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第二幼儿园韦洁吴熙甘玲玲课程案例分享:豆腐诞生记
在一次参观仫佬族博物馆时,讲解员带领孩子们走到一处仫佬人制作豆腐的展厅里,大家被这栩栩如生的情境吸引住了,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后,孩子们感叹:原来平时我们吃的豆腐是这样做出来的。见孩子们如此感兴趣,讲解员便问到:“你们见过推磨做豆腐吗?”孩子们都摇摇头,“那你们爱吃豆腐吗?”讲解员又问,这时候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说“爱吃”,有的说爱吃煎豆腐,有的说爱吃豆腐花……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在这次的参观中发现,孩子对于推磨做豆腐这种传统工艺十分感兴趣,对于豆腐的吃法也有诸多的经验,但是对于豆腐的制作过程并不了解。我们决定追随幼儿的兴趣,生成“做豆腐”的课程,和孩子一起探索豆腐的制作方法。
课程来源
通过这次参观博物馆的活动,在了解了幼儿的兴趣与经验后,我们对于幼儿园功能室的设置也有了新的灵感:如何利用仫佬族元素为幼儿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进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我们以幼儿感兴趣的“制作豆腐”作为切入点,创设了“叻哋豆腐坊”,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探究,提高他们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这样,我园“制作豆腐”的课程之旅开启了……如何让“做豆腐”变成幼儿自主探究、乐于学习的教育活动,这需要老师的设计与支持。一、厨师阿姨教做豆腐
由于幼儿缺乏制作豆腐的经验,因此,老师请来了幼儿园的厨师阿姨为孩子们进行讲解、示范,让幼儿获得制作豆腐的初步经验,为进一步活动做铺垫。
思考:孩子们想做但不知道怎么做,让孩子们讨论,最后有一些方法:可以去卖豆腐的地方看、可以回去问厨师阿姨会做豆腐的吗?厨师阿姨会做,可以去请饭堂的阿姨来做给大家看看,如何邀请?让孩子们自己去邀请。(加入这样的过程)需要换一种表达方式实施步骤:孩子先画做豆腐的过程——然后讨论——讨论后会发现大家的意见不统一——到底怎么做呢?——哪个方法最方便——邀请请厨师是幼儿想出的方法,不是老师预设的。
秘诀一:磨豆之前要泡豆厨师阿姨给孩子们演示了个实验:将没有泡过水的黄豆和泡过水的黄豆分别放到石磨里磨,让大家猜猜哪种豆子比较容易被磨碎?当实验后,孩子们发现没有泡过水的黄豆很难磨,而泡了水的豆子只需要磨几圈就变成豆汁流出来了。大家对于这个实验非常感兴趣,纷纷亲自实践操作。在实验中,孩子们发现了制作豆腐的第一个秘诀:磨豆之前一定要提前一天泡豆,泡了水的豆子才好磨。
制作豆腐的过程,能够带给幼儿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观察,幼儿发现了制作豆腐的几大秘诀。
接下来,厨师阿姨向孩子们提问:你们知道怎样操作石磨,才能把豆浆磨得又细又快呢?菲菲自告奋勇要先来试试,她把一勺豆子放到石磨的小洞里开始转动石磨,用了很久的时间才磨出了豆汁,而且豆汁又黄又粗。程程也要来试试,结果豆汁还是又黄又粗。孩子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厨师阿姨,要求她亲自示范。第一步:把豆子放入小洞里,加入一勺水。第二步:开始转动石磨,逆向磨三圈、顺向再磨三圈。厨师阿姨特别提醒大家,这是磨浆的第二个秘诀。孩子们自发的为厨师阿姨鼓掌。秘诀二:磨浆有窍门
厨师阿姨请了几个孩子共同完成过滤的工作。在厨师阿姨的指导下,孩子们把磨出来的豆浆倒入布袋里进行按压,大家看到豆汁从布袋里流了出来。豆汁流完后,打开布袋一看,原来里面是豆渣,孩子们发现了第三个秘诀:原来布袋可以把豆渣和豆汁分离出来。厨师阿姨把豆汁放在电磁锅里煮,没一会儿,又白又香、热乎乎的豆浆出炉了。秘诀三:豆汁过滤
怎么把煮好的豆浆变成豆腐呢?孩子们纷纷要求厨师阿姨揭晓答案。厨师阿姨取了2勺没煮过的豆汁在里面放入1小勺石膏,然后搅拌均匀,最后再倒入煮沸的豆浆里。经过几分钟的等待,石膏水能让煮熟的豆浆慢慢地凝节起来。阿姨告诉小朋友,加入石膏水的豆浆想要变成豆腐花,还需要1——2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凝固……经过两个小时的等待,孩子们发现第四个秘诀:石膏水能让煮熟的豆浆慢慢地凝固起来,变成豆腐花。
秘诀四:放入石膏粉
秘诀五:豆腐成型
最后,厨师阿姨把豆腐花舀进准备好的磨具里压制一段时间,挤出多余的水分,白嫩嫩的豆腐就“诞生”啦!
