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冠(22)一国两制+导学教程- 高一上学期历史校本课程-新高考视域下历史复习系列之一核心素养的渗透_第1页
镜冠(22)一国两制+导学教程- 高一上学期历史校本课程-新高考视域下历史复习系列之一核心素养的渗透_第2页
镜冠(22)一国两制+导学教程- 高一上学期历史校本课程-新高考视域下历史复习系列之一核心素养的渗透_第3页
镜冠(22)一国两制+导学教程- 高一上学期历史校本课程-新高考视域下历史复习系列之一核心素养的渗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党史今天党史今天新高考视域下历史复习系列之一——核心素养的渗透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唐太宗1.1.1941年6月8日《新华日报》发表周恩来写的代论《论敌寇两面政策》。文章指出:敌人对我除军事进攻之外,还使用政治进攻的法宝,企图以诱降和分化来动摇我们的抗战意志,瓦解我们抗战的力量,以便利其征服中国,这就是敌人侵华的两面政策。我们的对策是针锋相对,敌人以军事的进攻和“扫荡”来,我们以各线出击和破击战回答他;敌人以政治的诱降和分化来,我们以反对投降和巩固团结回答他;敌人以军事政治双管齐下来进攻我们,我们便以团结抗战来回答他。2.1950年6月8日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讲话指出:我们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同整个新民主主义的纲领是一致的,都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因此,我们在教育上就要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我们的教育是大众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是我们教育的方向;我们的教育是科学的,要有科学的内容;我们的教育是民族的,要有民族的形式。他强调:除了极少数反动分子外,我们应该团结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凡是在政治上反对三大敌人、在教育上赞成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人,我们都要团结。唯物史观概念解读概念解读生产力也叫社会生产力,即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把自然物改造成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力量。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和控制的程度,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它和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其基本要素包括: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此外还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决定的因素。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新高考视域下历史复习系列之一——核心素养的渗透本课知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推动力1.前提条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关键因素: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提供了法律依据。4.群众基础:香港、澳门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历史解释历史解释历史解释理论:1.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2.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3.历史就意味着解释…作为历史事实身份的关键,就在于解释这个问题上,解释这一因素,渗入每一件历史事实之中——英国历史学家卡尔4.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历史研究都同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受到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倾向的控制——阿诺德·汤因比本课知识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基层民主选举≠村民自治A.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1)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涉及国际关系问题。(2)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当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岛内“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和破坏。B.基层民主选举≠村民自治基层民主选举是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但基层民主选举与村民自治不能等同。在农村,村民自治应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内容。史料实证解题方法指导:1.区分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评析和价值判断。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任务和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3.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4.客观评价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新高考视域下历史复习系列之一——核心素养的渗透本课本课实证读图明史——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解读:无论是“国”中右下方的一点,还是“China”的“i”上的一点,两则漫画都把台湾看作是中国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领土,少了台湾,中国领土就不完整了,所以漫画充分表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时空观念时空对于历史学习的意义1.任何历史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下发生的;2.历史时间是学习一切历史的基础;3.历史事件是在特定的时空下发生的,所以在分析、解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候需要了解当时时空环境;4.时空观不仅包括能够在特定时空下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还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本课知识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依据A.历史根据公元230年,三国时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率水军到达台湾;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前往台湾;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岛,从此,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683年清政府进军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台湾。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再次分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B.法律依据(1)从国内法来讲阻挠中国统一。B.法律依据(1)从国内法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从国际法来看:《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香港问题的由来。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41年占领。)1860年,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英国《展拓香港界址专约》强迫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今统称新界),租期为99年。新高考视域下历史复习系列之一——核心素养的渗透家国情怀家国情怀课程目标: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课知识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必然性(1)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保证。(2)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3)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通,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近年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