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学院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调研分析报告(附问卷)17000字(论文)】_第1页
【S学院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调研分析报告(附问卷)17000字(论文)】_第2页
【S学院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调研分析报告(附问卷)17000字(论文)】_第3页
【S学院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调研分析报告(附问卷)17000字(论文)】_第4页
【S学院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调研分析报告(附问卷)17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中文摘要我们生活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所以必然我们周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数据,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是网络传播的主力军,他们利用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他们在享受网络信息带给他们的幸福感的同时也在遭受着网络信息安全的困扰,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安全识别能力,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薄弱,那么其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极有可能受到严重的侵害,给国家、社会、学校及家庭都将造成严重的危害。本论文以S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分析了解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以及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情况,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网络信息个人隐私防护意识不强,防范能力不强,法律意识不强等,针对这样的现状只有通过大学生自身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增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去及防范技能、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三个方面去提出防护策略,去减少大学生遭受网络信息引发的困扰,从而也可以使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得以提升。[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一、引言(一)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选题的背景随着人类社会“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手机、PC等数据承载方式的推广,大规模的几何式的“数据大爆发”趋势日渐显著,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类思考世界的方式。也正是数据时代的爆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凸显,特别是我国是网络大国,根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全国网民规模突破9亿,大学生作为我国大数据时代网民的最大群体,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对于保护其自身利益、抵制网络犯罪、防范网络威胁至关重要。面对诸多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虽然与社会发展变化,有关防护措施是否合理、学校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情况等有关,但可以肯定的是与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强弱也十分相关,现在各国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美国《消费者报告》(ConsumerReport)显示,大学生比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更容易遭遇身份信息盗窃事件,而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在《2018年消费者保护网络数据手册》(ConsumerSentinelNetworkDataBook2018)中指出,学生贷款信息被盗事件的数量在2017年和2018年持续增加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美国:大学生应重视帮助学生建立网络安全意识[EB/OL].:8080/14244/.2019-07-14;2021-05-03.。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美国:大学生应重视帮助学生建立网络安全意识[EB/OL].:8080/14244/.2019-07-14;2021-05-03.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课题以S学院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以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研究为视角,剖析大学生在网络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进一步深入探究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索出针对性防护策略,并以此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树立科学的网络信息安全观意识。2.选题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成立中央网信领导小组,明确了“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这一安全和发展的重大关系。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是中国梦的践行者,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不仅仅是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同时应该意识网络信息安全关乎国家安全,要将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提升到国家信息安全意识层面,以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安全观,在此基础上确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研究的高度。本文主要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以S学院部分大学生为研究主体,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为目的,探究在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针对性的防护策略,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主要是以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研究为视角,剖析大学生在网络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策略。文献综述国外研究现状网络信息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的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信息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针对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主要也是从其自身存在的危险的网络信息运用方式,以及防范措施去了解网络安全意识的高低。由于国家对网络信息安全也有一些法律法规,而且高校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教育也有一定的责任。国际上,特别是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高度关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经过40多年的发展,在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及防护策略防范措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实用性成果。1.