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直流电路_第1页
电工直流电路_第2页
电工直流电路_第3页
电工直流电路_第4页
电工直流电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直流电路第一节电路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电路的基本定律第三节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电器设备的额定值第四节线性电路的两个基本原理

第一节电路的基本概念

一、电路的组成电源:提供电能负载:用电设备中间环节:连接电源和负载二、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1.实际电路的分析和计算,需将实际电路元件理想化(或模型化),突出其主要的电磁性质,,近似看作理想元件。2.理想元件:3.电路模型:实际电路可近似看做由理想元件组成的电路三、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物理量正方向的表示方法电路分析中的假设正方向(参考方向)提问:在复杂电路中难于判断元件中物理的实际方向,电路如何求解?ABBA解决:在解题前先设定一个正方向,作为参考方向。

如AB注意:(1)方程式如:U/I=R

适用于假设正方向一致的情况(2)“实际方向”是物理中规定的,而“假设正方向”则是人们在进行电路分析计算时,任意假设的。(3)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注意一定要先假定“正方向”(即在图中表明物理量的参考方向),然后再列方程计算。缺少“参考方向”的物理量是无意义的.(4)为了避免列方程时出错,习惯上把

I

与U

的方向按相同方向假设。称:关联的参考方向关联参考方向非关联参考方向电功率功率的概念:设电路任意两点间的电压为

U,流入此部分电路的电流为I,则这部分电路消耗的功率为:P=UI在U、I正方向选择一致的前提下,1)若P=UI

0“吸收功率”(负载)2)若P=UI

0“发出功率”(电源)电路中能量守衡关系P(吸收)=P(发出)第二节电路的基本定律电流源与电压源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路中电位的计算一.电压源与电流源(1)伏安关系电压源:u=uS

端电压为us,与流过电压源的电流无关,由电源本身确定,电流任意,由外电路确定。电流源:

i=iS流过电流为is,与电源两端电压无关,由电源本身确定,电压任意,由外电路确定。(2)特性曲线与符号电压源电流源二、欧姆定律:U=RIU=-RIU=-RI注意:用欧姆定律列方程时,一定要在图中标明参考方向!还可表示为:I=GU G表示传导电流的能力,单位:S(西门子) 二、基尔霍夫定律从电路的全局和整体上阐明各部分电压、电流之间必须遵循的规律。支路:电路中每一分支节点:三个或三个以上支路的连接点回路:电路中任一闭合路径例:支路:ab、ad、ac、bc、bdcd(共6条)节点:a、b、c、d(共4个)回路:abda、abcda、abcabcdb、adca、cbdac、acbda

(共7个)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任何节点,在任一瞬间,流入节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或者说,在任一瞬间,一个节点上电流的代数为零即:

I=0I1+I2=I3+I4或I1+I2-I3-I4=0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依据:电流的连续性原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扩展KCL不仅适用于节点,也可推广到包围部分电路的任一假设闭合面。节点方程:IA=IAB-IBCIB=IBC-IABIC=ICA-

IBC三式相加:IA+IB+

IC=0(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对电路中的任一回路,沿任意循行方向转一周,其电位升等于电位降。或,电压的代数和为0。例如:回路a-d-c-a∑U=0电压升电压降或例设顺时针方向为绕行方向:abcdKCL方程:U1-U2

-U3

+U4=0已知:U3=+20V,

U4=

5V,U5=+5V,U6=+10V,求:U1U1-U6-

U5+

U3

=0U1-(+10)-(+5)+(+20)

=0U1=-5VKVL推广: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也适合开口电路。注意E-RI-Uab=0Uab=E-IR一、KCL方程的两套符号:U前面的正负号由回路的绕行方向及电压参考极性确定;括号内数字前面的正负号表示电压数值的正负,取决于各元件的真实极性与参考极性是否一致。二、两点之间的电压降与所选的路径无关。只要电位变化是首尾相接,各段电压构成闭合回路即可1、什么是电位?电路中某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称为该点的电位。说明:参考点电位一般规定为零。通常选择大地、接地点或电器设备的机壳为参考点。电子电路中常选一条公共线作为参考点,该线是很多元件的汇集处且和机壳相连,称“地线”表示符号:三、电路中电位的计算计算电位,参考点任选例Uab=10×6=60VUca=4×20=80VUda=6×5=30VUcb=140VUdb=90V分析:若分别选a、b为参考点则:Ua=0Ub=0

