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激活内侧流变型钾通道的研究进展_第1页
g蛋白激活内侧流变型钾通道的研究进展_第2页
g蛋白激活内侧流变型钾通道的研究进展_第3页
g蛋白激活内侧流变型钾通道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蛋白激活内侧流变型钾通道的研究进展

g蛋白激活的内东正教钾通道(gilk或kir3)是k-k超家族中七个成员中的代表性家族。现在已知道Kir家族有五个成员(GIRK1-5),GIRK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直接与Gβγ结合而被激活的离子通道。最初发现的GIRK是心脏的毒蕈硷K+通道(KAch),Ach与毒蕈碱M2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对百日咳毒素(PTX)敏感性G蛋白而激活KAch出现负性变时效应,从而降低心率。后来发现GIRK亚单位在脑中广泛分布,很多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GABA)、阿片、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等通过激活PTX敏感性G-蛋白而激活GIRK,GIRK通过慢突触后抑制性电流而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1吉克斯的分子基础1.1牛心脏和dirk3中的同源性四聚体GIRK家族共有五个成员(GIRK1~GIRK5),GIRK通道为四聚体,一般认为正常GIRK通道是GIRK1与GIRK2,GIRK3和GIRK4中的一种形成的异源性四聚体,而GIRK1自身不能形成有功能性的通道。但近来又有研究证明在牛心脏中存在GIRK4的同源性四聚体;Tanya证明在脑中的一些区域中确实存由GIRK2和GIRK3亚基组成的异源性多聚体GIRK通道。因此,也可能存在非GIRK1的同源性或异源性四聚体。1.2氨基酸序列及信号肽GIRK各亚基的长度在393和501个氨基酸之间,如人类的四个亚基GIRK1至GIRK4的氨基酸数目分别是:501,423,393,419。哺乳动物的GIRK各亚基的氨基酸排列循序都已清楚,每一种GIRK亚基在各物种之间的同源性通常超过90%。人和大鼠的GIRK1有99%的氨基酸序列是相同的。GIRK各亚基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60%至80%之间,变化最大的氨基端前40个氨基酸和360位氨基酸以后的羧基端。所有内向整流型K+通道的亚基都有一个相同的结构模式,其特征是有两个跨膜区域M1,M2和一个与电压依赖性K+通道相似的孔形成区域(P或H5)以及胞浆侧的N-端和C-端。GIRK的结构轮廓主要是根据其疏水性区域得出的,以下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这种摧测:在N-端缺乏一个信号肽;各种KirC-端富有的蛋白激酶A(PKA)磷酸化位点,如在GIRK1为193位苏氨酸和497位丝氨酸;几种Kir如Kir2.2和Kir2.3的羧基最末端有一致序列ES/Tx/I,人类GIRK2,GIRK3能结合到含有PDZ结构域的蛋白质,如PSD95;以上都是细胞内定位的提示序列。细胞外定位的提示序列,如N-端糖基化位点是在M1和P连接部分,例如在GIRK1为119位天冬酰胺。1.3rgs蛋白抑制剂当激动剂与含有7个α-螺旋的跨膜受体结合后,受体激动G蛋白,GTP与Gα亚基结合,同时Gβγ与Gα-GTP解离,Gβγ直接激活GIRK导致通道开放。随后,具有GTP酶活性的Gα水解GTP,Gβγ再与Gα-GDP结合导致GIRK的失活。这一系列反应被认为是许多Gi/Go偶联型神经递质激活GIRK主要通路,研究发现与百日咳毒素(PTX)敏感性G蛋白Gi/Go偶联的受体似乎都可激活GIRK。GIRK的激活不需要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参与,但GIRK受细胞内的ATP、Mg2+、磷酯酰肌醇-4,5-二磷酸、磷酸化及机械张力的调节。细胞内的ATP和Na+也能够影响GIRK通道的基础电流。近来研究发现RGS蛋白对正常体内GIRK通道的失活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对GIRK的信号转导通路和调节进行了大量研究,但GIRK的详细门控机制及调节还不很清楚。2病理组织学检测自GIRK各亚基cDNA被克隆后,应用原位杂交对GIRK各亚单位的mRNA在大鼠和小鼠脑中的分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发现GIRK1-3各亚基在脑中广泛分布,如在海马、新皮层、嗅系统、间脑、小脑中含量都很丰富。GIRK4只分布在少数脑区,研究发现GIRK4在小鼠脑区的分布如下:皮层深部的锥体神经元,内侧梨状层的核团、脑岛皮层的屏状核、下丘脑腹内侧核、椎状束旁核、下丘脑室旁核和脑干的核团(下橄榄核、前庭核)。而在大鼠则主要分布于小脑颗粒细胞层、上丘、外侧隔核、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应用免疫组化对GIRK1和GIRK2在脑中的分布进行研究,发现GIRK1和GIRK2在脑中的某些区域有交叉分布,并且GIRK1和GIRK2在脑中各区域的分布与GIRK1mRNA和GIRK2mRNA在脑中的分布基本一致。