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解析版)_第1页
2022年浙江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解析版)_第2页
2022年浙江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解析版)_第3页
2022年浙江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解析版)_第4页
2022年浙江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浙江卷语文模拟卷汇编一一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

一、【2021-2022学年高三5月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模拟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20分)

木傀儡戏(节选)

沈从文

①二月八,士她菩萨生日,街头街尾,有的是戏,!土地堂前头,只要剩下来约两丈宽窄

的空地,闹台(指开台锣鼓)就可以打起来了。这类木傀儡戏,与其说是为娱那土地一对老夫

妇,不如说是为逗全街的孩子欢心为合适。捐钱时,大多都是论家中贫富为多少的;唯有土

地戏,却由募捐首士清查你家小孩子多少。像我们家有五个姊妹的,虽然明知道并不会比对

门张家多谷多米,但是钱,总捐得格外多。不捐,那是不行的。小孩子看戏不看戏可不问。

但若是你家中孩子比别人两倍多,出捐太少,在自己,良心上说来,也不好意思。

②戏虽在普通一般人家吃过早饭后才开场,很早很早,那个地方就会已为不知谁个打扫

得干干净净了。惟有“土地堂前猪屎多”,在平时,猪之类,爱在土地堂前卸脱它的粪便,

几乎是成了通例的,唱戏日,大家临时就懂了公德心,知道妨碍了看戏是大家所抱怨的,于

是,这一天,就把猪关禁起来了。你若高兴,早早的站在自己门前,总可以见到戏箱子过去,

押箱子的我们不要问就可以知道是“管班“。每一口箱子由两个人抬着,箱子上有各样好看

的金红漆花,有钉子,有金纸剪就“黄金万两”连连牵牵的吉利字,一把大牛尾锁把一些木

头人物关闭着。呵,想象到那些花脸,旦角,尤其是爱做笑样子的小丑,鼻子上一片白粉,

豆腐干似的贴着,短短的胡子,……而它们,这时是一起睡在那一只大木箱子里,将要做些

什么?真可念!我们又可以看到一批年老的伯娘婆婆,搬了凳子,预先去占座位的。做生意

的,如像本街光和的米豆腐担子,包娘的酸萝卜篮子,也颇早的就去把地盘找就了。

③饭吃了,一十六个大字,照例的每日功课,在一种毫不用心随随便便的举动下,用淡

淡的墨水描到一张老连纸上后,所候的就是“过午”那三十枚制钱了。关于钱的用处,那是

预先就得支配的。所有花费账单大致如下:面(或饺子)一碗,十二文。甘蔗一节,三文。酸

萝卜(或蒜苗),五文。四喜的凉糕,四文。老强母亲的膏粱甜酒,三文。余三文作临时费。

④凉糕,同膏粱甜酒,母亲于出门时,总有三次以上嘱咐不得买吃的,但倘若是并无其

他相当代替东西时,这两样,仍然是不忍放弃的。有时可以把甘蔗钱移来买三颗大李子,吃

了西瓜则不吃凉糕。倘若是剩钱,那又怎么力、?钱一多,那就只好拿来放到那类投机事业上

去碰了!向抽签的去抽糖罗汉,有时运气好,也得颇大的糖土地。钱用完时,人倦了,纵然

戏正有趣,回家也是时候了。遇到看戏日,是日家中为敬土地的缘故,菜必格外丰富。“土

地怎不每月有一个生日呢?”用一种奇怪的眼睛瞅着桌上陈列的白煮母鸡,问妈,妈却无反

应。待到白煮鸡只剩下些脚掌肋巴骨时,戏台边又见到嘴边还抹油的我们了。

⑤在镇草,一个石头镶嵌就的圆城圈子里住下来的人,是苗人占三分之一,外来迁入汉

人占三分之二,混合居住的。虽然多数苗人还住在城外,但风俗,性质,是几乎可以说已彼

此同锡与铅样,融合成一锅后,彼此都同化了。

⑥苗人们勇敢,尚武,朴质的行为,到近来乃形成了本地少年人一种普遍的德性。关于

打架,少年人秉承了这种德性。每一天每一个晚间,除开落雨,每一条街上,都可以见到若

干不上十二岁的小孩,徒手或执械,在街中心相殴相扑。这是实地练习,这是一种预备,一

种为本街孩子光荣的预备!全街小孩子,恐怕是除非生了病,不在场的怕是无一个罢。他们

把队伍分成两组,各由一较大的,较挨得起打的,头上有了成绩在孩子队中出过风头的,一

个人在别处打了架回来为本街挣了面子的,领率统辖。统辖的称为官,在前清,这人是道台,

是游击,到革命以后,城中有了团长旅长,于是他们的头衔也随之改变了。我曾做过七回都

督,六弟则做过民政长。都督的义务是为兄弟伙出钱备打架的南竹片;利益,则行动不怕别

人欺侮,到处看戏有人护卫而已。

⑦晚上,大家无事,正好集合到衙门口坪坝上一类较宽敞地方,练习打筋斗,拿顶倒转

手来走路。或者,把由自己刮削得光生生的南竹片子拿在手上,选对手出来,学苗人打堡子

时那样拼命。命固不必拼,但,互相攻击,除开头脸,心窝,只在一些死肉上打下,可以炼

磨成一个挨得起打的英雄好汉,那是事实罢。不愿用家伙的,所谓“文劲”,仍可以由都督,

选出两队相等的小傻子来,把手拉斜抱了别个的身,垂下屁股,互相扭缠,同一条蛇样,到

某一个先跌到地上时为止,又再换人。此类比赛,范围有限,所以大家就把手牵成一个大圈

儿,让两人在圈中来玩。都督一声吆喝,两个牛劲就使出了。倒下而不愿再起的,算是败了。

败者为胜利的作一个揖,表示投降,另一场便又可以起头。也有那类英雄,用腰带绑其一手。

以一手同人来斗的,也有两人与一人斗的。总之,此种练习,以起疱为止,流血也不过凶,

不然,胜利者也觉没趣,因为没一个同街的啼哭回家,则胜利者的光荣,早已全失去了。

(有删改)

1.首段的第一句话有何作用?(4分)

2.本文题为“木傀儡戏”,为何还写苗人们尚武的传统?(4分)

3.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6分)

4.联系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助儿童视角来呈现湘西世界的?(6分)

【答案】

1.开篇点出木傀儡戏的由来、节日氛围的浓郁;照应题目,为下文进一步详细介绍当地土

地菩萨生日唱戏的习俗做铺垫。

2.全文并非纯粹对傀儡戏的描写,而是通过土地菩萨生日唱戏这个引起儿童兴趣的事件引

出湘西过节的习俗和尚武的传统;有助于丰富小说内容,拓展叙述空间。

3.运用拟人、比喻、想象手法,生动表达了对木傀儡戏的浓厚兴趣;连用三个“有”字,长

短句交错,详细描写了戏箱子的好看与神秘;一问一叹,写出了对大木箱子里的物品接下来

的变化,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4.以孩子的视角来理解戏的社会功能,看唱戏日人们的行为,呈现湘西独特的节日氛围;

