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致云雀教材分析政治抒情诗。雪莱作于1820年。是一首呼唤自由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的颂歌,也是标志着雪莱思想情感从低沉郁结走向奋发进取的一首诗。云雀是一种黄褐色的小鸟,它筑巢于草丛,腾飞于云霄长空,鸣声婉转悦耳,响彻霄汉。雪莱借用云雀的这种自然习性,托物言志。诗歌以黎明之前黑暗即将隐去为背景,在东方欲晓时,云雀腾空而起,展开双翅,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诗篇精心选择比喻来描绘云雀,将其鸣叫比作从彩虹里落下的小雨点,比作名门少女,比作金色莹虫,比作绿叶掩映中的玫瑰花,在歌颂云雀的字里行间,寄寓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对伟大革命先驱者的赞颂,倾诉逅自己对人类美好前途的向往和憧憬。全诗节奏和谐,长短错落,疾徐相间,节拍有严谨的规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动荡回旋的音乐美感。在这首诗中,这一首诗并没有一个故事情节,因为它并不是一个故事。诗人把云雀的歌声比喻为各种各样美丽非凡的事物:天空的星星、光芒里的诗人、城堡里的公主、闪亮的萤火虫等,借此表达自己对云雀的歌声的热爱。热爱显然是不够的,接下来的部分诗人开始好奇地询问云雀如何才能有如此纯粹的喜乐,如何才能忘记生命中的苦痛,如何避开爱的餍足,如何看待生死的意义等等。教学设想《致云雀》排在本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素养目标1.感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诗歌蕴藉含蓄,重视内心的发掘。3.把握诗中用隐喻手法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情怀。4.理解雪莱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以及他为伟大理想牺牲的决心。课前准备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部分现代诗歌,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课前诵读培养他们愿听爱读,感悟诗歌意境的能力。教学过程任务活动一导入与简介一、美句导入由人而物,生命自是不分贵贱。那么,于万万人群中见证了的问候,用在一只鸟的身上,也是很自然的了,何况这只鸟并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真鸟,还是作者精神的寄托。一只毫不起眼的云雀,点燃了雪莱的激情,在那个沐浴夕阳的莱杭郊野,诗人的心已经化作了翱翔的云雀,向着光明,向着自由,向着神圣的艺术殿堂,“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二、作者生平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恩格斯赞扬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摩罗诗力说》中以“时既艰危,性复狷介”八个字概括了诗人的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雪莱短暂的一生也正像他的诗歌展现的那样,虽然屡遭挫折,身处逆境,却仍能正直刚强,勇敢前行。[伴读]我们熟知的名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就是出自他的不朽名篇《西风颂》。雪莱的墓碑上镌刻着援引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三行诗句:“他的一切并没有消失,只是经历过海的变异,已变的丰富而神奇。”三、创作背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在短暂的一生中,以诗文为刀枪,挑战神权,攻击专制,揭露暴政;以诗文为号角,鼓吹民主,呼吁自由,号召“解放全人类”。诗人的一生,满怀对被压迫人民被奴役民族的热爱,不畏强权,追求真理,用诗歌向人间播撒革命的火种。他的名作《致云雀》以壮美的激情、辽阔的境界和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手法为诗人赢得极高声誉,诗中的云雀即倾注了诗人高贵的灵魂、人格化的云雀,成为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四、整体感知《致云雀》全诗共21节,每节五行,四短一长。格律严格按照三音步扬抑格(前四行)加六音步抑扬格进行,韵脚为ABABB格式。另外,这首诗属于“颂”的一个变体。根据M.H.Abrams的定义,“颂”是主题和形式严肃的长诗,风格正式,结构精巧,一般用以歌颂一个人、一件艺术品或一个抽象的概念。诗人运用这样的风格,有助于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主题,强化诗意。