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_第1页
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_第2页
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_第3页
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_第4页
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作专题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鲁迅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是酒店内唯一一个穿着长衫却又站着喝酒的人。站着喝酒,是因为穷困潦倒;穿着破烂长衫,是因为放不下读书人的体面。如今,“脱掉长衫”,是网络上一个比较火的梗。在疯狂“内卷”的大背景下,“95后”晓丽毕业后另辟蹊径,成为一名美甲师,指尖绽放光芒,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农大吉康平摆摊卖菜半天收入千元,一时间“摆摊”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宠……名为“失意书生”的网友留言:“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孔乙己”不能脱下的长衫。读书人脱不下长衫,就像出家人放不下袈裟一样,是近乎信仰的追求。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故宫博物院,网络预约,放票即空;陕西历史博物馆,预约门票日均点击量超过60万;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一个多月吸引观众逾40万人次……这是当下博物馆热最真实的写照。博物馆热,与其说是一种文旅现象,不如说是一场文化寻根。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字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于说话亦即“善言”,也是为人处事之智慧,因此“善言”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运用中屡试不爽。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曾慷慨激昂地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鲁迅先生更鼓励青年“敢言”。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请比较“善言”“敢言”的益处,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权衡与思考,不少于800字。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勤”和“俭”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对“勤”“俭”产生新的看法。如某班学生小亮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社会不应再提倡“勤”,而应提倡“智”。他还认为,当今社会物质如此丰富,吃、穿、用再像过去一样节俭,就是容啬小气的表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针对小亮对“勤”“俭”的认识,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写一篇作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③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请以上述经典语句中的两三句为基础,任意组合,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陕西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围棋中有个术语叫“守拙”,意思是围棋入门后,最先追求的是行棋的坚固,有板有眼固守自己”,可见“守拙”的重要性。然而,讲的是在围棋博弈中,处于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把眼前的困局搁置一边,在其他地方落子寻找新的破局点,一腾一挪之间死棋就变活了。围棋中“守拙”与“腾挪”的智慧给你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专题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鲁迅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是酒店内唯一一个穿着长衫却又站着喝酒的人。站着喝酒,是因为穷困潦倒;穿着破烂长衫,是因为放不下读书人的体面。如今,“脱掉长衫”,是网络上一个比较火的梗。在疯狂“内卷”的大背景下,“95后”晓丽毕业后另辟蹊径,成为一名美甲师,指尖绽放光芒,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农大吉康平摆摊卖菜半天收入千元,一时间“摆摊”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宠……名为“失意书生”的网友留言:“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孔乙己”不能脱下的长衫。读书人脱不下长衫,就像出家人放不下袈裟一样,是近乎信仰的追求。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对鲁迅小说中孔乙己的介绍,凸显其尴尬的处境:孔乙己的长衫象征着其读书人的身份地位,他不愿意脱下长衫代表着他不愿放下自己的尊严和身份。这与当今的毕业生十分相似:一边是现实的“内卷”,一边是读书人的尊严。“长衫”就像年轻人心里的枷锁。他们不愿放弃自己的学历去从事一些对文凭要求较低的工作,或者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所以他们也不愿脱下自己的长衫。但现实是,当下社会,读研究生甚至学历更高,已经不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拥有高学历的学生很多,但并不是取得了较好的学历,毕业后就都能够找到与自己学历相匹配的工作、能够拥有更高收入。因此孔乙己和当下大学生们的共鸣的点在于内卷所带来的焦虑和压力,放不下自己的学历身段,就像孔乙己放不下长衫。

二是对高校毕业生美甲师晓丽及吉康平“脱下长衫”后的介绍,强调的是年轻人要善于另辟蹊径,脱下“长衫”,努力寻找发光机会,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果一直陷入孔乙己脱不下长衫这种思维中,就会让自己不断的内耗。与其故步自封,不如放下学历身段,选择适合自己或者自己喜欢的工作,人生会迎来更广阔的前景。要知道,努力奋斗的渠道并不只有一种,实现价值的道路也并非只有一条。

