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爱莲说》精讲课件_第1页
第17课《爱莲说》精讲课件_第2页
第17课《爱莲说》精讲课件_第3页
第17课《爱莲说》精讲课件_第4页
第17课《爱莲说》精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周敦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

荷花也称莲花,历来是诗人画家笔下的常见题材。汉乐府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诗句;王昌龄写有“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白居易写到“冷碧新秋水,残荷半破莲。”杨万里写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更是写下了传世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入1.熟读背诵课文,识记并理解重要的文言词语。2.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标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题目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介走近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写作背景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来南康(今江西星子县)任南康知军。他清廉正直,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来南康后,在知军衙门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每当公余饭后,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于是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爱莲说》。字音字形蕃()

淤泥()清涟()

濯()

噫()

亵玩()

鲜有闻()fányū

liánzhuóyīxièxiǎn

习(一)古今异义字词梳理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陶后鲜有闻

古义:

今义:树立

植物,种植少新鲜(二)一词多义1.鲜: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鲜艳2.远:远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在远处3.之: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的。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三)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长枝蔓,长枝杈。2.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四)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对于菊花的喜爱”。听朗读知文意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2.勾画重点字词,疏通文意。朗读节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疏通文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多沾染(污秽)洗水波过分艳丽。竖立亲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长枝蔓生枝节更加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认为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指品德高尚的人。少应当

课文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细读探究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喜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章的语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文2.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可亵玩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那还为了写什么呢?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呢?作者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通过对莲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赋予莲一种高洁的品格,不仅写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飞翔。君子的高尚品质托物言志4.作者眼中的“莲”象征着君子的哪些品质?“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的美好的资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的志洁行廉。5.作者爱“莲”,不仅仅写“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作者写菊和牡丹,一是对莲的衬托,菊花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在污浊尘世间保持高洁品行的情怀;二是这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

6.作者笔下的菊、牡丹分别象征什么?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菊

花之隐逸者也

惋惜(陶后鲜有闻)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鄙视(宜乎众矣)

8.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7.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

赞美9.怎样理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全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情趣。

旨1.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映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2.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作者在文中着意写莲花,但他不是静止孤立地描写,而是通过对比映衬,烘云托月般展现莲花高洁傲岸的品格。如文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表现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结尾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

点生长环境:洁身自好体态香气:正直高尚气质风度:清高庄重爱莲说菊花(正衬):隐逸者莲牡丹(反衬):富贵者托物言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