叙述孩子对三十枚制钱的详细支配,以及看戏日家中敬土地的菜品等,忠实记录湘西原生态

的生活习俗;通过对孩子们打斗游戏时称谓、规则、器具等的描述,呈现苗族人独特的人文

环境,暗示湘西社会的时代背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要句子作用的能力。

从结构看,“二月八,土地菩萨生日,街头街尾,有的是戏”位于开篇段首,“有的是戏”

与题目“木傀儡戏”相照应,“土地堂前头,只要剩下来约两丈宽窄的空地,闹台(指开台锣

鼓)就可以打起来了。这类木傀儡戏……”下文详细介绍在土地菩萨生日唱戏的习俗,开头

这句话有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从内容看,“二月八,土地菩萨生日,街头街尾,有的是戏”段首句交代了木傀儡戏的

由来,是庆祝土地菩萨生日,语言简洁,充满了节日浓郁的氛围。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结合“苗人占三分之一,外来迁入汉人占三分之二,混合居住的。虽然多数苗人还住在

城外,但风俗,性质,是几乎可以说已彼此同锡与铅样,融合成一锅后,彼此都同化了”“苗

人们勇敢,尚武,朴质的行为,到近来乃形成了本地少年人一种普遍的德性”“每一天每一

个晚间,除开落雨,每一条街上,都可以见到若干不上十二岁的小孩,徒手或执械,在街中

心相殴相扑”“全街小孩子,恐怕是除非生了病,不在场的怕是无一个罢”可知,湘西是苗

人与汉人杂居,而尚武已经成为当地一种风俗传统,也是儿童感兴趣的打斗游戏,写苗人们

尚武的传统丰富了小说内容,拓展了叙述的空间。

本文题目是“木傀儡戏”,但是重点并不在描写傀儡戏本身,而是通过土地菩萨生日唱

戏这个引起儿童兴趣的事件引出湘西过节的习俗和尚武的传统,可见写苗人们尚武的传统并

没有游离主题,反而丰富了文章内容。

3.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从表现手法看,“想象到那些花脸,旦角,尤其是爱做笑样子的小丑,鼻子上一片白粉,

豆腐干似的贴着,短短的胡子,……而它们,这时是一起睡在那一只大木箱子里”运用想象

手法,以孩子的视角和心理,展开对箱中形象的描写,'‘豆腐干似的贴着”运用比喻,“爱做

笑样子”“睡”运用拟人手法,这些表现手法生动表达了儿童对木傀儡戏的浓厚兴趣,充满

了童趣;

从句式看,“有各样好看的金红漆花,有钉子,有金纸剪就“黄金万两”连连牵牵的吉

利字”连用三个“有”字,长短句交错,详细描写了戏箱子的好看与神秘;

从语气看,“将要做些什么?真可念!”一问一叹,善用语气,展现人物心理,写出了对

大木箱子里的物品接下来的变化,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叙述视角的能力。

结合“这类木傀儡戏,与其说是为娱那土地一对老夫妇,不如说是为逗全街的孩子欢心

为合适”“这一天,就把猪关禁起来了。你若高兴,早早的站在自己门前,总可以见到戏箱

子过去”“我们又可以看到一批年老的伯娘婆婆,搬了凳子,预先去占座位的。做生意的,

如像本街光和的米豆腐担子,包娘的酸萝卜篮子,也颇早的就去把地盘找就了”可知,以孩

子的视角来看唱戏日人们的行为,呈现湘西独特的节日氛围;

结合“在一种毫不用心随随便便的举动下,用淡淡的墨水描到一张老连纸上后,所候的

就是“过午”那三十枚制钱了。关于钱的用处,那是预先就得支配的。所有花费账单大致如

下……”“遇到看戏日,是日家中为敬土地的缘故,菜必格外丰富”可知,叙述孩子对三十

枚制钱的详细支配,以及看戏日家中敬土地的菜品等,忠实记录湘西原生态的生活习俗;

结合“他们把队伍分成两组,各由一较大的,较挨得起打的,头上有了成绩在孩子队中

出过风头的,一个人在别处打了架回来为本街挣了面子的,领率统辖。统辖的称为官,在前

清,这人是道台,是游击,到革命以后,城中有了团长旅长,于是他们的头衔也随之改变了”

可知,打斗游戏与当地苗人尚武的习俗有关,是孩子们喜爱的一项活动,他们积极参与,通

过对孩子们打斗游戏时称谓、规则、器具等的详细描述,为我们呈现了苗族人独特的人文环

境,暗示湘西社会的时代背景。

二、【2021-2022学年高三浙江省高考选考科目3月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面小题。(20分)

黄昏时分

肖复兴

旧时京城,黄昏时分,即使普通平民院落,屋顶上的鱼鳞瓦铺展连成一片,如同海浪翻

涌,平铺天边,是只有北京见得到的风景。各家开始做晚饭了,即便都是简陋的煤球或蜂窝

煤炉子,炊烟袅袅中,有千篇一律的葱花蛤锅的香味缭绕,也是分外让人怀想的。

那个时候,我和我的一位女同学,从我家小屋出来,便是在这样的炊烟袅袅和炮锅的葱

花香味中,以及街坊们好奇的眼光中,穿过深深的大院,走到老街深巷里,一直往西走;走

到前门大街,过御河桥,往东一拐,来到22路公交车总站的站台前。它的一边是北京老火

车站,一边是前门的箭楼。黄昏时分夕阳的光芒,正从西边的天空中泼洒过来,洒在前门的

箭楼上,余光流泻。雨燕归巢,一群群墨点一样在金光中飞舞,点染成一幅点彩画面。

我们是同住在一条老街上的发小儿,读高中,为了能够住校,她考上了北航附中。几乎

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她都来我家找我复习功课和聊天,黄昏时分,我送她到前门,乘坐22

