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课时作业一、单元基本情况单元情况单元信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各课时名称课时1、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课时3、4:《怀疑与学问》(2)课时5:《谈创造性思维》(3)课时6:《创造宣言》(4)二、课时作业、单元试卷单元目标设计表单元目标序号单元目标描述水平层级CYW09050101字词、文学常识、背景知道CYW09050102梳理思路,把握论点理解CYW09050103理解论证方法及作用理解应用………………三、课时作业、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分析(一)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1、课时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题目序号对应单元目标序号题目类型题目难度水平层级预计完成时间(分钟)题目来源Z0101CYW09010501注音、改错字较低知道2原创Z0102CYW09010501选择题较低知道1原创Z0103CYW09010501选择题较低知道1原创Z0104CYW09010502选择题中等运用1引用Z0201CYW09010503阅读理解中等理解5引用Z0202CYW09010503阅读理解中等知道3改编Z0203CYW09010503阅读理解综合较高理解综合3原创Z0204CYW09010503阅读理解综合较高理解综合3原创Z0205CYW09010503阅读理解综合中等理解综合3引用Z0206CYW09010503阅读理解综合较高理解综合4引用Z0207CYW09010503阅读理解综合较高理解综合4改编Z0301CYW09010501简答较低知道2引用Z0302CYW09010502简答较低知道2引用Z0403CYW09010503简答中等理解2引用Z0404CYW09010502简答中等理解3引用Z0501CYW09010501选择题较低知道2改编Z0502CYW09010501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Z0503CYW09010501填空较低知道1改编Z0504CYW09010502阅读理解中等理解1引用Z0505CYW09010502阅读理解中等理解3引用Z0506CYW09010503阅读理解中等运用3改编Z0601CYW09010501选择题较低知道2改编Z0602CYW09010501选择题较低知道2改编Z0603CYW09010501选择题中等理解2改编Z0604CYW09010502选择题中等理解1引用Z0605CYW09010502阅读理解中等理解3改编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表不同课时题量不同单元目标题量不同水平层级题量不同题目类型数量不同题目难度数量不同题目来源数量预计完成总时间(分钟)课时题量单元目标题量水平层级题量题目类型题量题目难度题量题目来源题量30分钟01积累与运用里的1到4小题CYW09010501积累与运用里的1到4小题知道理解4书写、选择题4较低中等原创5分钟02阅读与理解CYW09010502CYW090105031到9小题理解应用综合9阅读9中等较高改编引用25分钟2、《怀疑与学问》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表不同课时题量不同单元目标题量不同水平层级题量不同题目类型数量不同题目难度数量不同题目来源数量预计完成总时间(分钟)课时题量单元目标题量水平层级题量题目类型题量题目难度题量题目来源题量9分钟031CYW090105011知道理解1简答1较低中等1原创改编引用2分钟043CYW09010502CYW090105033理解应用综合3简答3中等3改编引用7分钟2、《谈创造性思维》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表不同课时题量不同单元目标题量不同水平层级题量不同题目类型数量不同题目难度数量不同题目来源数量预计完成总时间(分钟)课时题量单元目标题量水平层级题量题目类型题量题目难度题量题目来源题量9分钟05积累与运用里的1到4小题CYW09010501积累与运用里的1到4小题知道理解4选择题4较低中等4原创6分钟05阅读与理解CYW09010502CYW090105035小题理解应用综合111中等1改编引用3分钟2、《创造宣言》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表不同课时题量不同单元目标题量不同水平层级题量不同题目类型数量不同题目难度数量不同题目来源数量预计完成总时间(分钟)课时题量单元目标题量水平层级题量题目类型题量题目难度题量题目来源题量10分钟06积累与运用里的1到3小题CYW09010501积累与运用里的1到3小题知道理解3书写、选择题3较低中等3原创5分钟阅读与理解4到6小题CYW090105024到6小题理解应用综合33中等较高3改编引用5分钟(二)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1、单元试卷题目属性汇总表题目序号对应单元目标序号题目类型题目难度水平层级预计完成时间(分钟)题目来源S001CYW09050101选择题较低知道1原创S002CYW09050101选择题中等理解1改编S003CYW09050101选择题中等应用1引用S004CYW09050102选择题中等综合1改编S005CYW09050102选择题中等应用2改编S006CYW09050102理解题中等应用3改编S007CSX07010103理解题较低理解1原创S008CSX07010103理解题中等理解2改编S009CSX07010103理解题较高应用2引用S0010CSX07010103理解题较高综合3改编S0011CSX07010102理解题中等理解1改编S0012CSX07010102理解题较高应用2引用S0013CSX07010103理解题较高综合3改编S0014CSX07010103理解题较高综合2改编S0015CSX07010103理解题较高综合3改编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表不同单元目标题量不同水平层级题量不同题目类型数量不同题目难度数量不同题目来源数量预计完成总时间(分钟)单元目标题量水平层级题量题目类型题量题目难度题量题目来源题量CYW090501013知道3选择题3较低3原创改编1CYW090501025理解5选择题理解5中等5改编9CYW090501037应用7理解7较高7引用5四、课时作业《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时作业一、积累与运用(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请你从点滴积累做起吧!)

