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有答案_第1页
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有答案_第2页
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有答案_第3页
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有答案_第4页
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有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上游,而古典文学的载体——文言文,是根底,是骨架。不读文言文,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包括文学,我们很难吸收,很难理解。先秦时代是中国文言文形成并逐渐成型的重要时期。那个时代的文言文虽然离所谓“今古文”还较有距离,但已经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汉代华丽的赋体、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做了铺垫。应该说,从先秦开始,中华绚烂的文化便和文言文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所以说,不熟读古文,就不会见识到中文能美到什么程度,也不会领悟古人的造诣能抵达怎样的深度和高度。学习古文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修养。文以载道,经典古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背诵和学习这些经典古文,对我们的眼界、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有很多人对学习古诗文有误解,认为学了这些诗文也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想到是不是还要回到古代那样的生活。我必须告诉各位,其实这是一种功利思想在作怪。当然,读了古诗文,的确可能不能马上看到什么成效,获得什么收益。但是,学习古诗文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涵养一个人的心性并为之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而最重要的是,这样一种文化熏陶正是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与自己的先人进行对话的基本途径。现代著名文史学家顾随先生曾经说过:“学古诗文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个现代人。”一个人学习了古诗文,能够爱生活、有情趣、平等待人、学会宽容,而且可以获得阅读体验和精神感悟,这无疑是最大的收获。一个现代中国人,没有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严格意义上讲,尤其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不能算作一个真正的现代人。(摘编自张胜强《古诗文学习的现代意义》)材料二: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吃饱穿暖,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古典诗词以短小的形态、精准的表达、高度的思想性、动情的内涵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近,抖音发布的《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古诗词短视频在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达178亿,同比增长168%。无独有偶,来自图书销售市场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古诗词图书销量猛增。这些充分说明,在精神文化产品极度丰富的今天,古诗词依旧热度不减。古诗词中,唐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之一。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人们依然能在唐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找到与古人强烈共鸣的情感瞬间。那些经过时间洗礼的经典诗句,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大家之所以喜欢唐诗,一方面是因为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十分便于朗诵记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唐诗兴盛的时代极具魅力。历史上的唐朝,风气开放、兼收并蓄,出现了许多英雄和天才人物,涌现出大量诗人、艺术家。现存的5万多首唐诗,基本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再加上高超的艺术水准、高深的思想境界,唐诗因此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最为璀璨的明珠,让后来历代人充满敬仰。也因此,有一种说法认为,“唐诗是中国人情感的最大公约数”。今天我们如何阅读古诗词?以唐诗为例,许多经典篇目都是诗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发,今天我们回顾这些诗句时,不仅要读出诗人们曾经遭遇的困难和挫折,更要读出他们展现的乐观心态。比如,李白在《行路难》中感慨“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显示出他对前途困难的清醒认识。面对艰难险阻,“诗仙”李白也会有迷茫,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种豪迈自信之力跃然纸上,令人动容。我们的诗人没有回避人生面对的困难、遇到的阻力,但是最终释放出来的是希望、理想和前景。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家一读古诗词就能百病皆消。只是希望大家遇到困难时,能够学习诗人的自信、乐观:我遇到了困难,我承认这个困难,我也敢于面对这个困难,并最终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诗里有悲伤、有泪水、有痛苦,还有挫折和烦恼,但最终传递给人们的是希望,是未来,是阳光,这也是许多古诗词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总之,人们对于古诗词的热爱,就在于它能够变成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当你读一首绝句或者律诗时,文字背后的诗意、韵律也被深深印入脑海,使我们看月不仅是月,还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看水也不仅是水,还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情。