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3《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文字版|含答案)一、情景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并序)》中有不少对秋江月夜的描写,如“”和“”,前者营造出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后者则烘托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2)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展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4)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择师的标准,无关地位和年龄,而应是“,”。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用心躁也”。(2)韩愈在《师说》中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其中总结全文,并点明写作《师说》的直接目的的句子是:“,。”(3)秦观在《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胜过人间凡俗之爱的句子是:“,。”(4)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的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二、小阅读-课内3.下列诗句所用音乐描写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C.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4.下列对《琵琶行(并序)》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一句,点出了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易,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B.“主人下马客在船”与“主人忘归客不发”句式相同,一句之中兼写主客,前后映衬,但二者所表达的感情却并不相同。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正面描写音乐,因为琵琶女弹奏的艺术魅力,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D.诗歌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营造出一种苍凉凄清的氛围,为作者的叙述和情感抒发奠定了环境基础。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重题)白居易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犹慵起”三字,反映出诗人的慵懒状态,也直接道出他已经有点厌倦宦途生涯。B.颔联写了作者倚枕听钟声、拨帘看山雪的情景,细腻传神,寓情于景,充满了生活情趣。C.颈联写诗人虽然处境卑微,但是如果想在此安度余生,得到司马这个职务,已经知足了。D.尾联引人深思,传达出作者恬淡的心境,苏东坡“心安处是吾乡”的想法与之不谋而合。6.同样是被贬江州的诗作,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此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段一: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行》。(白居易《琵琶行·序》)文段二: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句,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输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水/B.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C.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D.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B.京都,指唐朝首都长安。古人也把首都称作京师,如《登秦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C.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D.谪,指贬官降职,文段一中“左迁”与文段二中“贬为江表刺史”中的“贬”也有此意。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B.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C.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D.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抓捕刺客,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2)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11.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段一: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序》)文段二: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句,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B.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C.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D.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B.京都,指唐朝首都长安。古人也把首都称作京师,如《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C.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D.谪,指贬官降职,文段一中“左迁”与文段二中“贬为江表刺史”中的“贬”也有此意。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B.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C.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D.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抓捕刺客,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2)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16.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巡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资振护无吝。巡长七尺,须髯每怒尽张,大小四百战,斩将三百、卒十余万。每战,不亲临行阵,有退者,巡已立其所,谓曰:“我不去此,为我决战。”士感其诚,皆一当百。令狐潮以贼众四万薄城,人大恐。巡设百楼,栅城上,束刍灌膏以焚焉,贼不敢向,巡伺击之。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士带甲食,裹疮斗,潮遂败走,追之,几获。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合。远自以材不及巡,请禀军事而居其下,巡受不辞,远专治军粮战具。巡欲击陈留,子琦闻,复围城。巡语其下曰:“吾蒙上恩,贼若复来,正有死耳!”巡、远亲鼓之,贼溃,追北数十里。有大酋被甲,引拓羯千骑麾帜①乘城招巡。巡阴缒勇士数十人隍中②,酋恃众不为备,城上噪,伏发禽之。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使南霁云射,一发中左目,贼还。贼将李怀忠过城下,巡问:“君事胡几何?”曰:“二期。”巡曰:“君祖、父官乎?”曰:“然。”巡曰:“君世受官,食天子粟,奈何从贼?自古悖逆终夷灭,一旦事平,君父母妻子并诛,何忍为此?”怀忠掩涕去,俄率其党数十人降。巡前后说降贼将甚多,皆得其死力。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巡西向拜曰:“孤城备竭,弗能全,臣生不报陛下,死为鬼以疠贼。”城遂陷,与远俱执。子琦谓巡曰:“闻公督战,大呼辄眦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是?”答曰:“吾欲气吞逆贼,顾力屈耳。”子琦怒,以刀抉其口,齿存者三四。巡骂曰:“我为君父死,尔附贼,乃犬彘也,安得久!”子琦服其节,将释之。或曰:“彼守义者,乌肯为我用?且得众心,不可留。”乃以刃胁降,巡不屈,亦不肯降,乃遇害。巡年四十九。(选自《新唐书·张巡传》,有改动)[注]①麾帜:将帅的旗帜。②缒: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隍:没有水的城壕。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B.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C.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D.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或以困厄归者”的“以”和《短歌行》中“慨当以慷”的“以”意思相同。②“令狐潮以贼众四万薄城”的“薄”是迫近、逼近的意思。③“贼若复来”的“来”和《琵琶行》中“去来江口守空船”的“来”意思相同。④“追北数十里”的“北”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赢得仓皇北顾”的“北”意思不同。⑤“二期”的“期”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的“期”意思相同。⑥“君祖、父官乎”中的“官”与“君世受官”中的“官”意思相同。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巡外放做地方官时政绩突出,很讲节义,带兵打仗时,虽不亲临一线作战,但依然亲自督战,鼓舞士气,很好地激发了士兵的战斗力。B.张巡面对令狐潮带重兵侵犯时,想方设法坚守城池,历经大小百次战斗,最终击败贼兵,并且乘胜追击,几经挫折终于将令狐潮抓住。C.张巡接受主持睢阳军事的重担,暗中埋伏勇士,抓获企图招降的贼兵头目,采用奇谋,射中尹子琦的左眼,迫使围城的贼兵退去。D.张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为国效忠、为家尽孝等角度说服贼将李怀忠带兵前来投降;这样的事例很多,并且降将们都拼死效力。20.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古悖逆终夷灭,一旦事平,君父母妻子并诛,何忍为此?(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白居易《琵琶行(并序)》)21.简要说明敌人最终没有释放张巡的原因。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密,字令伯,键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努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劫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注】①改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中间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对应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常A望B内C转D而E朝F廷G无H援I乃J迁K汉L中M太N守0自P以Q失R分S怀T怨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谨,“密奉事以孝谨闻”中的“谨”与《陈情表》中的“谨拜表以闻”中的“谨”意义不同,前者为“恭敬”,后者为“谨慎"。B.征,在文中的意思同征辟。征辟,是从汉代开始出现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C.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阕,指终了。D.出,“出为温令”中的“出”与《琵琶行(并序)》中的“予出官二年,感斯人言”中的“出”意义相同,都是指古时候京官外调。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祖母含辛茹苦将其养大。曾在蜀汉任职为官,蜀汉被平定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之由婉拒。B.李密之所以将安乐公与齐桓公相提并论,是因为他觉得两人的情况相似,都因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也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C.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停召他人朝为官。祖母去世后,李密立即被晋武帝再次征召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隐含他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中无靠山未能如愿,心怀不满。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奏请免其官职。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2)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26.李密以“孝谨闻”,也因“有才能”服众。为何说李密“有才能”?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参考答案:1.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D4.C5.B6.本诗触境怡情,及时行乐,对迁谪之感毫不挂怀,充分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心态。《琵琶行》全诗感情悲苦,充分表达了自己“谪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