在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上JuliusO.Okesola文章对尼日利亚西南部SN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采用定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采用自行设计的数据采集仪器,采用卡方法、交叉检验法和t检验法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最后得出需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详细的法律措施REF_Ref22168\r\h[1]。2.防范能力的提升上21世纪初,美国发布了《保卫美国的网络空间一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建立联邦计算机服务机构,为高等计算机科学和网络安全人员提供培训和教育活动,开发并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的普及,确保所有人都知道网络入侵的危害性;英国在2016年发布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2016-2021)》中明确提出三大战略目标:防御、威慑和发展;俄罗斯强调个人自主保护,指出处理与个人信息相关的数据,必须使用俄罗斯境内的服务器,由以上三个国家对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政策可以得出国外是比较注重防范能力上的培养。3.在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上MonicaBianchini和MarcoGori在《FrancoScarselliInsidePageRank》中提到西方发达国家先后成立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的一些网络规范和协议REF_Ref16377\r\h[2]。如欧盟、美国等都与当地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共同对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进行大量的宣传工作。这样对学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也减少当地学生在网络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国外对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统一性,不仅学校非常重视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连同当地政府、社会机构组织以及家庭等配合程度很高。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都有学者进行研究,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构建网络强国之后我国学者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研究也慢慢多起来,主要集中于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现状进行研究从而思考如何培养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国内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研究不论是从总体方面研究还是单方面切入研究,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对今后多样化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借鉴价值。这些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在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与行为上唐嘉悦等主要是针对湖南中医药大学学生的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调查问卷的结果展示、分析,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给予一些解决建议REF_Ref16449\r\h[3]。朱宁宁等剖析了被调查对象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个人网络信息防护行为、高校大学生信息安全事故处理方式等问题和原因,着重强调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网络信息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行为习惯,从而更好的去维护网络环境REF_Ref31439\r\h[4]。代娟等以咸阳师范学院例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行为的主要因素,对省属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与行为进行探究,从而提出了改善和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行为的建议REF_Ref31524\r\h[5]。2.在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防范上梁官妹等以柳州市各高校部分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女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个人网络行为习惯等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从网络信息化因素和个人因素两方面对女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进行了分析REF_Ref31589\r\h[6]。3.在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上齐鹏程采用了资料研究分析、实例研究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四所大学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深入分析,指出在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有效策略和对策REF_Ref31925\r\h[7]。4.在大学生网络安全上孙伟通过调查研究法对数据运用定性定量研究法进行分析,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及各学校网络安全教育开展情况,针对现状问题及开展教育的情况存在的不足给予相关建议REF_Ref16778\r\h[8]。于淼、吴月华、董苗苗、张璐等通过对高校的大学生就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现状和培养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问题的研究,解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REF_Ref16876\r\h[9,10,11]。简要评述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内学者对于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涉及多个维度,研究视角贴近实际,研究成果颇丰,从国外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现状来看,其比较注重教育方面的培养,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小学生,而且对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防护策略方面也比较成熟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的分析和综述,我认为在研究内容上,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内容较为分散,不够集中。虽然在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中研究了很多方面,但研究不够深入,现状问题研究较少且缺乏实证调查,运用量化方法方面进行研究的成果很少。总之,根据我国现有的研究现状,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还是要运用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分析其行为及防护能力,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探究深入了解其现状,结合教育方式提出防护措施。三、本文主要研究目的与方法(一)调查目的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今天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来看,网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对大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以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现状的调查为核心,从网络信息中危险行为、防范能力、法律意识及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情况去判断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状态,从而针对问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防护策略,使大学生能在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中,也使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得以进一步提升。