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_第1页
福州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_第2页
福州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_第3页
福州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_第4页
福州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福州八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题2分,共50分)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1~2题。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D.为商业网点选址2.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120°40°120°40°30°110°乙甲右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3~5题。3.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4.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5.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6.“数字地球”是 A.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 B.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C.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 D.用GPS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7.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美国日本中国韩国、香港、中国台湾等=1\*ROMANI阶段=2\*ROMANII阶段=3\*ROMANIII阶段美国日本中国韩国、香港、中国台湾等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8.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②国际援助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④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9~11题。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右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11—14题。130°130°E 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面积广12.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13.城市P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高技术的研发人才14.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5~17题.15.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6.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17.我国政府停止开垦小兴安岭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进口木材,成本低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18。在野外考察旅行时,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 A.自己所在的季节 B.自己所在地的天气 C.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D.自己所在地的气候读“珠江三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19-23题。1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下降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20.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21.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22.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 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2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回答24~25题。24.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A. B. C. D.25.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下图是我国万里长城和农牧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1)图中农牧过渡带面临着严重的荒漠化问题,试分析其人为原因。(10分)(2)针对该区域生态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6分)2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1)山西省建设能源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6分)(2)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构建了哪些产业链?(3分)28.下图是我国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1)珠江三角洲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6分)29。下图是我国某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图示工程名称叫做什么?我国实施该工程的主要原因是有哪些?(5分)(2)简要分析该工程对东部地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影响.(6分)稿纸福州八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16分)(1)人口激增;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重环保。(10分)(2)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6分)27。(9分)(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6分)(2)煤—-电—-铝产业链;煤——焦——化产业链;煤——铁——钢产业链(3分)28。(14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8分)(2)促进区域产业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