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昌平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1页
2022年北京昌平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2页
2022年北京昌平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3页
2022年北京昌平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4页
2022年北京昌平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北京昌平初一(下)期末历史本试卷共9页,两道大题,24个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下列图示中①处王朝的建立者是()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赵匡胤2.下列对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科举制度重视考察人才的学识②科举制度开创于唐朝③科举制度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发展④科举制度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此段描述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A.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负担 B.推动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C.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发展 D.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5.下图中与①时期相对应的诗人应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6.历史读物《大宋文臣》及其目录见下图。书中第一章和第五章标题,相对应的宋朝治国策略应是()目录(部分):第一章宰相须用读书人……第四章升平歌舞梦京华第五章国家不幸诗家幸A.重文轻武 B.分化事权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7.对下面北宋时期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15年1125年1127年北宋建立宋辽签订潭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订立和约金建立金灭辽金灭北宋A.北宋与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与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并存C.金消灭了其他政权,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D.北宋与各民族政权的边界贸易处于停滞状态8.《水浒传》中写道:燕青带着李逵在东京城内游玩,来到一热闹处,听得里边既有敲锣表演,又有说评话(评书)的,李逵定要进去听听。书中的“热闹处”应该是()A.酒肆 B.草市 C.瓦子 D.票号9.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数次重大的演变。货币在宋代出现的演变是()A.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B.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C.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D.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10.在元代,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下列文物能够为此提供佐证的是()A.文成公主像 B.宣政院印 C.锦衣卫印 D.达赖金印11.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管理广袤疆土,元朝实行()A三省六部制 B.节度使制度 C.行省制度 D.八旗制度12.《元史》记载:“(元朝)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上述材料反映了元朝()A.驿站四通八达 B.海上交通发达 C.民族关系和睦 D.中外贸易频繁13.下图为元代墓葬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能够()①为研究元杂剧提供实物史料②反映出元朝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③反映出元朝手工业发展水平④折射出元朝文娱生活的发展状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拾了。”由此可推断A.明朝末年经济发展缓慢 B.明朝末年朝廷赋税沉重C.明朝末年军事实力增强 D.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15.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客观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明朝时,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的中心B.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C.李时珍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D.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16.世界各民族早期知识传授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和辗转抄写,非常容易失传或出现讹误。它发明改变了这种状况,使得人类文化成果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它指的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17.下表中少数民族杰出人物与主要事迹对应正确的是()人物主要事迹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改族名满洲,把国号改为清A.忽必烈、铁木真、努尔哈赤、皇太极 B.铁木真、忽必烈、努尔哈赤、皇太极C.铁木真、努尔哈赤、皇太极、忽必烈 D.忽必烈、铁木真、皇太极、努尔哈赤18.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富饶,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这反映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A.原因 B.过程 C.目 D.影响19.202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以我国经典名著为主题的第五组邮票面世,邮票图案名称分别是:黛玉焚稿、金玉联姻、探春远嫁、宝玉却尘。