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变形记(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变形记(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变形记(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变形记(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感到浑身禁锢在甲壳之中——《变形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现代派小说荒诞与真实的统一性。2.理解现代派小说对人心理的逼真描摹,领会其隐喻。3.深入认识与思考现代人生存的困境。教学重难点分析格里高尔变形典型意义,理解其所具有的批判性和讽刺性。学习情境:出版社将在卡夫卡诞辰之际再次推出《变形记》再版,并拟邀同学们结合文本内容,为《变形记》封面设计、扉页设计和序言撰写提供可行性的意见与建议。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教学过程:【任务一】封面探虚实1.对比国内出版社的《变形记》封面图,概括国内出版的《变形记》封面图的共同点。2.诸多国内出版社在出版《变形记》时封面都会首先选画甲虫。然而卡夫卡在1915年致信出版《变形记》的出版社时,曾提到他是出于对文本更深的理解而阐明“这个甲虫本身是不可画出的”。请同学们结合文本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这个甲虫是不可画出的?致库尔特·沃尔夫出版社:最近来信说,奥托马尔·施塔克将为《变形记》设计封面。.....·由于施塔克真的要动笔了,于是我想到这样的问题,他会不会去画那个甲虫本身?别画这个,千万别画那个!我不是想限制他的权利范围,而仅仅是根据我对这个故事显然是更深的理解提出请求的。这个甲虫本身是不可画出的。即使作为远景也不行FrnngRrfhe小结:甲虫是虚构的。甲虫是荒谬的。“大得吓人的甲壳虫”却有“细得可怜的腿脚”。【任务二】扉页窥全貌现代派小说文明于它突出的心理描写。因此出版社拟打算创意性地将格里高尔的复杂冗长的心理描写以格里高尔心理树洞的形式在《变形记》扉页中展现出来。1.细读格里高尔在变成甲虫的心理描写(4-6,17,28),并把他的心理描写以心理树洞的形式简要地概括整理。追问1:从格里高尔的心理树洞里我们可以窥探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追问2:甲虫很显然它不可被画,因为不仅是虚构的,而且它已经是卡夫卡的一种隐喻。请结合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分析与以下相关阅读材料,思考甲虫到底隐喻了什么?1908年卡夫卡《乡村婚事》:当我躺在床上时,我相信自己是一只大甲虫。1911年卡夫卡日记:我感到浑身禁锢在甲壳之中。卡夫卡是第一个民用安全帽的设计者。追问3:真正变形的到底是格里高尔,还是父母和妹妹和商务代理人呢?小结:卡夫卡在虚构的高墙上凿了一个洞眼“甲虫”,透过这只不存在的甲虫,我们得以窥见残酷、极端而全面的人性。甲壳虫背负重重的壳,隐喻人背负沉重的压力,不堪重负;甲壳同时隐喻保护自己的保护壳,隐喻对外在客观世界的逃避与恐惧。变形是既是格里高尔,更是除他以外的所有人。【学习任务三】序言引思考出版社打算邀请同学们来为这一版《变形记》的出版撰写序言。请同学们结合以下主题,为《变形记》写150字左右的关于小说主题的小序。1.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里曾写到:“意识到的东西太多了。——也是一种病,一种彻头彻尾的病!”当我们纵观格里高尔的意识(心理树洞),会发现他的意识里都是父母、妹妹、老板、协理、工作等等,却唯独少了他自己……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讨论并以此为序言主题,即当一个人的意识完全以他人为中心,被他者的意志所霸占,他还是一个完整的人吗?为什么?2.莎士比亚写下“啊,上帝/即便被困在坚果壳中/我仍相信自己是无限空间的国王”,人类在文艺复兴的光辉里获得了自由而强烈的自我意识,而当世界都在享受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时,卡夫卡却在日记里写下“我感到浑身禁锢在甲壳之中”,最终写出《变形记》,当今社会互联网四通八达,信息爆炸式喷涌,却出现的“抑郁症”“社恐”等人的意识对社会做出的反应——这是否意味着当人类文明愈发精致时,对人性的异化就越强烈呢?请思考并谈谈你的理解,以此作为《变形记》的后记。教学反思卡夫卡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变形记》是卡夫卡作品中较为容易阅读的一篇。我教学设计的初衷是想让学生感受“被嫌弃的甲虫的余生”的内心世界,想让学生尝试去理解卡夫卡“将微不足道的心理描写写得与兵荒马乱的战争等量齐观”,更想让学生去领悟卡夫卡“在虚构的高墙上砸了一个洞,透过这个洞眼,我们得以窥见整个全面、极端而残酷、真实的人性”。基于此,我以“再版《变形记》”的情境设计为依托,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导向,封面设计推动学生理解文本“虚构”与“真实”的统一性,扉页设计助力学生结合文本体悟与理解表现主义逼真的心理描写,序言撰写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现代人“意识以他人为中心后自我的归属”问题。整个课堂活动依旧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没有充分锻炼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教师在上课过程的引导总是以点为主,而没有让学生主动完整梳理概括每一个具体问题。第二,任务设计“头重脚轻”。学习任务在完成过程中往往要求师生共同聚焦文本,并由文本发散思考,但当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往往缺少复盘梳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