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百家争鸣(导学案)学习目标:①知道春秋时期老子、孔子创立的学派及思想主张。②知道战国时期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理解百家争鸣的意义。③学习古代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学习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一、老子1.地位:春秋后期人,学派创始人。2.主张(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3)在政治上主张“”。3.相关著作: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家的经典——《老子》()一书中。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地位:春秋后期鲁国人,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2.思想主张(1)核心思想是“”,提出“仁者爱人”。(2)主张,反对苛政。3.教育成就(1)创办,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2)注重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4.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一书。5.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影响。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三、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学派代表主要主张墨家墨子主张“”“非攻”,要求人民互爱互利;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儒家孟子实行“”;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荀子实行“”道家庄子治国要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法家韩非,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统治3.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1.《论语》是孔子死后,其弟子将他的言论整理而成的,不是孔子的代表作。据传孔子编撰过《春秋》等典籍。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诸侯争霸兼并,法家思想顺应时局需要,受到统治者青睐。儒家的政治理念体现了民本思想,虽不适应春秋战国纷争的时代需求,但对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3.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的体现: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道家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探究一:老子认为社会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基于此原因老子提出了什么样的政治主张?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什么都不做么?对此你有何认识?探究二:百家争鸣的形成条件和评价。探究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战国时代,士已成为巨大的文化阶层,专门研究学问的“学士”地位最高。其中,以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为佼佼者。他们竞相表现,各逞其智,造成了学术的空前繁荣,产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摘编自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材料二
孔子认为固邦的根本在于安民,安民则需要富民、教民;孟子则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指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发生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家、儒家和法家在治国理念上的差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诸子思想的共同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知识拓展】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在各个领域的主要表现。(1)经济:铁犁牛耕广泛使用,生产力飞速发展,封建经济产生,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并通过各国变法最终确立下来。(2)政治:诸侯争霸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先后在各诸侯国开展了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典型代表:商鞅变法)(3)军事: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社会动荡。(4)思想:社会的变革促使思想界空前活跃,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质疑和争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其中属于儒家思想的是(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C.“以法治国” D.“仁”“为政以德”2.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3.在《先秦功利思想研究》中写道:“法家的很多观点,如利害相生、赏罚关系、‘法’‘术’与‘势’之间的关系、以刑去刑等方面……可以说是道家辩证法在伦理、政治理论领域的生动体现。”这主要体现了百家争鸣中(
)A.道家学派满足君主需要 B.法家思想源于道家辩证法C.不同学派相互吸收融合 D.法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4.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商鞅在《商君书·更法》中则说:“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这表明(
)A.两者都意在维护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利益B.两者都在规劝统治者要积极地创新变革C.时代差异使两者对变革社会的主张不同D.商鞅明显比孔子对社会的认知程度更深5.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于儒家学说对于“器以藏礼”“器以载道”的物质文化观念,墨家在造物艺术方面则体现了功利与实用的价值特征,进而表现出与儒家礼制观念针锋相对的价值倾向。这种不同从根本上反映了双方(
)A.有着不同的思想渊源 B.兴起时代的不同风尚C.不同阶层利益的冲突 D.价值判断的不同倾向6.《管子·四时》中写道,阴阳变化是天地的根本道理,四时运行是阴阳的根本规则,刑德适合四时则生福,违背四时则生祸。君王要按时节推行政令,春夏施德,秋冬施刑。这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A.兼爱尚贤 B.道法自然 C.仁爱和谐 D.以农为本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主张。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孔子和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观念,对中华文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教材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的“文化中国”“大一统”“兼容天下”“爱国主义”等观念,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内容。正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了中国人的共识,形成了民族文化认同感,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摘编自《中国估统文化的现实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哪些。(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社会,面对外来文化的涌入,我们如何做到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课前预习】一、1.楚国道家2.(1)顺应自然(2)对立面(3)无为而治3.《道德经》二、1.儒家2.(1)仁(2)以德治国3.