(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在互联网上搜索期刊文献、网页和图书馆图书,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进行参考、归纳和总结,为论文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研究的现状,为研究S学院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提供理论依据,解析存在的问题中提供了对策建议。2.调查研究法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对S大学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对他们的网络信息安全认知状态、网络信息安全防范能力、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以及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从而获取相应的数据。3.统计分析法本文主要通过spss25.0软件对论文有效问卷的统计进行分类分析统计。大学生网络信息四、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问卷设计(一)问卷设计1.设计理论依据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是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使得自身网络信息数据泄露,进而引发可能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方面的风险,而在遭遇这些风险所表现出来的判断、分析、应对等综合能力的意识REF_Ref16778\r\h[8]。较强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是可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在网络中成为危险行为,从而有一定的防范能力,而如何形成应对问题的能力和养成一定的防范能力,则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高校教育方面也是有一定的联系。目前研究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文献是较多的,但结合问卷分析较少,所以本文通在大数据背景下过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了解以及对一些研究网络安全问卷的结合,以S学院为例自行设计了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问卷调查。2.设计内容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问卷设计主要调查内容是性别、年级、每天上网时间、上网的主要目的、遭遇的网络问题等5项被调查人信息情况;第二部分问卷设计是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量表,量表共有30道题项,从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危险行为,其包括未知危险性操作方面、个人隐私方面、个人人身安全等;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其包括计算机杀毒软件防范、个人安全防范、个人信息防范、网络信息浏览防范等;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其层面包括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程度、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意识等;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层面,其层面包括教育状态、教育效果、教育方式这四个层面维度开展调查研究,从大学生网络危险行为、防范能力及法律意识了解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及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情况,进而提出针对性防护策略。量表中每个问题的得分从1到5不等。每道题的得分代表了被调查者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分数越高,意识越强。表4-1量表部分问卷设计变量编码测量项参考来源网络信息安全危险行为A1随意点开电脑或者智能设备(如手机、pad)上的广告齐鹏程(2016)REF_Ref31925\r\h[7]孙伟(2018)REF_Ref16778\r\h[8]于淼(2019)REF_Ref16876\r\h[9]

A2随意点开陌生人发送的链接或文件A3外出或发朋友圈的时候不显示位置功能A4不随意连接未知无线网络A5不随意转载未经查实的信息A6在网络中,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A7社交网络(QQ、微信、论坛、知乎等)上的个人信息(照片、位置、年龄、性别)不进行公开设置A8在广告促销打折的时候扫描二维码不随意进行添加好友或者付款A9当遇到垃圾邮件时A10不随意开启手机定位功能A11聊得投机的网友约你见面网络信息安全防范能力B1为电脑或者手机设置高级别密码孙伟(2018)REF_Ref16778\r\h[8]

吴月华(2018)REF_Ref17650\r\h[10]B2定期升级杀毒软件或修补系统漏洞B3给自己的计算机安装防火墙,并设置B4使用U盘时你会先杀毒再使用B5在网吧、图书馆、或者他人电脑登录个人信息后,会及时删除B6使用滴滴等网约车时,留意车牌号码等信息并告知家人B7修改浏览器的安全等级、可信站点和配置其他高级选项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C1您对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了解多少齐鹏程(2018)REF_Ref31925\r\h[7]吴月华(2018)REF_Ref17650\r\h[10]C2在下载或上传别人东西时,会考虑侵害其知识产权C3当您遇到网络信息诈骗时,会向当地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报案C4在网上与他人发生争执,与对方协商和解C5网购时权益受到损害,采取合法的维权措施C6网络隐私被他人非法侵犯,采用法律手段维权网络信息安全教育D1你觉得学校重视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吗孙伟(2018)REF_Ref16778\r\h[8]

董苗苗、张璐(2020)REF_Ref10241\r\h[11]D2你觉得学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效果如何D3您认为在大学校园普及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规范相关课程有必要吗D4你觉得社会对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怎么样D5您认为是否有必要成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D6您同意通过充实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提高趣味性来提升意识教育(二)调查问卷样本测试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先发放一部分问卷进行测试,调查内容是否可以准确有效的反应本次调查用意与目的。此次测试问卷借助问卷星软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网上对S学院的40名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回收问卷40份,回收的40份问卷均有效。此次测试样本男13女27占比分别为32.5%和67.5%,测试调查中大一6人占较小部分,占样本总数的15%,大二共12人、大三12人、大四10人,数据相对比较平均,各个年级都有覆盖。1.效度检验运用因子分析法对40份测试量表数据进行效度检验,测试结果显示KMO值为0.620,因此表明调查数据符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内包含的题项在相应的因子,表明测试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2.信度检验信度检验是看信度系数。信度系数越大,表明测量的可信程度越大,检测问卷设计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一般认为,信度系数在0.70到0.80之间是相当好的;0.80到0.90之间是非常好的。