路公交车回学校。每个星期天如此,从高一一直到高三毕业。前门箭楼前的黄昏,涂抹着我

们15岁到18岁青春灿烂的背景。

高中毕业后,我去了北大荒,在七星河南岸荒原靠西头的二队,生活了整整六年。一望

无际的荒原,荒草荽萋,无遮无拦,一直连到遥远的地平线。我们开垦出来的地号,都在东

边,按理说,每天收工都要■往西走,回队上吃晚饭。正是黄昏,一天晚霞如锦;夕阳横在眼

前,在荒原上应该格外醒目。奇怪的是,我竟然一次都没有注意到黄昏的情景。也是,干了

一天的活,如果赶上豆收,一人一条垄,八里地长,弯着腰一直往东割,割到头,已经累得

跟孙子一样,再好看的黄昏风景,也没心思看了。

六年后的早春二月,我离开北大荒,回北京当老师。中学同学秋子,赶着一辆老牛车,

从二队送我到场部,准备明天一早乘车到福利屯火车站回北京。老牛破车,走得很慢,走到

半路,天已黄昏,忽然回过头往西张望,想再看看生活了六年的二队。二队家家户户炊烟四

起,秋迭的白烟.活了似的,_精又一般“袅裹也游弋着。西边,晚霞如火,、夕阳如一盏硕大

为比的樵红色大红笼,,悬巷在我头顶,,然后像大幕一样在缓缓地事落。我丛迷没有见过夕一阳

居然可以这样巨大,大得像神话中出现的一样,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

我真的有些惊讶,一句话说不出来。秋子见多不怪,头都没有回,只是默默地赶着牛车。

黄昏,这样的壮观:忙碌了一天夕阳谢幕时,这样的从容,让半个天空伴随它一起辉煌无比

和即将到来的夜晚交接班。

岁月如流,人生如流。无数个日出日落,构成了逝者如斯的岁月与人生。前年到美国看

孩子,一眨眼似的,我的孩子都有了孩子,少年和青春,轮回在儿子和孙子的身上。每天接

送小孙子上学放学,将孩子送到家门前不远的路口,等候校车。黄昏的时候,眺望远方,盼

望着黄色的校车,从树木掩映的小路上,一朵橙黄色的云朵一样蜿蜒飘来。

校车出现的前方在西边,茂密的树木遮挡住天空;看不见夕阳垂落。正是晚秋时节,有

几株加拿大红枫,高大参天,看不见夕阳,却看得见夕阳的光芒打在树上,让本来就红彤彤

的枫叶,更加鲜红,如同燃烧起一树树腾腾向上直蹿的火焰,映彻得天空一派辉煌。

如果没有蔓延全球的疫情,今年这时候,我可能还会在那个路口守候孩子放学,看到夕

阳燃烧加拿大红枫的情景。因为不是送别,不是分手,而是守候,有了期待,有了盼望,灿

烂的黄昏,显得更加灿烂,而且,多了一份温情。

前两天,偶然又听到美国老牌民谣歌手安拉唱的一曲英文老歌《黄昏》,不由自主联想

起这几个难忘的黄昏。安拉的《黄昏》,唱的是失恋,伤怀悼时,感叹余音袅袅在耳,却昨

是而今非。只是这首老民谣唱的黄昏,和我记忆中的黄昏不同,它不过让我望文生义想起了

我的黄昏而已。我的黄昏,无论是告别,分手,守候,都是美好的。黄昏时分,走在寂静几

近无人的街上,想起这首老民谣,也想起郁达夫写黄昏的诗:遥街灯火黄昏市,深巷帘拢玉

女笙。记忆中存在的,眼前浮现的,是美好的值得期待的黄昏。

(选自《新民晚报》2021年11月23日第20版)

1.请分析本文第一段的作用。(4分)

2.请赏析标题“黄昏时分”的作用。(4分)

3.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6分)

4.请探究本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6分)

【答案】

1.①照应标题;②吸引读者;③营造气氛;④引出下文;⑤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2.①交代了写作对象;②是文章的行文线索;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①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回城时所看到的二队的黄昏情

景,突出了作者对那段牛活的怀念之情。②句中多用短句,长短句相结合,使句子富有节奏

感,突出了文章的音乐美。

4.所谓“形散”,是指本文中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期的黄昏时的情景,取材广泛,看似

拉拉杂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神不散”则是指本文虽然材料众多,但其却有一个

统一的主旨:对作者过去人生的追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第一段是作者对旧时北京黄昏情景的回想,这一内容照应了文章的标题“黄昏时分”。

其中''屋顶上的鱼鳞瓦铺展连成一片,如同海浪翻涌,平铺天边”“即便都是简陋的煤

球或蜂窝煤炉子,炊烟袅袅中,有千篇一律的葱花炮锅的香味缭绕,也是分外让人怀想的”

等内容非常感性,营造了一种怀旧的氛围,也吸引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同时,这一段描写也为引出了下文对自己高中生活的回忆,还为下文中作者在下乡时在

北大荒所看到的黄昏情景作了铺垫。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

文章以“黄昏时分”为题,首先是交代了写作对象。作者先写旧日北京的黄昏景象,接

着引出了对自己高中生活的回忆。再写自己上山下乡时在北大荒所看到的黄昏景象,再写自

己在美国的经历,看到的美国的黄昏时分的情景,最后写安拉的歌曲《黄昏》和郁达夫写黄

昏的诗作,黄昏是作者的写作对象,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其次,“黄昏时分”也是文章的线索。文章看似散漫,但“黄昏时分”是文章的主要描

写内容,作者写了不同地点的不同黄昏景象,标题如一根丝线将文章的材料串联起来,使其

成为一个整体。

最后,本文的标题还为读者设置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是什么地方的“黄昏时分”?

“黄昏时分”发生了什么?……这些问题让读者拥有了阅读的兴趣,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动力,

让读者向下阅读文章。

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在句子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夕阳”比作“橙红色大灯笼”,将夜晚比

作“大幕”。

同时,句中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炊烟拟人化,“活了似的,精灵一般,袅袅地游弋

着",通过这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让文章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

其次,在句式上,作者多用短句,“淡淡的白烟,活了似的,精灵一般,袅袅地游弋着”

“大得像神话中出现的一样,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这样,让文句富有节奏

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之美。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征。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在本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人生中不同地点、不同时期的黄昏时的情景。如作者高中时

北京的黄昏,上山下乡时北大荒的黄昏,尤其是作者回城时所看到的二队的黄昏,再到作者

在美国陪伴孙子时所看到的黄昏,乂从这些延展到安拉的歌曲《黄昏》和郁达夫关于黄昏的

诗句。这些内容看似拉拉杂杂,体现出散文“形散”的一面。

虽然本文看似材料众多,内容庞杂,但这些内容都被一个主题所贯穿,将这些庞杂的材

料和内容连缀成一个整体,那就是这些内容都是围绕着文章的主题——对作者过去人生的追

忆所展开。这就体现了散文的另一面一一形不散。

三、【2022届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

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

悼易水

张承志

(1)我也曾在易水,掬着销肠伤骨的冰冷河水一口口喝下。已经时隔二十年了,忆起

来仍然禁不住打一个寒噤:好凉啊...