时代在发展,但古诗词所蕴含的诗意与文化,仍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滋养着我们的精神。我想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摘编自康震《古诗词在今天为何热度依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人对学习古诗文有误解,因此产生了功利思想,但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须继承和发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B.先秦时代的文言文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汉代华丽的赋体、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做了铺垫。C.现存的唐诗,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这是唐诗受人敬仰的原因之一。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体现了李白对困难的清醒认识、面对艰难时的迷茫和他的豪迈自信。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古诗文(词)在当今社会的作用,但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文史学家顾随先生针对人们认为学习古诗文不能吃也不能喝的问题做出了有力的答复。C.阅读古诗词,我们往往能从中学习到诗人的自信,乐观,能够感受到希望,未来以及阳光。D.中国古典诗词依然热度不减,其所蕴含的诗意与文化,依然可以为当代人提供精神动力。3.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观点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D.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4.著名学者顾随认为,学习古诗文可以使我们成为更好的现代人。请结合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5.学校将举行“走进唐诗”系列活动,让你写一篇推介词。请依据材料二列出推介词的要点。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给我一枝枪茹志鹃记得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枝枪,是在那年的秋末冬初。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那是一片遭受敌人严重践踏的地方。谁见过死去的村庄么?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听不见狗叫,更没有鸡啼,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一进去,人会浑身起一层鸡皮疙瘩。那个时候,那个地区,就尽是这样的“村庄”。部队在这样的地区作战,是相当艰苦的,要打仗,要行军,要挨饿。那一天,天还没透亮,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营部住在一个从前我们的村干部家里。这一家好像没有男丁,房里炕上,只有一个两岁光景的孩子。房东是个大嫂,呆板着脸,给我们开门、腾地方,是欢迎我们的,可是总不开口,似乎没有其他地区的老乡那样亲热。弄好了铺,我便和通信员商量:我们放倒头睡了,不吃东西不要紧;但是营长,他还要工作呢!无论如何,得设法给他弄点吃的来。我们两个人商量来,商量去,除了找群众想办法外,没有第二个办法可想。于是就决定去找那位不露笑脸的房东大嫂。不用说,这任务当然是我的。但是我找不到她,房里房外,屋前屋后,都没有她的影子,炕上那个孩子倒醒了,有气无力地哭着要娘,不用说,这又是我的任务了!于是我过去抱着她,哄着她,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大嫂来了。她见我在哄孩子,好像有点高兴,但不等我开口提出吃食的事,她先向我借个手电筒。我把电筒交给她,同时迅速地提出了问题。她听了,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不表示有,也不表示没有,只招手要我跟她走。“大嫂,咱们上哪里?”我看她领我走出了大门。她也不回答,用嘴向村外嘲了嘲。反正这一带都是我们的部队,我放放心心地跟她走。“大嫂,你家大哥呢!”山东人一般称女人的丈夫叫大爷、大哥,我想和她攀谈攀谈。她没有回答,还是用嘴向村外呶了呶。这时,东方已经露白,可望见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什么人也没有,只有村边边上,拱起几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牺牲了。”大嫂撮起三个指头,在我面前摇了摇说:“一起七个。”“什么时候?”我这时才看见她腰上束了一条麻绳。她没有回答,只是走,走过一盘石碾旁边的时候,她停下了,轻轻地用脚点了点碾旁的土地说:“在这里,上铡刀铡的。”我看见,这块土地的颜色是黑褐色的,那是血。血,唯有血才能偿还。营长同志,你给我一枝枪吧!“没有枪!”大嫂的脸仍是呆板的,好像总结似的说了一句,接着又喃喃地说:“咱们没有枪!没有,手榴弹也没有……”她带我到一片被抢过、被践踏过的黄豆地里,我们打着手电筒,寻拣着掉落在地上的黄豆。拾了有两大把,捧回家,放在锅里炒,大嫂一边炒,一边呆呆地睨着自己的孩子。豆炒好了,喷香,大嫂把它盛进我们的茶缸,孩子微微张着嘴,满怀希望地看着娘,大嫂顿了顿,就用两个手指取出两颗豆子,放在孩子手里,然后拿到堂屋里,放在营长面前。营长大概也知道这家房东的事,他望着茶缸,久久地沉默着,最后,他把那孩子抱过来,放在自己腿上,然后把黄豆一颗一颗地排在桌上,摆成了二列横队。他和孩子说着笑着,把豆子当作敌人,他喊着口令:“出列!”“齐步走!”于是“一二一,一二一”黄豆便一颗颗地走进了孩子的小嘴。孩子的嘴跟不上了,她的牙还不能同时咬两颗豆子呢!她吐出一颗带着口水的“敌人”捏在手里,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嘴里那一颗。我从来也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小嘴,竟是这样的柔嫩,小红唇里面的一切都是粉色的,软软的,就连那几颗小小的乳牙,也是那样细软无力。咬一颗豆,都需要她全神贯注,用出了吃奶的力气。营长拿起“横队”前面的一颗大黄豆,还没塞进孩子的嘴,突然,响起了空袭警报的号声。天拂晓了,敌人的轰炸机嗡嗡地又出动了。村里的部队迅速地作了防空准备,能进屋的都进屋,不能进屋的马匹、物资,全部密密的插上树枝。黄豆是黄豆,不是敌人。敌人,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就在前面,离我们只有三十里路,不!就在我们头顶上,

