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后提能训练-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后提能训练-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后提能训练-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后提能训练-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后提能训练-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第12课【基础巩固】1.在车子制成以后,很多牲畜是专为拉车而被饲养的。拉一辆重车往往和背负肩载同样艰难,但车轮却使畜力的效果增加了一倍。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A.陆上交通的艰难B.陆上交通的进步C.人们懂得节省力气D.畜力的巧妙使用2.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用来运输官府物资;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元朝的这种做法()A.促进了地区之间的交流B.有利于军政大权的集中C.显示了元朝的强盛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3.166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德里凯建设一条运河,这条运河后来成为17世纪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其目的是“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这一“17世纪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项目”是()A.米迪运河B.苏伊士运河C.通海运河D.巴拿马运河4.宋代泉州港市舶司官员每年都要会同地方官去西郊的延福寺,共同为中外海舶的安全航行举行祈风仪式,祭祀海神通远王以祈求顺风。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祭祀和祈福观念深入人心B.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C.东南沿海社会影响力上升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5.1649年9月,俄国探险家捷日纽夫和阿列克塞的船队绕过亚洲东北端,通过了亚洲和美洲间的海峡(后称白令海峡),证明了亚洲大陆和美洲大陆隔海相望;1740年,白令奉沙皇之命又开拓了从阿瓦恰湾到阿拉斯加的航路,踏上了美洲大陆。这些航海探险活动()A.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B.进一步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C.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D.表明俄国航海技术水平领先世界6.1836-1837年,英国增加了近千英里铁路;1843年,英国的铁路里程达到了2000英里,1848年达到了5000英里。1850年,英国干线铁路网基本形成。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运输革命引领工业革命B.城市化的进程开始加速C.动力革命促进交通发展D.工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7.京汉铁路正式通车后,武汉闹市区不再局限于长江边的租界一隅,以前被称为“草庐茅店,三五零星”的硚口至谌家矶一带,也变得“三十里几比室直连矣”。由此可见,近代中国铁路建设()A.促进了城区面貌的变迁B.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改变C.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D.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8.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在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其中所反映的是()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西方建筑风格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样式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能力提升】9.共和国时期,罗马已经修筑了通向南方卡普亚的阿庇安大道。帝国建立后,罗马人筑路的步伐并未停止,如德鲁苏战役后,克劳迪亚大道“使得阿尔卑斯山脉可以通行”。1世纪末2世纪初,罗马道路修筑至中东地区等。据此可知,古代罗马()A.对外扩张促进交通发展B.交通进步保障边境安定C.道路修建维持帝国繁荣D.边疆开发加快道路建设10.在征服百越时,秦始皇派监御史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主持开凿了一条连接湘水和离水的运河以“通粮道”,并于公元前214年竣工,这就是兴安运河,唐以后称“灵渠”。这条运河()A.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B.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C.在唐朝以后逐渐受到人们重视D.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11.自永乐迁都后,漕运已然成为国之命脉,朝廷内府所需物资及军队屯驻所需粮草皆由漕运实现。1438年,明朝廷正式诏令,允许加带“随船土宜(地方特产)”,其后允许携带的农业特产的数额不断增加,流通的地方特产也越来越多。这一政策变化()A.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发展B.说明政府强化了经济管控C.缩小了南北方的经济差距D.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12.新航路开辟使得大洲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互通有无的商品流通和日益频繁的人员交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上述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A.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使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C.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D.使亚洲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3.开凿于1817—1825年的横贯纽约州境内的伊利运河,沟通了美国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内陆地区,促进了纽约市的发展。这表明()A.沿海城市的发展必须依靠运河B.交通改善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C.工业革命已经在美国广泛开展D.富尔顿汽船的发明提供了前提14.“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时可运官粮客货,有事时装载援兵军火,借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实践这种主张的是()A.北洋水师正式成立B.汉阳铁厂的兴办C.福州船政局的兴办D.轮船招商局的兴办15.元朝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使山东济宁市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但至清末,新兴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兴起,对济宁市造成了极大冲击,使之日益衰落。这表明()A.大运河促进城市兴旺B.新式交通也具有局限性C.运河沿岸城市落伍了D.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变迁16.1878年,经总理衙门批准,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公路已经不能满足大批量运输的需要。煤、铁、矿石、陶瓷器皿等,很难靠车马运输。1761年开凿的第一条内陆运河——布里奇沃特运河,从沃斯利到曼彻斯特,由布里奇沃特公爵投资建设,直接目的是把他领地上的煤运送到工业区。它开创了由议会授权、私人开凿人工运河的先例,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第一次投资高潮,大批运河法案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船闸和运河隧道的出现解决了穿越高地的挑战,而横跨峡谷的任务则交给高架运河渠来完成。1835年,伯明翰—曼彻斯特运河的竣工通航标志着英国运河系统的构建基本结束。运河连通了全国几乎所有的重要河流,对开通全国性市场起了重大作用。但运河由各地独自兴建经营,运河船闸尺寸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运河之间缺乏协调,这些因素致使运河和河流运输系统支离破碎,效率低下,制约了一体化的发展后劲,随着铁路运输日渐兴起,大多数运河公司被市场淘汰。