所以说一份好的量表或问卷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80以上,本次分析分别对四个维度的题进行信度分析,信度系数分别为0.843、0.888、0.880、0.816,说明该量表的可信程度高,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合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可以得出,《关于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问卷调查》同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数据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出S学院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三)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向S学院的学生发放200份问卷,回收的200份问卷均有效,我们再次对2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本次分析分别对四个维度的题进行信度分析,Cronbacha分别为0.786、0.878、0.847、0.807,说明量表具有高信度,而且有着良好的内在一致性,表明问卷信度好。因子分析测试结果KMO值为0.888,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由下表可知,男女比例中,女性样本较多,其中男性75人占比37.5%,女性125人占比62.5%;从年级分布看,大三、大四人数最多分别占比31%和35%,大一人数相对较少,此次调查都是S学院在校学生,覆盖面较为齐全,也可以反映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的真实性。表4-2样本基本情况描述统计分析项目类别频率百分比性别男7537.5女12562.5年级大一2914.5大二3919.5大三6231.0大四7035.0合计200100.0五、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现状1.大学生遭遇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情况通过对S学院部分大学生的调查可以知道大学生主体上使用网络的时长占比最高的每日使用互联网时间是6个小时以上,92人,占比46%,而每天上网4-6个小时的80人,占比40%,从中可以看出学生上网时间都比较长,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作为引领时代的大学生,自然是上网族的主力军,他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显现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上网目的形式多样,但占据主要目的的还是以娱乐为主,122人占比61%,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上网目的以娱乐为主。从遭遇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调查中发现,遭遇过垃圾信息的占最大,占比为28.5%,其他依次个人信息被盗取21.5%;网络谣言18%;网络诈骗16.5%;病毒攻击14%;其他1.5%。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大学生遭受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垃圾信息、网络谣言、网络诈骗、个人信息被盗以及病毒的攻击上,从而可以知道当前大学生遭遇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就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情况及以娱乐为主的上网目的来看,更容易引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表5-1遭受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2.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危险行为情况对于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危险行为情况,将其分成未知危险性操作方面、个人隐私方面、个人人身安全方面进行解析。首先对于存在未知性的危险操作大学生对其还是有一定的认知的,就“随意点开电脑或者智能设备(如手机、pad)上的广告”一题,有33.5%的大学生表示会从不打开这些广告,也有29.5%的大学生表示很少点开。就“随意点开陌生人发送的链接或文件”、“不随意连接未知无线网络”、“不随意转载未经查实的信息”、“在广告促销打折的时候扫描二维码不随意进行添加好友或者付款”、“当遇到垃圾邮件时”相关表示未知性危险行为操作题中分别有57.5%、22%、48%、38.5%、62.5%表示从不会去这样做。然而从个人隐私方面就凸显就保护个人信息方面被调查学生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较弱,就“外出或发朋友圈的时候不显示位置功能”一题,也仍有12名大学生的回答是完全不符合的,说明他们在发朋友圈或者外出的时候还是会显示定位还有3名同学经常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就“社交网络(QQ、微信、论坛、知乎等)上的个人信息(照片、位置、年龄、性别)不进行公开设置”一题完全符合的大学生就只有58人,就“不随意开启手机定位功能”也只有25%的同学是符合的。最后从人身安全方面看,就“聊得投机的网友约你见面”一题有53.5%的同学从不见面,所以相对来说在个人人身安全保护方面是比较好的。但总体来说,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行为还是存在的,所以在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方面要需要降低危险行行为的发生。通过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危险行为这个维度的线性回归分析如下,R平方为0.297,说明是具有一定的拟合度。由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大学生防范意识是能显著影响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危险行为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如果一个学生网络信息安全危险行为越低,那么他的防范能力就越强,就如“随意点开电脑或者智能设备(如手机、pad)上的广告”一题,如果意识到这是危险行为,那么将不会轻易的随意去点开广告。部分大学生在对于自身的隐私问题及一些可能存在的危险广告、信息有一些大学生还没有很高的防范能力,所以在面对未知的网络社会时,他们没有意识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没有意识到很多网络信息我们很难去辨认它是否是真的,更不知道如何去防范,其危险行为还是存在的,所以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分析出降低危险行为要提高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对大学生降低危险行为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表5-2关于网络信息安全危险行为态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一)参数检验RR平方调整后R平方标准估算的错误F显著性0.5450.2970.2860.5199627.6320.00表5-3关于网络信息安全危险行为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二)回归模型未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显著性B标准错误Beta(常量)2.2020.2110.490.00防范意识0.2830.0650.4064.3580.00法律意识0.0120.0740.0160.1620.871安全教育0.180.0660.22.7310.0073.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防范能力情况针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防范能力情况分析从密码设置安全行为和账户被盗预防的安全行为两个方面去分析。就“为电脑或者手机设置高级别密码”一题在密码设置方面,只有28%的被调查者会采用字高级别密码,就说明,还有一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没有为电脑或者手机设置高级别密码。在账户被盗预防的行为中被调查大学生分别有29.5%、25%、14.5%和19%定期升级杀毒软件或修补系统漏洞、给自己的计算机安装防火墙,并设置、使用U盘时你会先杀毒再使用、修改浏览器的安全等级、可信站点和配置其他高级选项。就“您在网吧、图书馆、或者他人电脑登录个人信息后,会及时删除”一题,完全符合的有33.5%,但也存在不会及时删除的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很有可能引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比如个人姓名、身份证信息、个人联系方式、家庭地址等重要信息泄露。图5-2密码设置安全行为情况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防范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存在普遍性。