《致云雀》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因为自由而得的欢乐。为了表现这种欢乐,诗人对自己的诗行进行了精巧的安排。从形式上来看,诗人选择了三音步扬抑格加六音步抑扬格的格律,使得诗歌的前四行行进显得轻快,有利于情绪的逐步推高,最后一行增加音节,令诵读放缓,使得读者的情绪不至于泛滥。全诗共21节,每一节是一个助推,因此除了最后一行增加的音节之外,还需要其它手段帮助控制诗中的情感。于是诗人选择了变体的“颂”。正如一个词语有其内涵意义与外延意义一样,一个好的作家应该知道何时使用词语的何种意义。“颂”作为一种体裁,其意义范围中包含庄严与崇高,因此也显得稳重,深沉。任务活动二诵读全诗,读懂诗意(一)诵读全诗,感受诗韵参照下面划分的节奏和右面的诵读指导,诵读1~4节。你好啊,欢乐的/精灵!饱含深情,“你好”重读,“啊”上扬,“欢乐”重音,“精灵”上扬,拉长你似乎/从不是/飞禽,“你”“从不是”重音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邻近”重音以酣畅淋漓的/乐音,渐高,“酣畅淋漓”重音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雕琢”“倾吐”重音;“衷心”重读,拉长向上,再向高处/飞翔,“上”“高处”重音;“飞翔”重读,上扬从地面/你一跃而上,“一跃而上”重读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渐高,“烈火”重音,“轻云”读出轻盈感掠过/蔚蓝的/天心,“蔚蓝”重音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饱满激昂,“歌唱着”“飞翔着”重音,“飞翔”“歌唱”高亢,上扬地平线下的/太阳,“太阳”重读放射出/金色的/电光,“金色”重音,“电光”拉长晴空里/霞蔚云蒸,“霞蔚云蒸”重读你沐浴着/明光飞行,“明光”重音,“飞行”轻快自由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开始迅疾的/远征。“不具形体”“喜悦”“迅疾”重音,“远征”拉长淡淡的/紫色/黄昏“紫色”重音在你航程周围/消融。“消融”重音像昼空里的/星星。“星星”重音虽然不见/形影,“形影”重音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却”重读,“听得清”“欢乐”重音;“强音”上扬,拉长(二)划分结构,理清思路全诗共21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可以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1~2节):赞美云雀不事雕琢的天籁之音,描写云雀不断向上、边飞边鸣的飒爽神姿,为全诗定下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第二部分(3~7节):极力赞美云雀丰沛四溢的歌声。第三部分(8~12节):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抒发自己对真善美世界的向往和憧憬。第四部分(13~16节):探讨云雀歌声美的根源。第五部分(17~19节):歌颂自然,以反衬人类社会的丑恶和人的不幸。第六部分(第20节):对云雀歌声的美妙作进一步的概括。第七部分(第21节):抒发诗人的希冀,渴望学会云雀的欢欣,向全世界泼洒欢乐、希望与爱!(三)诗歌内容分析。在《致云雀》一诗的前六节中,诗人描述了自然界中的众多意象,而云雀在其中扮演“图形”的角色。问题:第一节中云雀如何出现的?明确:第一节,云雀来自于天堂或附近,倾泻而出的声音穿透天际而来。云雀的声音作为一种听觉“图形”开始从天堂的背景中渐渐浮现出来,云雀的歌唱声虽然无形无边界,却因为具有丰盛的乐音、激情和神秘色彩而极具吸引力,符合“图形”的特征,然而此时,其图形地位尚不明显。问题:第二节中云雀有何特点?明确:第二节,云雀从大地一跃而起,向上高飞,像一团火云一样,在蓝天不停地边飞行边歌唱。读者的解读过程呈现空间画面感,大地和深蓝色的天空作为背景,云雀这个体型略似麻雀的小鸟,快速从背景中向上移动。云雀本身背部是花褐色和浅黄色,颜色并不鲜明,诗人将其描述成火云,那红色的、热烈的色彩与深蓝色天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其“图形”的焦点位置。读者眼中的云雀已然不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所创造出的虚拟的艺术形象。云雀娇小的体积、运动的状态、背景上方的位置、鲜艳的色彩,完全符合认知格式塔中对“图形”的描述。至此,读者的注意力已被云雀的“形”牢牢抓住。问题:第三——六节中云雀形象有何有何变化?明确:第三节,背景缩小为夕阳西下时所放出的“金色电闪的光明”和同样“明亮的云间”,云雀的“图形”地位仅仅依靠“浮游而又飞行”(floatandrun)的运动轨迹来凸显,在这个画面中,“背景”以绚丽的色彩愈发引人注目,而云雀的前景化地位有所下降。第四节,背景转化为“淡紫色的黄昏”,云雀的“翱翔”逐渐与之“融合”,随着云雀越飞越高,渐渐消失在背景之中。