此组邮票主题来源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20.乾隆时期规定:外商不准在广州过冬;外商必须在政府指定的商馆中经营;商、民不得向外商借贷,不准为外商打探商业行情或受雇于外商。该规定说明清朝()A.禁止外商来华贸易 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C.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D.抑制工商业的发展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中外交流,文明互鉴材料一①现代油画《鉴真东渡图》描绘了鉴真法师不畏艰难,远渡日本弘法的故事②日本唐昭提寺具有典型中国盛唐建筑风格,寺内收藏鉴真带来的经卷③《医心方》(日本现存最早的医书)该书记载了鉴真著录的《鉴上人秘方》,鉴真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1)从材料一中选出研究鉴真事迹可信的两则材料(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依据材料一,概述唐代中日交流的表现。材料二宋元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方式呈现多样化朝代交流情况交流方式宋代宋朝先后赠送《太平圣惠方》《神医普救方》《太平御览》给高丽(今朝鲜)使节。宋政府派使团前往高丽,带去100多种药材,包括牛黄、麝香等珍贵名药①南宋惠清、王满曾到日本行医,并带去中国的药物。安南国(越南国)曾选送医生来华学习医人往来宋代经市舶司由大食商人运往欧、亚、非等地的中国药材将近60种,包括人参、茯苓、肉桂等多种植物药及朱砂、雄黄等矿物药②元代伊斯兰教徒拉施德非常重视中国医学,主译了波斯文中国医学丛书《伊利汗的中国科学宝藏》加强了中国医学在阿拉伯地区的影响宗教传播忽必烈时期为满足“西域侍卫亲军”的医疗需要,设置了一系列专门机构,推广、发展回回医药,促进了回回医药和阿拉伯医药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③(2)将军队推广、派遣使节和贸易通商这三种中外医药交流的方式,填入材料二的相应位置。依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特点。材料三(朱棣)命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携带了财宝礼物前往,赏赐给他们)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永乐十五年……阿丹国(红海沿岸国家)进献麒麟。卜剌哇国(今非洲东岸索马里的布腊瓦)进千里骆驼并驼鸡。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古里国(今印度西南部)……或遣王叔王弟,赍捧金叶表文朝贡。——明《长乐南山寺天妃之神灵应记》碑文(3)说出材料三中“乘巨舶百余艘,资币往赉之”所指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说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22.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材料一唐代曲辕犁既总结吸取了汉魏以来我国耕犁的优秀成果,也有创新和发展。犁辕由直辕变为曲辕,犁架小巧,只需用一头牛牵引,改变了古老笨重的二牛抬杠法。犁辕末端设有能转动的犁盘,耕田时可以左右摆动和控制方向,克服了直辕犁无法灵活调节的缺点。犁上设有犁评,耕作时可控制犁铧入土的深浅,减少阻力,适应多种土壤的耕作要求。——摘编自宋兆麟《唐代曲辕犁研究》等(1)依据材料一,分析曲辕犁对古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材料二唐中期以来,北方人口南迁将复栽技术带入南方,并在此基础上开启秧播技术,南方土地利用率从原来的50%提升至100%。宋代,南下移民在向南方扩展冬小麦种植范围的同时,发展了稻麦轮作制,将农作物种植从原来的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进而将土地利用率从100%提升至200%,并加大精耕细作的力度,为江南赢得经济重心的地位奠定基础。——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中期南方土地利用率发生的变化趋势。分析变化的原因。材料三《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光启对多种农作物的种子进行种植试验,并运用数学统计方法研究蝗灾。书中强调遵守自然规律,重视人、气候、土壤与作物之间的关系,主张因地制宜地种植农作物。宋应星通过试验测算胡麻的出油率,并指出各种农作物在民食关系中的数学比例变化。书中论述了人的劳动与土壤、农作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出适宜的种植环境下,合理施肥的重要性。(3)依据材料三,概括两本著作在编撰上的共同点。任选一本著作,结合所学,说出其历史地位。23.都城——历史发展的缩影材料一唐长安城可以从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宗教建筑、水利系统、城市景观等方面来分析其建筑布局情况。唐长安城位于关中平原,周围有渭河、泾河、沣河等八条主要河流从城市附近流过,构成了“八水绕长安”的胜景,为唐长安城提供丰沛的水源,也有利于解决城市的排水及漕运问题。为了便于进行社会管理控制,唐朝政府将整个外郭城划分为一百一十坊,为居民区。在皇城的东南角及西南角分别设东、西两市,做为长安城内商业核心。随着城市政治中心不断东移,官吏及贵族的宅邸也不断由西往东迁移,渐渐城市西部主要成为平民居住地区,至晚唐时期,长安城便呈现出“东贵西庶”的特点。太极宫,又称“大内”,为天子居所和大臣朝会之地。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紫微星象征皇帝,漫天星宿中最为尊贵的紫微宫坐落于北天中央,因而整个宫殿群位于长安城北部中心。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宽松的“尊儒宠道纳佛”政策,所以唐长安城中遍布寺庙,至唐玄宗天宝年间,唐长安城中有“僧寺六十四;尼寺二十七,道士观十、女观六、波斯寺二、胡王祠四。”——摘编自李照卿《浅析唐长安城建筑布局特点及其文化内涵》(1)依据材料一,将下表A、B、C、D处填写完整。建筑类型建筑布局布局原因水利系统八水绕长安A民居建筑B便于进行社会管理控制东贵西庶政治中心不断东移,官吏及贵族的宅邸也不断由西往东迁移C太极宫位于长安城北部中心依据“天人合一”思想,体现皇权至上宗教建筑城市中遍布寺庙D材料二东京的市场按商业性质可以划分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东京梦华录》中提到的青鱼市、肉行、果子行等,就是专门经营批发商业的市场。同时,东京的服务行业兴盛,有饮食业、仓库储存业、维修服务业、娱乐业等。这些行业几乎可以朝着大街随处开设店铺,这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大事件。按时间划可以分为日市、夜市、早市等,市场贸易几乎整天从未停止。(2)商人将货物沿汴河运进东京的货物仓储点,最便利的地点是材料二示意图中的______位置。(写序号即可,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依据材料二示意图,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空间分布的特点。说说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表现。