他们有炸弹、机枪,有坦克、大炮,还有……铡刀。营长听到号声,立即将孩子交给了我,把一颗已经“一二一”走出队来的豆子也交到我手上,然后,将卜壳枪转到胸前,出去了。通讯员立即挎上枪,跟在后面。孩子信赖地靠在我怀里,圆圆的小嘴,还在挪啊挪的扭动。她把豆子搬到左面牙上咬咬,又把它搬到右面咬咬,最后又把它搬回到左面,于是全神贯注,眼睛挤成一条缝,才咔嚓一声咬开了。我闻见些些黄豆夹着奶花的香味……敌机在上空盘旋,寻找着目标。营长啊,亲爱的同志们,给我一枝枪吧!哪怕是一枝短枪也好,为了沂蒙山臂上的枪眼,为了碾旁那黑褐色的土地,更为了这花似的小嘴,为了幸福和理想,给我一枝枪吧!(有删改)文本二《百合花》是六千多字的短篇。故事很简单:向敌人进攻的我军前沿包扎所里发生一个小插曲。人物两个:主要人物,十九岁的团部通讯员:次要人物,刚结婚的农村少妇。但是,这样简单的故事和人物却反映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通过那位可爱可敬的通讯员),和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通过那位在包扎所服务的少妇)。这是许多作家曾经付出了心血的主题,《百合花》的作者用这样一个短篇来参加这长长的行列,有它独特的风格。恕我借用前人评文惯用的词汇,它这风格就是:清新、俊逸。这篇作品说明,表现上述那样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其它的风格。(选自茅盾《谈<百合花>》)6.关于文中营长喂孩子吃黄豆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营长把黄豆“摆成二列横队”“把豆子当作敌人”“喊着口令”等细节,契合人物身份和战争背景。B.作者通过营长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生动形象地营造出温馨美好的氛围,极富感染力。C.孩子努力而有策略地啃黄豆仿佛是另一场“战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出孩子的天真及其对营长的畏惧。D.该场景为下文遭到空袭的情节作铺垫,让读者感受到和平安宁的珍贵。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呆板”“不露笑脸”等神态表现了大嫂丧夫后的情绪,表面的麻木呆滞下凸显的是其内心的哀痛。B.孩子等待炒黄豆的场景与营长喂孩子吃黄豆的场景,凸显出战争时期条件的艰苦和军民间的鱼水深情。C.小说语言带有浓郁的抒情性,作者对“我”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刻画细致,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风格。D.作者以黄豆为“小道具”,围绕找黄豆、炒黄豆、吃黄豆展开情节,这让小说情节更加集中紧凑。8.作者在文中三次呼告“给我一支枪吧”,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其用意。9.文本二中茅盾先生对茹志鹃战争题材小说《百合花》的评价,是否也适用于文本一?谈谈你的理解。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侯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君曰:“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谏而不见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为①也。故忠臣者,能纳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悦,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人,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也。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令吏致千家之县一于晏子,晏子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厚取之君而厚施之人,代君为君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藏之,是筐箧存也,仁人不为也;厚取之君而无所施之,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婴也闻为人臣进不事上以为忠,退不克下以为廉,八升之布、一豆之食足矣。”使者三返,遂辞不受也。(节选自《说苑·臣术》)【注】①为:同“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B.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C.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D.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驽马指劣马,即不能快跑的马。与《劝学》“驽马十驾”中的“驽马”意义相同。B.裂地指分割土地,封赏臣子。周代卿大夫在封地上行使统治权,不须受命于诸侯。C.再拜指拜两次,是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又作为敬辞,用于书信开头或末尾。D.三族在文中指父族、母族和妻族。有时指父母、兄弟和妻子,有时又可泛指亲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见识高远,对忠臣的看法与齐侯不同。他认为忠臣要恪尽职守,建言献策,使君主接受正确意见,避免君主出现有难和出逃这些情况。B.晏子将食物分给景公的使者,结果自己没有吃饱。使者向景公报告此事,景公于是命人将一个千户县的赋税全部送给晏子,晏子仍辞谢了。C.齐景公派人送去高大华美的马车,晏子多次辞谢。景公不高兴,认为晏子是给自己难堪,表示晏子不乘坐这样的马车,那自己也不会乘坐。D.晏子认为忠臣不会将君主赏赐的很多财物大量施舍,仁人不会将君主赏赐的很多财物储藏起来,智者不会像主管收藏的官员一样对待财物。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2)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4.晏子身为齐国国相,却能厉行节约,是出于哪些原因?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野田黄雀行①