此时,读者循着诗人描绘的路线,视野中已经渐渐观察不到云雀。第五节,“背景”再一次转变为“清澈的晨曦”,在清澈星辰银色光辉下,云雀的“明光”缩小到若隐若现,只能依稀辨别。第六节,云雀的物理形态已经完全退出画面,只留下歌声作为“图形”与整个大地与天空构成的“背景”鸣唱,产生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问题:概括前六节中云雀形象的意义?明确:纵观全诗的前六节,“图形”与“背景”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云雀最初的“图形”地位通过声音实现,继而转变为炫目的视觉符号,又逐渐隐遁于同样炫目的背景之中,最后呼应第一节,只留下声音这个听觉意象。这一变化轨迹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云雀的歌唱声,而它的外形在以一个向上的飞行抓住读者注意力之后渐渐消逝。这说明诗人真正要歌颂的并不是云雀这个具象的意象,不是云雀的“形美”,而是它的歌声以及歌声所代表的“不具形的快乐”。而云雀火云般的外形可以激发联觉,使读者产生从视觉到听觉的感应,从优美的图形联想和感受动听的乐音。与此相对应的是背景从“天堂”扩大到“大地与天空”这个广袤空间,随后缩小为天空中的一系列意象———夕阳和云间、黄昏以及晨曦———继而又再次放大为大地与天空。从空间上看,云雀的物理形态对应较小的背景,而歌唱的听觉意象对应世间最广阔的背景———天地间。听觉意象具备穿透空间的力量,因而可以整个宇宙为背景。同时,背景中的种种意象构建了一个时间轴,从白天到黄昏再到清晨,经历了一个整天。背景的变化暗示云雀的欢歌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备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与自由。前六节用“云雀”的“形”与“音”抓住读者注意力,基于人们的认知经验,快乐总是与向上联系在一起,因而云雀向上飞行,穿行在太阳的光辉间、漫步在云端的形象,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并感知快乐的情绪。云雀从天堂而来,又向天堂而去,构建出一个“天堂”的虚拟空间,这个空间的特点是超越世俗,充满欢欣。读者在解读诗歌的前六节时,可以体会到极具画面感和视觉冲击力的种种意象,通过“图形”与“背景”的变化轨迹,与诗人一起感受到“天堂”的虚拟空间,云雀是自由的,它的快乐是超凡的,非人间所有,有一种灵性的光辉,具有“无拘无束的浪漫精神”。问题:概括七节至结尾诗的内涵?明确:从第7节到结尾,诗人又构建出一个“真与美”的虚拟空间,从形美、音美升华到精神美,并展开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对比,诗人借此展开了自己对一些重大命题,如“快乐、死亡的冥思”。问题:概括七节到十一节诗歌意象的特征?明确:第7节到第11节,雪莱运用了一连串隐喻和拟人来歌颂云雀,分别将其比作云间雨滴、诗人、名门少女、金色萤火虫、玫瑰花,同时塑造出相应的输入空间,读者在解读时产生关于上述意象的联想。而读者基于对“甜蜜”、“香气”、“光”的体验,足以感知到云雀的如梦般清灵的美好。问题:概括12节到14节诗歌艺术手法?明确:第12节到第14节,诗人将云雀的歌唱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优美音乐进行对比,反衬云雀歌声的无与伦比。春日落下的雨声,对爱情与美酒的赞颂,凯旋的歌声,婚礼的音乐,一切皆不足以与云雀相比拟。自然界与人类活动所构成的现实空间有着种种缺陷:花草不知感激,玫瑰花的香味过于浓郁,对爱情与美酒的称颂不够神圣,缺少希望,婚礼的合唱空洞夸张。反之,云雀形成的虚拟空间弥补了上述意象的一切缺点,因而超越了世间所有的音乐——神圣、甜美而充满希望。自然界与人世间的音乐隐喻现实空间,而云雀的歌唱隐喻虚拟空间。问题:概括15节到17节诗歌的内容及深刻蕴含?明确:从第15节到第17节,诗人开始以层层递进的询问来深思云雀之歌如此美妙的原因。第一问:是什么自然山川、是什么爱构成了快乐的源泉,可见诗人认为自然与爱是最美好的存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产生了交叉点。第二问:是否因为对痛苦无感,苦闷的阴影不曾靠近。在虚拟空间中,没有痛苦、悲伤,没有遗憾和毁灭,现实空间中一切苦都是不存在的。在两问的基础上,诗人推测无论清醒沉睡,云雀对死亡定然有更深沉而真实的参悟。现实空间里人们对死亡通常充满了恐惧,而虚拟空间中,死亡是真实的,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过程,死亡又是一种永恒,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才会拥有晶莹清澈的灵魂。这样的死亡观与他的另一首诗“OnDeath”是一脉相承的,即灵魂不死,死亡亦是一种重生。问题:概括第18节和第19节诗歌的现实意义是如何体现的?明确:第18节和第19节,诗人详细描述了现实空间中存在的种种痛苦:人们总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有贪婪的欲望;有憎恨、骄傲和恐惧;有泪水与哭泣。