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及解析)_第1页
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及解析)_第2页
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及解析)_第3页
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及解析)_第4页
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学科命题人:审阅人: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丑”作为一个美学概念,与“美”相对,指人与客观事物在社会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种否定性判断。在诗歌、小说中,丑的意象比比皆是。在戏剧中,丑角更是不可或缺。例如豫剧名丑牛得草在《七品芝麻官》中精心塑造的知县唐成这个人物形象,在舞台上,他说话时声音尖细,走路时步履蹒跚,看状纸时得把状纸贴着鼻子尖(高度近视);高兴起来,跟手下衙役搂肩搭背;受惊吓时,脚一跳,身一颤,小眼睛瞪得溜圆;发倔脾气时,乌纱帽一摘,小猪尾巴辫翘得老高。这一有着“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为官理念的县令形象成为了该剧作的灵魂。这类丑的意象在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审美价值,甚至其中的一些,本身就代表着另一种角度的审美观。在传统中国,从庄子起就对丑进行过辩证的思考,像《庄子·人间世》中的支离疏,《庄子·德充符》里的兀者王骀、叔山无趾、申徒嘉,这些丑的人物形貌粗陋怪异,但是被庄子以“齐美丑”的思想赋予了独特的审美价值。的确,一方面,中国古代哲学以“道”“气”为核心的本体论视万物为一体,事物无论美丑皆“通天下一气耳”;另一方面,中国“天人合一”的诗性思维重视感性,多以直觉感悟的方式达到对宇宙人生的把握,对人的非理性精神要素有相当程度的重视。因而中国文化显现出美丑兼审的特点。所谓的美丑是主观的情意和想象力赋予的对象。概括来说,在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两个重要观念或倾向:第一,以美为主、以丑衬美的审美意识。如《宝玉挨打》,写宝玉会过贾雨村回来,得知金钏儿自尽,“五内摧伤”,“茫然不知何往”,以致和贾政撞了个满怀。这些叙述传达出金钏儿的死,给宝玉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精神痛苦。再看看金钏儿死后其他人的反应。宝钗到王夫人处道安慰,王夫人说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话中隐瞒了事实,虽提到自己的罪过,实际是为自己开脱。而宝钗为劝慰王夫人,把金钏儿说成了“糊涂人”,并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这种冷冰冰的话,正反映出宝钗灵魂深处的冷酷无情。宝玉的悲痛、内疚、震撼对照王夫人的推诿、薛宝钗的冷漠,辉映出了宝玉的心灵世界是多么美好而热烈。美的特征因丑的对照而更加显著。第二,化丑为美,即把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这是中国美丑观的又一重要观念,通过对丑恶现象的艺术加工引起审美快感。因为艺术所展示的不是现实中原封不动的丑,而是被赋予了艺术想象的对象,从而给人以艺术享受,唤起审美快感。甚至很多人认为丑的形象比美的形象更具感染力和冲击力:“丑显示着生命力的旺盛,勃发着一种恶狠的、自虐性的快感。”丑陋的外表下展示出的,或是主人公的或是作者的非凡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使得丑形式成为呈现充沛高尚的人格精神的独特载体,“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以一部《丑的美学》而被奉为现代丑学开创人的罗森克兰兹说:“吸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丑只能代表人性的负面。作家应当具有“精神的明辨力”,要担负起义务与责任,以审美态度去审视、选择、提炼“丑”。笔者无意夸大或贬低“审丑”的价值,然而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时代,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丑的美学”,并倡导大众把握审丑与审美的内在关系,毕竟,从本性来说,人类崇尚真善美的特性不会改变,“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依然是文学世界的本质。