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华人家庭媒体使用情况调查_第1页
印尼华人家庭媒体使用情况调查_第2页
印尼华人家庭媒体使用情况调查_第3页
印尼华人家庭媒体使用情况调查_第4页
印尼华人家庭媒体使用情况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印尼华人家庭媒体使用情况调查

1965年,印尼发生了“93c”事件,苏哈托上台指挥。出于建立“同质国家”的目的,苏哈托政府全面推行了一系列强制华人同化的政策。仅就媒体情况而言,1965年,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华文媒体被强行关闭。所有的华文报纸均被禁止出版,原来的《印度尼西亚日报》在1966年9月新办后,一半是华文,一半是印尼文。1978年,印尼商业与合作部长颁布的第286号条例明确规定禁止进口和流通华文印刷品。此后,直到1990年中国与印尼恢复外交关系后这一禁令才得到突破,允许中国台湾省民众在印尼为其子女开办学校,中文教科书、机械说明书也被允许带入印尼境内。1999年,瓦西德总统宣布解禁华文媒体,允许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办报、办广播。2001年2月,苏哈托统治时期颁布的第286号条例终被取消,这意味着华文报纸、图书、杂志、小册子等可以进入印尼(1)。经过多年的华人强制同化政策,现在印尼华人家庭在媒体特别是华文媒体使用方面情况如何?同一家庭三代人中对待华文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态度有没有不同?自2012年7月开始,笔者随机抽取印尼首都雅加达地区的5所华校就新生代华裔的民族文化认同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有21大题、108小题,内容涉及被调查对象的个人情况、语言、文化等方面。除个别题目不涉及爷爷、父母外,其他题目均有对被调查者家庭成员的调查,努力在对华人家庭三代人之间的对比中发现新生代华裔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新变化。其中有关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问题共有2大题、33小题,本文仅就调查中涉及的印尼华人家庭的媒体使用现状问题展开讨论。一、新生代华侨青少年基本特征本调查共发放问卷552份,回收问卷552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547份,有效率为99.1%。本调查问卷分别设有汉语版和印尼语版,新生代华裔青少年或因自身汉语水平原因或因阅读习惯,均选择印尼语版问卷进行作答。本调查对象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男生275人,占50.21%;女生272人,占49.79%。印尼籍524名,占95.75%,其中印尼籍华人375人,印尼籍华人混血儿149人;中国籍23名,占4.25%,其中华人混血儿9人。从新生代华裔青少年学历情况来看,有492位调查者填写了此题,其中大学生8人,占1.63%;高中生282名,占57.32%;初中生196人,占39.84%;小学生2人,占0.4%;其他4人。调查问卷显示,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父母多数从事商业活动,其中,310名新生代华裔青少年家庭情况一般,占56.73%;189名新生代华裔青少年家庭经济情况很好,占34.58%;28名新生代华裔青少年选择了“不好说”,15人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来自富裕家庭只有5人。所有新生代华裔青少年均出生于1990年以后,按2013年的统计,年龄最大者23岁,最小者11岁,平均年龄15.08岁。学习汉语最长的达18年,最少的为1年,平均学习汉语7年。从本次调查问卷的填写语言发现,能熟练运用汉语的人并不多,只有7.99%的新生代华裔青少年参加过“汉语桥”、“中华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他们的爷爷均出生在20世纪40~50年代,父母出生在20世纪60~70年代。二、代际对目标的变化本调查显示,在中文书籍、中文报纸和中文杂志之中,12.9%的华人家庭拥有最多的是中文书,8.6%的华人家庭拥有最多的是中文报纸和中文杂志,69.89%的华人家庭中没有任何中文的书刊杂志。这表明华人家庭中多少保留了汉语的言说环境和中文的阅读环境,这也是中华文化和华人认同意识的体现。调查发现,印尼华人家庭中,44.74%的祖辈习惯阅读中文报纸,几乎是阅读印尼报纸人数的两倍。新生代华裔常看印尼文的报纸,极少有人看中文、英文报纸,不常看报纸的人数占29.98%。对比可以看出,在华人家庭中,在爷爷、父母和孩子之间,辈份越长的越常阅读中文报纸,新生代华裔中文报纸阅读人数最少,其父母则更常阅读印尼语报纸。调查显示,在受调查的印尼华人家庭中,父母这一代人最经常阅读印尼语的杂志,而爷爷这一代人最经常阅读中文杂志,新生代华裔青少年则最少阅读中文杂志,印尼语杂志的阅读人数也不如父母辈,不过这一群体是阅读英文杂志最多的一代,而祖辈阅读英文杂志的比例最低。这表明,在印尼华人家庭中,英文正在受到青少年的重视。表3的调查显示,在新生代华裔青少年所在的华人家庭中,辈份越长,不常看影视的人数越多,绝大多数的华裔青少年常看影视节目。在常看影视的人群中,祖辈最常看中文影视,最少看英文影视;父母最常看印尼语影视,最少看英文影视;华裔青少年则常看英文和印尼语影视,最少看中文影视。