(2)如今窗下南眺,只见楼涛楼浪滚滚向南,只有混凝土沙漠上腾曝着的灼烫蒸气,

哪里望得见南方的易水呢。

(3)清夜在暗色中南望,还能在黑蒙中多少幻想易水的碎动呜咽;若是在这样凶恶肆

淫的暑昼正午,人连那痴游幻视的一束神经也被残酷她巧断了。

(4)炽日之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

(5)静想来,怀念易水真是乖僻招嫌得很呢,看看中国智识阶层诸色人等,有经商的

帮闲的求官的淫乱的,人人忙得不可开交,谁会突发异想怀古易水呢。

(6)而我之怀念易水,先是怀念我自己的少年。那时节曾经两次下易水,第一次十七

岁,第二次十八岁。

(7)在当年的清华附中,不知缘由地悄悄有一股崇拜狼牙山的思潮。据我所知,至少

有三支人马都以登上狼牙山的棋盘驼峰为夸功资本。壮烈的狼牙山五勇士,仿佛直至一九六

六年还在悬崖边缘上振臂呼唤,那股凛冽的豪气直直北上逼进北京,我们怎能坐得住呢?当

年的朋友们在心底的意识里,大概都觉得自己也属于那样的烈士吧。于是,第一次是步行,

由涿州而易县,在易县郊外的冬日里,首次看见了清冽微黑的易水。

(8)感谢中学语文课,人人都背诵过荆轲刺秦王的段子。还有,那时流传着毛主席青

少年时代的一些旧作,其中有“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烈士武臣多出凉州”——后来居

然飨入了我的血液,令我至今偏爱北方。

(9)雀跃欢乐在易水河畔,我们久久不去。都喝了几掬易水,那水冷冽透心,回想起

来犹觉凉意。易城郊外,冬村烟树,旷野无声,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着一种萧条而刚硬

的灰色。后来再向山里走,经过东流水,住进五勇村,天就纷纷扬扬地下雪了。过了阎王鼻

子,再过了小鬼脸,矗立着纪念塔的棋盘坨主峰就在眼前了,它正朦朦胧胧挑着暗沌沌的雪

天,在半空中静默。

(10)在棋盘驼主峰上,遥遥望去远方有一线蜿蜒着晶莹的光亮,我们都猜那就是易水。

大家默哀似的,一时都哑住了,久久地凝视着那闪烁着的白线。

(11)第二次也是隆冬。

(12)我们一行伙伴数人,崎自行车出清华南门,经高碑店下京保大道,过易县、淡水、

紫荆关、浑源、蔚县,折回沙城、官厅——穿行太行山脉两遍,共翻越十架大山。最后粮尽

钱绝,各自选路逃回。有的饿着肚皮骑车两天败兵似的窜回,有的在官厅车站押了自行车甘

当囚徒被遣返——而那次千里关山的第一站,又是易水。

(13)易水已经是我们的旧友。

(14)我们列队一排,都骑在车上,停在易水上一座木板桥上,拍了一张照片。如今那

张褪色的旧照片已是宝贵的收藏了:八九个少年英气压不住傻气,搭着肩,定着车,一字排

开在薄薄的木板小桥上。易水泊泊碎裂着,摇闪着变幻的亮星,从桥下不绝地流淌过去。看

得出水流薄薄泡着石滩,也看得见河底卵石上的簿薄冰壳。

(15)苍茫的大地上,仍然凝滞着北方那种解释不清的悲壮气氛。

(16)背后的狼牙山,仿佛是易水的某种解释。而如今,无论是易水还是狼牙山,都从

中国人的意识中褪尽了。今天这样突兀地忆起易水,不仅觉得寒意袭人,而且觉得那一股寒

水也是拒绝自己的。

(17)如今不知易水怎样了。

(18)每逢提襟涉渡,总觉得上游人烟繁殖,工业林立,河水浊腻不爽。想起当年易水

的清纯冷冽,往往有恍世之感。抽出插架岁久的一册《史记》,见注云:血勇之人,怒而面

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而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读罢,呆

坐良久,周身麻栗阵阵。

(19)古人对于人,特别是对于勇者,看来研究体味得早已入木八分,透骨及髓了。而

今,作为勇者的古人,还有那道沉默的易水,也许永远也不想向后世昭示他们的秘密了。

(20)汉文明之中的烈士传统,好像已经在易水两千年的淘刷之下,一去不返了。

(21)作为燕人,居于燕京,我应当寻暇再去看看那条易水。无论如何,江山未改,易

水尚流,再去看看一定会得到些真实感触的。

(22)若去时,还是要在冬季等一个无雪的日子。在萧萧寒风中看村野如烟,在迷蒙空

漠的大地上,试试能不能遇着二十余年前那些切肤的感受。

(23)然后,我要掬一捧易水饮下,看看它,不,是看看自己的肚肠还有没有那种冰冽

的感性。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味。(4分)

(1)若是在这样凶恶肆淫的暑昼正午,人连那痴游幻视的一束神经也被残酷地埼断了。(2

分)

(2)后来居然港入了我的血液,至今偏爱北方。(2分)

2.文中“我”“我们”交替出现,有何用意?(4分)

3.请赏析画线语段的语言特色。(6分)

4.作者在第四段说“炽日之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答案】

1.(1)“烙”字既有力地突出了“暑昼正午”炎热、残酷的特点,又包含了人无法触景生情

回忆易水的痛苦之情。

(2)“潜”字突出了那个时代、那些作品对我思想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根深蒂固,

难以改变。

2.(1)结构上:“我们”出现时是作者回忆曾经的往事,'‘我”出现时主要是抒发当下对易

水的独特感受,交替出现使得现实和回忆交织。

(2)内容上:年轻时“我们”全都与易水为友,如今“我”却独自悼念易水,这构成强烈

对比,突出「人的壮烈情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逐渐流失的现状,突出主旨。

3.①善用叠词,如“寂寂”“纷纷扬扬”“朦朦胧胧”“暗沌沌”等,不仅准确地描摹了环境,

更加增添了音韵美。

②句式整散(长短)结合,如“易城郊外,冬村烟树,旷野无声,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

着一种萧条而刚硬的灰色”,整散、长短的变化使行文富有节奏感与画面感。

③妙用拟人手法,如“它正朦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在半空中静默”一句中,“挑”和“静

默”,生动乂别有情趣地写出了棋盘坨主峰的高耸与沉稳。

④将简练的叙事性语言与生动形象的描写性语言相结合,如“经过东流水,住进五勇村”是

简练的叙事,“朦朦胧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在半空中静默”是细腻生动的描写,两种语言

交错,使文章详略相宜,节奏鲜明。

⑤语言文白兼容,如“冬村烟树,旷野无声”,是典雅的文言语言:而“阎王鼻子”“小鬼脸”

则是口语化词语,这样的语言融通俗与典雅于一体,使文章别有韵味。

4.①无论是历史故事还是个人经历,在作者的认知里,易水的风骨都属于冬季,“炽日之下”,

他难以感受到这种风骨,所以无法回忆。

②“易水”“遥遥”象征英雄豪杰慷慨赴死的壮烈情怀被人淡忘而离我们远去。

③“炽日之下”隐喻当下喧嚣、浮躁的物欲世界,“我”对易水的怀念会被这个世界认为是

乖僻,作者以此句来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愤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1)首先理解句子,“凶恶肆淫的暑昼正午”突出炎热,“痴游幻视”指在幻想中回忆

