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2.难点: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一二三四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巩固大一统——西汉强盛延续大一统——东汉兴衰回望大一统——两汉文化“大一统”【概念解释】:

“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思想大一统;政治大一统;疆域大一统;民族大一统;经济大一统一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1.西汉的建立2.汉承秦制,有所损益(1)黄老无为、“与民休息”(2)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王国:42郡中央:15郡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汉书·诸侯王表》

刑白马而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史称“白马之盟”)

----《史记·吕太后本纪》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贾谊《汉书·贾谊传》二巩固大一统——西汉强盛材料一“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汉书·主父偃传》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文帝)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史记·匈奴列传》(一)背景阅读材料,指出汉初七十年间存在哪些问题?诸侯势大,王国问题思想不一匈奴犯境,边患问题汉武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措施作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加强了皇权,削弱了丞相权力削减了诸侯王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选拔了优秀人才,后期弊端显现加强了地方管理,强化了中央集权调节供需、平抑物价、抑制商人、增加收入。儒学独尊,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①地方:推恩令②中央:设立中(内)朝

③选官制度:察举制④监察制度:刺史制度⑤司法:任用酷吏,打击不法行为①改革币制②盐铁官营③均输平准④抑制工商业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府…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政治外戚干政政治黑暗经济土地兼并赋税沉重社会流民问题社会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

王莽改制: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末年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引发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政权被推翻。25年刘秀建东汉,定都洛阳(三)西汉的衰亡措施作用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文化重视儒学加强皇权节省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缓和阶级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缓和阶级矛盾继承汉朝尊崇儒学传统1.光武中兴

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南怀瑾三延续大一统——东汉兴衰2.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和社会问题(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序号皇帝即位年龄死亡年龄……………………4和帝10275殇帝126安帝13317顺帝11308冲帝239质帝8910桓帝153611灵帝123412少帝141413献帝954平均值9.524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外戚、宦官专权是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产物

皇权的派生在民主社会,政府权力来自人民授权;在封建社会,理论起点为君权神授。臣权是皇权的延伸和附属物。靠近皇帝的太后、外戚、宦官、宗室不管如何权势熏天,都是皇权至上的孳生物。2.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和社会问题(2)豪强地主势力扩展(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豪强地主南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司马彪《续汉书》政治上——影响地方政权经济上——自给自足规模大军事上——有私人武装和军事设施豪强地主经营“田庄经济模式”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强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分类内容影响史学①西汉司马迁:《史记》②东汉班固:《汉书》文学汉赋、乐府诗、五言诗科

技医学①《黄帝内经》②《神农本草经》③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数学《九章算术》其他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周髀算经》;③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著《灵宪》农学①《氾胜之书》;②《四民月令》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反映社会真实情况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医圣”促进中国、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灿若星河的两汉文化四回望大一统——两汉文化前207前202前1419年25220刘邦建汉秦朝灭亡曹丕灭汉东汉建立王莽覆灭楚汉战争东汉武帝即位西汉王莽新朝23本课小结西汉灭亡西汉:政治:推恩令、中朝、刺史经济:币制改革、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思想:独尊儒术民族与对外关系:北击匈奴、丝绸之路文化:《史记》、汉赋、乐府诗、《黄帝内经》新朝:王莽篡权、绿林赤眉起义东汉:光武中兴《汉书》、五言诗、《神农本草经》、蔡伦改进造纸术1.政治大一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推恩令选官:察举制中外朝制度监察:刺史制度司法:任用酷吏

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的庶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举贤良举孝廉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作用:扩宽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是汉朝重要的入仕途径。汉武帝把全国分成了13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征税抑商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规定只许用五铢钱,严禁民间私铸。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均输:政府统一征收、运输、买卖;平准:贵时抛售,贱时收买以稳定市场价格。算缗:对商人、手工业者等征收重税。告缗:凡有人告发商人隐匿资产不报或报告不实者,即奖赏所没收资产的一半。作用:调节供需、平抑物价、抑制商人、增加收入。秦“半两”西汉五铢钱二巩固大一统——西汉强盛2、经济大一统:加强中央对经济的垄断,扩大财源3.思想大一统:“尊崇儒术”,完成意识形态的统一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董仲舒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统一,中央集权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避免暴政

③“施行仁政”“德刑并用”

——缓和社会矛盾④“三纲五常”

——维护统治理论来源: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著有《春秋繁露》。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学独尊)二巩固大一统——西汉强盛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即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