在大数据时代,可以说每个人都身处于"半透明"的状态,病毒攻击、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可以预先进行防范的,但由于一些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防范能力欠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没有及时防范,设置高级别密码,经常忘记对计算机进行日常杀毒和检查,这可能会导致网络漏洞,也更方便病毒感染和黑客攻击。表5-4性别及年级在网络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因子上的ANOVA检验变量变量值网络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均值标准差性别男0.590.23女0.610.21F值0.535sig(双侧)0.465年级大一0.65760.6035大二0.60350.5737大三0.57370.6138大四0.61380.6057F值1.001sig(双侧)0.3944.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情况就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调查数据情况的分析,大学生对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了解做出了评价,其情况不容乐观。分别有41.5%和29.5%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对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了解一点点”或“非常了解”,仅有8%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完全了解”。合理法律维权意识不高,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网络侵权事件屡见不鲜。问卷调查就“在下载或上传别人东西时,会考虑侵害其知识产权”一题,仍有7.5%的大学生完全不会考虑其问题,只有少部分大学生完全去考虑在下载或上传别人东西时,侵害其知识产权。就“网购时权益受到损害,采取合法的维权措施”一题中,32%的大学生表示有点符合,还有5名大学生表示完全不符合;就“网络隐私被他人非法侵犯,采用法律手段维权”一题中,35.5%大学生表示有点符合。就“当您遇到网络信息诈骗时,会向当地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报案”一题中也只有19.5%的大学生表示是完全符合的。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得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的均值为3.26,中值为3.28,均值低于中值,说明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是不高的。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没有显著性差异。针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薄弱一部分也是体现在大学生缺乏一定的信息安全的法律意识,对相关的网络信息安全政策了解不够,部分大学生还是没有意识到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网络信息安全法律维权意识较欠缺。在自身信息被受到侵害之后,也不知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表5-5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描述性统计分析项目平均值中位数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3.263.28表5-6性别及年级在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因子上的ANOVA检验变量变量值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均值标准差性别男0.540.22女0.550.21F值0.073sig(双侧)0.787年级大一0.55620.5518大二0.55180.5456大三0.54560.5379大四0.53790.5457F值0.063sig(双侧)0.9795.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与网络信息安全危险行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5、0.483和570,并且有两个“*”号,这表明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与网络信息安全危险行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为显著相关,说明安全教育开展情况越好,则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越高。表5-7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相关性分析安全教育认知状态防范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教育1认知状态.405**1防范意识.483**.515**1法律意识.570**.440**.764**1**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但在实际问卷调查中,就“你觉得学校重视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吗?”一题中,39.5%的大学生认为比较重视,35.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一般重视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就“你觉得社会对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怎么样?”一题中,34.5%的大学生认为一般重视,39%的大学生认为比较重视,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高校还是对于社会来说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不够重视。当问及“您认为在大学校园普及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规范相关课程有必要吗?”有28.5%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有41%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愿望。就“你觉得学校安全教育的效果如何?”中,45.5%大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说明高校的教育方式效果一般,没有很大的成效。就“您同意通过充实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提高趣味性来提升意识教育吗?有32.5%的大学生愿意通过提高趣味性从而去提升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并且也有大学生希望可以建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表5-8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重视程度情况频率百分比你觉得学校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吗?不重视105.0很少重视147.0一般7135.5比较重视7939.5非常重视2613.0你觉得社会对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怎么样?不重视84.0很少重视115.5一般6934.5比较重视7839.0非常重视3417.0单因素方差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没有显著性差异。一般来说,我们也可以知道,大学生普遍感到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的缺乏,对接受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有强烈的愿望,而且对知识有明确的需求。无论从高校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高校都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要思考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传统教育模式应如何去改变,思考是否要结合大数据的教育模式,从而去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表5-9性别及年级在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因子上的ANOVA检验变量变量值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均值标准差性别男0.660.19女0.660.17F值0.108sig(双侧)0.742年级大一0.68070.6433大二0.64330.6648大三0.66480.6578大四0.65780.6604F值0.261sig(双侧)0.854(二)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问题调查的分析1.