材料三大都的确立,无疑将这座位于传统中原王朝北方军镇与商贸中心的城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庞大的大一统国家的都城和政治中心。从此之后这里成为中国古代后期的政治中心,时至今日它的政治地位仍是无可取代的!同时,它成为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中心,既有传统的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文明、森林文明的融合又兼具中华文明与中华文明以外文明的汇聚,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摘编自王新迎《忽必烈的抉择:历史地理学视角下的元代定都》(3)依据材料三,概括元朝定都大都对北京地区产生的影响。24.国家治理·人口发展材料一明长城是中国历代长城建筑中最坚固、使用时间最长的长城,既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农业地区的侵扰,又在此基础上形成长城文化带,将中原文化过渡到塞北,为农牧民族大融合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摘编自余同元《明清社会与经济近代转型研究》(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明长城的历史作用。材料二①1561年,倭寇大军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②18世纪,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③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④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沙俄侵略军被迫投降,保证不再侵犯雅克萨。⑤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发动叛乱。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叛乱。⑥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将材料二的史实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平定地方叛乱:______________抗击外来侵略:______________设置管理机构:______________材料三朝代明清国家治理措施地方上设三司AB措施相关介绍地方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科目者,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其文略仿宋经义,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官吏值班)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共同作用C(3)结合所学,将材料三表格A、B、C处填写完整。材料四——数据整理自曹树基《中国人口史·清时期》(4)依据材料四,说出1644-1776年清朝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国家治理角度(政治角度)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中①处是隋朝。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军灭陈,南北统一。A项正确;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排除B项;李渊建立唐朝,排除C项;赵匡胤建立北宋,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发展。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建立,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3.【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黄河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开凿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开通隋朝大运河“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负担”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隋朝大运河推动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A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排除C项;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被誉为“诗圣”。B项正确;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排除A项;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排除C项;苏轼是北宋词人,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的重文轻武救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重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A项正确;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排除B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长期政策,排除C项;闭关锁国是清朝实行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双方议和,北宋给西夏岁币,元昊向北宋称臣,1141年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并给金岁币,南宋向金称臣,由此可知,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和与战”并存,B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宋夏订立和约,有和的存在,排除A项;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处于对峙状态,没有完成统一,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北宋与各民族政权的边界贸易处于停滞状态”,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听得里边既有敲锣表演的,又有说评话(评书)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C项正确;酒肆是指酒店,排除A项;草市是乡村定期集市,排除B项;票号是古时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金融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9.