区域成灾面积和比例,受害未成灾则不统计;d)并发自然灾害,记录由于某种灾害发生而引发的其他灾害。A.1.11主要田间工作记载田间工作记载的项目和内容应包括:a)整地:日期、方式、质量;b)播种:日期、播种方式(人工撒播、机播)、播种工具、播种深度(厘米)、播种量(公顷每公斤)、质量;c)移栽:日期与定植同一天、方式、质量;d)施肥:日期、方式(底肥、追肥的肥料名称)、种类、数量、质量;e)灌溉:日期、方式(漫灌、喷灌、滴灌),时间(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夜间),灌溉量(立方米每公顷)、水温、质量;f)防治病虫害:病虫害名称,施用农药或施放天敌名称、数量、浓度(比例)、日期及时间(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夜间)。无病虫害为害的预防施药和病虫出现的治病、治虫要分别记录清楚,两者兼有记为“防治”。施药方法和和当日天气、用量(亩每克)、质量;g)灾害天气的防御或补救措施:如防御低温、霜冻的灌水、熏烟,防御冰雹措施的方法、日期DB1505/T15—2023h)排水:因降雨积水而排水,日期,方式等;i)收获:日期、方法(人工、机收)、质量。A.1.12作物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鉴定归纳当年红干椒生长发育期间的气候特点,对各时段气象因子的利弊简要评述,采用与历年和上一年资料对比的方法写出鉴定意见。评述的重点是气象因子对产量形成的作用和贡献,以及对品质的影响。A.2农气表-1的填写填写规定如下:a)填写规定:1)农气表-1的内容抄自农气簿-1-1相应栏;2)地址、北纬、东经、观测场海拔高度抄自台站气表-1;3)各项记录统计填写最后的结果。b)发育期:1)按照发育期出现的先后次序填写发育期名称,并填写始期、普遍期的日期;2)播种到成熟的天数,从播种的第二天算起至成熟期的当天的天数。c)生长高度、密度、生长状况:抄自农气簿-1-1观测地段植株高度和冠层高度测量、密度测定、生长状况评定记录页。各项测定值填入规定测定的发育期相应栏下;d)产量结构:项目栏按6中规定产量结构分析项目顺序填入并注明单位。测定值栏抄自农气簿-1-1分析结果栏的数值。地段实产抄自农气簿-1-1相应栏;e)观测地段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1)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记录根据农气簿-1-1相应栏的记录对同一灾害过程先进行归纳整理,再抄入记录表。先填农业气象灾害,再填病虫害,中间以横线隔开;2)受害起止日期,大多数灾害记载开始和终止日期,有的灾害有发展加重,农业气象灾害填写灾害严重的日期,病虫害填写发生高峰期(猖獗期)。突发性天气灾害应记到小时或分。f)主要田间工作记载:抄自农气簿-1-1相应栏。若某项田间工作进行多次,且无差异,可归纳在同一栏填写;g)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1)按照农气表-1的格式内容,将农气簿-1-1同一过程的农业气象灾害或病虫害各点调查内容综合整理填写在一个日期内;2)调查日期,各点如不是同一天调查则记录调查起止日期;3)灾害在县级行政区域内的分布应分别注明此次灾害受害轻、中、重的区乡镇的名称;4)灾情综合评定,就县级范围内本次灾情与历年比较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按轻、中、重记载;5)资料来源,注明提供县级范围调查资料的单位名称。h)观测地段说明抄自农气簿-1-1。DB1505/T15—2023(资料性)各发育期观测项目表B.1给出了各发育期观测项目。表B.1各发育期观测项目1234567DB1505/T15—2023(资料性)红干椒农业气象观测簿及报表格式农气簿-1-1样式见图C.1。农气簿-1-1作物生育状况观测记录簿中国气象局图C.1农气簿-1-1样式DB1505/T15—2023图C.1农气簿-1-1样式(续)DB1505/T15—2023地段分区和各测点分布示意图图C.1农气簿-1-1样式(续)DB1505/T15—2023进入发育期株(茎)数1234图C.1农气簿-1-1样式(续)DB1505/T15—2023测量日期发育期株(茎)号12341234123456789合计总和平均备注观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