(摘编自刘卿莉、徐冉《浅谈“丑的美学”》)材料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书坛出现了“以丑为美”的怪论,颇为极少数识书不深的青年书法爱好者所赏识。时至今日偶尔还能听到或看到这种论调影响下的低劣之作。其论调是:“书法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我们知道各种艺术门类,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都要服务于人们审美的需要。当然对书法艺术可以见仁见智,但美丑问题,却是一个原则性问题。书法艺术本来就是属于大美术范畴之内的观赏性造型艺术,在新的世纪里,亦应按照多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去发展和创造。但总不能背离真善美的艺术本质,向着丑的方向去发展和追求吧!早在清代,刘熙载就曾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就对了。怪石有瘦、透、漏、皱四大特点,会给人以无比丰富的想象余地,可以说移步异形,变化多端。比如以奇松、怪石、温泉、云海著称的黄山,它的天都峰上,有一片怪石,从不同角度看去就会出现好像“五老上天都”,或“金鸡叫天门”,或“仙人晒绣鞋”等不同的景观。书法是以历代约定俗成的汉字为依托,是在二维平面空间上的展现,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怪石相提并论。这种偷换概念、制造假古训的行为,是非常可卑的。(摘编自李传周《以丑为美可以休矣》)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丑”广泛存在于生活和文艺作品中,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个美学概念,因为与“美”相对,受到人们的普遍厌弃。B.中国文化美丑兼审,这既与视万物为一体的中国古代本体论哲学有关,也与中国人把握宇宙人生的诗性思维习惯有关。C.《宝玉挨打》中王夫人的虚伪、宝钗的冷漠,正好衬托了宝玉心灵世界的美好和热烈,可见文学作品多是以丑来衬托美。D.清代刘熙载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虽然是说怪石的,但它几乎可以普遍用于各种艺术,只是不能用于评论书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戏剧中的丑角外形虽丑,但都具有人格魅力,如“七品芝麻官”唐成这个舞台形象,虽然滑稽可笑,但却具有美好的德行。B.有丑形式的东西固然丑,但如果经过了艺术的转化,它就可能呈现高尚人格精神、唤起审美快感,成为审美对象。C.在多元文化时代,作家应该以审美态度去审视、选择、提炼“丑”,若过度夸大审丑的艺术价值,就可能以现实丑为美。D.书坛出现的“书法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论调,其实是套用刘熙载的名言而制造出来的假古训。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阿Q拥有精神胜利法,带有农民式的质朴、愚昧,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是鲁迅用高妙艺术手法创造的丑的形象。B.雨果塑造的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外表道貌岸然,内心毒似蛇蝎,而敲钟人卡西莫多外表丑陋,但内心纯洁高尚。C.有些作者在创作中丧失艺术底线,粗俗媚俗,热衷于描述生活中的丑事物,传播文化糟粕,受到了文艺界的批判。D.俄国作家果戈理在小说《死魂灵》中描写了一个吝啬鬼形象泼留希金,此人衣着破烂、面容龌龊、贪婪而又狡诈。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新生(前苏联)基里尔·梁波夫皮包屁股,是指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双腿、坐着小车在火车过道里滑来滑去、口中大唱悲歌的人。我父亲即是这样的人。1942年他从坦克学校毕业后就上了前线,1945年,他的队伍在华沙城下遭到伏击,所有人都成了肉饼,只有父亲幸存下来。我当时5岁,疏散后跟妈妈回到列宁格勒,并不知道父亲发生了什么事。从战地医院出来后,父亲没有回家,显然是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我想他仍在战斗,妈妈大概以为他死定了。没有任何他的消息,也没有阵亡通知书,不过却常常有从喀山来的信件寄到战前我们跟外婆住过的地方。有一天,我们从妈妈收土豆的农庄里回城,车厢内爬进一个坐着木头小车、身穿破背心、衣服脏兮兮胡子乱蓬蓬的人。他用双手支撑地板,滑过车厢过道,唱着一支关于营队侦察员的歌。