然而诗人并没有否定现实空间,消极地逃避到虚拟空间去,他认为正是由于这些痛苦的存在,才能体会到云雀快乐的欣喜。可见,诗人认为痛苦与快乐是辩证存在的,没有痛苦,也就没有快乐,而诗人的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的。问题:概括第20节和第21节诗歌的隐喻意义?明确:最后两节回应第8节对于“云雀是诗人”的隐喻,诗人希望自己以思想的明光唱出云雀般欢欣、饱含希望、超凡脱俗的歌曲,以换取整个世界的倾听,隐喻诗人希望通过诗歌起到教化世人、美化世界的愿望,这与雪莱的诗学观是不谋而合的任务活动三研读与鉴赏(一)品味语言之美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巧妙地运用修辞是增强诗歌语言形象性和艺术性、丰富诗歌意义、增强诗歌艺术张力的重要手段。请结合有关诗句对本诗中主要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1.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明确“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是一处明喻,将从地面上一跃而起飞入高空的云雀比喻成一团云般的火焰,衬托出云雀如火的激情、如火的魅力,表现出其冲破束缚、直入云霄的英雄气概。“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是一处拟人,描绘出云雀即飞即歌的乐观精神及其对困难与黑暗的藐视。2.“像一位诗人……”“像一位高贵的少女……”“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像一朵让自己的绿叶……”明确这几节连用四个明喻揭示云雀的本质,字里行间寄予了诗人的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他认为,诗人应以值得关注而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去唤醒和传达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但是,诗人的博爱思想不为现实所容、不被同胞理解,正如云雀像身居深宫的高贵少女为爱所苦。诗人又通过“金色的萤火虫”“绿叶荫蔽着的玫瑰”等意象把云雀与光明、美善融为一体,抒发了自己对真善美世界的向往和憧憬。3.“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赞婚的合唱也罢,凯旋的欢歌也罢……”“……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你的乐曲音流怎能像液态的水晶涌泻?”明确这几节,间以设问、反问句式,强调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浮华的贫乏,都比不上云雀的歌声。雪莱认为没有高尚、优美的思想和情愫,就不能创造出美的艺术。只有心怀对同类的爱,参透生死的真谛,才能超越生的烦恼与死的恐惧,与“痛苦绝缘”,上升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二)欣赏情感之美结合全诗,简析云雀这一意象的内涵及体现的诗人情感。明确(1)云雀不仅代表“向上又复向上,一直飞进穹苍”的大自然形象,更是诗人理想的自我形象以及艺术理想的形象载体。(2)云雀的歌声清新飘逸,无忧无虑,散发着天然之美,没有任何刻意的雕饰。雪莱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他们都追求光明,讨厌尘世,都向往理想的精神世界。然而,他却不能像云雀那样摆脱现实生活的羁绊,随心歌唱,自由地超然度外。但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3)在赞叹云雀美妙歌声的同时,雪莱深切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渴望能像云雀那样放飞云间,在艺术殿堂里毫无顾虑地挥笔创作,让情感随意倾洒笔端,达到云雀般天籁之音的效果。因此,云雀不但是自由的化身,也是雪莱艺术理想的体现。任务活动四练习与小结一、课堂练习阅读雪莱的《西风颂》(节录),完成1~4题。西风颂(节录)[英]雪莱一剽悍的西风啊,你是暮秋的呼吸,因你无形的存在,枯叶四处逃窜,如同魔鬼见到了巫师,纷纷躲避:那些枯叶,有黑有白,有红有黄,像遭受了瘟疫的群体,哦,你呀,西风,你让种子展开翱翔的翅膀,飞落到黑暗的冬床,冰冷地躺下,像一具具尸体深葬于坟墓,直到你那蔚蓝色的阳春姐妹凯旋归家,向睡梦中的大地吹响了她的号角,催促蓓蕾,有如驱使吃草的群羊,让漫山遍野注满生命的芳香色调;剽悍的精灵,你的身影遍及四方,哦,听吧,你既在毁坏,又在保藏!五把我当作你的琴,当作那树丛纵使我的叶子凋落又何妨?你怒吼咆哮的雄浑交响乐中,将有树林和我深沉的歌唱,我们将唱出秋声,婉转而忧愁。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把我僵死的思想驱散在宇宙,像一片片的枯叶,以鼓舞新生;请听从我这个诗篇中的符咒,把我的话语传给天下所有的人,就像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请向未醒的大地,借我的嘴唇,像号角般吹出一声声预言吧!