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考点:诗眼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注】①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②《梁甫吟》:古乐府中的一首葬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先写花伤客心,用衬托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再写万方多难的局势,前因后果,顺理成章;“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B.颔联从空间和时间上延展开来,形成了宏阔悠远的意境,包括了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其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C.颈联主要写国家战事,上句的“终不改”,照应颔联的“变古今”;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D.尾联借用典故,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怀抱,表明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体现了卒章显志的艺术特点。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内容说明理由。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注】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曾在成都卖卜为生。3.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蚕丛”与《蜀道难》“蚕丛及鱼凫”中的“蚕丛”都指传说中的古蜀王。B.“芳树”句中近景与远景相互配合,相互映衬,绘出一幅瑰丽的蜀道山水画。C.尾联写作者告诫友人一定不要相信君平的占卜,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D.这首诗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风格清新俊逸,开阖顿挫,变化万千。4.第三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下列对“笼”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笼”字写的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古老的栈道。B.“笼”字此处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枝叶覆盖而成的景色。C.“笼”与前面“芳树”呼应,形象地描绘了盛夏林木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D.“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5.本诗和《蜀道难》都写了蜀道,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夜忆萧子真孟
郊半夜不成寐,灯尽又无月。独向阶前立,子规啼不歇。况我有金兰,忽尔为胡越。争得明镜中,久长无白发。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点出了时间、人物、事件,表明了写诗的起因,对全诗有统领作用。B.“子规”句借子规啼鸣不止之景衬托情感,与“杜鹃啼血猿哀鸣”相似。C.颈联写友与己分别处于胡地和越地,相隔万里,字里行间透出无尽伤感。D.孟郊的诗作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明白淡素,本诗即体现了这一特点。7.题目“忆”字是诗眼,全文是如何围绕它抒情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①
黄庭坚县楼三十六峰寒②,王粲登临独倚栏③。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④。【注】①本诗是黄庭坚在叶县任上所作。王晦之,黄庭坚的朋友,在河南登封做官。②县楼:登封县的城楼。三十六峰:中岳嵩山有三十六个主要的山峰。③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登楼赋》。④鲵桓:一说鲵为鲸,桓为盘桓,《庄子·应帝王》云:“鲵桓之审为渊”;一说是两种大鱼的名字。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省一“对”字,意思是说登封县的城楼正对着嵩山三十六个高寒的山峰。B.首联下句说诗人曾像王粲一样,登上此楼,独倚着栏杆,向远方眺望思念友人。C.颔联写一阵春雨过后,诗人静坐在夕阳之下思念远方的朋友,美景更显友情之深。D.颈联“嗟我不同醉”和“喜君能自宽”对仗工整,进一步表达了思念和赞许之情。9.“嗟”是全诗的诗眼,请说明全诗是怎样围绕“嗟”行文布局的。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新城道中(其一)苏
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①,树头初日挂铜钲②。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③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④春耕。【注】①絮帽:棉帽。②钲(zhēng):用同“铮”,古乐器,形如铜铎。③西崦(yān):这里泛指山,诗人将要前往的地方。④饷:用食物款待别人。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欲山行”之际,东风吹断檐头雨,可见风雨交织的天气也没能影响诗人的出行。B.颔联和颈联综合运用比拟的修辞,呈现了一幅生动秀丽的乡野春景图。C.尾联诗人实写眼前西巉人家煮芹、烧笋和春耕的欢乐场景,人们的心情都很愉悦。D.这首诗写了诗人出巡途中所见所感,这些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诗人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11.这首诗的诗眼是“乐”,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因何而“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同王十七庶子李六员外郑二侍御同年四人游龙门有感而作白居易一曲悲歌酒一尊,同年零落几人存。世如阅水①应堪叹,名是浮云岂足论。各从仕禄休明代,共感平生知己恩。今日与君重上处,龙门不是旧龙门。【注】①“阅水”即“聚水”、“汇水”。陆机《叹逝赋》有“川阅水以成川”之句,“阅”是总聚、汇集的意思。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标题内容丰富,既交代了同游者的身份、游览的地点,也交代了本诗写作的缘由。B.颔联以“阅水”喻世事,以“浮云”喻功名,“应堪叹”包含诗人对世事际遇的感慨。C.颈联作者告诉友人,虽然大家都在追逐仕禄,但幸有知己互诉衷肠,自己一直深怀感念。D.尾联首个“龙门”指现在所游的龙门,第二个“龙门”指曾游过的龙门,也指科举中式。13.