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砀山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图1为两个“强盗”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这两个“强盗”指的是…………【】A.德国、美国B.法国、英国C.英国、俄国D.俄国、美国2.“它先后攻克600余城,席卷了半个中国,建立了与清朝封建政权对峙十余年之久的政权,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不朽的一页。”“它”的发起者是⋯⋯⋯⋯⋯⋯⋯⋯⋯⋯⋯⋯⋯⋯⋯⋯⋯⋯【】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革命派C.激进的民主主义者D.农民起义军领袖3.“与恭亲王的外交现代化相媲美的,是他本人创建一支新式水师的努力及外省领袖……通过试用洋船洋炮、置办军备工业和开办新式学堂来推行军事现代化的努力。”材料中“外省领袖”包括…【】A.曾国藩和李鸿章B.左宝贵和左宗棠C.奕圻和李鸿章D.康有为和梁启超4.图2是一张1900年国外的明信片,描述了1900年古老的中国。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A.清政府国力强盛周边国家来朝贡B.世界多个国家要同中国携手共进C.清政府受到世界多个国家的追捧D.八国联军侵略使清政府支离破碎5.“这是个国家蒙羞的时刻,因为日本打败了中国,并且正在马关对和谈颐指气使。义愤填膺的康、梁起草了一份万言请愿书……来抗议和约,某些人把这次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该“运动”……………………【】A.标志着百日维新的开始B.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C.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机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6.“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宣布了中国建立共和政体和皇帝退位的诏书。”与这件事密切相关的是…………………………【】A.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城B.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D.袁世凯复辟准备做皇帝7.“今天开这个学校的希望,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创造,要这学校的学生来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据此可知,下列选项与材料中“诸位学生”的贡献有关的是……………【】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护国战争D.北伐战争8.“在梁启超的一篇文章上,青年毛泽东有这样一段批语:‘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推戴。’当年毛泽东崇拜康、梁,赞成君主立宪。但一个孙中山横空出世,便夺去了他心中的第一把交椅。”这说明毛泽东早年………………【】A.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B.始终拥护君主立宪C.支持君主立宪转为共和D.反对民主共和制度9.“两者的不可调和终于导致了两者的分裂和对抗,于是而有‘四·一二’到‘七·一五’的屠杀。”这标志着…………………【】A.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B.国民党反动派停止了北伐C.北洋军阀各派系全部垮台D.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10.“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与这首《告别》歌产生的背景相关的是【】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C.南昌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城D.中央红军突围西进开始长征11.观察《1925—1945年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统计图》(图3),图中1934—1937年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政府的镇压B.国民党军的“围剿”C.日本军队的屠杀D.共产国际的干预12.下面的卡片(图4)是某历史事件的简介。该事件的名称是……[】A.五四运动B.九一八事变C.一二·九运动D.七七事变13.“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上的这段话意在阐明………………【】A.日本侵华蓄谋已久B.西安事变发生原因C.抗日战争爆发起因D.国共两党一致对外14.“1938年6月,我们的部队初到江南,正是梅雨的时候。春天业已过去,战士们淋着雨在泥泞的道路上挣扎,尤其艰苦的是夜间行军,挺进敌后……急袭敌人汽车、仓库和空虚的城市。”这支部队是…………………【】A.工农红军B.八路军C.新四军D.人民解放军15.日本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投入的作战部队很少,仅仅11个师。相比之下,它在“满洲”有13个师,在中国内地省份驻有22个师。1945年初,仍有100万日军滞留在中国内地,还有约78万日军驻在中国东北。这说明⋯⋯⋯⋯⋯⋯⋯⋯⋯⋯⋯⋯⋯⋯⋯⋯⋯⋯⋯⋯⋯⋯⋯⋯⋯⋯⋯⋯⋯⋯【】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B.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最大C.日本军国主义具有凶残本性D.日本作战部队布局缺陷严重二、辨析改错(8分)16.中国近代史充满着抗争,饱含着血泪。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黄兴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经查,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改正:【】(2)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巴黎和会,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改正:【】(3)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改正:【】(4)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长沙。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改正: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革命并不彻底,而且产生了许多不幸的后果,令孙感到沮丧。他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不顾孙的反对,情愿同袁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而只接受了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即反对满洲异族统治的民族主义。—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革命并不彻底”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梳理产生了哪些“不幸的后果”。(4分)材料二“中等社会”革命的目标是推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因而已具有近代民主革命的品格,走出了改朝换代的轨辙。“五四”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下等社会”的力量得到了真正的发挥。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革命。而“中等社会”领导的革命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等社会”革命的代表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下等社会”的力量得到了真正的发挥”的主要史实。(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此为契机,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发动和主导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国民党由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也充分崭露头角,由一个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小团体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两党的宣传组织下,上千万工农群众被卷入到这场革命中。这在中国历史上亦是前所未有的。—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明确“以此为契机”中的“此”指代的历史事件,并概括“这场革命”有哪些历史意义。(4分)材料二这一天刚好爆发了卢沟桥事变。随着卢沟桥事变的迅速扩大,国民党在两党谈判中的优势地位迅速发生了逆转……中共宣言得以发表及蒋介石公开发表谈话承认接纳共产党,终于结束了这场耗时21个月之久的曲折接触和艰苦谈判的过程。国共之间的矛盾以政治方法得以解决。尽管,这种解决与蒋介石早先所设想的情况相差甚远……但它毕竟为中国的全面抗战赢得了一段可贵的内部和平时期。——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开头“这一天”的具体时间,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两党谈判”取得的主要成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共合作带来的积极影响的认识。(6分)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中国抗日战争艰苦卓绝,中国社会各阶层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请列出代表性事件及其入选理由。中国抗日战争代表性事件事件入选理由A.九一八事变B.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接受改编。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它标志着抗日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