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救援培训_第1页
水上救援培训_第2页
水上救援培训_第3页
水上救援培训_第4页
水上救援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域救援交流培训内容0102静水救援急流救援水域救援原则器材优于人工岸上优于下水团队优于个人第一部分静水救援静水救援指在水流流速低于0.8m/s的平静水域环境中对溺水者实施救援的过程。静水救援在室内游泳场馆以及水深5米以内的公开水域等平静水域开展的救援行动。水深超过5米的公开平静水域的开展的救援行动。救援方法分为岸上救援、入水救援、冲锋舟救援以及潜水救援四种。一、池岸赴救:指在岸边利用水域现场的救生器材,对较清醒的溺水者进行施救的一种救生技术手援:在离池岸较近时用手将溺水者拖救上岸救生圈:注意掌握救生圈的抛投方式,一般抛投距离为救生员与溺水者5—8米的扇面距离,注意风向风速以及救生圈重量,系绳救生圈应注意整理好绳子、手抛时握紧或用脚踩住绳子。救生杆:一般由一端固定有周长约90厘米的橡皮圈的一根3—4米左右长短的竹竿组成。当发现溺水者在救生杆施救范围内时,可将救生杆橡皮圈固定的一端由上而下递给溺水者,若一端无橡胶圈,可用竿轻点溺水者肩部,待其抓紧后将其拖救至岸边。切忌戳伤溺水者、敲击其头部或伤害其喉、咽、气管及其他器官等。入水救援入水救援是指救援人员在没有或无法利用救生器具拯救溺水者,或溺水者已处于昏迷状态时,所采用的的救援技术。入水救援技术较为复杂,对救援人员本人来说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救援人员在水中尽可能的利用救生器材进行赴救,以保护自身安全。入水救援包括入水、接近、寻找、拖带等技术。入水指救援人员发现溺水情况时,迅速跳入水中的一项专门技术。一、入水2.蛙腿式入水(距离溺水者较近且蛙泳腿技术较好)技术:眼看溺水者,单腿或双腿蹬地,跃起时两腿作蛙泳收腿动作,含胸收腹,两手臂侧平举,肘部自然弯曲,掌心向前下方。入水时,两腿向下做蛙泳蹬夹腿,同时两手臂向下抱压水,形成向上的合力,使救生员头部始终保持在水面上,在入水时救生员的眼睛应始终不离赴救目标。1.跨步式入水(距离溺水者较近时)技术:一脚前跨,另一脚脚趾紧扣池边,并用力蹬地,前脚成弓步状,在空中两腿一前一后呈弓步步状,上身含胸前倾,两臂侧平举,肘部自然弯曲,掌心向前下方。入水时,两手向前下方报压水,同时两脚作剪水动作,形成向上的合力。使救生员的头部保持在水面上,在入水时救生员的眼睛始终不离赴救目标。入水指救援人员发现溺水情况时,迅速跳入水中的一项专门技术。一、入水4.直立式入水(入水点较高且可明确有足够的水深时)技术:入水时,全身与水面保持垂直,脚趾向下,一手捏鼻,一手护下腹。如身穿救生衣,则两手肘部紧压救生衣。入水后双手及时向下压水,两脚作蹬夹动作,力求尽快上浮捕捉施救目标。3.鱼跃浅跳式入水(水质清澈无杂物时)技术:起跳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起跳时靠腿蹬离池岸,躯干同时用力伸直,两臂由上而下摆动入水。入水要浅,头部尽快出水面捕捉赴救目标。5.其他入水方式探索滑行入水、团身入水式等1.背面接近(一般情况下尽可能采用)01技术:救生员游至距溺水者背后1米处急停。然后,右手托腋,另一手从溺水者左肩处夹胸托右腋或双手托腋。2.侧面接近(溺水者尚未下沉,特别是两手在水面挥舞挣扎时)02技术:救生员游至溺水者3米处急停,有意识的转向溺水者侧后面游近,看准并果断利索地用同侧手抓紧挣扎中的溺水者近侧手腕部,将溺水者拉向救生员的胸前。然后,右手托腋,另一手从溺水者左肩处夹胸托右腋,控制溺水者或双手托腋。二、接近接近是指救生员及时靠近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在接近时,应与溺水者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接近后尽可能的从溺水者背后做动作,以确保自身的安全。3.正面接近03技术:入水后游至溺水者3米左右急停,下潜至溺水者髋部以下,然后双手扶住溺水者髋部,将溺水者转体180度,然后,右手托腋,另一手从溺水者的左肩处夹胸托右腋或双手托腋。4.溺水者沉底接近04技术:直接下沉至溺水者身旁,双手托腋,脚蹬池底,将溺水者拖出水面。然后,左(右)手托腋,另一手从溺水者的右肩处夹胸托左(右)腋或双手托腋。二、接近接近是指救生员及时靠近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在接近时,应与溺水者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接近后尽可能的从溺水者背后做动作,以确保自身的安全。接近时注意事项1.救生员游至溺水者安全距离后,需急停,以免水浪将溺水者冲压下沉,进一步引起溺水者恐慌。2.