Z01011.

请给下面的黑体字注音或改正错别字。

(1)诬篾(

(2)脊(

)梁

(3))搽(

)脂粉

(4)诓(

)骗

(5)慨(

)叹

(6)渺芒(

(7)地大物搏(

)(8)前扑后继(

)Z0102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倘若(tǎng)诓骗(kuànɡ)脊梁(jǐ)B.渺茫(miǎo)省悟(shěng)脂粉(zhī)C.笼罩(lǒnɡ)抹杀(mǒ)宰相(xiànɡ)D.慨叹(ɡài)玄虚(xuán)筋骨(jīn)(解析:选C。A.“诓”应读作“kuānɡ”;B.“省”应读作“xǐng”;D.“慨”应读作“kǎi”。)Z0103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年时光匆匆过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B.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奋斗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C.中国地大物博,孕育了深刻而悠久的文明。D.包装再精美,质量不过关,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解析:A.“怀古伤今”指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用在“回首往事”的情景中不恰当。)Z01044.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热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没有它,我们将活得漫无目的,鸡零狗碎。①但一定要有一件事②也是我们整个生命之流的导归之处③是我们做出任何努力的发心所在④不见得我们一定会做得多棒⑤它是我们在所有其他人、事、物上付出时间与心力的充分理由A.④①⑤③②B.④②⑤①③C.①④⑤②③D.③④⑤①②(解析:选A)Z0201二、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全文,完成如下问题:1、联系全文,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

(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4)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5)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Z02022.文中敌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2分)Z02033.本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请从第一段加点词“总”“只”“一味”中任选一词加以赏析。(3分)Z02044.本文题目有什么妙处?(3分)Z02055.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有何种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3分)Z02066、“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一个转身”是什么意思?“新生路”指什么?Z02077、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是几类怎样的人?试举例说明。

阅读答案解析:1、此题意在培养学生揣摩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五个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依次是: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指广大人民;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指所有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3.“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求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的丑态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愚昧成习;沉迷其中不愿自拔,顽固不化。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尖锐泼辣的语言,极富讽刺意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4.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以问句形式出现,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有对己方观点的自信,感情强烈。5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抗战结束后,坚持回到祖国,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雷锋传人”郭明义20年献血6万毫升,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最美教师张丽莉放学时在路边疏导学生,一辆客车失控轧向学生,她奋力将学生推开,自己却被压在车底,失去了双腿。罗阳,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牺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6、回过头来看问题;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7、“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如李时珍等;“拼命硬干的人”是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如郑成功、林则徐等;“为民请命的人”指的是同情人民、伸张正义的正直的官员,如海瑞等;“舍身求法的人”指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玄奘、谭嗣同等。《怀疑与学问》课时作业课时作业《怀疑与学问》作业设计Z010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01022.文章开头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提出了本文怎样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02033.文中第⑥段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02044.第⑥段波浪线句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不用攻击,自己就破坏了(或多指理论、说法等未经批驳,自己就站不住脚了)。(2)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词语解释意思接近即可)2.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意思接近即可)3.举例论证(或例证法)。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作论据,证明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说的是“要抱怀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修正”的前提。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人,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谈创造性思维》课时作业基础知识Z0501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惊骇(hái) 荣膺 斤斤计较(jiào) 苦心孤诣(zhǐ)B.炽痛(chì) 焦灼 炯乎不同(jiǒng) 张惶失措(cuò)C.睥睨(pì) 救济 长途跋涉(bá) 孜孜不倦(zī)D.啜泣(chuò) 污秽 周到如砥(dǐ) 相形见绌(zhuō)Z0502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B.神舟发射基地的一众军官们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性而鲜为人知。C.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美国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D.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Z05033.解释词义或根据意思写词语。(1):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2):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已经实施过的方法或措施。(3)孜孜不倦:。(4)锲而不舍:。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②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④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⑥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Z05041.“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Z05052.说说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Z0506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造能力的人。参考答案基础知识1.C【解析】A项,惊骇(hài),苦心孤诣(yì)。B项,迥乎不同,张皇失措。D项,周道如砥,相形见绌(chù)。2.D【解析】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不合语境。可改为不可理喻。3.根深蒂固行之有效勤奋努力,不知疲倦不停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阅读训练1.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你就容易止步不前,限制自己的创新思维。2.有渊博的学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3.注意以下要点:在学习各门课程时,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要坚信自己是有创造力的人;在生活中要多留意细小的想法,把它发展下去;不断探求新思路,学习创新的方法。(注意要联系自己的具体生活实际来谈)《创造宣言》课时作业Z0601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一项是()A.塑像(sù)

遁词(xún)

玄奘(zàng)

画龙点睛(jīng)B.曾参(shēn)

鲁钝(dùn)

喑哑(àn)

哑口无言(yǎ)C.监牢(jiān)

遭遇(zāo)

崇拜(chǒng)

自暴自弃(bào)D.懒惰(duò)

灌溉(gài)

创伤(chuāng)