曹植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②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③摩苍天,来下谢少年。【注】①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掌权,对曹植心存疑忌,本诗作于曹植最好的朋友丁仪、丁廙被杀之时。②捎:挥击,削破。③摩:接近、迫近。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托物起兴,以树大招风、海阔生波来暗喻自己险恶的政治处境。B.“利剑”句说没有权势就不必交友,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孤傲心境。C.最后两句想象黄雀被救后轻快地高飞,反映了作者想象解救朋友之后的轻松和喜悦。D.诗歌运用叠字和顶真手法,语言质朴自然;善用比兴,反映了乐府民歌的手法。16.诗人通过黄雀与少年的寓言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歌曲《我们的新时代》中,歌词“天下归心相拥第一百个春天”,“天下归心”用的是曹操《短歌行》里“

”的典故。(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先总括赤壁风景之美,然后由景入情,过渡到写人叙事。(3)杜甫在《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六、选择类18.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生非异也19.下列句子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0.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七、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个人身体的健康状况在25岁时达到顶峰。这也就意味着,从25岁开始,

。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如同花开花谢,日出日落,不可避免。就像一部机器运转时间长了,

,人的各个器官使用多年以后,也会出现老化。最容易被注意到的衰老的地方就是皮肤。人们25岁以后皮肤的新陈代谢开始减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超量紫外线照射,皮肤中胶原蛋白含量每年以约1%的速度递减。35-45岁时,皮肤会明显出现衰老的迹象,皮肤的代谢能力会衰退,代谢的速度也会减缓,皮肤的自我修复与再生能力也大不如前,皮肤的张力开始明显下降。45岁之后,

。皮下脂肪萎缩,弹性组织减少,皮肤开始松垂、出现皱纹,皮肤的红润丧失而变苍白,由于皮脂腺萎缩而使皮肤和毛发失去光泽、易裂,细胞和汗腺数目的减少致使皮肤干燥易痒,排汗能力下降。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指出文中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八、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日前,针对当代青少年普遍缺乏劳动能力的现象,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的新举措,要求各地开齐开好劳动课。对此,不少人直呼“劳动课回来了”,纷纷点赞;不过,也有人并不理解,认为学校开设劳动课没有必要,还是应当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对于劳动课回归,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B

3.D

4.①文以载道,经典古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饱读诗书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提升我们的品格修养。②饱读诗书能够涵养一个人的心性并为之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学习古诗文,能够让我们爱生活、有情趣、平等待人、学会宽容,成为一个有气质、有内涵、精神世界充实的人。