施救时不要太靠近溺水者,以免被溺水者抓、抱持3.正面接近时,需下潜至溺水者髋部以下后,转动溺水者身体。4.托腋夹胸时救生员手臂着力点应在溺水者的胸和腋下,不要掐在溺水者的颈部。5.在尚未控制住溺水者时,不要放开抓握溺水者的手臂。6.成功接近并控制住溺水者后,如果溺水者有知觉,应大声、迅速地告诉他:“我是救生员,请不要慌张,我将确保你的安全”。以便顺利将溺水者救上岸。技术:(以左臂为例)救生员左臂由溺水者的左肩上穿过,上臂和肘紧贴溺水者胸部,左腋紧贴溺水者左肩,左手抄于溺水者的右腋下,并将此作为拖带的用力点,救生员的左髋顶住溺水者的腰背部,保持水平位置,便于拖带。救生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特长,可采用蛙泳腿或侧泳腿技术。三、拖带拖带是指救生员徒手在水上运送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1.夹胸拖带法(适宜于身材高大、臂长、体力较好的救生员)技术:救生员双手托住溺水者的双腋下,稍含胸收腹,用反蛙泳腿技术进行拖带。三、拖带拖带是指救生员徒手在水上运送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2.托双腋拖带法(较省力,易于控制溺水者)3.托枕拖带法技术:救生员托住溺水者的后脑,采用侧泳或反蛙泳游进。技术:托着溺水者的颌骨处,使溺水者的口鼻始终保持在水面上,用反蛙泳技术游进。三、拖带拖带是指救生员徒手在水上运送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4.双手托颌拖带法5.穿背握臂拖带法(在水域较大、单人托运距离较长,托运体力不支时采用。易于观察游向,又较为省力)技术:以左手为例,救生员在溺水者的左侧后方,用左臂由前向后穿越溺水者的左腋下,经背部抓握其右上臂。用单手侧泳或单手蛙泳将溺水者拖带游进。技术:两名救生员拖带一名溺水者时,两名救生员用靠近溺水者一侧的手臂托住溺水者的腋下用侧泳技术游进。三、拖带拖带是指救生员徒手在水上运送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6.二救一拖带法技术:((以右手为例)当救生员右手被溺水者右手抓时,则救生员可用被抓的右手上提转腕外翻下压解脱,并用右手及时抓住溺水者的右手腕部向右拉出,使溺水者背贴救生员前胸,另一手托腋控制住溺水者。四、解脱解脱是指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解脱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单手(臂)被抓”解脱法方法①转腕法技术:(以左手为例)如救生员的左手被溺水者的右手抓时,则救生员可用右手虎口推击溺水者的右手腕部。撞击时应迅速、有力。解脱后,应仍紧握溺水者的右手腕部,并及时把溺水者的右手向救生员右侧拉出,使其背贴救生员前胸,托腋控制住溺水者。上臂被抓时也可沿用此法。四、解脱解脱是指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解脱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单手(臂)被抓”解脱法方法②推击法技术:当救生员双手交叉被溺水者抓握时,救生员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解脱。技术:救生员用上面一个手臂(以右臂为例)的肘部,撞击溺水者的另一侧(左手)腕部,先解脱救生员的左手,然后转腕解脱右手,趁势将溺水者向右面拉出,转体180度后,左手臂穿过溺水者前胸托住其右腋,控制住溺水者。四、解脱解脱是指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解脱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2.“交叉手被抓”解脱法3.“双手、臂被抓”解脱法

应用以上的“转腕法”或双手交叉的“推击法”进行解脱。技术:(以左手为例)救生员的左前臂被溺水者双手被抓握时,救生员右手虎口向下,用力撞击溺水者的另一侧右手腕部,使之溺水者松开一手,并紧握溺水者右手腕,然后,救生员上身前倾,以右上臂近肘处回击溺水者左手腕部,使致全部解脱,并趁势将溺水者的右手向救生员自己的右侧拉出,并将溺水者转体180度,呈背贴救生员前胸,然后夹胸控制。四、解脱解脱是指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解脱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4.“单手被双手抓握”解脱法技术:当被溺水者抱住颈部时,救生员应及时内收下颌,以防气管被卡。救生员下沉,双手上推溺水者的双肘,同时头部下抽,趁势抓握住溺水者的一手腕,将溺水者转至背贴救生员前胸,夹胸控制溺水者。