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_第1页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_第2页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_第3页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_第4页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之学者必有师。童年的鲁迅对寿镜吾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十分信服、敬畏。地位本文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活的记忆,穿越历史,了解往事,汲取养料。”语文要素是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价值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加深对鲁迅的了解,学到回忆性散文的写法,也能从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一、教学内容分析已有基础

存在问题

虽然学生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大家”散文的特点还是缺乏个性化的感知,同时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限制,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还需要教师的指导。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通过初一学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一上学期又阅读了名著《朝花夕拾》,对《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并不陌生。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作者简介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他的作品语言犀利精辟,如投枪,如匕首,他被誉为“民族魂”。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02年4月,刚满二十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背景链接

通过前期的预习学案,落实作家作品以及重点字词。二、通过学案,落实基础字词注音烂熳()

发髻()芦荟()绯红()解剖()畸形()杳无消息()瞥见()宛如()不逊()匿名()诘责()油光可鉴()芋梗()mànjìhuìfēijīpōupiēyǎowǎnxùnnìjié字词学习jiànyùɡěnɡ◆多音字()落第()丢三落四()落枕落luòlàlào()食宿()星宿()一宿宿sùxiùxiǔ()厌恶()恶心()凶恶恶wùěè()解剖()解元()浑身解数解jiějièxiè◆词语集注油光可鉴:杳无消息:抑扬顿挫:深恶痛疾: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痛恨。默读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整体感知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作者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交代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第二部分(4—35):描写了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交代了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赞扬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第三部分(36—38):描写了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藤野先生的崇高精神对作者的激励和鼓舞。五、根据内容,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请学生们跳读课文,完成藤野先生形象任务单,概括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文章段落概括事件伟大品质11-15段藤野先生添改讲义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16-19段藤野先生帮我纠正解剖图循循善诱、严格要求20-22段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对教学充满热情,真诚关心学生23段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富有求实精神和专业志趣课文是如何描写藤野先生形象的?外貌——举止——声调——目睹印象——耳闻亲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缓慢而很有顿挫治学严谨生活俭朴课文精讲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认真负责严谨和蔼热情诚恳求实精神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典型事例彰显品质鲁迅对这样一位先生持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原句。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中的“伟大”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伟大”指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课文最后一段写作者以哪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1.装订收藏讲义2.悬挂先生的照片3.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力量在东京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丑态百出,作者对他们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修辞:夸张、比喻、反语爱国去仙台日暮里:水户:爱国触发忧国之情反清志士客死之地在仙台看电影事件: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挫伤,他认识到中国国民不觉悟,是造成民族衰弱的主要原因。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歧视,从而激发了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弃医从文的原因爱国离开仙台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高度评价怀念付诸行动——藏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力量和勇气爱国双线结构明线:暗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所谓反语,就是依靠语言环境的帮助,运用与说话人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的修辞格。运用反语能够引人深思,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起到嘲笑讽刺的作用。三、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爱国情“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本义是指外表、风度等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唤起美感上的极大享受。在此用作反语。对这种丑态的讽刺。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学医而后弃医从文的过程,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民族偏见,治学严谨、负责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反映出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主旨归纳藤野先生在东京——无比憎恶,心生离意在仙台离仙台——别后怀念怀念先生(明)爱国之情(暗)初到仙台——相识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收藏讲义多写文章相处弃医从文——匿名信、看电影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与先生惜别——善意的谎言,赠照片歉意,感激结构梳理纠正解剖图(严谨治学)了解裹脚(求实精神)1.本文是怎样贯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开篇写“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以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反衬出作者寻求革命真理的急切心情;回忆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描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同时交织着自责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巧妙地突出了作者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深入探究精神;描写看电影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目的就是寻找救国的道路。作者只身到仙台学医,是出于爱国主义激情;后来由于怀着炽烈的爱国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