三是“失意书生”的留言,强调了“长衫”的重要意义,它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是希望,是信仰,不能轻易放弃。学历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学历可以称之为“敲门砖”,在别人还不了解你的情况下,你有这个学历,别人才会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学历也是过五关斩六将、拼搏努力后得来的结果,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对于付出这么多得来的学历,怎能轻言放弃?但是,在求职的过程中,学历不能成为你的束缚。我们要求专业对口,是因为不能放弃大学四年所学专业,而要用它开创事业,造福社会;但是我们不能将高学历当做要求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的条件。如此说来,影响我们求职的不是这件“长衫”,而是我们内心不正确的择业观。

写作时要辩证看待这件“长衫”,思考要不要“脱”,何时“脱”,何时“不脱”;“脱”了之后应该怎么办,不“脱”又该如何。其实本次作文就是要青年有正确的择业观,正确看待学历与择业的问题,妥善处理学历与择业的矛盾。主要能把这些思考、论述清楚,就是一篇有见地的好作文。比如,当遇到求职问题时,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定位。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以提高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要改变心态,克服面子问题。要意识到在求职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和挫折,这是正常的。不要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完全与求职结果挂钩。要学会接受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在求职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寻找机会,不要轻易放弃。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充满信心和勇气,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地实现职业目标。

立意提示:

1.与其硬撑,不如另辟蹊径果断脱掉“长衫”。

2.“长衫”不复,“信仰”不存。

3.与其“摆烂”,不如“摆摊”。【解答】我们被“孔乙己的长衫”困住了吗?

孔乙己,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位读书人、一位郁郁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一位受尽嘲笑的长衫先生。“孔乙己文学”是当代不少大学生自我质疑的真实内心写照。“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这个沉重的思想包袱,让大学生踏出象牙塔后看到了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趋于大众化,大学生们逐渐褪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但是他们并未意识到这种严峻的形势。以就业为例,当前就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换。但“公务员比国企好、国企比私企好”等“鄙视链”依然存在,这导致了就业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部分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时再以自己之前的态度来审视当下,就如同“孔乙己”般进退两难: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可惜没有如果。孔乙己文学表面上是部分大学生无法放下身段去接受门槛低的工作,因为这会使他们觉得寒窗苦读皆是空,从而发表一些“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实质上是大学生们错把理想美好化,缺乏对现实世界的真实了解,进而在现实的焦虑和想象的未来中迷失。

无论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还是“翻不过的浪浪山”;无论是“下不来的高台”,还是“渡不过的书简湖”,都是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后产生的精神内耗。一方面,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感形成强烈对比,让大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只能放弃少年凌云壮志,屈服于生活中的一地鸡毛。过去,我们总认为,寒窗苦读,未来一定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未曾想,如今大学生比比皆是,仅靠一张大学毕业文凭难以真正在社会上立足。另一方面,社会功利化评价读书的意义使部分大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生发“读书无用”的谬论。很多大学生难以接受“向下兼容”的工作,既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又不愿意花更多时间提升自己,只是自怨自艾,或是抱怨社会内卷,最终陷入精神内耗。正如《山月记》中所说:“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砥为伍。”

事实上,我们不需要脱下“长衫”,学历也绝不是“下不来的高台”。杨绛先生曾说:“无论人生上到哪个阶段,阶下有人在仰视你,阶上有人亦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面对焦虑,我们应该正视自己,正视现实。一路跌跌撞撞并不可怕,以笨拙而又热烈的姿态奔跑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会赋予每一条路特殊的意义,收获独属于自己的精彩。

最后,借用《人民日报》的一段文字与大家共勉:

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踌躇于过去的半亩方塘,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那些曾受过的伤,终会化作照亮前方的路。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真正治愈你的,从来都不是时间,而是你心里的那份释怀和格局,只要你的内心不慌乱,连世界都难影响你。【点评】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故宫博物院,网络预约,放票即空;陕西历史博物馆,预约门票日均点击量超过60万;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一个多月吸引观众逾40万人次……这是当下博物馆热最真实的写照。博物馆热,与其说是一种文旅现象,不如说是一场文化寻根。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1.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试题所给材料是一则新闻素材,也是当下的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材料出自2023年8月11日《人民日报》上刊发的陈世涵的文化类评论文章《博物馆热,升温更要“保温”》。从原标题可以看出两点重要信息:一是当前国内出现了一种博物馆热,无论是北京还是地方,国人参观博物馆的现象已经升温,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说明国人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由衷地热爱,这种热爱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二是作者所表达的观点,那就是这种文化现象应该持续,不应该是一时的热浪,而应该是永久的热潮。从材料第二段文字看,阐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关注历史文化,寻求文化根源和民族源头。说到底,那就是中华民族已开始从“崇洋媚外”的病态心理中走出,从历史虚无的症结中清醒。中国人认识到中华民族自身的伟大,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从写作的角度看,这是一道思辨性的材料作文题。考生在写作时应思考如何看待这种文化现象,表达自己的理性态度。对此,可以赞扬这一现象代表的传统文化复兴,也可以对此热现象进行冷思考。比如,可以结合材料最后一句话,说明博物馆热不仅仅代表的是一种旅游现象,更是人们想要通过游览博物馆,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找到自己的文化之根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针对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来展开,说明我们应该积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自己的文化自信。若选择进行冷思考,则可进一步指出想要实现文化寻根,促进文化自信,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博物馆热”这一单一现象上,更应追求多元化、全面性的保护等等。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做到清醒地认识,理性地分析。立意:1.博物馆热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情结。2.走进博物馆,感受民族历史文化。3.看历史文化,寻民族之根。4.博物馆热,升温更要“保温”。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字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于说话亦即“善言”,也是为人处事之智慧,因此“善言”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运用中屡试不爽。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曾慷慨激昂地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鲁迅先生更鼓励青年“敢言”。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请比较“善言”“敢言”的益处,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权衡与思考,不少于800字。23.【作文指导】作文材料:荀子的话着意于“善言”的作用,可以温暖人心。材料指出口出善言为美德,并解释“善言即善于说话”,并言明能善言者是具有为人处世的智慧。随后指出“善言”可以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中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鲁迅先生的话意在激励青年人大胆发声,说“真心话”,基于引用中“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等语句,后文着意指出要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敢言”。写作指导:1.审题立意时可能会出现偏差,可能会未注意写作要求中“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而两者并举。2.部分同学可能会选择“敢言”或“善言”,又没有在行文中将二者进行适当必要的比较,而体现其选择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导致文章说服力不强。3.要正确把握题目信息。材料所讲的“善言”应多指运用表达的技术和艺术让语言表达文通字顺,以便让听者理解重视、使闻者或听取采纳,或心悦诚服。“敢言”应多指言者不为私利,不谋私欲,不趋炎附势,敢于秉持公心,说句公道话;言者有胆有谋不向声背实,敢于挑战权威,说句实话;言者深谋远虑,真才实学,敢于任事担当,说句惊醒世人的话。例文:“敢言”不可少,“善言”更重要古语说: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也不如一位诤谏之士更可贵。鲁迅也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敢说话,说真话,这是一种美德,也是国家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不过,“敢言”是有可能付出代价的。从比干到伍子胥,历史上因谏而死的忠臣,不计其数。