首句中的“悲”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分析“悲”是如何统摄全诗的?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A2.本诗的诗眼是“伤”字。(它为全诗奠定了悲怆气氛,为下文抒情作铺垫)理由:①客居他乡之伤。诗人登楼望远,满眼繁花反衬诗人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②国家多难之伤。外族入侵,战乱频仍,诗人忧国忧民,为国家灾难而伤心;③壮志难酬之伤。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壮志难酬而伤心;④对君主任用奸佞之伤。借后主刘禅宠信宦官最终亡国的历史表达对当今朝廷昏庸无道、任用奸佞的伤心。【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写万方多难的局势,前因后果,顺理成章”错,“写万方多难的局势”,是“伤客心”的理由,因果倒置。故选A。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的能力。由全诗来看,诗眼在首句“花近高楼伤客心”中,为“伤”字。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因此“伤”字为全诗奠定了悲怆气氛,为下文抒情作铺垫。客居他乡之伤。同时,诗人登楼望远,满眼繁花反衬诗人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中,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凯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以此表达国家多难之伤。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的意思是:可叹那亡国昏君刘禅竟也有专门的祠庙!已近黄昏了,我也学习孔明,姑且作-首《梁甫吟》吧。此处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同时抒发壮志难酬之伤和对君主任用奸佞之伤。3.C4.C5.相同点:《蜀道难》和《送友人入蜀》都描绘了蜀道的高险,都有诗人对入蜀友人的关怀。不同点:《蜀道难》写出了蜀道景物的凄冷,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而《送友人入蜀》写出蜀道景色的动人优美,作者对友人的劝慰,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情感、手法、语言风格的能力。C.“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错误,结合尾联“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可知,李白告诫他的朋友,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居,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盛夏林木”错误,后文是“春流绕蜀城”,说明送别是在春天,所以应该是“春季林木”。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同: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送友人入蜀》中“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描写蜀道崎岖坎坷,难以通行。《蜀道难》中,开篇就写蜀道难行,“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畏途巉岩不可攀”等句或夸张,或侧面衬托,写出蜀道高险。因此两首诗都描绘了蜀道的高险,都有诗人对入蜀友人的关怀。《送友人入蜀》是一首送别诗,开篇两句即含送别意:李白在临别之际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流露对友人的关心。接着用“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体现蜀道的高险: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像是腾云驾雾一般。尤其是“起”、“生”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然后用“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展现蜀道风景的优美动人:前一句芳树繁茂,后一句春江奔流,可以说风光旖旎。最后用“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对友人进行安慰和开导: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着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希望友人不要受功名利禄的束缚。《蜀道难》结合诗中“问君西游何时还”可知,这首诗歌也是送友人入蜀而写。《蜀道难》中,开篇就写蜀道难行,“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畏途巉岩不可攀”等句或夸张,或侧面衬托,写出蜀道高险。“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等句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由此可知,两首诗歌在写景和抒情上都有异同。如都抓住蜀道的高险来写,因为都是送友人入蜀,都要面对这样的蜀道,所以都有对友人的关心,这些是相同点。不同点在于:在写景上,《送友人入蜀》除了写蜀道的高险,还写了蜀道景色的优美,五、六句,而《蜀道难》却借助“悲鸟”“子规”来写蜀道景物的凄冷;在抒情上,《送友人入蜀》在最后两句中借用典故劝慰友人不要沉迷功名利禄,而《蜀道难》中则是借助剑阁这一军事要地表达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6.C7.①“忆”代表着诗人对朋友的思念;②诗人半夜难眠,灯火已尽而月隐身影,夜色寂静,更显得孤独,凸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③颔联写诗人独立阶前,子规啼叫不休,这凄凉的景象愈发显得人的孤单寂寥,心中更是涌起思念之情;④颈联写诗人与心意相投的朋友,相隔如胡越般遥远的距离,难以见面,无奈又令人伤感;⑤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诗人愿朋友与自己都保养好身体,“久长无白发”,以期能再相见。【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颈联写友与己分别处于胡地和越地”说法错误。“胡越”此处是指两人相隔遥远,是一种比喻,并非指两人实际处于胡地和越地。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诗眼的能力。本诗的题目为“春夜忆萧子真”,是诗人对崔友人萧子真的思念之作。全诗围绕一个“忆”来组织语言,“忆”是全诗的诗眼,也代表着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首联“半夜不成寐,灯尽又无月”,诗人到半夜还没有入睡,那么诗人是为何半夜难眠呢?这就为读者制造了悬念。此时灯已经燃尽,而又是没有月亮的夜晚,整个夜色是黑暗和寂静的,此样的环境,给人以孤独寂寥的感觉,作者可以营造这样的凄清之景,正是凸显对远方朋友的思。