网络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有待加强从调查数据分析,目前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还是存在较多的危险行为的,就是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有所欠缺,在大数据时代,从网上去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是很便捷的,但是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获取信息的同时要如何去保护自己的信息,就如随意点开电脑或者智能设备(如手机、pad)上的广告,或者外出或发朋友圈随意定位自己的信息等,没有意识到这些危险的举动都潜伏着未知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数据规模非常之大,个人信息包含在这大规模数据中,所以注重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是非常必要的。2.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技能及安全性有待提高大学生对于密码设置和账户被盗预防能力比较弱,所以要他们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技能及计算机的安全性。大多数学生熟知防火墙、木马病毒和其他网络安全常见的术语,但他们对于电脑防病毒操作却不以为然,会出现经常忘记对计算机进行日常杀毒和检查。这样也就导致了计算机安全性能不强。我们知道网络硬件和软件的两方面安全是属于网络信息安全的范畴,安全漏洞普遍存在于常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中,所以入侵者针对安全性能的漏洞会使用各种工具窃取他人的隐私,或恶意侵占他人的网站,这就会导致网络信息安全的损失,从而导致个人隐私设置的损失和金钱的损失。所以要重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技能及安全性。3.网络信息安全法制意识有待加强对于大学生个人的法律意识来说,其法律意识较为薄弱,且不懂得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网络维权,维权能力不强。就目前来说社会上的网络信息安全普法宣传方面还是比较缺乏的,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法律知识不够深刻。大多高校一般忽视网络信息安全法制教育,就大学生目前掌握的网络信息法律知识来看并不容乐观,所以无论是社会还是高校都应该重视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法制知识的提升。4.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及教育方式有待加强高校对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在大数据时代发挥的作用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去从根源上避免学生这世道网络信息安全的危害,从而促进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发展。对于社会来说对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不仅仅是对公民的保护,更是对国家安全的保护,只有重视网络信息安全才能才可以更好的树立保护国家的屏障。如果教育方式单一,就如传统教育模式一样,大学生们是很难主动去接受教育的,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更应该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主体,向个性化教育方式去发展。较多的高校按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开展了很少激发学生兴趣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活动,所得到的效果可想而知,要想得到广大学生认同并激发兴趣的教育方式还要从是否契合学生喜好方面去考虑,这样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六、大数据时代下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一)从提高大学生自身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去防护1.加强对信息安全保护问题的意识在涉及泄露个人信息的场合(比如公共场所免费WIFI、朋友圈的定位、外出的定位等)要提高警惕,慎重对待涉及自己隐私方面的内容。学会辨别不良信息,抵制不良诱惑。2.加强网络信息密码的设置大学生在设置密码时应当加大保护账号和密码安全,比如,如果个人账号被盗,在找回的时候应该重新设置更难的密码,设置字母、数字和字符相组合的密码,多个账号的时候不要设置相同密码,特别是将出生日期用作密码也是不安全的。3.养成良好的消杀病毒习惯大学生应该学会使用杀毒软件和网络防火墙等常见的杀毒软件,经常性使用查软件净化功能,查杀病毒、修复计算机漏洞软件,防止病毒入侵。计算机和服务器必须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Internet,以防止病毒入侵,以确保网络安全。4.树立利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大学生要树立利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主动了解互联网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特别是法律条文中对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维权的方法,必要时诉诸法律。在发现信息使用方对其他大学生的侵权行为时,应当积极向网络安全监管部门报案,积极维护其他大学生或信息弱势群体的权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二)从增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去及防范技能方面去防护1.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时代变化迅速,而对于网络信息更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所以网络信息安全立法要与时俱进,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我国现行的很多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的今天,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力度,制定和完善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法律法规,将相关政策严格落实到方方面面,同时结合时代需要建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社会氛围。有关部门要引导网络参与者学会自我道德约束,进一步学习和遵守网络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全民的网络素养和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2.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法律教育宣传高校应开展大学生网络信息法律教育宣传,可以利用普法宣传周、在线精品课程、慕课等途径,组织大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大学生有关互联网的信息安全法律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从而提高大学生辨别网络违法信息的能力,主动抵制盗版软件,拒绝不良网络信息,当个人信息泄露之后懂得通过官方投诉或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3.开设加强防范课程技能学校可以开设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培训课,提高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技能,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培训,尤其要重视数据的隐私保护、防火墙的设置、防止木马软件和信息、记录保存等培训,再次要加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宣传,加强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法制观念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在网络上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此心中有一个度。要想有效地避免网络欺诈事故的发生,就应该让他们养成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当然学校要让学生明白,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是需要贯穻于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常识单靠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团结各部门,如学生办公室,学校共青团委员会宣传部和其他形式的较为吸引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活动,从而达到教育效果。