表4的数据显示,只有27.38%的印尼新生代华裔不常收听广播,这一比例比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爷爷、父母不常收听广播的比例都低,而印尼新生代华裔的父母收听广播的人数是3代人中最少的。另外,无论是新生代华裔还是其祖辈、父辈,印尼语广播的收听比例都是所有语言的广播收听比例中最多的,而新生代华裔的爷爷收听汉语普通话与汉语方言广播的比例最高,新生代华裔收听汉语普通话与汉语广播的比例是3代人中最低的。从表5可以看出,印尼新生代华裔是最爱上网的一个群体,其最常浏览的网站是印尼语网站和英文网站,浏览中文网站的比例在新生代华裔青少年与其祖辈和父辈中是最低的;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爷爷是3代人中最不常上网的一个群体,上网最常浏览的是印尼文网站和中文网站,两者比例相差无几;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父母最常浏览的是印尼语网站,其次是英文网站,从比例来看,中文网站的浏览人数一般。课题组以中文、英文和印尼文3大主要语言为例,对新生代华裔青少年对包括报纸、杂志、影视、广播、网络等在内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综合统计,具体见表6。从表6的数据来看,就印尼华人家庭而言,代际不同,对媒体的使用倾向也不相同。新生代华裔更倾向于选择网络这类新媒体,而老一辈华人则更喜欢使用纸媒等传统媒体。具体而言,就报纸、杂志这一类纸质媒体来说,印尼华人家庭中3代人的选择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一点可以从下面的图1看出来。其中,英文报纸与英文杂志的阅读比例都是最低的。中文报纸、杂志的阅读情况与代际关系呈正相关,即辈份越高,阅读中文报纸与杂志的人数越多。中文报纸与中文杂志的折线最高峰值都落在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爷爷处,这说明,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爷爷阅读中文报刊杂志的人数最多,而新生代华裔青少年与其父母的中文报刊杂志阅读人数都不多,而印尼文报纸杂志的最高峰值都在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父母处,最低值与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爷爷对应,这表明,华人家庭中的第二代最常阅读印尼文报纸杂志,第一代则最少阅读印尼文报纸杂志,而第三代即新生代华裔介于两者之间。从图2上可以看到,中文影视收视情况与代际关系呈正相关,即辈份越高,收看中文影视的人数越多。英文影视收视情况与代际关系呈负相关,即辈份越高,收看英文影视的人数越少。印尼语影视收视情况则与代际关系呈M型变化,即辈份最高与辈份最低的都是收看印尼语影视最少的一个群体,而第二代则是收看印尼语影视最多的一个群体。华人家庭中祖辈看中文影视的人数最多,看英文影视的人数最少,而印尼语影视的收看人数介于第三代和第二代之间。第二代中收看印尼语影视的人数最多,新生代华裔则是收看英文影视人数最多、收看中文影视人数最少的一代人,其中印尼语影视的收看人数介于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图3是印尼华人家庭中3代人收听广播的折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无论哪一代,英文广播的收听比例都是最低的。中文广播收听情况与代际关系呈正相关,即辈份越高,中文广播收听人数比例越高。而印尼语广播收听情况与代际关系呈负相关,即辈份越高,收听印尼语广播的人数比例越低。在华人家庭中爷爷辈是收听中文广播最多的一个群体,同时又是收听印尼语广播人数最少的一个群体。第三代收听印尼语广播的比例最高,收听中文广播的比例最低,第二代则介于第一代和第三代之间。图4是华人家庭网站浏览情况的折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到,中文网站与代际关系呈正相关,即辈份越高,使用比例越高;英文网站与印尼语网站则与代际关系呈负相关,即辈份越高,使用比例越低。华人家庭中第一代最常浏览中文网站,最少浏览英文网站;第二代浏览最多的是印尼语网站,其次是英文网站,再次为中文网站;第三代浏览最多的是印尼语网站,其次是英文网站,中文网站的浏览比例是三代人中最低的,且无论是印尼语网站还是英文网站都是第三代浏览人数最多。本调研组对印尼华人家庭中3代人对各类媒体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见表7。图5显示,新生代华裔青少年最常用的媒体为网络,其次为影视,再次为广播、杂志和报纸;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爷爷最常用的媒体为报纸,其次为广播,再次为影视、杂志和网络;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父亲最常用的媒体为报纸,其次为影视,再次为杂志、广播和网络;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母亲最常用的媒体为影视,其次为报纸,再次为杂志、广播和网络。这表明,新生代华裔接受新媒体的能力远较其祖辈、父辈强,其祖辈、父辈仍停留在接受传统媒体的阶段。