四、解脱解脱是指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解脱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5.“颈部被抱持”解脱法①上推双肘解脱法(溺水者尚未抱紧救生员时,可采用此法)技术:以背面颈部被抱持为例”救生员应内收下颌,保护气管,防止被卡住。同时分清溺水者哪只手压在上面。而后救生员上举双手,如溺水者右手在上时,救生员用左手紧压溺水者的右手腕部,右手上推溺水者右肘部,自己的头部同时也随之向右侧转出。然后救生员用右手抓紧溺水者的右手臂肘部,将其拉向救生员胸前,并及时夹胸,控制住溺水者。四、解脱解脱是指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解脱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5.“颈部被抱持”解脱法②压腕上推单肘解脱法技术:救生员一手的食、中指紧夹溺水者的鼻,掌心盖住溺水者的嘴并用掌根托住溺水者的下颌,用力向前方推出,迫使溺水者头部后仰,另一手紧抱溺水者腰,并用力向自己方向压,迫使溺水者松开双手,之后及时将溺水者转体180度,夹胸控制住。四、解脱解脱是指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解脱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6.“腰部正面被抱持”解脱法①夹鼻推颌解脱法方法二:弓身抽手解脱法技术:救生员正面双臂肘部关节以下和躯干同时被抱持时,则先臀部后顶,双臂前推,含胸收腹,趁隙抽出一手,夹鼻盖嘴托颌,另-手移至溺水者后腰,之后,采用“夹鼻推颌解脱法”解脱。技术:先分清溺水者抱持时哪一只手在外,如溺水者用手指交叉方法锁住救生员时,可同时做扳指解脱动作。先扳溺水者在外侧手的一手指,使之松开后用力向外展开,然后外扳另一手指,松开后用力向外展开,使两臂呈侧平举。(以右手为例)救生员向左下方下沉,从溺水者右腋下移至其背后,将右手放在溺水者的腰背部,前拨溺水者,左手托溺水者左腋的同时,右手夹胸控制住溺水者,或右手托其右腋的同时,左手夹胸将其控制住。四、解脱解脱是指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解脱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

7.“腰部背面被抱持”解脱法①扳指解脱法技术:救生员正面双臂肘部关节以下和躯千同时被抱持时,则先臀部后顶,双臂前推,含胸收腹,趁隙先后抽出两臂。再采用扳指法四、解脱解脱是指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解脱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7.“腰部背面被抱持”解脱法②弓身抽手扳指法方法三:曲肘扩张解脱法技术:救生员先作两臂曲肘同时往两侧做护张动作,使两臂被松解,然后视被抱持松紧程度,及时采用“上推双肘”法或“压腕上推单肘”法解脱。技术:救生员一手紧握抓发手的手腕,另一手则扳拉溺水者抓发手的手指,同时,救生员的头部随扳拉手指方向倾斜,迫使抓发手松开解脱后,及时将溺水者转体至背贴救生员前胸,夹胸控制住。四、解脱解脱是指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解脱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8.“抓发”解脱法①压腕扳指法技术:救生员一手紧握抓发手的手腕,另一手则用力向溺水者的头部方向推击其肘部,迫使抓发手松开。解脱后,及时将溺水者转体至背贴救生员前胸,夹胸控制住。四、解脱解脱是指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解脱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8.“抓发”解脱法②扳指推肘解脱法技术:手法同“正背面腰部被抱持解脱方法”。只是使用正面夹鼻推颌方法时,放在后腰的手改放在溺水者的后颈部,尽力使溺水者的头部后仰。四、解脱解脱是指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解脱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9.“正面双腿被抱持”解脱法技术:在解脱前,救生员需认清抱持的两个人中,谁是溺水者。救生员一手由溺水者肩上,经前胸插入溺水者另一侧腋下或夹胸,同时一脚紧贴被抱持人胸部,用柔力蹬离,以免使被抱人受伤。当二人的肩部松离时,再提起一脚(与夹胸手同侧)紧贴被抱持人胸部,将被抱持人蹬离解脱。