【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纸币,因此货币在宋代出现的演变是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D项正确;ABC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项。10.【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64年,元朝在西藏设置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全国佛教和西藏军政事务。该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权。因此,宣政院印能印证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B项正确;文成公主像能印证文成公主入藏,排除A项;锦衣卫印反映的是明朝实行厂卫制度,排除C项;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管理广袤疆土,元世祖(忽必烈)创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掌管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C项正确;隋唐时期采用三省六部制,排除A项;节度使制度最早起源于唐初时期,元朝未采用,排除B项;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元朝)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驿路畅通。元朝时期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有利于巩固统治、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增进了中外经济交流、使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往来日益频繁,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驿站制度是元朝政府的神经与血液网络,对维持统治具有重大的作用。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海上交通发达,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关系的内容,排除C项;驿站四通八达不能说明中外贸易频繁,排除D项。故选A项。13.【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形态各异、造型独特的陶俑可以为研究元杂剧提供实物史料,反映出元朝手工业发展水平,折射出元朝文娱生活的发展状况。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形态各异、造型独特的陶俑不能反映出元朝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14.【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可知,明朝末年朝廷赋税不断增加,赋税沉重。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军事实力增强以及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的问题,故排除ACD项。故选B。15.【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看法,D项是对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的看法,认为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D项正确;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客观描述,ABC选项都是对历史的客观描述,排除ABC选项。故选D项。16.【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世界各民族早期知识传授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和辗转抄写,非常容易失传或出现讹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应与书写记录方式有关。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字,制成活字用来排版印刷。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生产了重大的影响。B项正确;造纸术与“通过口耳相传和辗转抄写”不符,排除A项;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排除C项;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7.【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忽必烈1260年继承了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B项正确;ACD选项排列顺序错误,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项。18.【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富饶,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过程、目的、影响,排除BCD项。故选A项。19.【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黛玉焚稿、金玉联姻、探春远嫁、宝玉却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黛玉、金玉、探春、宝玉都是《红楼梦》的人物。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历史命运,被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D项正确;明代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排除A项;明代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排除B项;明代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反映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斩妖除魔的神话故事,排除C项。故选D项。20.【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外商不准在广州过冬;外商必须在政府指定的商馆中经营;商、民不得向外商借贷,不准为外商打探商业行情或受雇于外商。”体现了清政府对外商来华贸易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B项正确;题干中的规定是限制而不是禁止外商来华贸易,排除A项;题干是关于外商来华贸易的规定,与加强思想控制无关,排除C项;题干限制的是外商,体现不出清政府抑制工商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答案】(1)②③;唐代中日交流频繁,日本派出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政治制度等,而鉴真东渡,不仅传播了佛教,还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等。