易水。本句表达了现实生活中不能回忆易水的痛苦之情。“烙”字是动词,指用器物熨烫,

此处指痴游幻视的一束神经被烙断,突出了现实的残酷性,加深了无法回忆易水的痛苦。

(2)“潜”字有隐藏地、秘密地之意,此处结合“中有“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烈

士武臣多出凉州”一一后来居然潜入了我的血液,令我至今偏爱北方”指慷慨悲歌的情怀对

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潜入了我的血液”突出这种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已经融入了我的血

液,无法改变。

2.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人称运用和艺术构思的能力。

从结构看,“我也曾在易水,掬着销肠伤骨的冰冷河水一口口喝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

易水”“我之怀念易水,先是怀念我自己的少年”“我应当寻暇再去看看那条易水”“我要掬

一捧易水饮下”“我”出现时主要是抒发当下对易水的独特感受;

“我们怎能坐得住呢”“我们久久不去”“我们都猜那就是易水”“我们一行伙伴数人”

“我们列队一排”“我们”出现时是作者回忆曾经的两次下易水的往事;“我”“我们”交替

出现使得现实和回忆交织。

内容上,回忆“我们”曾经两次下易水的往事,都是与朋友一起,而现在是“我”独自

抒发对易水的独特感受,说明曾经的壮烈情怀已经远离了生活,“我们”与“我”构成对比,

突出了人的壮烈情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逐渐流失的现状,突出主旨。

3.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从用词看,“寂寂”“纷纷扬扬”“朦朦胧胧”“暗沌沌”等运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形象

感和节奏美。

从句式看,“易城郊外,冬村烟树,旷野无声”“后来再向山里走,经过东流水,住进五

勇村,天就纷纷扬扬地下雪了”“过了阎王鼻子,再过了小鬼脸”多用短句和整句,节奏明

快;“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着一种萧条而刚硬的灰色”“矗立着纪念塔的棋盘曲主峰就在

眼前了”“它正朦朦胧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运用长句,语言丰富,表意形象。这样整散、

长短的变化使行文富有节奏感与画面感。

从修辞手法看,“它正朦朦胧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在半空中静默”用“挑”和“静默”

形容山峰,把山峰人格化,突出了棋盘花主峰的高耸与沉稳,语言生动而形象。

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段叙述兼描写性的文字,主体是叙事“我们久久不去。都喝了几

掬易水”“后来再向山里走,经过东流水,住进五勇村”“过了阎王鼻子,再过「小鬼脸”记

述行程简练;在叙述中加入形象化的描写,如“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着一种萧条而刚硬

的灰色”“它正朦朦胧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在半空中静默”,这样叙事与描写结合,既有详

略得宜的叙述,又有细腻生动的描写,使语言表达更丰富。

从语言风格看,既有典雅的文言词语、书面语言“冬村烟树,旷野无声”“萧条而刚硬”

“朦朦胧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又有通俗易懂的口语“再向山里走,经过东流水,住进五

勇村”“过了阎王鼻子,再过了小鬼脸”,呈现出语言运用的灵动与变化。

4.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风萧萧兮易水寒”,历史书上的送荆轲赴秦,易水正处在严冬,寒气逼人,此时正值

酷暑,作者难以触景生情,回忆起易水。

历史上荆轲、五勇士等慷慨赴死,“易水”象征不惧艰险、慷慨赴死的壮烈情怀,“遥遥”

意味着这种血性和壮烈情怀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

结合下文“怀念易水真是乖僻招嫌得很呢,看看中国智识阶层诸色人等,有经商的帮闲

的求官的淫乱的,人人忙得不可开交,谁会突发异想怀古易水呢”可知,“炽日之下”隐喻

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人们为了钱权欲,忙得不可开交,怀念易水豪杰、呼唤烈士传统会

认为是乖僻,招人不满,因此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流露出作者对当今社会浮躁喧嚣的不满、

无奈与愤慨。

四、【2022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20分)

一对老夫妇

莫晓明

①不知什么时候,隔壁房间换人了,一对时髦的年轻夫妇带着他们伶俐的女儿搬走,换

来了一对老年夫妇。于是不时的咳嗽声,就从隔壁阳台上敞开的窗口,传到我这里。很快,

我就判断出,这是一个老年男人的咳嗽,软弱无力,断断续续,明显中气不足。有一个热心

保安压低声音告诉我,这对老夫妇是房主的父母,房主夫妇携女儿搬走,住进紫荆路岳父母

家了。

②那是一个夏天,海口的夏天无不是闷热得不近情理,厚重凝滞的空气管控着一切,金

晃晃的阳光泼洒下来,令楼房和水泥地面滚烫。徒后一段日子,,我俾尔会看到身材您,■!、的比

妇人双唇绷紧,满面愁容,搀扶着腰身佝偻的丈夫,一步一步挪动着下楼梯,然后熟练地安

顿瘦弱的病躯坐上藏于楼梯间的轮椅,嘎吱嘎吱推向医院。

③潺热令人不堪,街道两旁的树叶低垂,泛着焦黄的微光,凝固的空气纹丝不动,没有

一丝干风撞出裂缝。这天中午,我汗津津回家,在楼梯口碰到隔壁老人,她戴着草帽,一只

手提一袋米,另一只手提刚买的装了很多塑料袋的菜品,也正要上楼回家。我帮她提米袋,

客客气气地和她聊家常,跟在她身后一步一步上楼。她先是叹了一口气,然后说丈夫现在挺

遭罪,连翻身都困难,饭量也越来越少,她一天要给他按摩好几次。望着她汗湿了的瘦弱后

背,我差点要问老人患的是什么病,为什么不住院治疗,但终于里田住。即使她不忌讳,我

觉得也是多此一举。好在很快就到了家门口,她摸摸索索掏出钥匙打开门,我听到了里面传

出一串微弱的呻吟声迎候她。接住我递过的米袋,她点头对我道谢,然后砰的一声关上门。

④偶尔隔壁也很热闹,有人大声说笑,有孩子稚声稚气唱歌,所有这些声音我竟能听得

分外清晰。我能猜得到,这是儿子、儿媳和孙女来看他们了。他们儿子的年龄比我稍小,不

知从事何种职业,平时着装有模有样,喜欢做出一点养尊处优的傲慢。如果我偶尔与他在楼

梯间相遇,有时我们互相点头致意,有时他目不斜视,好像根本看不到我。当然,这也并没

有什么出格,我们就像海口多数邻居那样,不冷不热,不会有亲密的邻里关系。这也符合城

市里人们互相隐匿、互相提防的风格。此时这一家人多少让我上了心,我竟隐隐希望他们能

常回来,欢聚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渴望,先不说老者能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至少笑声能暂时