众叛亲离(pàn)Z0602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倘若

烟囱

瀑布

一丝一毫B.懦夫

挥豪

毋需

接二连三C.屋檐

和谐

灌概

从天而降D.豢养

繁植

茅草

走头无路Z06033.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举例论证)B.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

(引用论证)C.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对比论证)D.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类比论证),Z0604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B.本文是一篇驳论文,采用了反驳论点的方法。C.课文列举了大量详实的论据,构成富有气势的排比句,使文章激情澎湃。D.课文采用以叙为主,叙议结合的方式,极富感召力。Z0605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平凡单调,只是懒duò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有人说:山穷水尽,走头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懒duò()遁词()懦夫()(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话。参考答案:1.D解析:A选项里“遁词”的“遁”正确的读音是“dùn”;B选项里“喑哑”的“喑”正确的读音是“yīn”;C选项里“崇拜”的“崇”正确的读音是“chóng”。

故选D。2.A解析:B选项里“挥豪”的“挥豪”正确的写法是“毫”;C选项里“灌概”的“概”正确的写法是“溉”;D选项里“繁植”的“植”正确的写法是“殖”。故选A。

3.D4.D5.(1)懒duò(惰)遁词(dùn)懦夫(nuò)(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走头无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走投无路”。

(3)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4)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话。示例: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之霍金,毕竟发现了黑洞。第五单元课时练习一、积累·运用(20分)S0011.下列词语加点字书写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A.压榨(zhà)诓骗(kuāng)探求(tàn)根深蒂固(dì)B.玄虚(xuán)停滞(zhì)豢养(huàn)契而不舍(qiè)C.灌溉(gài)繁殖(zí)譬如(pì)求神拜佛(fú)D.模式(mù)懦夫(nuò)中伤(zhòng)反复推敲(qiāo)2.下列句子S0022.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把事情搞成如此局面,就是他一意孤行的结果。B.他在当地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书画家,他的书房里挂满了名人字画,闲暇时他总是约一两知己,欣赏揣摩,真是附庸风雅呀。C.语文书中的每幅插图都是精心绘制的,有画龙点睛之功效,使人赏心悦目,阅读轻松。D.以他的个性,事情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是绝不会罢休的。S003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将“交往”改为“交流”)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探访”改为“探究”)S004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陶行知,安徽歙县人,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B.《谈创造性思维》的作者是罗迦·费·因格。C.《怀疑与学问》的作者是顾颉刚,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作家。D.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常用的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S005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④批评别人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足取的。⑥对于有些事物,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A.⑤②③④⑦①⑥B.②③⑦①⑥④⑤C.⑤②③⑦④①⑥D.②③⑦⑤⑥④①S0066.语言运用。(5分)随着微博、微信等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获取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时代,似乎一切信息、知识都唾手可得,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针对这一现状,某班级准备就“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分正方反方展开辩论。请你选择一方,在辩论会上陈述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3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人生需要“顶住”李秦卫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____________。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⑤“顶住”是毅力,坚韧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目标始终如一”。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⑦“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太阳的光辉!希望是一种坚持,使灵魂深处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为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释。”的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有转型的难题,有升级的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让“关不住”的鸟儿“羽毛都沾满太阳的光辉”,始终飞翔在希望的田野上。(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8月25日)S0077.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0088.选文开篇写中国女排的事迹,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0099.选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001010.结合文意,在第④段画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李隆汉的《人贵敢说“吾不如”》,完成下列问题。(15分)①“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如”。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三字,掷地作金石声。④《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⑥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澎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⑧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翘楚,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S001111.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读后你认为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001212.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你能举例说说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001313.文章开头引用的一首小诗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001414.文中第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00151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谈谈你的感想。(3分)【链接材料】俗话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这些都是劝人做人不要自傲,要谦逊,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适时放低姿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单元课时练习详解详析[]1.1.A【点拨】B项“契而不舍”应为“锲而不舍”,;C项“殖”应读zhí,“佛”应读fó;D项“模”应读mó。2.[解析]B此题考查运用成语的能力。A项,“一意孤行”的意思是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B项,“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含贬义,用在这里不恰当。C项,“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D项,“山穷水尽”比喻陷入绝境。3.[解析]B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搭配不当,应把“增长点”改为“转变”。4.[解析]C顾颉刚是历史学家。5.[解析]B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话题的中心是“说话的方式”,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首先确立总领句②,然后根据“直言和婉言”可以确定下文将先介绍“直言”,再介绍“婉言”。接着按照逻辑关系介绍什么是“直言”,什么情况下需要用“直言”,由此可以确定接下来是③⑦。①为由“直言”到“婉言”的过渡句,因而①在⑦之后,引出“婉言”。下面按照逻辑思维,仍然是什么是“婉言”,什么情况下需要“婉言”,因而顺序为⑥④,⑤作为总结句放在最后。6.示例一:大家好!我支持正方观点,认为碎片化阅读优势明显。它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大量信息,能有效提高零散时间的利用率。示例二:大家好!我支持反方观点,认为碎片化阅读存在极大弊端。理由如下:①降低阅读质量;②使阅读者缺乏深度思考;③阅读者获得的信息是零散的,不系统,不严谨。7.①“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