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单元检测: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_第1页
高二历史单元检测: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_第2页
高二历史单元检测: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_第3页
高二历史单元检测: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_第4页
高二历史单元检测: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三单元过关检测1.结合史实分析二战前法西斯势力增长的共同原因和社会基础。从法西斯势力增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类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解析:第一问是比较相同点,可以从历史原因、经济原因、客观原因、社会基础等角度作答.第二问应从全人类利益的高度来思考。参考答案:共同原因和社会基础:①德、意、日三国基本上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的,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是法西斯主义生长的土壤。②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法西斯势力利用矛盾乘机而起;垄断资产阶级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依赖、支持法西斯主义,使法西斯势力得以掌握国家政权。③法西斯势力的宣传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他们往往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煽动民族情绪,从而获得社会的支持。④英、法、美等大国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势力无所顾忌,敢于挑起世界战争.经验教训:法西斯主义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对法西斯主义决不能姑息养奸,在国际政治中更不能以牺牲别国利益来保存自己。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反共产国际协定》签字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夫说:“形式上我们还要把苏联当作主要敌人。”日本驻英大使吉田茂说:“尽管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其实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材料二希特勒曾对他的党羽说:“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材料三1937年11月,张伯伦的亲信哈里法克斯在德国对希特勒说:“……对德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通过摒弃共产主义于自己国家之外,也使共产主义不能继续向西扩张。"希特勒表示:“欧洲……唯一的灾祸,就是布尔什维主义,其余一切都是可以调整的.”——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请完成:(1)材料一中里宾特洛夫和吉田茂的话反映了德日签约的意图是什么?(2)材料二、三中希特勒道出的真正意图是什么?(3)哈里法克斯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4)材料三中希特勒表示“其余一切都是可以调整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何体现?解析:对侵略者来说,它们以“反共"蒙蔽了英法,阴谋得逞。对英法来说,它们没有看到法西斯侵略者的本质,所以咎由自取。参考答案:(1)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勾结起来,欺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2)继续蒙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伺机扩张势力,以图让德国东山再起。(3)英国没有识破德国的真实意图,继续推行绥靖政策.(4)二战爆发后,很快灭亡了法国,对英国进行了不列颠之战,力图按自己的意志调整世界。3。自酿的苦酒—-“慕尼黑阴谋”丘吉尔1938年10月5日在下院的演说中说:“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下被分割。这无疑是西方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与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为危险。"“不要以为这种事会从此结束,这不过是算账的第一步,只不过是以后每年还要递给我们苦杯的第一口,第一次尝一尝罢了。”请完成:(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捷克斯洛伐克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被分割的?(2)被分割的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叫什么名称?它被割给了哪个国家?(3)为什么说英法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将使自己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为危险"?(4)历史是怎样证明丘吉尔的“这不过是算账的第一步"这个判断的?解析:本题的前两问,只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回答第(3)问,要注意思考的角度,一方面要说明对英法的不利之处,另一方面要说明对德国的有利之处。回答第(4)问,要结合德国对外扩张进一步加剧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参考答案:(1)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签订《慕尼黑协定》。(2)苏台德。德国。(3)英法出卖捷克斯洛伐克使自己失去一个东欧盟国;德国由于获得苏台德,进一步增强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4)慕尼黑会议后,德国得寸进尺,1939年3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9月进攻波兰,1940年5月,在西线发动攻击,英法自食其果,首先遭到德国进攻。4。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至此,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据此完成:(1)这一联盟得以建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说明了什么?(2)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3)简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对反法西斯战争进程的影响。答案:(1)根本原因:世界人民同法西斯的矛盾已成为压倒一切的矛盾.说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完全可以密切合作;世界人民同法西斯国家的矛盾已成为当时世界压倒一切的矛盾。(2)美国对法西斯的态度及政策逐渐改变,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3)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去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张伯伦1938年9月27日的广播讲话材料二必须静待敌人进攻,并在由堡垒和壕堑构成的无法突破的延伸线前遏制住敌人。——英法联军司令的命令材料三在英法对德宣战的一年时间内,没有同德国发生过一次真正的战争,史称“奇怪战争”。材料四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请完成:(1)材料一所指的是什么事件?最终结局怎样?你认为英国所顾虑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用以遏制住敌人的“延伸线"具体指什么?是否起到了这一作用?(3)材料一体现的是什么外交政策?结合材料一,分析其实质。材料四与材料一的观点是否相同?为什么?(4)材料三中的“奇怪战争"与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造成哪些严重后果?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解析:本题材料分属几个历史阶段,最主要的是体现英国对法西斯从绥靖到抗击的转变过程。答题时抓住这一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按题目设问,逐一作答。参考答案:(1)德国企图割占苏台德区进而吞并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德国通过《慕尼黑协定》占有了苏台德地区,并于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英国怕引火烧身,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与希特勒达成妥协,来保证自己的安全。(2)马奇诺防线。没有达到。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进入法国境内,并很快迫使法国投降。(3)绥靖政策。实质是牺牲他国利益来保全自己。不相同。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材料四反映了丘吉尔要与德国血战到底的决心。(4)材料三中的“奇怪战争”是材料一、二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后果:坐视波兰灭亡,失去有利战机,致使英法盟军在德军的进攻面前损失惨重,法国投降.教训:任何纵容侵略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者,都将自食其果.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起。……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世外桃源”,反对因为过问英法与德、意、日的争夺而卷入战争,主张退守美洲堡垒,置身于欧洲和世界事务之外。——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1935年8月31日)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议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后,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港口,或运至任何中立国以备转运至任一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现代国际关系史参考资料(1933~1939)》材料三(1940年12月29日罗斯福“炉边谈话”)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大洲以及各大洋——它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英国人民和他们的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的战争。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罗斯福选集》请完成:(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2)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对美国外交的调整作简要评价.解析:材料信息所反映的是美国从二战前的对外政策到二战期间对外政策的转变,题目要考查的是这些变化及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材料信息虽然丰富,但要回答完整,仍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参考答案:(1)政策:“中立”政策。原因:民众要求中立,孤立主义盛行;政府专注于克服危机而无暇东顾。(2)变化:放弃中立,援助英国,反对纳粹。目的:维护美国国家的安全。(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使全世界遭到法西斯更严重的侵略威胁。美国调整对外政策,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7。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名著《全球通史》中以“走向战争”四个字概括1929~1939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你认为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论断是否正确?请说出你的判断并阐述理由.如果该论断正确,那么,“走向战争"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解析:本题是一道观点论证题.回答时须首先对所述观点作出明确判断,然后再进行论证。论证时要注意题目材料的导向及明确的要求。分步骤进行,做到层次清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