替换病痛的呻吟声。

⑤一天深夜,我被一声接连一声的呻吟惊醒,那声音低沉、压抑、凄怆悠长,仿佛痛彻

心肺,还听到玻璃杯碰击的声音和老妇慌张的安抚声。我翻身坐在床上,夜静,那些声音使

我格外清醒。我思虑着是否要去隔壁看看,施以援手,呼叫救护车或者给他们的儿子打电话。

但我一直犹豫不决,甚至在心底安慰自己,也许他们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糟。果然,十多分钟

后,呻吟声渐渐微弱、渐渐听不到了。我悬着的心慢慢放下,重新躺在床上,换了几个睡姿

却怎么也睡不着。望着透过窗帘的一片淡月光,我忽然想到自己远在广东乡下同样年老的双

亲,眼泪就不觉湿了枕巾——不知他俩在故乡的夜里,是醒着,还是安稳地睡眠。

⑥去年冬天,我要到岛外出差,去冰天雪她的东北。我提着一大箱御寒衣服走到小区门

口,刚好碰到老阿姨和她嘴叼香烟的儿子,稀薄的阳光下两个人手里都提着菜。老人忙不迭

地对我展开笑脸,说今天儿子、儿媳,还有孙女都回来吃饭,所以买了很多菜。我也面带微

笑,推了推眼镜,说了几句附和的话。擦肩而过时,那张面孔从嘴角喷出烟雾,漠然地对我

点点头。没走出多远,我便听到儿子责怪母亲啰唆,话太多,那声音冷硬,不由分说。我推

着行李箱在路上行走,默默地听着小滚轮与沥青地面摩擦发出单调的噬噬声,想到刚才那一

幕,心里很不是滋味,仿佛自己做了错事。

⑦从东北回海口后,没过多久,我就回老家过年。再回来的时候,看到邻居家门口没有

贴崭新的红对联,连旧对联也撕得干干净净,门框两边各留下两行淡黑的襁糊痕迹。我心里

不免咯喳一下,按海南的风俗推测,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新亡人的门口绝不会贴红。到了

晚上,我竟开始有意无意地探听来自隔壁的声音,但是隔壁一片寂静,连一点隐约的声响也

没有,应该是无人居住了。夜深入静,一座涌动着各种欲望的城市沉沉唾去,嫉妒、狭隘和

贪婪也沉沉睡去,有种天地间一片干净之感。我开始想到关于灵魂的种种说法:如果一个人

前半生劳劳碌碌,后半生卧榻生病,有如此经历的灵魂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呢?用汗水、操

劳、病榻和呻吟串联起来的一生,如果是一种宿命,那也只能令人感到无奈和怨愤。我突然

想到“生如草芥”这个词,有些伤感。正因为人生残酷,天意往往不遂人愿,才使种种与命

运的抗争都带着俗世的悲壮与荣光。

⑧大约一个月之后,--天晚上,我带着一身酒气超起着回到家里。瘫坐客厅的沙发上,

我感觉整个房间都在微微晃动,有一种人生如戏的舞台效果。电视里演着矫情的言情剧,我

怎么也看不进去,都市的另一种烟火分崩离析,被他们演绎得不似人间。忽然想到饭局上的

几个朋友,他们都来自我的家乡广东,他们常常财大气粗,孤注一掷,仿佛英雄虎胆:也会

沉沦各种生活,纵情于苦短的人生。这时酒气上涌,蹿上喉头,我忍不住弯腰跑进洗手间吐

了一通,再用冷水洗了脸,盯着镜子里有些陌生的面孔,没有发现狰狞,顿时清醒了不少。

生活承载着种种人生,却又时时奴役人,又有多少人反其道将其糟蹋。我长舒一口气,走进

客厅,就在这时,隔壁传来了时断时续的呻吟,还有拖沓的脚步声。我心里猛然掠过一丝喜

悦:这对老人仍是我的邻居!

⑨客厅的灯光白而亮,洞明世事,执拗地填充着空旷。我静静坐在沙发上,毫无睡意,

窗外高耸的楼厦沉重而幽暗,今夜,我还会梦见自己年老之后的一些什么吗?窗外的月亮慢

慢升上来,光华柔和纯净,开始在我的想象中一点点照亮晶莹剔透的露珠。

(选自《散文》2021年第10期,有删改)

1.第③段中加点的“克制”一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2.赏析画波浪线部分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4分)

3.文章题目为''一对老夫妇”,但多处写到他们的儿子,有何用意?(6分)

4.文中大量笔墨写“我”听到的各种声音,探究这些声音引发了“我”怎样的思考。(6分)

【答案】

1.表现“我”的矛盾心理,既关心又觉得过于冒昧,并且意识到多此一举的无能为力。

2.①神态描写,“双唇绷紧”“满面愁容”等突出老妇人对丈夫身体状况的忧虑。

②动作描写,“搀扶”“一步一步挪动”“安顿”等写出老妇人照顾丈夫的艰辛和细心。

③运用拟声词,以轮椅“嘎吱嘎吱”的声音写出老夫妇行进的艰难。

④外貌描写,一个“身材矮小”,一个“身体佝偻”,写出老夫妇的衰弱、老妇人照顾丈夫的

艰难。

3.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全面立体地呈现了老夫妇的家庭生活状况。

②结构上,串起了“我”对老夫妇生活的关注和进一步了解。

③深化主题,引发读者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和赡养老人问题的思考。

4.①“我”听到老年男人虚弱的咳嗽声、老妇慌张的安抚声,感受到老年生活的不易。

②听到隔壁偶尔的说笑声,感悟到天伦之乐的可贵,老年人渴望晚辈的陪伴、精神上的关爱。

③听到老夫妇儿子冷硬的劝告,思考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戒备多于温情的问题。

④听到隔壁一片寂静,产生不祥之感,感叹“生如草芥",生活残酷,生命易逝。

⑤听到老人仍健在的声响,欣慰于人与命运抗争的坚韧.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首先理解“克制”的意思。“克制”,指压抑、控制情感。

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人物的心理。

结合“望着她汗湿了的瘦弱后背,我差点要问老人患的是什么病,为什么不住院治疗”

“即便她不忌讳,我觉得也是多此一举”可知,“我”很想询问老人患病的情况,可以看出

“我”对邻居老人的关心,但又觉得身为邻居突然询问对方病情太冒昧,而且又觉得询问是

多此•举,因为结合自己平时所见老人的情形以及所听闻的咳嗽的声音,即可知道老人的病

情并不乐观。所以这“克制”体现出“我”既关心乂觉得冒昧同时乂觉得多此一举的矛盾心

理。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浏览句子可知,这段话描写的对象是老妇人,所以考生可以结合人物描写的手法以及这些