回顾、整理
在充分感知、体验之后,老师与孩子们共同回忆,梳理出做豆腐的基本流程:1.选豆—2.泡豆—3.磨豆—4.挤豆汁—5.煮豆汁—6.冲石膏—7.凝结—8.成型。为了帮助幼儿回顾学习过程,我们请他们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流程,形成自己关于豆腐制作的经验。二、我们来做豆腐第一次做豆腐1.选豆、泡豆、洗豆
看了厨师阿姨如何做豆腐后,更加调动起幼儿制作豆腐的积极性了。家长知道孩子们要进豆腐坊做豆腐了,非常热心地把黄豆带到了班上,孩子们可兴奋了。放学前,他们开始选豆,把坏的豆子都取走,然后开始泡豆。第二天早上,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去观察豆子的变化,发现豆子外面的皮脱了,豆子也变软了,大家把豆子重新清洗了一遍,准备开始磨豆了。2.磨豆
孩子各自分好组开始操作。老师发现,有了上次观看厨师阿姨做豆腐的经验后,很多孩子都记得放入黄豆后先加一勺水才开始磨豆;磨豆的时候还发现有的组磨出来的豆汁很细,很显然他们已经在上次的学习中习得了磨豆的好办法;可有的组磨出来的豆汁却又粗又黄,老师继续观察他们的操作,不一会,同组的小朋友发现了问题说:“厨师阿姨说过要左边磨3圈、右边磨3圈,这样磨出来的豆子才能又白又细。”他们尝试了这个的方法后,果然,豆子细了许多,在反复操作中,这组的孩子们找到了磨豆的好方法。
3.过滤豆汁
4.煮豆汁
虽然是第一次制作豆腐,但是老师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在操作中学会自己分工与合作,他们团结与协调的能力在得到发展,看来在这样一个宽松自主的游戏环境中,我们真的能看到更真实、更有能力的儿童。
把豆汁倒入布袋时,这一组的孩子决定由思怡来倒豆汁,其他人抓好布袋的一个角把袋子打开到盆那么大的角度后,才让思怡小心的到豆汁倒进布袋里。挤豆汁时,阳阳拿布袋,其他人一起用力挤。
嫣然:“怎么知道豆汁煮熟了没有?”老师没有急于告诉孩子答案,而有继续观察,戴国:“我见过妈妈煮汤,锅里帽气泡,咕咕响就熟了”五、放入石膏水冲入石膏水后的豆浆到底能不能凝固呢?孩子们都非常地期待……
发现问题!
一盆豆汁成功凝固变成了豆腐花,另一盆豆汁只凝固了一半,孩子们有些失望,老师抓着这个契机,向孩子抛出问题“为什么这一盆不凝固呢?”孩子们立刻积极回应:
静涵说:我觉得应该是石膏粉放少了。
罗舜说:我觉得是因为这个盆大一点,凝固的时间不够。瑶瑶说:我觉得是石膏水搅拌不均匀。佳佳说:会不会是因为天气热,它自已融化了。大家都在激烈的猜想着。涵涵突然问:可不可以放其他的东西来试试看呢?老师马上住着这个时机问:”对呀!我们只知道放石膏水,除了它还有什么材料可以让豆浆凝固呢?孩子们的探究热情被极大地激发。话题一下被打开了,有的说放盐,有的说放牛奶,有的说放面粉,到底什么材料能让豆浆凝固呢?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小任务,请大家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答案。
不成功的意外状况让新的学习又产生了。猜想和假设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面对豆浆为什么不凝固、还有什么材料能让豆浆凝固的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引导幼儿回顾已有经验,另一方面促进其大胆假设、分析和深入思考,这一探究环节是幼儿真正动脑深入解决问题的重要过程。放入模具
孩子们把凝固的豆浆和没有凝固的豆浆分别倒入模具里按压,看看能不能做成豆腐
,孩子们纷纷猜测:没有凝固的豆浆是不可能变成豆腐的。
成型
经过1个小时的等待,终于要揭晓答案啦!打开纱布,凝结的豆腐花成功变成豆腐,而不凝结的豆浆没有变成豆腐,这也验证了孩子们的之前的猜想。
请家长共同参与、解决问题
为了引发家长对课程的关注,
晚上,老师把孩子们今天进豆腐坊做豆腐的图片发到班级群里与家长分享,并抛出问题:除了石膏粉,还有什么材料可以让豆浆凝固?于是,班级群里面瞬间热闹了起来。大家说平时最常用的就是石膏粉,自己都没有尝试过其他方法,通过百度搜索,大家提供了几种材料信息:白醋、内酯、盐、白凉粉。阳阳和妈妈还用家里的豆浆机打出豆汁放入盐实验证实:豆浆里放入盐后可以凝固。阳阳妈还把在群里把凝固的原理告诉大家:豆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而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属于盐,加入食盐可以使蛋白质盐析,出现一片片的豆腐花。家长们纷纷给阳阳妈妈点赞,并支持老师第二天用其他材料和小朋友一起实验。我们惊喜地发现,做豆腐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更激发了家长的探究兴趣,大家都参与课程并共同找到解决豆腐凝固的方法。
第二次做豆腐
又开始做豆腐了,孩子们有了第一次制作豆腐的经验后,第二次操作时,流程更清晰了,动作也娴熟了许多。煮完豆浆准备做实验了,孩子们都在纷纷议论:到底放那种材料能让豆浆凝固呢?孩子的探究欲望完全被激发了。