妈妈仔细地看着他,然后就大叫起来,向他跑去,不过那男人却突然决绝地转过身子,向相反的方向滑走了。他在走廊附近跌落到小车外面,剩下的路只好匍匐前进。当我们追上他时,发现他已经烂醉如泥。他是我的父亲。妈妈扳过他的身子,久久亲吻着他肮脏的脸颊和因失眠、醉酒肿胀的眼睛。他哭了,号啕大哭。我们把他带回家。从此生活在一起。父亲没有任何身份证明,从野战医院出来后住过大大小小的车站:靠乞讨为生,此外父亲伤得很重,包括心灵和身体。夜晚我常常被阵阵喊叫惊醒。父亲从床上跌到地板上,打着滚,蜷缩着身子。最可怕的是他那绝望的吼叫:“腿,腿疼呀……”妈妈不知该怎么办,只是一个劲儿地哭,我也哭,因为怜悯和恐惧。有时我竟希望他没有回来。父亲从不和我说话,仿佛我根本不存在。自从他出现后,妈妈不再关心我,以前她常常坐在床边跟我交谈,可是自从父亲回来后,我不得不睡在地板上,我突然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他们尝试重新建立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则成了局外人,无法在家庭的崭新蓝图中占据一席之地。有一天妈妈对父亲说,她想生个孩子,父亲说,他也想有个孩子。不过这很难,他是个残废,没有收入,抚恤金还没发,有个孩子生活很难。妈妈说,没关系,很多人过得比我们差,还养活了3个孩子呢。我真想大声叫:你们是有儿子的呀,你们要拿我怎么办呢?难道我对你们来说就是个空位子吗?不久,妈妈对父亲说,她怀孕了。她一句话也没跟我说,但是我一清二楚,我整天都跟他们在一起,尽管对他们来说我并不存在。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非常小,长着一张老人的脸。我常常走到他的床边看着他,这是我的兄弟,我觉得自己对他的爱一点儿也不少于我对父母的爱,尽管他生下来就是为了取代我,这很明显,因为他们甚至给他取了我的名字——科利亚。每天早晨妈妈都去上班,父亲坐在他的小车上为他应得的抚恤金奔波,我则整日坐在窗台上看着外面,秋去冬来,冬去春来。孩子们上学了,他们却忘了让我上学,或者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我已经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我的兄弟在长大。很快他已经能够单独走上几步路了。父亲开始领到他的抚恤金,甚至还在某个残疾人事务所里谋了差事,妈妈现在是工厂的车间主任,一切都很美好,我们的家庭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幸福生活。夜里父亲不再叫喊,妈妈也早就停止了哭泣,只有我仍旧每日坐在窗台上,生活不声不响地从我身边悄悄溜过。有一天父亲说:“我想去看看科利亚。”妈妈哭了。“把我带到他那儿去,”父亲说,“他毕竟是我们的儿子……”“没错,没错。”妈妈急忙应和。我默默地看着他们收拾行装,却有种奇怪的轻松感觉。我已经很久没跟他们在一起,我甚至从不出门,不过这一次我决定跟他们一起去。我们从家里出来。一路上谁都不说话,父亲在妈妈旁边滑行着,努力不使自己落后。路上他们从一个老奶奶的手里买了一束金合欢,我跟在他们身后,长久以来第一次感到自己无比幸福。墓地上空无一人,大片雪花静静地飘落下来。妈妈很快就找到那座坟墓。“在这儿。”她指着。父亲看着小坟丘,久久地一言不发,后来他从怀里掏出一瓶酒放到嘴边喝了几小口,然后将瓶子递给妈妈,妈妈也喝了一小口。“我会记住,”父亲说,“就算死了,也会记住……”妈妈又哭起来。“孩子们都在这儿。”她哭着说。“走吧,”过了很久,父亲说道,“该去接科利亚了……”他们向出口走去,很快就消失在白茫茫的雪花中。而我则留在了自己的墓旁。(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段简洁地交代了主要人物的不寻常经历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设置了悬念,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B.父亲和母亲给新出生的孩子——“我”的弟弟取了一个和“我”一样的名字(科利亚),是因为他们想永久地纪念“我”。C.父亲被发现时,衣服又破又脏、胡子乱蓬蓬、脸颊肮脏、眼晴肿胀,这些外貌描写暗示了此时的父亲对未来完全丧失了希望。D.文中写墓地上的雪景给人庄严肃穆感,渲染一种悲哀凄凉的氛围,为后文写“孩子们都在这儿”作情感铺垫。6.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7.死去的人是没有生命和思想感情的,但这篇小说却以一个去世的孩子——科利亚为视角写作。这样写的作用有哪些?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韦珍,字灵智,孝文赐名焉。父尚,字文叔。位乐安王良安西府从事中郎。卒,赠雍州刺史。珍少有志操,历位尚书南部郎。孝文初,蛮首極诞归款,朝廷思安边之略,以诞为东荆州刺史,令珍为使,与诞招慰蛮左。