如在大脑皮层、海马、外侧隔核和小脑均有丰富的GIRK1和GIRK2;但在下丘脑、蓝斑和迈特氏基底核两者的含量均很低。GIRK通道主要存在于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的突触后膜上,也存在于轴突的突触前膜上。研究发现,在大鼠海马CA1区域的神经元GIRK1主要存在于树突、树突棘和胞体。Ken发现在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室旁核(PVN)的神经元胞体没有免疫反应,而在神经纤维末梢的曲张体有染色,进一步研究发现GIRK1在神经纤维末梢终扣处免疫反应明显,而在树突没有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方式证明在PVN中GIRK1存在于突触前而不是突触后。看来,不同脑区和不同的神经元,GIRK存在的亚细胞部位也不一样。3吉克斯特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影响3.1irk电流的作用尽管GIRK具有内向整流作用,但它们通常的生理作用是在接近静息膜电位水平上允许K+外流。在静息电位和引起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之间这种外向的GIRK电流非常重要,这种超极化的K+电流可降低细胞的兴奋性,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调节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将GIRK1,GIRK2,GIRK4和5-HT1A受体共转染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在给予5-HT后发现由于GIRK的激活而使神经元兴奋的阈值增加了2~3倍,最终抑制神经元的放电频率。目前认为GIRK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主要是减少神经元峰电位的频率,通过产生慢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GIRK是否参与静息电位的形成还待进一步研究。3.2irk1mrna的神经元/传导束GIRK在脑中可能通过突触前抑制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研究发现在下丘脑室旁核(PVN)GIRK1蛋白存在于突触前而不在突触后,投射到PVN的神经元位于下丘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的几个神经核团(如中缝背核、臂旁核),原位杂交证明GIRK1mRNA存在于这些神经元中,并且这些神经元中含有DA,NA和NY等神经递质。在神经元和异源性细胞中均已证明DA,NA和NY的受体和GIRK通道相偶联。因而,GIRK可能通过这些神经递质的受体调节PVN中催产素、血管加压素和其它神经肽的释放。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双标技术发现在视上核100%的催产素阳性神经元有GIRK1-3的mRNA表达,95%的加压素阳性神经元有GIRK1-3的mRNA表达。因此,也有可能是通过GIRK通道调节这两种神经元的催产素和加压素的释放。一般认为在神经纤维末梢通过抑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可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近来研究发现GABA和NE都能抑制VDCC而激活GIRK,因而GIRK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作用值得深入研究。4dirk通道weaver小鼠是一种遗传性神经生理功能紊乱的小鼠,它有许多缺陷:共济失调、运动过多、震颤、癫痫发作及雄性不育,其病理特征是小脑颗粒细胞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有研究发现造成这些症状的原因是GIRK2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的一个碱基发生了点突变(Gly→Ser),并且突变发生在K+的选择性序列Gly-Tyr-Gly。在爪蟾卵细胞中突变的GIRK2(GIRK2mv)通道成为一个对K+,Na+,Ca2+均能通透的非特异性阳离子通道,此外由GIRK2mv和GIRK1组成的异源性多聚体通道在体外表达系统中功能也减退。在神经元内,这种通道不能被神经递质激活形成正常的GIRK电流而使神经元产生慢性去极化,并且可能引起神经元死亡。Stefano等做成GIRK2基因敲除的小鼠(GIRK2-/-小鼠),GIRK2-/-小鼠与Weaver小鼠不同,它的小脑中除不含GIRK2和GIRK1减少外,小脑的形态正常;中脑黑质DA神经元和其树突除不含GIRK2蛋白外形态也正常。这就提示weaver小鼠的异常表现是由于GIRK2的功能异常而不是因缺少GIRK2所致,突变的GIRK2导致了发育的异常。研究还发现GIRK2-/-小鼠表现为多种形式的间歇性癫痫发作,并且发作可被环境因素和药物PTZ诱发。Paul等比较了正常小鼠、weaver小鼠和GIRK2基因敲除小鼠的小脑颗粒细胞的GIRK电流,发现weaver小鼠和GIRK2基因敲除小鼠的G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