更令人遗憾的是,比干并没有阻止商纣的灭亡,伍子胥死后吴国也终为越国所灭,他们虽然青史留名为后世所敬仰,但自己的正确主张并没有被采纳,没有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政治抱负。对于那些因为“敢言”而失去性命的忠臣,历史另外一些“善言”者,对我们更有借鉴意义。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通过向齐王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让齐王明白了自己可能会受到别人蒙蔽的道理,于是下令开门纳谏,一时间使得齐国政治清明,国家强大。“魏文侯守信从谏”的故事,则更具戏剧性。魏文侯不封赏有功的人,却封赏了自己的儿子,还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任座站出来说:“你这么做,不是仁君!”魏文侯听后很生气,又问翟璜同样的问题,得到的回答是“你是仁君”。魏文侯问为什么,翟璜回答说:“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翟璜的一番话,既劝谏了魏文侯,又保护了任座,堪称“善言”。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苦口的良药,也需要逆耳的忠言。但人性的弱点决定了,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吃苦的药,不愿意听逆耳的话。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聪明的医者发明了糖衣和胶囊,把真正的药包裹在其中,既不影响药效,又让病人容易接受。同样,不是每个“敢言”的魏征都能遇上英明的李世民,我们在说话时,也应该尽量做到“善言”,既让对方容易接受,又能达到目的。比如陶行知“三块糖”的故事,就寓批评于表扬当中,让学生主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其教育效果,要比劈头盖脸骂一通好得多。当然,“敢言”与“善言”之间并不矛盾,两者其实是一脉相承。“善言”者,首先是“敢言”者,一个没有责任、没有担当的人,只会明哲保身,一言不发。“敢言”是一种勇气,“善言”则多了一份睿智。“敢言”不可少,“善言”更重要,我们应该既有“敢言”的勇,也有“善言”的巧,这样,才能让我们变得更成熟,才能让我们的事业更成功。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勤”和“俭”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对“勤”“俭”产生新的看法。如某班学生小亮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社会不应再提倡“勤”,而应提倡“智”。他还认为,当今社会物质如此丰富,吃、穿、用再像过去一样节俭,就是容啬小气的表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针对小亮对“勤”“俭”的认识,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写一篇作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肯定“勤”和“俭”是传统美德,然后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对“勤”“俭”产生了新的看法,并列举了学生小亮对“勤”和“俭”的认识:当今社会的物质丰富,“俭”就是吝啬小气的表现;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不应再提倡“勤”,应提倡“智”。可见材料意在探讨“勤”“俭”是否过时、是否要用“智”来取代的问题。材料中小亮的认识貌似与时俱进,但存在严重的问题。一是混淆概念,“勤”和“智”是不同层次的两个方面,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提倡“勤”与提倡“智”并不矛盾;“俭”和“吝”是不同性质的德性,不能混为一谈。二是过于强调前提条件,以为在“物质丰富和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勤”和“俭”可以淡化。这样的认识导致小亮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首先考生要明白“勤”“俭”的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活中只“勤”不“俭”会勤而徒劳;只“俭”不“勤”会俭而无用,只有将两者辩证地结合起来才能过上好日子。而且,“勤”和“俭”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但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这种传统美德,只能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点丰富发展“勤”和“俭”的内涵。其次,“勤”和“智”并不对立,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劳能够让人积累实践经验,更有利于提升一个人的智慧,激发一个人的灵感。最后,即使是“物质丰富和科技发展”,我们也要提倡节俭,因为这里包含着一种节约意识,即使是物质丰富,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不可铺张浪费,暴殄天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从试题任务来看,文体可以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选材要典型,要紧紧围绕自己的立意写人叙事,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突出主题。若写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谈“勤”“俭”在今天依然重要,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应提倡“智”,这样才是真正的与时俱进。考生也可以写成驳论文,驳斥学生小亮的观点。总之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立意:1.“勤”“俭”美德不可丢。2.“勤”“智”可并存,“俭”“吝”不同器。3.智能引领,“勤”“俭”护航。4.成由勤俭败由奢。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③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请以上述经典语句中的两三句为基础,任意组合,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结合材料,作文立意分析如下:

立意:成功的基石:脚踏实地与目标远大

分析:这个作文的立意在于将三个经典语句结合起来,强调了脚踏实地、目标远大和心态端正的重要性。

第一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意思是说,如果像堆山一样,还没有堆成一座山就放弃了,那我们就会停滞不前;但如果像平地一样,虽然只堆了一筐土,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继续前进。这句话强调了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重要性。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第二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合抱的大树从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九层的高台从一筐筐泥土开始堆砌,千里的路程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这句话强调了积累和渐进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积累和进步,才能最终实现远大的目标。

第三句“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心态端正才能修身养性,只有修身养性才能齐家治国,只有齐家治国才能平定天下。这句话强调了心态端正的重要性。只有心态端正,才能有正确的行动和决策,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这个作文的立意在于强调脚踏实地、目标远大和心态端正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只有心态端正,才能有正确的行动和决策。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和进步,同时保持心态端正,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立意:

1.只有持之以恒,终能到达远方。

2.行稳方能致远。

3.青云虽远,奋斗以成。【解答】行稳方能致远

在《论语》中,孔子曾言:“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这便是孔子的人生哲学,也是他坚守的处世之道。而在《老子》中,也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两段经典语句,看似不同,实则都蕴含着深厚的哲理。

孔子所言,意在表明人的行为应遵循内心的选择,不可轻易改变初衷。这正符合他的“中庸之道”,即人的行为应保持稳定,不偏不倚。而《老子》中的语句则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无论是微小的毫末,还是宏大的九层之台,都是从每一个小小的开始中积累而成。这正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即通过看似无为的积累,达到无所不为的效果。

两段经典语句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了做事应持之以恒,不可轻易改变。这正是我们今天所缺少的精神。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速成,忽视了积累和坚持的重要性。而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正如古人所言:“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砺和积累,我们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就像砍柴一样,只有不断地磨砺刀锋,才能砍得更快、更轻松。而如果只是盲目地砍下去,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造成刀锋的磨损和破坏。

同样,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积累。只有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和付出,我们才能逐步靠近自己的梦想。而如果只是追求短暂的快感和满足感,那么最终只会得到空洞和失落。

正如一位名人所言:“成功不是目的,失败也不是致命的,继续前行的勇气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拥有持之以恒的勇气和决心,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能坚定地走下去,迎接未来的曙光。

“行稳方能致远”,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积累,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这一道理并非只适用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适用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断努力和积累,才能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行稳方能致远”,不仅是一种人生哲学,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陕西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围棋中有个术语叫“守拙”,意思是围棋入门后,最先追求的是行棋的坚固,有板有眼固守自己”,可见“守拙”的重要性。然而,讲的是在围棋博弈中,处于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把眼前的困局搁置一边,在其他地方落子寻找新的破局点,一腾一挪之间死棋就变活了。围棋中“守拙”与“腾挪”的智慧给你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本题有两个关键词,守拙、腾挪,这两个关键词的理解对于审题来说非常重要。守拙指的是围棋入门后,最先追求的是行棋的坚固,防守的牢靠,也就是稳扎稳打,做好自己的表现。腾挪讲的是在围棋博弈中,处于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何避实就虚,把眼前的困局搁置一边,在其他地方落子寻找新的破局点,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一腾一挪之间死棋就变活了,这个说明了要善于在弱势的时候转化局势,体现自己的优势。“守拙”意味着在围棋中要保持稳重和谨慎,不急于进攻,而是注重防守和布局。这种智慧在人生中同样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保持谦虚、踏实和努力,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好的成果。同时,“守拙”也意味着要学会坚持和耐心。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勇气,不断地追求目标并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腾挪”则意味着在围棋中要善于避实击虚,灵活调整自己的策略和布局。在人生中,“腾挪”同样是一种重要的智慧。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我们需要善于寻找新的机会和资源,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解决问题。这需要我们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