珍至桐柏山,穷淮源,宣扬恩泽,莫不怀附。淮源旧有祠堂,蛮俗恒用人祭之。珍乃晓告曰:“天地明灵,即人之父母,岂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宜悉以酒脯代用。”群蛮从约,自此而改。凡所招降七万余户,置郡县而还。以奉使称旨,赐爵霸城子。高祖诏珍移镇比阳,萧喷遣其雍州刺史陈显达率众来寇。城中将士咸欲出战,珍曰:“彼初至气锐,未可便控,且共坚守,待其攻我疲弊,击之未晚。”于是凭城拒战,杀伤甚众。相持旬有二日,夜开城门掩击之,贼逆奔溃。以功进爵为侯。累迁显武将军、郢州制史。所在有声绩,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赐骅骝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珍乃召集州内孤贫者,谓曰:“天子谓我能抚绥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独当?”遵以所赐,悉分与之。寻转荆州刺史与尚书卢阳乌征赭阳为齐将垣历生蔡道恭所败免归乡里临别谓阳乌曰主上圣明志吞吴会用兵机要在于上流。若有事荆楚,恐老夫复不得停耳。后车驾征邓沔,复起珍为中军大将军、彭城王元勰长史。邓沔既平,试守鲁阳郡。孝文复南伐,路经珍郡,加中垒将军。珍从至清水,帝曰:“朕顷戎车再驾,卿恒翼务中军。今日之举,亦欲引卿同行,但三鸦险要,非卿无以守也。”因救还。及孝文崩于行宫,秘匿而还,至珍郡,始发大讳。还,除中散大夫,寻加镇远将军、太尉谘议参军。卒,赠本将军、青州刺史,谥曰懿。(选自《北史·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四》)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寻转荆州刺史与尚书卢阳乌征赭阳/为齐将垣历生/蔡道恭所败/免归乡里/临别谓阳乌曰/主上圣明/志吞吴会/用兵机要/在于上流/B.寻转荆州刺史/与尚书卢阳乌征赭阳/为齐将垣历生/蔡道恭所败/免归乡里/临别谓阳乌曰/主上圣明/志吞吴会/用兵机要/在于上流/C.寻转荆州刺史与尚书卢阳乌征赭阳/为齐将垣历生/蔡道恭所败免/归乡里/临别谓阳乌曰/主上圣明/志吞吴会/用兵机要/在于上流/D.寻转荆州刺史/与尚书卢阳乌征赭阳/为齐将垣历生/蔡道恭所败免/归乡里/临别谓阳乌曰/主上圣明/志吞吴会/用兵机要/在于上流/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郡县,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郡县之名,初见于周。B.霸城子,爵位名,子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四等。C.孤贫,孤苦贫寒,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贫指收入少,生活困难。D.复起,指官员因有功担任官职,明清后又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出来做官。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珍招慰蛮左,移风易俗。他用朝廷恩泽感化安抚边地百姓,收复了许多蛮夷之地;说服少数民族革除了以活人祭祀的陋习。B.韦珍功绩卓著,体恤百姓。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有名声和政绩,朝廷赏赐他的马匹,帛、谷等物,他全部分给了孤寒贫穷的人。C.韦珍审时度势,善于用兵。面对来犯之敌,韦珍并不急于出战,而是凭借城防与敌人相持,等敌人疲惫困顿之时,趁夜掩杀敌人。D.韦珍德高望重,深受信任。韦珍随从高祖(孝文)再次南征时,高祖让他固守险要之地;高祖在行宫驾崩,韦珍回到郡所才公开发丧。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珍至桐柏山,穷淮源,宣扬恩泽,莫不怀附。(2)天子谓我能抚绥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独当?12.韦珍凭什么做出“若有事荆楚,恐老夫复不得停耳”的推断?请简要说明。(3分)(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1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14.下列句子所含的特殊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次韵昌叔咏尘①王安石尘土轻扬不自持,纷纷生物更相吹。翻成地上万烟雾,散在人间要路岐。一世竞驰甘眯目,几家清坐得轩眉②。超然只有江湖上,还见波涛恐我时。注:①昌叔:王安石妹夫朱明之的字。