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导学案-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导学案-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导学案-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导学案-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导学案-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聚焦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20世纪交通运输变化的史实。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分析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其影响。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科技发展是推动现代交通发展的动力。4.从家国情怀的角度,了解新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新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时空坐标核心概念1.高铁时代:全称高速铁路时代,是指一个国家大面积建设高速铁路、大规模运营高速列车,以高速铁路交通系统作为核心运输方式的时代。高铁时代是现代化铁路运输的重要标志。2.新干线:是日本的高速铁路系统,也是全世界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全线均为纯客运服务。作为日本铁路技术居于世界顶尖水平的重要象征,新干线的技术也向海外输出,如中国大陆高铁部分技术及中国台湾高铁即采用新干线作为系统基础。知识点一陆海交通的发展任务:阅读课本P75第一目,了解世界陆海交通的发展历程,将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陆上交通的新特点。①世界上第一款量产车:美国福特T型汽车②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③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④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日本“东海道新干线”⑤京津城际铁路通车,中国进入高铁时代⑥连接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海底隧道:英法海底隧道⑦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提示排序:①④⑦③⑥⑤②特点:汽车工业发展推动道路建设;速度不断提高;科学化、先进化、精细化、人性化;由一国发明到各国迅速普及;中国起步晚,发展快,如今已居于世界前列。思维点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意义建设高速公路是提高公路运输能力,并使交通运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在工业化转向成熟发展阶段,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成为各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同规律,产生了巨大的运输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问题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提示青藏铁路建成之前,交通运输设施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建设青藏铁路,是克服交通不畅局面,加快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发展,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根据材料,探究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材料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激增,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必然选择。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给予支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较快,但整体销售规模较低。新能源汽车存在以下问题:政策缺乏及时性,标准体系仍需完善;核心技术仍需攻关;质优产品依然缺乏;基础设施总体规划缺失;技术资源缺乏整合;产业链互动模式尚未形成。发展新能源汽车,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引导区域市场需求,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产业持续升级。——陈瑞青、白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提示特点: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较快,但整体销售规模较低。增长较快的原因:现有汽车保有量激增,能源压力大且环境污染严重;整体销售规模低的原因:人们消费观念影响;新能源汽车技术未成熟、价格偏高;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基础设施尚不健全。总结拓展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现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原因(1)新中国的成立为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了政权保障和较为稳定的国内外环境。(2)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3)政府制定政策扶持交通运输发展。(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推动。(5)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创新进取。[针对训练]济青高铁建成运营后,构成了连接济南、青岛间多个中心城市和通达沿海的烟台、威海、日照等中心城市的快速客运主通道,逐步形成省内的2小时交通圈。这表明()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B.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了地域界限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D.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答案D解析高铁开通后,把众多的城市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交通圈,表明新型交通工具使得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故选D项。知识点二航空的发展任务:阅读课本P77第二目,梳理20世纪航空发展的概况,完成连线。思维点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及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运输需求的变化和运输范围的扩大,航空运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航空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具有较高的直接贡献率。同时,航空运输业推进了工业发展,刺激了相应配套经济体系的发展,优化了产业布局。问题思考阅读课本P78学思之窗,思考中国的民航领导体制在1980年前有何特点及其原因。提示特点:①民航领导体制变动频繁;②军队领导为主,政企合一,是半军事化行业;③军事供给;④趋向:由军转民。原因:①适应战争和国际形势的需要;②结合中国国情;③技术水平的要求;④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飞机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历史背景。材料美国莱特兄弟于1908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飞机制造企业,并获得美国陆军订货,标志着航空工业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航空工业实现第一次大发展,全世界的企业数量达到约200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军事需求刺激世界航空工业的第二次大发展。美国、德国、英国、苏联、日本的飞机工业领先世界,其中美国飞机工业从规模和实力上均达到世界第一。在民用飞机领域,美国取得喷气干线客机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把苏联远远地甩在后面。从1950年代开始,英、法、德等几个航空大国的航空制造业首先逐步实现了本国航空制造业的整合,并开始进行跨国整合。——摘编自赵长辉《从莱特兄弟突破到跨国整合——飞机制造业百年简史》提示特点:体现了科技结合;两次世界大战提供了机遇;美国的飞机制造业实力最强;经历了从军用到民用的转型;曾是美苏冷战竞争的组成部分;资本和生产日益社会化,出现跨国公司。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产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发展,美苏冷战时期转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进一步加强国际竞争与合作。总结拓展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我国航空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1)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为通用航空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提高为通用航空事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3)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通用航空事业发展的政策为通用航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针对训练]外资航运公司是最早侵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受到顽固派阻挠时,理直气壮地说:“然以中国内洋任人横行,独不令华商展足耶!”这反映出,近代早期()A.洋务运动以抵制外国侵略为根本目的B.洋务活动首先在航运领域取得成果C.