手法体现出的人物的特点、心情等进行分析。

如“双唇绷紧,满面愁容”是老妇人的神态,结合“老年男人的咳嗽,软弱无力,断断续

续,明显中气不足”可知,老妇人是为丈夫的身体而担忧。

如“搀扶”“一步一步挪动”“熟练安顿”等是老妇人的动作,从这些动作之中可以看出老

妇人照顾丈夫极为细心,同时也可以看出照顾丈夫的艰辛。

如“嘎吱嘎吱推向医院”中“嘎吱嘎吱”是拟声词,这些拟声词让人仿佛看到老妇人推着

丈夫前往医院时的艰难。

如“身材矮小的老妇人”“腰身佝偻的丈夫”是对老妇人和丈夫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这

对年老夫妇的身体的孱弱,体现出老妇人照顾丈夫的艰难。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

首先要找出写这对老夫妇儿子的内容。如“这是儿子、儿媳和孙女来看他们了。他们儿

子的年龄比我稍小,不知从事何种职业,平时着装有模有样,喜欢做出一点养尊处优的傲慢。

如果我偶尔与他在楼梯间相遇,有时我们互相点头致意,有时他目不斜视,好像根本看不到

我”“刚好碰到老阿姨和她嘴叼香烟的儿子,稀薄的阳光下两个人手里都提着菜。老人忙不

迭地对我展开笑脸,说今天儿子、儿媳,还有孙女都回来吃饭,所以买了很多菜。……擦肩

而过时,那张面孔从嘴角喷出烟雾,漠然地对我点点头。没走出多远,我便听到儿子责怪母

亲啰唆,话太多,那声音冷硬,不由分说”,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老夫妇渴望天伦之乐,

儿子一家的到来给他们带来欢乐,但儿子显然并不常来,而让年老的母亲照顾病重的父亲,

所以写老夫妇儿子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展现了老夫妇的家庭生活情况。

然后分析结构上的作用。

如第四段“我”听到老夫妇儿子一家给老夫妇带来的快乐之后,“此时这一家人多少让

我上了心,我竟隐隐希望他们能常回来,欢聚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渴望,先不说老者能享受短

暂的天伦之乐,至少笑声能暂时替换病痛的呻吟声”,可见老夫妇儿子的出现让“我”更为

关注老夫妇的生活,所以写老夫妇儿子的内容串起“我”对老夫妇生活的关注和进一步的了

解。

最后分析主题上的作用。

文中写老夫妇有子女,女儿一家“携女儿搬走,住进紫荆路岳父母家了”,儿子一家也

仅“来看他们”,平时的生活中,只有年老的妇人搀扶病弱的丈夫,二人相依相偎,只有子

女来看望他们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由此引发读者对于子女赡养老人这一问题的思考;文中

写老夫妇的儿子看到“我”时“有时我们互相点头致意,有时他目不斜视,好像根本看不到

我”,老妇人和“我”说话的时候,老妇人的儿子“从嘴角喷出烟雾,漠然地对我点点头”

“责怪母亲啰唆,话太多,那声音冷硬,不由分说”,这些内容引发读者对当下人际关系的

思考。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我”听到的声音,结合这些声音分析“我”的思考。

如第一段和第五段写“我”听到老年男子的咳嗽声、呻吟声,“这是一个老年男人的咳

嗽,软弱无力,断断续续,明显中气不足"''我被一声接连一声的呻吟惊醒,那声音低沉、

压抑、凄怆悠长,仿佛痛彻心肺,还听到玻璃杯碰击的声音和老妇慌张的安抚声”,听到这

些声音后,“我”“思虑着是否要去隔壁看看,施以援手,呼叫救护车或者给他们的儿子打电

话”,并由此想到自己的父母,这些声音让“我”感受到老年生活的不易。

如第四段写“我”听到隔壁偶尔的说笑声,“偶尔隔壁也很热闹,有人大声说笑,有孩

子稚声稚气唱歌",“我竟隐隐希望他们能常回来,欢聚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渴望,先不说老者

能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至少笑声能暂时替换病痛的呻吟声”,这些说笑声让“我”感悟到

天伦之乐的难能可贵,感受到老年人精神上的需求。

如第六段写“我”听到老妇人儿子对母亲的责怪声,“我便听到儿子责怪母亲啰唆,话

太多,那声音冷硬,不由分说”,老妇人的儿子责怪老妇人是因为“我”是陌生人,认为老

妇人不应该向一个陌生人说自己家的事情,这是思考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理。

如第七段写“我”听到隔壁“一片寂静,连一点隐约的声响也没有”的时候,“我突然

想到'生如草芥’这个词,有些伤感。正因为人生残酷,天意往往不遂人愿,才使种种与命

运的抗争都带着俗世的悲壮与荣光”,“我”的内心涌起的是不祥之感,产生“生如草芥”、

生命易逝的感慨。

如第八段“隔壁传来了时断时续的呻吟,还有拖沓的脚步声。我心里猛然掠过一丝喜悦:

这对老人仍是我的邻居”,这些声响意味着老人仍健在,这是人与命运抗争的坚韧。

五、【2022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三模(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面小题。(20分)

一九八七年的老腔

陈年喜

这是一九八七年。

这是陕西东延最后一个小镇,秦岭金矿陕西权属地集中在这一片。

那一年,我十七岁,这时是高三最后的假期。我的有点残疾的,教了我三年的小学语文

王老师,此时正在守岗与下岗之间犹疑:继续上岗,每月只有38元工资,养不活一家人;

下岗,则意味着连38元的工资也将失去。他的妻姐在零公里矿区带队背矿,带十个二十个

劳力,有时一夜能挣到一两千元,每个背矿的人能分到三十五十元不等。王老师带我们十几

个年轻人去给妻姐做脚力,其中大部分是他昔日的学生。

在一个我至今叫不出名字的小集市上,在饭摊背后的荒街里,我听到了一群人的唱腔。

一种类似于秦腔的唱腔,但要比秦腔夸张粗放得多。我不知道戏文叫什么,我听懂了其中一

段唱词:

骂声韩龙贼奸小,

你此时不亏该吃刀。

近朝来为王我对你表:

我三弟他生来火性焦,

你不该闯了他的道,

打得你见了寡人哭嚎啕。

看穿着体貌,他们显然是当地人,甚至就是这个小集镇上的居户。但这群人为什么要在

这里唱?为谁唱?我不知道。领头的是一位壮年,三十七八或者四十七八,渐白的头发黝黑

的面孔,这是风雨和岁月作用下的中年。他扔掉手里的烟头,从一条长凳上站起来,突然喊

一声:“伙计们,吼起来。”吼起来的一群人并没有称手的家伙,他们就地操起棍棒或石头瓦

块敲起来,豪气干云,古朴悲壮,像冲锋陷阵,又像呼天抢地。显然,他们并没有刻意为谁

演出,也显然没有作好演出的准备。像一阵突然的暴雨,由天空而降。

若干年后,我才知道这就是老腔。

那一年,我还听浩子唱过老腔。

浩子是秦东镇人,过了门前的风陵渡大桥就是山西。秦东一带的黄泛区土地丰阔,浩子

家有一片苹果园,水旱两惠,秦东一带的苹果又漂亮又好吃。销路好的那几年,浩子家挣了

不少钱,兄弟姐妹都修了平房。后来到浩子娶老婆的时候苹果滞销,滞销到苹果挂在树上熟

透了也没人去摘。三轮车拉到果汁厂卖五到八分钱一斤。这样的不景气看不到头,不少人家

挖了树,种起了小麦玉米。

近水楼台先得月,浩子开始上秦岭矿山背矿。

背矿是遮人耳目的说法,矿石金贵,各个矿口都有自己的运输渠道,根本不用人背。背

矿就是盗矿。浩子单人独马,抗不住同行的坑蒙和矿警的打击,投入了我们的队伍。虽然被

领头的五五抽成,但人不亲,账清白。大本营屯扎在杨寨岭上一口废弃的矿井里,二十多人

把一口竖井建成了碉堡,上下七八层,如同蒸屉,明暗通道无数,进可攻,退可守。

那一夜,我们选择的矿坑是13坑的3号采场。

3号采场近于空场,显然已经开采许久了。采场呈四五十度斜坡,像一个巨大的倾斜的

篮球场。边沿上的矿茬厚薄不等,有两米厚度的,有尺许厚度的,矿体在手电照耀下亮光鳞

鳞。那是硫体和铅花。矿体上有许多未爆破彻底的残孔。显然是才爆破不久,采场周边尚有

烟尘,空气浓稠而灼热,地上一层矿石。领头的喊:“快装矿。”接夜班的工人快上班了,必

须在他们到来前装好矿石离场。

大家取下腰后的编织袋,疯了一样装矿石,不一会儿,地板就像水洗过一样干净。

领头人喊:“差不多的快背走,不够的快打矿。”

留下的人,围住一支矿柱,有一个人轮起大锤拼命地砸。这是一支四五个人合围粗的矿

柱,上面硫点密密,硫体呈线状缠绕,看得出品位相当高。矿柱承担着天板的支撑作用,由

于压力的巨大作用,每一锤上去,矿石都会“哗”地落下一片,大伙疯了一样抢。

突然,轰一声,出事了!

一块天板落下来,一张芦席似的覆盖住了轮锤的人。石头一米厚,丈余见方,人不见影

了,只见血沿着下坡的方向流下来。

天亮时,尸体终于弄到了杨寨岭。领头人说:''埋了吧。所有矿石卖的钱,都给他老婆

带回去。”大家分头去选风水好点的地方,有人找锹挖坑,有几个去山下买白布和芦席,有

人去处理矿石。

只有浩子没动。他守着死去的人,一语不发。突然,他唱了起来,唱得天崩地裂,山岳

倾倒。有懂得的人说,是老腔:

将令一声震山川,

人披衣甲马上鞍,

大小儿郎齐呐喊,

催动人马到阵前。

头戴束发冠,

身穿玉连环,

胸前狮子扣,

催开青鬃马,

豪杰敢当先。

这样冷的天气,没有人知道浩子为什么要唱这种内容与眼下情景毫无关系的老腔,他唱

了一曲又一曲,直到嗓子哑下去,像喉管撕破了,再也发不出声了。领头人静静看着他唱,

抽着烟,谁也没有说一句话。我的印象里,渭北习俗送亡人上山时,似乎不是唱老腔,是喷

呐锣鼓。

十年后,我独自一人到了华山西峰。

同样是冬天,游客寥寥。

这就是传说了千年的沉香救母的地方。唐朝人张侨问“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说

的正是这里。翠云宫前,有无数巨石状若莲花。有一块大石中间裂开,真如斧劈似的,据说

这就是沉香的教母的斧迹。西峰远看是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

截,那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据说是山川和人间日月的缩影。天地间,没有一事一物不峥

噪。

登西峰极目远望,四周群山起伏,云霞浩荡,周野屏开,黄渭曲流。苍山如怒,天地无

涯。远远地,仿佛可以看见黄河那边的山西,仿佛看到了玉带一样的黄河上,风陵渡大桥隐

隐现现。桥的这头即是秦东,浩子的家乡所在。听说他从矿山回去后大病一场,后来也没有

成家;再后来,住进了华山脚下某著名精神病医院,再也没有出来。

那天突然就想有多年没听到老腔了,据说这儿独有的唱腔已几近绝声,没几个人会了,

它们似乎正向着现代生活的反方向走,即将消逝在西边的落日里。

我又突然想,?沧海桑田,云翻雨覆,谁能将之消弭?

(节选自《微尘》,有删改)

1.概括浩子的形象特点。(4分)

2.有人认为“克制”是陈年喜散文的一大特点,试结合画线句简析。(4分)

3.文中两处引用老腔唱词有什么共同的效果?(6分)

4.综合全文,在文末的横线上续写一个问句,并说明这样写的理由。(6分)

【答案】

1.①生活困苦,被迫背矿谋生。②性格单纯,缺乏生存经验。③真诚,善良,富有同情心。

④不矫饰,有生命的自然与本真。⑤敏感,脆弱,承压能力差(逃避现实)。

2.①从情感表现看,作者没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也不作价值判断或展开议论,融

感情和态度于冷静的描述。②从语言表达看,作者极少用形容词强调,多用客观性的名词和

动词,交代事情的发生、处理的结果和众人的言行,近乎素描勾勒。③从描述过程看,不着

力描写坍塌、伤残、死亡的具体过程(或:叙述节奏快,不描写坍塌、伤残、死亡的具体过

程),选用坍塌、石头、流血,暗指死亡,避重就轻,意在文外。

3.(1)详引老腔唱词,丰富文章内容。(2)唱词情境感强,极具故事性和画面感,突出老

腔慷慨激昂的特点,映衬当地百姓豪气、古朴的性格特点,便于表现当地百姓的生存状态。

(3)结构上点题(或:前后形成呼应)。

4.(1)续写:眼前的华山,黄土上的人生,不就是一曲苍凉峥蝶的老腔吗?

(2)理由:①符合行文的逻辑(符合行文的结构安排,或更明确为“前后照应”)。紧承上

一段的“老腔似乎消失”,所以此处“我又突然想”的当是“老腔不灭”并为末句铺垫;据

下文“之”则可以明确“之”的指代对象(浩子或群体、华山西峰、老腔等)。②表达主旨

需要。老腔峥噪,西峰巍峨,寄寓作者对黄土上如微尘的底层人当不屈服于命运的期待。③

艺术表达更为深沉蕴藉。华山、人生、老腔在此融为一体,含蓄形象,更有艺术感染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1)根据“后来到浩子娶老婆的时候苹果滞销,滞销到苹果挂在树上熟透了也没人去

摘。三轮车拉到果汁厂卖五到八分钱一斤。这样的不景气看不到头,不少人家挖了树,种起

了小麦玉米。近水楼台先得月,浩子开始上秦岭矿山背矿”分析:浩子生活困苦,被迫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