颔联“独向阶前立,子规啼不歇”,是说作者深夜难眠,独立阶前,而此时子规鸟却啼叫不休。“子规啼”是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象征着凄凉、哀伤、离别、愁苦。联系上一联中作者营造的寂静孤独的氛围,而此处以动衬静,通过子规鸟的啼叫,更加营造出一个凄凉的景象。而这一景象则是凸显作者内心的孤寂,让下一联的思念之情显得更加真挚强烈。颈联“况我有金兰,忽尔为胡越”,诗人在此才点出自己忧愁的原因,原来是想念相隔遥远的朋友。“胡越”,处于胡地和越地,表明此时与朋友相距遥远。有着“金兰”之好的友人远离自己,想找他说说话是不可能了。作者此处写出了与友人相隔遥远,难以见面,无奈又令人伤感。尾联“争得明镜中,久长无白发”是作者的一种愿望。作者在此处直抒胸臆,祈祷自己和朋友都能保持青春,即使是时间流逝也不要在彼此的头上生出白发。作者明白与朋友相隔遥远,再相见也在遥远的未来,只有祝愿自己和友人“久长无白发”,两人都保养好身体,这样才能在未来相见。此时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喷涌而出,没有华丽的词藻,却饱含真情。8.B9.“嗟”,叹息之意。首联写友人登楼眺望,自己不能同游,这是写叹息的诱因。颔联写雨后清坐和夕阳下相思,具体展现叹息时的形象。颈联通过“不同醉”和“能自宽”的对比,点明叹息的原因。尾联写何时能摆脱繁琐公务、归去过渔钓的隐居生活,这是叹息的延续。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说诗人曾像王粲一样,登上此楼……”错误。首联是想象友人登临的情景,联想到嵩山的三十六个主要山峰和王粲的《登楼赋》,下句的意思是说,你也像写《登楼赋》的王粲那样,独倚栏杆,登楼远眺。另外,从诗题“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也可知登楼者不是诗人,而是友人。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首先要解释“嗟”是嗟叹、叹息的意思。然后再分析本诗是如何围绕“嗟”字行文布局的特征。首联“县楼三十六峰寒,王璨登临独倚阑”,写登封县的城楼正对着嵩山三十六个高寒的山峰,作者想象朋友王晦之像当年王粲一样独自倚靠阑干,登楼远眺。作者和友人分隔两地,不能同游,这是写作者叹息的诱因。颔联“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写春雨停歇,夕阳西下,作者孤身独坐,思念远方的友人,描绘了作者叹息时的形象。颈联“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是叹息自己不能和对方一同喝醉,欣慰对方在远方能够自我宽慰,通过“不同醉”和“能自宽”的对照,点明作者叹息的原因。尾联“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是写自己在叶县无法自宽,希望能摆脱繁琐的公务,“钓鲵桓”是闲适的隐居生活,“几时归”是叹息不知道何时才能归隐。最后一句是是作者叹息的延续。10.D11.①因旅途顺利的山行而乐。东风多情,雨声有意,和煦的东风赶走阴云,天公作美决定了旅途中的愉悦心情。②因清新秀丽的山野美景而乐。晴天的云朵、初升的太阳、鲜艳的桃花、矮矮的竹篱、袅娜的垂柳、清澈的小溪,雨后春景图清新秀丽,使得诗人心中充满喜悦。③因闲适自在的状态而乐。诗人想象美好的农家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妇童饷耕,春耕秋收,自食其力,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快乐。【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风雨交织的天气”错,诗人“欲山行”之际,东风如善人意的知己,吹散阴云,雨过天晴,并非“风雨交织”的天气。B.“比拟”错,颔联和颈联分别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呈现出一幅生动秀丽的乡野春景图。“比拟”不是比喻与拟人的总称。C.“煮芹、烧笋和春耕的欢乐场景”并非诗人亲眼所见,所以这属于虚写。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由“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可知,清晨,诗人准备启程了。东风多情,雨声有意。为了诗人旅涂顺利,和煦的东风赶来送行,吹散了阴云;浙沥的雨声及时收敛,天空放晴。出远门首先要看天色,既然天公作美,那就决定了旅途中的愉悦心情。由“岭上晴云批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可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白色的雾霭笼罩着高高的山顶,仿佛山峰戴了一顶白丝绵制的头巾;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远远望去,仿佛树梢上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钲。穿山越岭,再往前行,一路上更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鲜艳的桃花,矮矮的竹篱,袅娜的垂柳,清澈的小溪,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农家春景图,可见诗人因美丽的山野美景而乐。由“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可知,雨后的山村景色如此清新秀丽,使得诗人出发时的愉悦心情有增无减。因此,从他眼中看到的景物都带上了主观色彩,充满了欢乐和生意。野桃会“含笑”点头,“溪柳”会摇摆起舞,十分快活自在。而诗人想象中的“西崦人家”更是其乐无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田间小憩,妇童饷耕;春种秋收,自食其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国内借款合同范例
- 2025农业科技公司农药采购合同范例
- 2025汽车用品销售合同
- 2025艺人经纪合同范文
- 专利权质押合同书
- 二零二五版餐厅饭店转让合同书协议书
- 二零二五借调合同模板
- 2025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xy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 2025【合同模板】企业物业管理合同示范文本
- 2022年全国职工书屋推荐书目
- 2022年江苏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招考聘用高层次人才11人(必考题)模拟卷及答案
- 哈萨克斯坦铁路车站代码
- 装配式建筑设计设计专篇
- 《教育心理学》教材
- 绥满公路大庆黄牛场至齐齐哈尔宛屯段扩建项目B4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 身体红绿灯课件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21年版) 公共营养师
- Pentacam白内障应用(第二版)
- 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与联合应用
- J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培训讲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