Ub=-60VUa=60V

Uc=80VUc=140V

Ud=30VUd=90V结论:⑴各点的电位是相对的,与参考点的选取有关;而任意两点间的电压是绝对的,与参考点的选取无关。⑵引入参考点后,电路可简化。第三节电源的工作状态和电气设 备的额定值电源有三种工作状态带载工作状态开路(空载)状态短路状态一、带载工作状态图中开关合上,接通电源与负载,即电源的带载工作状态外特性曲线表明了电源电压U与输出电流I的关系其斜率和电源内阻R0有关。U=E-R0I※功率的平衡UI=EI-R0I²即P=PE-△PPE=EI是电源产生的功率△P=-R0I²

是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P=UI是电源输出的功率※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各种电气设备的电源、电流及功率都有一个额定值,它是为使设备在给定的工作条件下运行而规定的正常允许值。额定值常标在铭牌或说明中,用UN、IN和PN表示二、开路(空载)状态当开关断开时,电源处于开路(空载)状态开路:是外电路的电阻对电源来说等于无穷大,因此电路中电流为零,电源的端电压(称开路电源或空载电压U0)等于电源电动势,电源不输出电能。

I=0U=U0=EP=0三、短路状态1、当电源的两端a和b由于某种原因连在一起,电源被短路,外电路的电阻视为零,电源的端电压也为零。2、电流的回路中仅有电源内阻R0,电流很大,称为短路电流ISU=0I=IS=E/R0PE=△P=R0I²,P=0第四节线性电路的两个基本原理一、叠加原理二、等效电源原理一、叠加原理概念:在多个电源同时作用的线性电路(电路参数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改变)中,任何支路的电流或任意两点间的电压,都是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所得结果的代数和。=+I=注电路中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应将其余电源作“零值”,即理想电压源短接,而理想电流源开路,但它们的内阻仍计算在内。例用叠加原理求:I=?I'=2AI"=-1AI=I'+I"=1A应用叠加定理要注意的问题1.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电路参数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改变)。2.叠加时只将电源分别考虑,电路的结构和参数不变。暂时不予考虑的恒压源应予以短路,即令E=0;暂时不予考虑的恒流源应予以开路,即Is=0。3.解题时要标明各支路电流、电压的正方向。原电路中各电压、电流的最后结果是各分电压、分电流的代数和。4.叠加原理只能用于电压或电流的计算,不能用来求功率。如:5.运用叠加定理时也可以把电源分组求解,每个分电路的电源个数可能不止一个。二、二端网络等效电源定理二端网络:若一个电路只通过两个输出端与外电路相联,则该电路称为“二端网络”。无源二端网络:二端网络中没有电源有源二端网络:二端网络中含有电源等效电源:计算复杂电路中某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时,相对于该支路之外的部分多么复杂,均可用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来表示,对于计算支路仅相当于一个电源。注意:“等效”是指对端口外等效有源二端网络用电压源模型替代-----戴维南定理有源二端网络用电流源模型替代----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d)等于有源二端网络的开端电压等效电压源的内阻等于有源二端网络相应无源二端网络的输入电阻。(有源网络变无源网络的原则是:电压源短路,电流源断路)Ed=UxRd=Rab利用戴维宁定理解题的方法、步骤⑴断开所求支路ab;⑵利用KVL定律求UX;⑶除源(恒压源短路;恒流源开路),求等效电阻Rd;⑷利用I=UX/Rd+R,求出未知电流戴维南定理应用举例已知:R1=20、R2=30

R3=30、R4=20

E=10V求:当R5=10时,I5=?等效电路有源二端网络第一步:求开端电压Ux第二步:求输入电阻Rd=2030+3020=24

例等效变换后:第三步:求未知电流I5Ed

=UX

=2VRd=24

时(二)诺顿定理: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均可以用一个电流为IS的理想电流源和内阻R0并联的电源等效代替。等效电阻Rd仍为相应无源二端网络的输入电阻等效电流源Id

为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的短路电流诺顿定理应用举例:已知:R1=20、R2=30、R3=30、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