——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材料二王朝建立初期的治水需要巨大的投资,只能是国家机器提供。在恢复重建阶段后,国家管理作用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委派官员协调水利利益之间的冲突。明清两代政府至少有8次拨银维修桂柳古运河上的各种水利设施。官员、地方乡绅、平民百姓作为水利共同体,在由国家搭建的大框架下,共同对水利事务进行管理。康熙年间,河道总督靳辅采取“黄运分立”“避黄济运”的方针,在明代开凿的直河、洳河的基础上,另开中河,这一举措最终完善了大运河体系,奠定了康乾盛世的经济基础。每年运河往来潜运船只除装载正耗粮米外,还可附带一定数量的免税土产货物。——摘编自廖艳彬《20年来国内明清水利社会史研究回顾》等(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英国布里奇沃特运河与中国中河通航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中英运河治理的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兴修运河的启示。18.京滨铁路是日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60年代末,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1869年,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商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京滨铁路于1872年全线竣工。明治天皇和政府主要官员参加了铁路开通仪式。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报刊竞相报道火车的神奇之处,不再视火车为“奇技淫巧”。“洋货”“洋风”“洋俗”也以铁路为媒介迅速流行开来,东京也吹拂洋化之风,铁路和时髦的银座街区一同被视为“文明开化”的象征。日本铁路事业的发展由此呈不可逆转之势。——摘编自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日本铁路史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滨铁路得以建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建京滨铁路对日本的影响。答案1【答案】B【解析】材料“在车子制成以后……但车轮却使畜力的效果增加了一倍”体现了古代陆上交通的进步,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陆上交通的艰难,而是陆上交通的进步,故A项错误;材料以交通为核心,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交通的进步而不是畜力的使用,故D项错误。2【答案】D【解析】元朝修筑驿道和驿站,设立急递铺,用来运输官府物资,传递公文,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区之间的交流,排除A项;元朝修筑驿道和驿站,设立急递铺,无法体现军政大权的集中,排除B项;元朝修筑驿道和驿站,设立急递铺,目的是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不是显示元朝的强盛,排除C项。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法国”“避开直布罗陀海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工程项目是米迪运河,故A项正确。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每年市舶司官员都要为中外海舶的安全航行举行祈风仪式,体现了宋代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市舶司官员举行祈风仪式,无法体现祭祀和祈福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东南沿海社会影响力上升,排除C项;宋代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俄国的探险家开辟了从亚洲东北端前往美洲大陆的新航路以及从阿瓦恰湾到阿拉斯加的航路,进一步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故B项正确;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排除A项;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排除C项;材料未将俄国的航海技术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发明并得到广泛应用,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蒸汽机车的发明,推动了英国铁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这体现了动力革命促进交通发展,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催生了运输革命,而非运输革命引领工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与城市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工业污染问题,排除D项。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京汉铁路通车后,武汉闹市区的范围扩大,原来偏远荒凉的郊区也逐渐繁华起来,这反映了铁路建设对城区面貌的影响,故A项正确。8【答案】A【解析】材料“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说明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选A项。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人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为加强对各地的管理,修建了通往各地的道路,故A项正确;交通进步有利于加强对各地的管理,但不能说是保障边境安定,排除B项;帝国的强大和繁荣推动了道路的修建,排除C项;道路建设加快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修建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故B项正确;灵渠是在秦统一全国后开凿的,排除A项;这条运河在唐以后称“灵渠”,并非是说灵渠在唐朝以后逐渐受到人们重视,排除C项;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是都江堰,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允许加带‘随船土宜(地方特产)’,其后允许携带的农业特产的数额不断增加,流通的地方特产也越来越多”可知,政府放松对流通商品的控制,有利于各地特产的广泛流通,促进跨区域贸易的繁荣,故D项正确;政府放松对流通商品的控制,不会抑制商帮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说明政府对经济的管控有所放松,排除B项;政府放松对流通商品的控制与南北方经济差距的缩小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C项。1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使得大洲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可知,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A项正确。13【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伊利运河的开通促进了纽约市的发展,故B项正确。14【答案】D【解析】材料“必须劝民自置……借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反映了要与外国争利,实践这种主张的是洋务派建立的民用企业,故D项正确;北洋水师对抗的是外国的海军,不在争利的范畴,排除A项;汉阳铁厂和福州船政局属于军事工业,排除B、C两项。15【答案】D【解析】济宁市因运河而兴旺,因铁路而衰落,体现了交通发展对城市变迁的影响,故D项正确。1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式邮递方式的出现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关税主权,排除A项;近代中国邮政体制的建立以大清邮政官局的设立为标志,排除B项;材料与中国外交近代化无关,排除C项。17【答案】(1)历史背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思想解放与逐利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小农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本思想和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2)不同之处:主体不同——中国的运河治理以国家或宗族、行政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