5.①唐诗以其特点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人们能在唐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找到与古人有强烈共鸣的情感瞬间。②唐诗的节奏韵律十分便于朗诵记忆,唐诗兴盛的时代也极具魅力。③唐诗中的许多经典篇目都是诗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发,我们能从中读出诗人的乐观心态,并学习这种自信乐观的心态。④虽然时代在发展,但唐诗中所蕴含的诗意与文化,仍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很多人对学习古诗文有误解,因此产生了功利思想”错,因果倒置,据材料一原文“有很多人对学习古诗文有误解,认为学了这些诗文也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想到是不是还要回到古代那样的生活。我必须告诉各位,其实这是一种功利思想在作怪”可知,“功利思想”是因,“对学习古诗文有误解”是果。C.“……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错,表述绝对,据材料二原文“现存的5万多首唐诗,基本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再加上高超的艺术水准、高深的思想境界,唐诗因此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最为璀璨的明珠,让后来历代人充满敬仰”可知,是“基本涵盖”。D.“面对艰难时的迷茫和他的豪迈自信”错。据材料二原文“李白在《行路难》中感慨‘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显示出他对前途困难的清醒认识。面对艰难险阻,‘诗仙’李白也会有迷茫,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种豪迈自信之力跃然纸上,令人动容”可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只体现了李白对困难的清醒认识和迷茫,没有体现李白面对艰难时的豪迈自信。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针对人们认为学习古诗文不能吃也不能喝的问题”错误。原文为“现代著名文史学家顾随先生曾经说过:‘学古诗文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个现代人’”,文史学家顾随先生的话,是表达自己对读古诗文的目的的看法,并不是针对误解做出的答复,文中并无此依据。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强调“择善而从,不善则改”的原则和善于向别人学习的态度。B.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C.激励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D.修养品行从学习开始,学习以读书为根本,强调读书的重要作用,而材料一的观点是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意义。观点接近。6.A7.C

8.第一处是“我”听房东大嫂陈述丈夫被敌人杀害时,“我”急需一枝枪来手刃仇敌,表达一名战士对战斗的渴望和对敌人的仇恨;②第二处是在屋外敌机轰鸣时,“我”急需一枝枪来保护怀中的孩子,表达对和平生活的期盼。

9.示例一:这个评价适合本文。①本文围绕“黄豆”展开,没有直接写正面战争的炮火,选材角度独特;②本文表现了“我”对枪与战士意义的思考,这在战争题材小说中显得独特;③本文善用细节描写,比如孩子努力啃咬黄豆的过程,文笔细腻,极富感染力。示例二:这个评价不适合本文。①丈夫被敌人杀害后哀痛无助的大嫂,是战争题材小说中常见的百姓形象;②“我”宿营的村庄被战争破坏,环境凋敝,是战争中的典型环境;③“我”多次强烈呼唤武器,要求敌人血债血还,是战争题材小说常见的主题。【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B.“作者通过营长……心理等描写”错误,文中对营长的描写没有运用心理描写。C.“对营长的畏惧”错,作者以孩子天真的形象反衬现实战争的残酷。D.“作铺垫”错,该场景与下文空袭警报响起时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在比较中强烈感受到和平安宁的珍贵。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C.“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风格”错误,作者对“我”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刻画细致,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呈现的是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不是浪漫主义风格特点。10.D11.B

12.C

13.(1)晏子的家境竟是这样的贫困!我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2)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之道,写了这篇《师说》赠送给他。

14.

①安分知足。晏子不重物质享受,能照顾亲友,衣食无忧,就已感到满足。②以身作则。晏子担心国人生活奢侈不顾品行,于是节衣缩食,率先垂范。【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靠着君主的赏赐,能够保住我们三族的衣食,并且国内的朋友,也都能靠此生存了。我只要穿得暖和吃得饱饭,有破旧的车和劣质的马来供自己使用,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赖君之赐”语意完整,“君之赐”是“赖”的宾语,在“赐”后断开;“得以”指可以、赖以,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其身”是“奉”的宾语,宾语后断开;“于臣”是“足矣”的状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不须受命于诸侯”错误,须受命于诸侯。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认为晏子是给自己难堪”错误。结合“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分析,晏子上朝,乘坐破车,驾着劣马。齐景公看见他这个样子说:“嗬!是先生您的俸禄太少了吗?为什么乘坐的车马这样不堪呢”。从原文中看不出景公有难堪的想法,也看不出晏子