列强侵略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经济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难以获得发展答案C解析李鸿章利用外资航运公司在中国的影响,抵制顽固派的阻挠,创办轮船招商局,促进了经济的近代化转型,C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清朝的统治,A项错误;洋务运动首先在军事工业领域取得成果,航运业属于民用工业,B项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虽历程艰难,但仍有发展,D项错误。知识点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任务:阅读课本P78第三目,思考现代交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提示(1)交通的进步使人流和物流时间缩短。(2)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加便捷。(3)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4)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问题思考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针对城市拥堵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提示(1)加强政府干预,合理控制交通需求;(2)优先加强公交交通;(3)增加道路交通投资供给;(4)优化改善交通组织;(5)提高交通信息化程度。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工业革命大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运河和公路交通,蒸汽机车和铁路应运而生。铁路以廉价快捷的优势迅速支配了长途运输。蒸汽轮船还被应用于海上运输,随着蒸汽机效率的提高,轮船逐渐取代了帆船。为了传递商业信息,人们又发明了电报,铺设了越洋海底电缆。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工业革命向全球扩张。——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提示交通工具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火车机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汽车、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高铁。影响:推动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出行方式;开阔了人们视野;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总结拓展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现代交通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每一项进步必然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2)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世界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变革性进步。(3)现代交通的进步加快了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交流。[针对训练]春运,一开始称“春节客运”,后来简化为“春运”。从1954年起,铁道部就有春运纪录,1989年,伴随着民工潮,中国媒体开始大量使用“春运”字眼,从此,一年一度如同潮汐一样的候鸟式大迁徙不断轮回。1998年至2004年,铁路连续五次提速,绿皮火车也逐渐被豪华空调列车所代替。材料主要反映()A.民工潮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B.民工潮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C.民工潮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民工潮出现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结果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春运发展的表现,从材料中“1989年,伴随着民工潮,中国媒体开始大量使用‘春运’字眼,从此,一年一度如同潮汐一样的候鸟式大迁徙不断轮回”可以看出民工潮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故选A。思维导图要旨聚焦1.汽车、高速公路、高铁、航运等技术的发展,把陆海交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2.飞机的发明和民航的发展,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3.交通的发展缩短了通行的时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跟踪训练过关检测1.1908年,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汽车诞生,此后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并推动着道路的建设。其中,高速公路最早出现于()A.20世纪初 B.两次世界大战之间C.二战期间 D.二战以后答案B2.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标志是()A.唐胥铁路建成通车B.京张铁路建成通车C.京津城际铁路通车D.“东海道新干线”通车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标志着中国进入高铁时代,故选C项。3.如今,以地铁为主导的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准时、高效的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出现在()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C.美国纽约 D.德国柏林答案A4.到2018年末,中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B.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C.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D.交通运输网络化布局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不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完善;材料不是强调运输量的增加;从材料可以看出铁路、汽车、飞机和轮船的数量都大大增加,反映出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材料没有体现出交通运输网络化布局,故选C。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地产商与零售商开始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购物中心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得以推广的直接原因是()A.企业盲目扩展与利润丰厚B.人口由城市向郊区聚集C.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D.郊区环境优美污染较少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能够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与当时的高速公路修建和汽车普及有密切的关系,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企业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并不是盲目的扩展,排除A项;材料中企业在郊区建造购物中心,并不是由于人口由城市向郊区聚集,排除B项;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不是修建购物中心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课时训练1.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现代化的趋势。下图所示属于中国现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①②③④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D2.(2022·烟台模拟)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上海()A.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B.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不平衡性C.交通工具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D.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答案D解析据材料“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成千上万的行人”可以看出,各式各样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故D项正确。3.(2022·淮南模拟)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创立的生产流水线大大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和售价,小轿车第一次成为人民大众的交通工具,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迅速上升,在美国汽车行业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状况客观上()A.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C.契合了利益最大化的趋势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答案A解析福特公司改进了生产技术,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形成了在美国汽车行业的垄断地位,这是由于它顺应了社会化生产趋势产生的结果,故选A。4.1955年新中国开始生产第一辆汽车;1979年汽车产量达158.7万辆;1980年至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达6882万辆,是前三十年的42倍;2020年中国全年生产汽车2522.5万辆、销售汽车2531.1万辆。材料反映出()A.民众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B.大众心态从保守逐渐走向开放C.汽车工业发展适应了社会需要D.