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今天讲导言,导言中该讲的东西,教材一开始的“开篇的话”中简明地讲了一个大概,今天我主要想讲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学在中学已经系统学习了中外历史课程的情况下,还要学习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什么要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本属于历史学科的课程要作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换句话说,这门课对在座诸位的成长成才有什么作用?一、学习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无论是理工科同学还是文科同学,在中学阶段都对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进行了学习,大家对中国的近现代史肯定不陌生。但是为什么在大学阶段还要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呢?一方面,中学阶段对历史的学习更加注重的是基本史实和历史脉络的宏观了解,对历史的理解更多的停留在“知其然”层面上,在“知其所以然”层面上相对弱化,通过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能“温故”,更重要的是还能“知新”。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经验与教训是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今日之中国乃至明日之中国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换句话说,开这门课,是要通过对历史的叙述讲一个道理。准确地说是为一个道理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或者历史发展做出解释。这个道理就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治国之道,指导思想。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经讲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历史相对于现实和未来而言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今天的中国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面貌实现了根本性的改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全世界的目光都在聚焦已经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为什么在近现代贫而弱的中国会发生连续不断,从一个阶段发展至另一更高阶段的革命?为什么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为什么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够如此吸引世界的目光?这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只有深刻地了解中国自1840年以来170余年这一阶段的历史,同学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今天的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多么得来之不易。同时,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今天的中国尽管发展迅速、成就伟大,但是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少的,甚至在未来的征途上充满了不少的“发展陷阱”和障碍,比如发展不平衡、改革动力不足、干群关系紧张以及腐败问题、外部环境复杂、“中等收入陷阱”,等,(十七届六中全会)怎样来认识这些问题?如何来破解这些难题、跨越这些陷阱?我们面对成就与困难、新情况、新问题,还是得回望历史,从中国170余年革命、建设、改革的近现代史中借鉴经验教训、汲取智慧和力量,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始终不变的。让历史照亮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二、学习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今天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指导思想。这是继续回答为什么《中国近现代纲要》不作为一门普通的历史课程,而要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学们本科期间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几门课的关系而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核心,讲的是指导思想,课时也最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进行的是国情教育,讲历史必然性,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讲的是历史背景,历史进程或者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讲它的理论基础,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讲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个人素养问题。同学们应该都清楚,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政治制度而不实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关键原因这些政治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在100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历史中孕育而生的,也是在60多年中国现代史中得到了充分证明的。只有深刻了解了国情,才可能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谈到政治制度,也就必然要谈到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学们还要学习一门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家都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拼搏奋斗在中国,无论你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感兴趣,也无论你在未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担当什么的社会角色,这一指导思想都会整个中国和全体中国人产生巨大而重要的影响,包括在座诸位。掌握和理解这一指导思想对同学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正式的语言来讲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进行中国化后的产物,换句话说,这里面讲的“中国具体国情”指的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1840年以来长达170余年的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现代170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结合中孕育而生的,要更加深刻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深入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三、学习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也能更好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我们的同学,九零后,生活在中国迅速和平崛起,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进步明显,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国力日益增强的奋进的时代,这使我们产生一种错觉,就是社会的迅速进步与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一种当然的事情,是一个与以往历史无多大关联的自然而然的过程,以至于你们的祖父和父辈在向你们唠叨他们年轻时如何艰苦你们都不爱听,因为这些既遥远又不“现实”。于是同学们与你们的父辈乃至祖父辈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代沟”。(学生中有“四年一代”之说)我们不少同学对历史的陌生感、疏远感变得突出起来,甚至产生“历史与我何关”的错觉与疑惑,以致于大家看待某些问题时就很难从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就容易出现偏激甚至误读的倾向,这种倾向会耽误你们。2010年《光明日报》面向大学生作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对新中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但认知程度参差不齐,有学生就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割裂和对立起来。中国在历史性的进步,但这不是自然而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是血与泪的累积、是智慧与汗水的交融,有了历史的深厚积淀才有中国后来的厚积薄发、大跨步前进。200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李光耀(新加坡内阁资政)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对中国年轻人的担忧,“如果中国的年轻一代无法继承上一代的惨痛教训中累积的历史经验,那么,中国的和平崛起可能过不了三代。”另外,我们学习历史,学的不仅仅史,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人。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在中国近现代170余年的历史中,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涌现出了大量可歌可泣、永垂史册的优秀中华儿女,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信仰力量、可贵精神、优秀品质,恰恰也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一个个英雄人物、一件件英雄事迹、一项项伟大成就,汇聚而成了漫长的中华历史。作为今天的青年学生,大家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梁启超先生写过的一篇文章叫《少年中国说》,其中也讲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大家要担负起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就必然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从历史人物的身上汲取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必须得承认,今天的青年学生身上具备了很多迈向健康成才之路的优秀品质,但是不少大学生因受外界的某些不良影响,身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或不良倾向,这些问题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感到深深的忧虑。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讲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把中国近现代史上涌现出来的一些代表性的英雄人物更好地展示给大家,让同学们从历史人物身上学到更多优秀的品质、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为将来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奋斗征程中走得更加坚定、做得更加出色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应当达到四个方面的目的和要求(教材中“开篇的话”):一、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人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二、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三、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