②轩眉:扬眉,得意的样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巧用《逍遥游》中的典故,以“生物更相吹”来揭示尘土难以自我掌控的原因。B.作者在第二联进一步展现“翻扬”的尘土不仅多如烟雾,更是散布在各种重要的地方。C.面对漫天尘土,安闲静坐在屋内的人扬眉自喜,嘲笑那些仍眯着眼睛在路上行走的人。D.全诗以尘土起笔,并逐渐深入到对世人、人生及现实社会的思考,言语之中不乏理趣。16.请简要分析诗歌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2)《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共3题,9分)标点,古称句读,是读书时用来断句的工具。古书不加标点,同一段文字,断句不同,含义就_______。《韩非子》中记载,古代有一个精通音乐的人叫夔,尧任命他做乐官。哀公问孔子:“吾闻夔一足,信乎?”孔子答道:“夔有一,足,非一足也。”意思是有夔一人就足够了,并非夔只有一只脚。我国古籍中这类例子_________,即便在经书中亦屡见不鲜。经书出现歧义,这在古人看来_________,所以提出读经必先审句读的观点。古书最早不加标点,但古代还是有标点的。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标点符号的萌芽——甲骨文和金文中用来划分层次的双短横号。到了汉代,因为读书和注书的需要,使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出土的汉简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书简使用的标点符号多达六种。至宋代,随着活字印刷术代替刀刻手抄,书籍有许多复本,复本既多,读书人便可边读边点,给书加上标点。《宋史·何基传》记载:“凡所读无不加标点,文显意明。”“标点”一词,始见于此。至明清,高邮王氏刻本《广雅疏证》《经传释词》等,_________都加有句读符号。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相径庭数不胜数非同小可自始至终

B.南辕北辙数不胜数非比寻常从头到尾

C.南辕北辙不胜枚举非比寻常自始至终

D.大相径庭不胜枚举非同小可从头到尾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B.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C.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

D.一个小姐,或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到了汉代,读书和注书的需要,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B.到了汉代,因为读书和注书的读书人,让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C.到了汉代,读书人因为需要读书和注书,所以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D.到了汉代,因为读书和注书的需要,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21.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每一句有一处不当,请根据实用文体的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当之处并修改。(5分)(1)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教师节短信)(2)兹介绍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赵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请予以配合为荷。(介绍信)(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4)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5)进入小区的车辆要按指示标志开,勿为一己之便损坏草坪和排水管道等配套设施。(物业管理委员会通告)(1)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2)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3)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4)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5)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22.