中国制造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答案C解析题干并不能说明民众消费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排除A;中国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飞速增长,与大众心态无关,排除B;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汽车制造水平,排除D。5.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人们通过游览名胜古迹,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可以领略不同时期的文化。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成本降低和收入增加B.先进交通工具的不断出现C.交通变革和通信技术发展D.各种交通工具的网络化覆盖答案A解析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人们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和感受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名胜古迹,其主要原因在于交通成本降低和收入增加,因此答案为A项。6.20世纪初,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等大城市,摩天大楼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有轨电车和地铁也带来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发展。立体城市和交通的发展又导致了世界上超级大城市的诞生。这主要得益于()A.蒸汽技术的新发明B.信息技术的新发现C.电气技术的新应用D.航天技术的新发展答案C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为19世纪60年代后期到20世纪初,且主要成果为电气技术的运用。结合材料“20世纪初”以及“有轨电车”“立体城市”可知,C项正确;蒸汽技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均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B、D两项错误。7.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1909-2000年)曾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但……这只能算中国交通事业之现代化的开始,距现代式的规模之形成,尚相去甚远。”下列“中国交通事业”取得的成就出现于20世纪上半期的是()A.自行车成为中国人日常主要代步工具B.民航事业形成了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C.上海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D.电气铁路穿过昆仑山,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答案B解析据材料“(1909-2000年)……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航事业形成了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B正确;20世纪50年代后自行车成为中国人日常主要代步工具,A与材料不符,排除;中国最早的城市地铁是北京地铁,1969年线路竣工,C错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D与材料不符,排除。8.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这客观反映出()A.城乡思想观念截然对立B.交通发展促进社会习俗变革C.居民生活实现近代化D.交通发展是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答案B解析“截然对立”表述过于绝对,A错误。从材料“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可以看出民国时期铁路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生活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B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居民生活实现了近代化,C错误。交通发展不是社会习俗改变的根源,D错误。9.(2022·温州模拟)民国时期上海有竹枝词道:“汽车来往疾如风,苦煞行人在路中。撞着身时丧性命,岂徒折骨痛无穷。”不久,上海又有竹枝词说:“有轮无马亦飞行,机器开车制亦精。时止时弯真便捷。呼人让路气球鸣。”这反映了()A.近代上海交通成就领先全国B.中西合璧是近代习俗的特征C.交通工具更迭速度逐渐加快D.民众对西方文明认识的变化答案D解析从“撞着身时丧性命,岂徒折骨痛无穷”,到“时止时弯真便捷,呼人让路气球鸣”,说明上海人对以汽车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由不接受到赞颂的变化,反映出民众对西方文明的认识发生变化,故选D;材料没有将上海与其他地区交通情况进行比较,无法得出近代上海交通成就领先全国的结论,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中西合璧,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交通工具更迭速度逐渐加快,排除C。10.在法兰克福机场,汉莎航空公司与德国铁路公司合作,使旅客可以通过汉莎航空的订票网络预订火车票;旅客可以在火车站办理登机手续并托运行李,一到机场就直接安检登机。戴高乐机场甚至还设立了高铁车站。中国目前正在谋划更多的能够实现空铁联运的交通枢纽。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铁路旅客被分流到了航空运输中B.空铁联运促进了综合运输一体化C.空铁联运形成了交通业垄断D.空铁联运开始形成空地对接答案B解析空铁联运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并不是将铁路旅客分流到航空运输中去,而是作为铁路和航空两者之间的纽带和中转站,将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相结合,实现快速便捷中转,这一运输方式促进了综合运输的一体化,故选B项,排除A项。空铁联运并未形成交通业垄断,故排除C项。“开始形成”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11.(2021·合肥月考)如表统计了株萍铁路、广九铁路、京汉铁路、沪宁铁路等路线建成后的物流营业情况。由此可见()年份营业里程车辆数载客人数装货吨数营业收入1907年3392公里703573609943443270-71723211908年3554公里776190501675292650-10765151909年3659公里80759352602580847954538811910年4218公里863511523650757402458490981911年5006公里89461278500484340293946393A.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B.交通运输业实现了近代化C.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D.铁路物流业发展初具规模答案D解析材料中信息并不能说明列强加紧了对华的商品输出;1911年,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并没有实现近代化;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1907-1911年我国的铁路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能够体现出铁路物流业发展初具规模。故选D。12.1949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1951年8月,重工业部提出了“3-5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提出该发展方案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航空工业是零基础B.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C.培养航空人才需要时间D.新中国初期工农业基础薄弱答案B13.(2022·蜀山区校级模拟)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A.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B.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C.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D.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答案A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内容来看,上海在近代时已经出现公共交通礼貌意识,这样的守则体现出社会对市民公共意识的培养,所以本题选择A;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公共意识的变化,不是交通的发展;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使用人群,无法得出该结论;D选项错误,无法从材料中得出。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城市郊区出现了大量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后来,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B.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C.房地产企业无序盲目扩张D.城市中心区人口严重不足答案B解析高速公路的修建和汽车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由城市中心去往郊区,这是城郊出现购物中心的直接原因,B项正确。15.如表是1978年和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单位:万人),表格中中国客运量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年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19788149114922923042230.911988122645650473350321442A.改革开放促进了人口流动B.科技发展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C.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化D.对外开放政策加速了航空业发展答案A解析表格时间是“1978年和1988年”,表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