第二天早上,老师请孩子们分享了各自找到的答案,最后大家用投票的方式决定选石膏粉、白醋、白凉粉来放进豆浆里做凝固的实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按剂量分别在煮沸的豆浆里放入石膏水、白醋、白凉粉。大家发现:白醋一倒进豆浆马上就凝结了,但是结得像雪花一样白;石膏水放进去没有反应,等5分钟后盆里的豆浆全部凝结成一整块;白凉粉放进去也没有反应,孩子们一直在观察在等待它的变化,可几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凝固。老师征求孩子们的意见:放入白凉粉的豆浆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凝固,我们先品尝豆腐花,边吃边等,孩子们都同意。
品尝豆腐花
孩子们分别品尝了用石膏水和白醋做的豆腐花,放入黄糖浆作为佐料,老师请他们分享品尝后的感受。彤彤说:白醋做的豆腐花酸酸甜甜的。佳佳说:石膏水做的豆腐花甜甜的,吃进嘴里滑滑的。阳阳说:我喜欢酸酸甜甜的味道。对于美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都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品尝豆腐花之后,大家来观察放了白凉粉的豆浆能不能凝固,孩子们发现有的地方已经凝固,有的地方还呈水状,最后大家得出结论:加了白凉粉的豆浆凝结得不均匀。有孩子认为是白凉粉放少了、有的认为搅拌不均匀,这时,孩子们的探知欲望又被激发了起来,纷纷表示:下次还要继续做这样的实验。老师请孩子们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形成自己制作豆腐的经验。
反思:教育契机的到来有时候是教师无法预设的。这次制作豆腐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不成功的现象,但是让学习有了继续探索的价值。如果老师没有把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想办法继续探索,只是说说而已,那么孩子的学习只停留在最粗浅的阶段。这一次,孩子们经历了“提前感知——实践操作——发现问题——寻找办法——再次实践——总结记录”的学习过程,学习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习还在继续
豆腐汤通过讨论,孩子决定用豆腐制作一道家常菜:豆腐汤用果汁做彩色豆腐尝试制作圆形豆腐
有孩子提出:为什么豆腐都是方形的,能不能做成圆形的呢?大家一起来探索,结果失败了。为什么会失败呢?于是大家再次实验后,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当每次把用圆磨具做出的豆腐拿起来时就碎了,这也许就是人们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得出的经验:只有把豆腐做成方形的才能成型,以及更好地储存。豆腐渣还有什么用处呢?
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想法:可以炒来吃(有小朋友吃过),可以喂鸡,还可以拿来做肥料,通过查找资料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去实施。社会实践:卖豆腐花今天的豆腐花做了很多,经过讨论,大家决定在放学时把豆腐花卖给小班和中班的弟弟、妹妹们。怎么吸引顾客来购买?孩子们自己设计海报,还制作了“抽奖箱”来吸引顾客。社会实践:卖豆腐花
孩子们在叫卖:“又香又甜的豆腐花,纯手工制作,一块钱一碗,快来买呀”,顾客纷纷上门了……
在买卖的过程中,如何让孩子们知道卖豆腐花一共得多少钱?买豆和石膏粉等材料花了多少钱?最后是赚了多少钱?这些看似很复杂的事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家居、电器商品购销合同
- 2025风险评估咨询合同
- 2025标准试用合同协议书范本
- 广场挡墙施工方案
- 2025中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笔试题库带分析
-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高频题库带解析
- 2025中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笔试题库完美版带答案分析
- 城市道路水稳混凝土采购3篇
- 宿舍安全我们的承诺3篇
- 全新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3篇
- 【华为】通信行业:华为下一代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白皮书2023
- Python 程序设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四川师范大学
- 03D201-4 10kV及以下变压器室布置及变配电所常用设备构件安装
- 城乡环卫保洁投标方案(技术标)
- 充值合同范本
-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年4月春季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数学试卷
- MSDS中文版(锂电池电解液)
- 《职业病防治法》知识考试题库160题(含答案)
- 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卷
- 环境监测仪器安装施工方案(更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