(2)派遣使节;贸易通商;军队推广(3)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解析】【小问1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是受中国建筑风格影响的唐昭提寺,而且寺庙内有鉴真和尚带去的经书,可以真实的反映鉴真东渡的史实,③是日本的本土医术,记录了鉴真东渡之后的药方,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所以②③材料可信,①是现代油画,存在艺术加工,可信价值低于②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中日交流频繁,日本派出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文化,政治制度等,而鉴真东渡,不仅传播了佛教,还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等。小问2详解】依据材料“宋朝先后赠送《太平圣惠方》《神医普救方》《太平御览》给高丽(今朝鲜)使节。宋政府派使团前往高丽,带去100多种药材,包括牛黄、麝香等珍贵名药”分析可知,这是派遣使节;依据材料“宋代经市舶司由大食商人运往欧、亚、非等地的中国药材将近60种,包括人参、茯苓、肉桂等多种植物药及朱砂、雄黄等矿物药”分析可知,这是贸易通商;依据材料“忽必烈时期为满足“西域侍卫亲军”的医疗需要,设置了一系列专门机构,推广、发展回回医药,促进了回回医药和阿拉伯医药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分析可知,这是军队推广。【小问3详解】依据材料“(朱棣)命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携带了财宝礼物前往,赏赐给他们)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永乐十五年……阿丹国(红海沿岸国家)进献麒麟。卜剌哇国(今非洲东岸索马里的布腊瓦)进千里骆驼并驼鸡。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古里国(今印度西南部)……或遣王叔王弟,赍捧金叶表文朝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2.【答案】(1)适于精耕细作,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2)变化:提高,(“增加”、“提升”等亦可)。原因:技术推广(复栽技术、秧播技术、稻麦轮作制的推广);北方人口南迁。(3)都记载了农业生产技术;对总结了前人的成果;都有大量的插图。《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犁辕由直辕变为曲辕,犁架小巧,只需用一头牛牵引,改变了古老笨重的二牛抬杠法。犁辕末端设有能转动的犁盘,耕田时可以左右摆动和控制方向,克服了直辕犁无法灵活调节的缺点。犁上设有犁评,耕作时可控制犁铧入土的深浅,减少阻力,适应多种土壤的耕作要求。”可知,曲辕犁的作用是适于精耕细作,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2)根据材料二“唐中期以来,北方人口南迁将复栽技术带入南方,并在此基础上开启秧播技术,南方土地利用率从原来的50%提升至100%。宋代,南下移民在向南方扩展冬小麦种植范围的同时,发展了稻麦轮作制,将农作物种植从原来的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进而将土地利用率从100%提升至200%。”可知,唐中期以来南方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技术推广(或者复栽技术、秧播技术、稻麦轮作制的推广);北方人口南迁。北方人口南迁将复栽技术带入南方,南方发展了稻麦轮作制等,北方人口南迁也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3)根据材料可知,二者都都记载了农业生产技术,总结了前人成果,都有大量插图,成书时间大致相同,都是明朝后期时期的著作。《农政全书》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23.【答案】(1)八条主要河流从城市附近流过;坊市分开;宫殿建筑;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宽松的“尊儒宠道纳佛”政策。(2)②;特点:集中于河流沿岸;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东部、南部和西部;商业繁荣表现:商业分布范围广,市场行业众多,服务业兴盛,商业活动不受地点限制,不受时间限制。(3)将北京提升到大一统国家政治中心的地位;使北京自元代至今具有无可取代的政治地位;使北京成为多元文化碰撞的中心。【解析】【小问1详解】依据材料“唐长安城位于关中平原,周围有渭河、泾河、沣河等八条主要河流从城市附近流过,构成了“八水绕长安”的胜景”分析可知,是唐长安城周围有八条主要河流从城市附近流过,借助河流,设计八水绕长安;依据材料“为了便于进行社会管理控制,唐朝政府将整个外郭城划分为一百一十坊,为居民区。在皇城的东南角及西南角分别设东、西两市,做为长安城内商业核心”分析可知,唐朝坊市分开即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开;依据材料“太极宫,又称“大内”,为天子居所和大臣朝会之地。”分析可知,这是宫殿建筑;依据材料“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宽松的“尊儒宠道纳佛”政策,所以唐长安城中遍布寺庙,至唐玄宗天宝年间,唐长安城中有“僧寺六十四;尼寺二十七,道士观十、女观六、波斯寺二、胡王祠四。”分析可知,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宽松的“尊儒宠道纳佛”政策,导致城市中遍布寺庙。【小问2详解】依据材料分析可知,货物沿汴河运进东京,②处最靠近汴河,是最便利的地点;依据示意图分析可知,东京城市商业集中于河流沿岸,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东部、南部和西部;依据材料“东京的市场按商业性质可以划分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东京梦华录》中提到的青鱼市、肉行、果子行等,就是专门经营批发商业的市场。同时,东京的服务行业兴盛,有饮食业、仓库储存业、维修服务业、娱乐业等。这些行业几乎可以朝着大街随处开设店铺,这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大事件。按时间划可以分为日市、夜市、早市等,市场贸易几乎整天从未停止。”分析可知,宋代商业分布范围广,市场行业众多,服务业兴盛,商业活动不受地点限制,不受时间限制。【小问3详解】依据材料三“都的确立,无疑将这座位于传统中原王朝北方军镇与商贸中心的城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庞大的大一统国家的都城和政治中心。从此之后这里成为中国古代后期的政治中心,时至今日它的政治地位仍是无可取代的!同时,它成为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中心,既有传统的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文明、森林文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