下面是为解读“学习中心”微型课程开发模式而提供的流程图,请就“设计学习活动”的具体做法,把图中相关内容转写成一段介绍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踩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途刷街”,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春梦。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好”与“对”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观点,陈述你的理由。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2年1月江苏省天一中学高二期末考试答案1.B2.A3.C4.首先解释“丑”的概念,指出“丑的意象”的审美价值;接着对“丑”进行辩证的理论分析,指出中国文化有美丑兼审的特点;然后提出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两个重要观念或倾向——以丑衬美和化丑为美;最后指出要学会正确审“丑”。5.C“完全丧失了希望”不准确,从后文回归家庭的表现看,父亲爱这个家,而且不久就重燃了生活的勇气。

6.总:父亲是一个饱受战争创伤、由流浪到回归家庭、由绝望到重新燃起希望的军人形象。分:(1)他热爱国家,勇于战斗。积极响应号召,一毕业就上了前线,英勇作战,光荣负伤。(2)他热爱家庭,自尊心强。为了不成为家庭的累赘,受伤后没有回家,虽然时常给家里写信,但只字不提自己残废之事。(3)他不怕艰苦,为人坚强。虽然行动极为不便,但仍一边工作,一边帮助妻子,为整个家庭的幸福努力奋斗。

7.①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小说以“我“的口吻,讲述全家人的遭遇,显得更真实可信。②扩大了小说容量。对于家庭和社会发生的事情,“我”死前所知甚少,死后更无从知道。以“死人”为第一人称来写,可以自如地把前后的事情连贯起来,从而扩大作品容量。③深化了小说主旨。一个幼小的孩子,死后“灵魂”得不到安息,还要为孤单凄苦的妈妈和伤残无助的父亲担惊受怕,这究竟是为什么?如此便启人深思战争的罪恶。④创新了艺术手法。让“死人”说话,这是浪漫主义手法,而所说的又全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存在,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有机结合。8.B9.D(复起,一般指开除或革职官员重被起用)10.B(分给孤寒贫穷者的是布帛,没有马匹。)11.(1)韦珍到达桐柏山,直到淮水之源,宣扬朝廷的恩泽,所到之处没有人不归附。(穷:直到……尽头;源:源头;莫:没有人;怀附:归附。每点1分)(2)天子认为我能安抚你们这些人,所以把谷物、布帛赏赐我,我怎么敢独自享有呢?(谓:认为、说;抚绥:安抚、安定;故赐以谷帛:状语后置;当:享有。每点1分)12.(1)韦珍有军事才能;(1分)(2)韦珍有为政才能。(1分)(3)天子对韦珍的信任。(1分)参考译文:韦珍,字灵智,名是由高祖赐给的。父亲韦尚,字文叔,任乐安王元良安西府从事中郎。死后,追赠雍州刺史。韦珍年轻时有志气和节操。历官任尚书南部郎。高祖在位之初,大阳蛮酋首领桓诞投诚,归顺,朝廷考虑到安抚边地的策略,令韦珍为使者,与桓诞一道招安抚慰东部的蛮人。韦珍到达桐柏山,直到淮水之源,宣扬朝廷的恩泽,所到之处没有人不归附。淮水的源头有一座古旧的祠堂,蛮人风俗,长期以来都用活人来祭祀。韦珍就晓谕当地百姓说:“天地神灵,就是百姓的父母,哪里有父母愿意吃子女的肉的呢!从今以后,都应当用酒肉代替人祭。”当地蛮人遵从他的规定,至今都照这样办。韦珍在这一带总共招降了七万余户,为他们设置郡县然后返回朝廷。因奉使符合圣上意旨,赐爵为霸城子。高祖令韦珍移兵镇守比阳,萧赜派他的雍州刺史陈显达率部前来侵犯。城中将士都要求出战,韦珍说:“敌军初到,士气锐利,不能立即挫败它,暂且共同坚守,等到他们攻城疲惫之后,再行出击也为不晚。”于是韦珍率众凭城拒战,杀伤敌军甚多。双方相持了十二天,韦珍趁夜打开城门偷袭敌军,敌军于是奔逃溃退。韦珍凭战功晋爵位为侯。多次调升为显武将军、郢州刺史,他在任上有声望有政绩,朝廷嘉奖他。升任为龙骧将军,赐给骅骝马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韦珍把州内孤独贫困的人招集在一起,对他们说:“天子认为我能安抚你们这些人,所以把谷物、布帛赏赐我,我怎么敢独自享有呢?”于是把朝廷所赐的财物全部分给了他们。不久,转任荆州刺史,与尚书卢阳乌一道征讨赭阳,被萧鸾的部将垣历生、蔡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