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测值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_第1页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测值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_第2页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测值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测值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高血压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疾病。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显著增加了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如心脏病发作和脑损伤。因此,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干预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伴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全程,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是代表性的非特异性炎症敏感指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1材料和方法1.1高血压患者性别、年龄分布高血压组选择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其中男46例,女44例,平均年龄(63.8±5.9)岁,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定诊断分级标准)。依血压不同分为3个亚组:Ⅰ级收缩压或舒张压分别为140~159mmHg和/或90~99mmHg,Ⅱ级分别为160~179mmHg和/或100~109mmHg,Ⅲ级分别为≥180mmHg和/或≥110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为56例非高血压患者,其中男29例,女27例,平均年龄(62.3±8.8)岁,剔除合并感染者、糖尿病、吸烟、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血浆肌酐大于150μmol/L者及其他可能影响测量hs-CRP结果者。各组间年龄、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获事先知情同意。1.2hs-crp测定入选患者空腹清晨取静脉血3mL,使用德国SIEMENS公司BNP特种蛋白分析仪,散色比浊法定量测量hs-CRP,hs-CRP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0~3mg/L,总胆固醇及肌酐测定采用日本奥林巴斯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3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测量hs-CRP的当天,应用美国PhilipsHD11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平卧位,去枕,充分暴露检查区域,探头置颈前,自颈动脉起始部多平面、多角度依次探测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以任一血管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3mm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2组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在检验前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则改为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2性别、年龄、一般、总胆固醇及胱氨酸含量、总胆固醇及胱氨酸钠指标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及舒张压测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总胆固醇及肌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高血压两组颈动脉斑块亚组p、hsrp检测结果比较hs-CRP均值高血压组为(2.61±1.39)mg/L,高于对照组的(2.39±1.38)mg/L(t=2.27,P=0.039);高血压组高hs-CRP检出率为33.33%,高于对照组高hsCRP检出率19.64%(χ2=5.333,P=0.019);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亚组所占高血压组总数比例为55.55%(50/90),高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亚组所占对照组总数比例35.71%(20/56)(χ2=9.730,P=0.002);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亚组高hsCRP检出率为22.22%,高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亚组高hs-CRP检出率7.14%(χ2=92.963,P<0.01)。见表2。2.3血压及颈动脉斑块情况高血压组3个亚组间两两比较,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Ⅲ级亚组hs-CRP测值(F=16.080,P<0.05)、高hs-CRP检出率(F=46.732,P=0.006)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F=53.862,P<0.01)均高于Ⅰ级和Ⅱ级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2.4p计算相关性分析高血压组hs-CRP测值、高hs-CRP检出率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呈正相关(r=0.325,P=0.004;r=0.279,P=0.021),高血压组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应变量,以hs-CRP测值、高hsCRP检出率为自变量,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s-CRP测值(OR=1.128,95%CI1.678~3.986,P<0.01)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3hs-crp的检测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演变和破裂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目前最有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的升高可以提示许多炎症事件的发生,长久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监测,采用超敏感方法检测到CRP,被称为超敏hs-CRP。有研究表明,hs-CRP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危险性呈正相关。尧春茂也认为,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有关。AmerMoatassem等认为hs-CRP作为炎性因子,在高血压患者中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hs-CRP敏感性强而特异性不强,对于本研究hs-CRP测值高限的界定,参考文献发现既往研究中Molino-Lova等将hs-CRP分为3组,发现高hsCRP组(>3mg/L)和中hs-CRP组(1~3mg/L)比低hsCRP组(<1mg/L)对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更具有预测性。Kubo等将患者分为高hs-CRP组(>3mg/L)和正常hs-CRP组(<1mg/L),并进行血管内超声探查,认为高hs-CRP提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中存在炎症反应。本研究将hs-CRP测值>3mg/L认为存在高hs-CRP血症。杨慧聪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CRP具有相关性。本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这与Jeong等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资料显示,高血压患者血浆hs-CRP的测值高于正常组,这与李艳秀等研究结果相符。高血压并发hs-CRP升高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出率高于非高血压患者、单纯高hsCRP、未并发高hs-CRP的单纯高血压患者,本文将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hs-CRP三者结合起来,认为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hsCRP测值具有相关性,且hs-CRP测值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炎症反应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中有着一定的作用。高血压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可以间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可能性,对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