(1)私学有教无类(2)道德教育4.《论语》三、1.诸子百家2.兼爱节俭仁政礼治顺应自然以法治国中央集权专制3.百家争鸣第一次思想文化【课中探究】探究一解析:统治者过多干预,“无为而治”不是。无为并非放任不管,而是不妄为,让万物按自然规律发展,顺应自然,不过多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探究二解析:(1)形成条件①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提高,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发展。②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封建地主阶级逐步取代奴隶主阶级掌握了政权,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旧势力的斗争十分剧烈。③学术思想大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不同派别的学者对治理国家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相互辩论,相互抨击。于是,在思想和学术领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评价①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众多,但阶级立场鲜明,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斗争。②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探究三【答案】(1)背景:士已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专门研究学问;竞相表现,各逞其智,造成了学术的空前繁荣。道家: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儒家:主张“德治”和“仁政;法家:提出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共同点:都包含有民本思想。【素养评价】1.【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政治上提倡以德治国,主张“为政以德”,D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政治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主张,“以法治国”是法家学派集大成者韩非子的主张,均不属于儒家思想,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2.【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他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A项正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均与题意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A项。3.【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法家的很多观点,如利害相生、赏罚关系、‘法’‘术’与‘势’之间的关系、以刑去刑等方面……可以说是道家辩证法在伦理、政治理论领域的生动体现。”可知,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说明了百家争鸣时不同学派相互吸收融合,C项正确;题干说明法家学派吸收了道家的辩证法的思想,没有提及道家学派是否满足君主需要,排除A项;法家思想源于道家辩证法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不同学派相互吸收融合,法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孔子认为制度具有传承性,后代只是对前代的损益,因此无论多久其发展都会有迹可循。而商鞅则认为三代的礼制不同却都成就王业,五霸的法度不同也都成就霸业,因此应该进行不法古的改革创新。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时代差异使两者对变革社会的要求不同,C项正确;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阶级,排除A项;孔子主张有守旧的一面,不主张创新变革,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对比两者认知程度的深浅,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进而表现出与儒家礼制观念针锋相对的价值倾向”和结合所学知识,儒家强调以德治国、实行仁政,更多侧重于符合统治者的管理要求,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映了普通群众的意愿,儒家和墨家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的主张,C项正确;有着不同的思想渊源,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儒家、墨家都兴起于春秋战国大争之世,排除B项;价值判断的不同倾向,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阴阳变化是天地的根本道理,四时运行是阴阳的根本规则,刑德适合四时则生福,违背四时则生祸。”结合所学知识,“道法自然”是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根据材料“君王要按时节推行政令”可知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道法自然”,B项正确;“兼爱尚贤”指的是爱人,爱百姓而达到互爱互助,而不是互怨互损,崇尚有才能的人,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君王要按时节推行政令”顺应的是自然规律,没有体现“仁爱和谐”,排除C项;“以农为本”是重视农业,“君王要按时节推行政令,春夏施德,秋冬施刑”指的是顺应自然规律来施政,不是“以农为本”,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1)重视以人为本;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主张和而不同。(2)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观念的认同;推动了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不断发展;促进民族精神的近代化发展等。(3)坚持唯物史观指导,科学对待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等。【详解】(1)内涵:根据材料一“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可知,这体现出,重视以人为本,政治伦理上体现民本思想;依据材料一“天下之本在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宠物领养及长期抚养费用保障协议
- 企业员工股权激励与公司社会责任履行协议
- DB42-T 2025-2023 马铃薯-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 2023年软件测试基础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 高一历史备课组期末工作总结模版
- 2023年全国安全知识竞赛经典题库及答案(共220题)
- 辽宁省葫芦岛市海滨九年一贯制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二模生物试题(文、理)试卷含解析
-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2025年初三七校联合体考前冲刺交流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政治学政治体制比较与变迁题库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2025年数学五下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第四次大联考生物试题
- 利用热释光剂量探测器测量射线剂量
- 大病历模板-住院病历
- GB/T 602-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 GB/T 18657.1-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帧格式
- GB/T 15608-2006中国颜色体系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散文和小说阅读
- 【人卫九版内分泌科】第十一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课件
- 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档案 模板
- 金融监管学-金融监管学课件
- 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9《y-w》ppt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