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诗中西风具有猛烈刚强的性格。B.“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展示了光明的前景,充满着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C.诗人愿西风给予他“狂暴的精神”,吹落“枯死的思想”,“促成新的生命”,从而“把昏睡的大地唤醒”。D.采用了象征和拟人的手法,意义深远含蓄。明确D解析诗人运用的是象征和比喻的手法。2.联系上下文,理解“你既在毁坏,又在保藏!”这句诗,说说西风在毁坏着什么,又在保藏着什么。明确毁坏着:使枯叶四处逃窜,纷纷躲避。保藏着:让种子展开翱翔的翅膀,向睡梦中的大地吹响了她的号角,让漫山遍野注满生命的芳香色调,给人类带来生机和希望。3.诗中多处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处来略加分析。明确(1)“枯叶四处逃窜,如同魔鬼见到了巫师,纷纷躲避”,把枯叶见了西风四处逃窜的情形比作魔鬼见了巫师的情形。(2)“把我的话语传给天下所有的人,就像从未熄的炉中拨放出火花”,把把我的话语传给天下所有的人比作从未熄的炉中拨放出火花。4.“东风”“西风”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东风”就是指“春风”,那么这里的“西风”又象征什么?明确“西风”在诗中表面指“秋风”,其又象征着“革命的风暴”或“革命的力量”。二、诗歌小结雪莱在诗中再三表示自己比不上云雀,不知怎能接近它的欢乐。其实,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云雀的快乐没有受到痛苦和消沉的污染,它想天上的星星一样。但是对于雪莱来说,振翅高飞的同时还有许多约束。但是,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在《致云雀》中,雪莱表达了他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以及他为伟大理想牺牲的决心。一首真正的好诗,除了音韵和谐,内容充实之外,还须有新意,能够在读者(合格的读者)心中激发全新的体验,而不是用一些陈辞滥调,来换取读者廉价的泪水。雪莱的《致云雀》刚好具备这些特点。通过书写欢乐,让读者流下泪水,不过这泪水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信仰。如同教徒看到神显圣的那一刻,读者从雪莱的诗中看到了最为纯粹的欢乐。相比之下,同样是写鸟,华兹华斯的《致布谷》讲述童年的美好回忆,济慈的《夜莺颂》说的是对现实生活中诸般痛苦的逃避,其间境界相隔,仿佛天上人间,也难怪华兹华斯自叹弗如。教学手记:诗歌,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之一,它的一觞一咏承载着历史的兴衰沉浮,同时它的韵律和结构还带给人们一种如歌如乐般的审美体验。然而,那些经典的诗歌通常与我们有着一定的时空距离,如何能够真正领会其精髓呢?尤其是外国诗歌,从“会读”到“爱读”再到“读懂”,这中间还存在着语言的、文化的甚至是精神上的差异。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线上问卷应急预案
- 观海卫营销方案
- 味动力营销方案
- 重点天气应急预案
- 持续学习计划及知识管理体系构建
- 强制搬迁应急预案
- 安全应急预案卡片
- 金融衍生品交易实战技巧与操作指南
- 公路冬季应急预案
- 青选计划应急面试山东核心
- 国内在线教育的发展状况研究论文3000字
- 2025年山西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及所属企业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DB13-T 6063-2025 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 2025税务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专科《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一平台在线形考(形成任务4)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上课趣味互动《太乙惩罚》课件
- Android系统性能调优技巧-洞察阐释
- 抱养孩子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2030中国食品工业自动化设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糖果代加工订单合同协议
-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