图6显示,新生代华裔青少年最不常用的媒体按比例多少依次是报纸、广播、影视、杂志、网络,即新生代华裔不看报纸的人数最多,不上网的人数最少。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父亲最不常用的媒体按比例多少依次为网络、杂志、广播、影视、报纸,即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父亲在各类媒体中,不上网的人数最多,不看报纸的人最少。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母亲最不常用的媒体按比例多少依次为网络、广播、报纸、杂志、影视,即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母亲在各类媒体中,不上网的人数最多,不看影视的人数最少。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爷爷最不常用的媒体按比例多少依次为网络、杂志、影视、广播、报纸,即华人家庭的第一代在各类媒体中,不上网的人数最多,不看报纸的人最少。表8显示,在报纸、杂志这一类纸质媒体的使用语言中,印尼华人家庭3代人之间有较明显的倾向性,第一代华人更愿意阅读繁体字的报纸、杂志,比例高达88.14%;第二代和第三代则更倾向于阅读简体字的报纸、杂志,而且这一意愿在第三代华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比例为81.75%。这主要是因为印尼老一辈华人多数接受的是繁体字教育,而新生代华裔使用的中文教材语言已绝大多数是简体字。三、新生代华人家庭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就印尼华人家庭而言,代际不同,对媒体的使用倾向也不相同。新生代华裔更倾向于选择网络这类新媒体,而老一辈华人则更喜欢使用纸媒等传统媒体。在传统媒体中,中文报纸、杂志的阅读情况与代际关系呈正相关,即辈份越高,阅读中文报纸与杂志的人数越多。中文广播收听情况与代际关系呈正相关,即辈份越高,中文广播收听人数比例越高。而印尼语广播收听情况与代际关系呈负相关,即辈份越高,收听印尼语广播的人数比例越低。中文影视收视情况与代际关系呈正相关,即辈份越高,收看中文影视的人数越多。英文影视收视情况与代际关系呈负相关,即辈份越高,收看英文影视的人数越少。印尼语影视收视情况则与代际关系呈M型变化,即辈份最高与辈份最低的都是收看印尼语影视最少的一个群体,而第二代则是收看印尼语影视最多的一个群体。就新媒体来说,在印尼华人家庭中,网络使用总体情况与代际关系呈负相关,祖辈辈份最高,但网络使用人数最少。中文网站与代际关系呈正相关,即辈份越高,使用比例越高;英文网站与印尼语网站则与代际关系呈负相关,即辈份越高,使用比例越低。印尼华人家庭在常用媒体使用方面代际区别明显,辈份越高越惯于接受传统媒体,在印尼华人家庭中祖辈、父辈仍较多停留在接受传统媒体的阶段,报纸、广播、影视是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爷爷与父母常用的媒体;而新生代华裔接受新媒体的能力远较其祖辈、父辈强,网络已成为新生代华裔青少年最常用的媒体。新生代华裔青少年最不常用的媒体按比例多少依次是报纸、广播、影视、杂志、网络,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父亲最不常用的媒体按比例多少依次为网络、杂志、广播、影视、报纸,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母亲最不常用的媒体按比例多少依次为网络、广播、报纸、杂志、影视,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爷爷最不常用的媒体按比例多少依次为网络、杂志、影视、广播、报纸。印尼华人家庭中,祖辈是阅读中文报纸、中文杂志,收看中文影视节目,收听汉语普通话与汉语方言广播最多,上网最少的一个群体;父辈最常阅读印尼语报纸、杂志,最常收看印尼语影视,最常浏览印尼语网站;新生代华裔是阅读中文报纸、杂志,收看中文影视、收听汉语普通话与汉语广播人数最少,阅读英文报纸、杂志、收看英文影视、上网最多的一个群体,其最常浏览的网站是印尼语网站和英文网站,浏览中文网站的人数最少。在报纸、杂志这一类纸质媒体的使用语言中,印尼华人家庭3代人之间有较明显的倾向性,第一代华人更愿意阅读繁体字的报纸、杂志,第二代和第三代则更倾向于阅读简体字的报纸、杂志,而且这一特点在第三代华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与印尼的国家政策、教育政策、个体语言水平与兴趣有关。印尼政府实行的强制同化政策客观上使印尼华侨华人的国家认同发生了变化。有学者在2006年曾对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印尼华裔学生进行了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调查后认为“印尼华裔青少年已经基本上脱离了华侨意识,已经明确建立了对印度尼西亚国家的认同”(1)。因此,在华人家庭三代人中,祖辈是最自觉接受中文报刊、杂志、影视等影响的一个群体,而第二代与第三代则更倾向于接受以印尼语为介质的报纸、影视等媒体。仅就中文报刊发展历史而言,20世纪初在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下,印尼华文报刊初兴,1909年有4家华文周报同时发行,但因经费拮据等原因,有些周刊发行时间不长。1939年,华人华侨办的华文报纸有7家,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