“乘弊车,驾驽马”是为了使君主难堪。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若是”,如此,这样;第二个“是”,代词,这;“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啊。(2)“于”,被,受;“嘉”赞许;“贻”,赠送。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分析,靠着君主的赏赐,能够保住我们三族的衣食……晏子出朝后,景公命(大夫)梁丘据送给他高大华丽的车马,(晏子)多次退回拒不接受。说明晏子安分知足。结合“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人,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分析,君主您命我监临文武百官,我理应节衣缩食,为齐国人作个榜样,即使这样,还恐怕他们在生活上奢侈而不顾自己的品行。现在有高大华丽的车马,在上的君主乘坐它,在下的臣子也乘坐它,百姓没有正确的行为准则,在衣食方面奢侈浪费,而不顾自己的品行,我就没有办法来制止他们了。晏子选择节衣缩食,是为齐国人作个榜样,还担心国人在生活上奢侈而不顾自己的品行。晏子这样做是为给国人做个榜样,以身作则。参考译文:齐侯问晏子说:“忠臣侍奉自己的君主,该是怎样的呢?”(晏子)回答说:“(君主)有难不为他殉死,(君主)出逃不为他送行。”齐侯说:“(君主)割裂土地封赠他,分封爵位让他显贵,君主有难却不殉死,出逃也不送行,这能够称得上是忠臣吗?”(晏子)回答说:“如果臣下的进言被采用,(君主)就会终身无难,臣子又为谁去殉死呢?臣下的谋划被采纳,君主就终生不会出逃,臣子又为谁去送行呢?如果向君主进言不被采用,(君主)有难而去殉死,那就是白白地送死;规劝君主不被听从,(君主)出逃而去送行,那就是奸诈和虚伪。因此所谓的忠臣,是要能将善言善行献纳给君主,而不是与君主一起陷入灾难之中的人啊。”晏子上朝,乘坐破车,驾着劣马。齐景公看见他这个样子说:“嗬!是先生您的俸禄太少了吗?为什么乘坐的车马这样不堪呢!”晏子回答说:“靠着君主的赏赐,能够保住我们三族的衣食,并且国内的朋友,也都能靠此生存了。我只要穿得暖和吃得饱饭,有破旧的车和劣质的马来供自己使用,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晏子出朝后,景公命(大夫)梁丘据送给他高大华丽的车马,(晏子)多次退回拒不接受。景公不高兴,立即召见晏子。晏子到来后,景公说:“先生不接受我送的车马,那么我也就不再乘车了。”晏子回答说:“君主您命我监临文武百官,我理应节衣缩食,为齐国人作个榜样,即使这样,还恐怕他们在生活上奢侈而不顾自己的品行。现在有高大华丽的车马,在上的君主乘坐它,在下的臣子也乘坐它,百姓没有正确的行为准则,在衣食方面奢侈浪费,而不顾自己的品行,我就没有办法来制止他们了。”终于辞让了那些车马没有接受。晏子正在吃饭,国君的使者到了,(晏子)便将食物分给使者吃,晏子因此没有吃饱。使者回宫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景公,景公说:“咦!晏子的家境竟是这样的贫困!我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命官吏将一个千户县的赋税全部送给晏子,晏子拜谢了两次,推辞说:“我的家境并不贫困,靠着君主的赏赐,恩惠遍及父、母、妻三族,还推广到我的朋友,并以此赈济百姓,君王的赏赐太丰厚了,我的家是不会贫困的。我听说,从君主那里得到很多财物又大量施舍给别人,这就是代替君主施恩,忠臣是不会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得到很多财物而储藏起来,这是把自己变成了筐箧,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从君王那里得到很多财物而没有施舍给别人,自身死后财物又转移到他人之手,这就跟主管收藏的官员一样,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我还听说,做臣子的在朝廷上不奉承国君就是忠,离开朝廷不亏待下属就是廉,八升粗布,一盘食物,也就足够了。”使者奉命往返三次,(晏子)始终辞谢不受。15.B16.采用寓言手法,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拔剑捎罗网”、拯救无辜者的少年侠士,通过黄雀投罗的比喻,抒写朋友遭难而无力援救的愤慨,借以表达自己对掌权者的痛恨,对无辜被害的弱小者的同情。【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孤傲心境”理解错误。无权无势就不必交友,这不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思想,而是在特殊情况下所发出的悲愤至极的牢骚,委婉表达无法救助朋友的无奈。17.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江山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