(三)从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方面去防护1.提高的网络安全信息教育重视程度当代大学生是网民人数最多的主力军。因此,高校应抓住这一机遇,弥补网络安全教育的“短板”,加强高校教育主体地位的建设。良好的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所以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第一要务是要提高全校师生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特别是老师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深浅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老师要先引起重视,树立好榜样,加强自身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从而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2.促进教育内容模式多样化高校要注意性别和专业性质的差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网络信息安全教学计划。现在,单一的讲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而且网络安全教育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太过于简单化,而要深入分析原因,结合让大学生在体验网络的乐趣,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方式油然而生,就如新的VR技术,通过模拟现实的方式加上与现代教育相互结合,激发学生的热情,帮助大学生学习一些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知识和专业知识,也进一步加强其宣传教育的质量。七、结语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它的出现加速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当今社会网络也成为了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同时带来了很多未知的风险,面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问题,我们只能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去保护他们,把侵犯网络信息安全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本文针对分析出的现状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从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法律教育宣传、开设加强防范课程技能三个方面去增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意识及防范技能方面的防护,提高的网络从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促进教育内容模式多样化两个方面去增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方面的防护,从保护策略的角度来看,可以说社会和高校是担起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主要责任。但应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责任不仅仅在社会和学校,大学生自身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方面的防护也必不可少。大学生自身要加强对信息安全保护问题的意识、加强网络信息密码的设置、养成良好的消杀病毒习惯、树立利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只有这样多方面共同防护,才可以减少网络的侵害,维护大学生自身利益,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也才可以更好的构建文明、安全的互联网,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实现网络强国。参考文献\t"40:8000/rwt/CNKI/https/PNSXR5DTF3SX645JF3YGK7A/Detail/index/WWMERGEJ03/_blank"JuliusO.Okesola,\t"40:8000/rwt/CNKI/https/PNSXR5DTF3SX645JF3YGK7A/Detail/index/WWMERGEJ03/_blank"AdebukolaOnashoga,\t"40:8000/rwt/CNKI/https/PNSXR5DTF3SX645JF3YGK7A/Detail/index/WWMERGEJ03/_blank"AfolakemiOgunbanwo.Aninvestigationintousers'informationsecurityawarenessonsocialnetworksinsouthwesternNigeria[J]\t"40:8000/rwt/CNKI/https/PNSXR5DTF3SX645JF3YGK7A/Detail/index/WWMERGEJ03/_blank".SAJournalofInformationManagement.2016,18(1):e1-e7MonicaBianchini,MarcoGori.FrancoScarselliInsidePageRank[J].AcmTransactionsonInternetTechnology,2005,5(1):92-128.唐嘉悦,钟艳,粟之敦,等.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调查——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实例[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1).朱宁宁,黄希汉.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与行为分析[J].内江科技,2019(12).代娟,张艳邦,张芬.省属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行为的影响研究[J].内江科技,2018,39(12):103-104.梁官妹,夏辛萍.关于女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的调查——以广西柳州地区高校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54-56.齐鹏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6.孙伟.大连市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于淼.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吴月华.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董苗苗,张璐,赵临龙.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统计,2019(5).黄玉瑶,李伦珑,何怡芬,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7,(11):413-414.左均雨,孙性花,叶思熳,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及对策——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4):241-242.周晓婷,谷仕艳,刘婷婷,等.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现状解析及对策探讨——以成都市大学生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1(3):94-100.周婷婷.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状况调查[J].现代视听,2015,(3):77-80.张艺璇,张春柳,周建芳.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402(15):62-64.蔡文政.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维度,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0(16).附录关于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问卷调查亲爱的同学:

您好!本问卷是关于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问卷调查,课题面向本校大学生,做此次问卷调查是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现状,以便为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积极的引导意义。感谢你在百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