四、解脱解脱是指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解脱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10.“双人抱持”解脱法①夹胸蹬离解脱法技术:在解脱前,救生员需认清抱持的两个人中,谁是溺水者。双手插入溺水者的两腋下,提起脚紧贴被抱持人胸部,用柔力将被抱持人蹬离解脱四、解脱解脱是指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解脱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10.“双人抱持”解脱法②托双腋蹬离法解脱时注意事项1.当被抓抱持后,救生员应保持冷静,切勿在还未搞清自己是怎样被抱持时,就匆忙做解脱2.解脱的技术动作应迅速、连贯3.解脱时,用力适当,不应使用蛮力,以免伤害溺水者4.解脱后,应及时用合理的技术动作将溺水者控制住,以便拖带5.在进行双人解脱时,应先确认两个人中谁是溺水者,再进行解脱。技术:折线型搜索时,救生员可根据自己潜游憋气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直线探索的距离。在搜索过程中,救生员潜至池底,眼睛来回扫视可视觉的范围。双手以肩部为圆心,来回做弧形的搜索。脚部用蛙泳腿或自由泳腿。换气折返时,一定要以某个标志为参照物,以防折返时漏过。五、寻找定位当溺水者沉没在水底时,救生员或潜水员必须采取有效的寻找方法,尽快地发现溺水者的位置并将其救出水面。1.折线型寻找法和“之”字型寻找法技术:以某个特定的点为圆心,如水线、水道等,搜索的线路为圆弧形。救生员潜至水底,眼睛来回扫视可视觉的范围。双手以肩部为圆心,来回做圆弧形的搜索。脚部用蛙泳腿或自由泳腿。当换气时露出水面后,第二次潜入水中时,一定要后退1米左右,以免因上下换气而漏看。五、寻找定位当溺水者沉没在水底时,救生员或潜水员必须采取有效的寻找方法,尽快地发现溺水者的位置并将其救出水面。2.圆型寻找法技术:如搜索区域范围较大时,多名救生员可一字排列,救生员之间为两臂侧平举的距离或参加搜索救生员两人之间可视觉的范围内,并根据憋气最短的救生员或以某个参照物为基准,作为折返点,平行向一个方向搜索。五、寻找定位当溺水者沉没在水底时,救生员必须采取有效的寻找方法,尽快地发现溺水者的位置并将其救出水面。3.排列型寻找法技术:如果搜索区域不大,而且救生员人数足够时,可用方型搜索法的方法,搜索方法同“排列型搜索法”,但不要折返。五、寻找定位当溺水者沉没在水底时,救生员必须采取有效的寻找方法,尽快地发现溺水者的位置并将其救出水面。4.方型寻找法技术:若初次搜索失败,则用“排列型搜索法”或“方型搜索法”再重新组织救生员进行一次搜索,密切注意重点区域。五、寻找定位当溺水者沉没在水底时,救生员必须采取有效的寻找方法,尽快地发现溺水者并将其救出水面。5.多层次寻找法注意事项在搜索过程中,新、老救生员,技术好的和技术相对较差的救生员应间隔排列,并临时选出一名队长或救生组长来担任统一指挥,步调一致。搜索前必须讲明搜索的要求和方法等。如:水下声呐,水下机器人,水下可视探测器,水域救援无人机等。6.利用先进的仪器定位落水者位置第二部分急流救援急流救援指在水流流速超过0.8m/s的复杂水域环境中对溺水者或被困者实施救援的过程。一、急流基本理论3.急流中的危险因素:①暴涨,当遇到台风或洪水泛滥时,河水会暴涨②失温③障碍物④低水坝、暗礁⑤人为因素,如污染物等1.国际上,急流水域等级按照其危险程度与救援难度划分共分为六级,其中第一级最低,最容易,第六级最高,水域情况最为复杂,救援最为困难。2.

水流速度为0.

8m/s以内为平静区及缓流水域,水流超过该速度为急流水域。4.主流域:河道往下游流动的主要水流域被称为主流域。主流常常出现于河道中央,如遇障碍时会改变主流,方向会转移至河道左右两侧。其流速从底部到表层而有不同,故又称为“分层流”。通常越接近水面流速越快,水底的流速则较缓慢。河道中主流域的特点是无障碍、水最深、水面流速快。水域救援头盔水域救援专业救生衣二、水域救援装备——个人装备头盔一般以强化聚合物制成,内有泡棉、质轻舒适,水域救援头盔应有开孔,以便于透气和排水,水域救援头盔没有帽檐。不能用消防头盗代替水域救援头盔下水救援,因为人的颈椎相当脆弱,过重且不透水的消防帽在强力水流推拉下,将立刻增加数倍力量,那将会伤害穿戴者的安全水域救援时必须穿着专业救生衣,模块化浮力背心(PFD)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在模块化浮力背心的背部中央有一个扣环,对于携带绳索救援十分方便,而前部的快卸装置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快速解开扣环,摆脱绳索。救生衣应合身、牢固、可调整。具有两种复合浮力配置方式,常态时浮力能保证单人作业,救援时最大浮力可同时承载2个成年人。水域救援鞋水域救援专业救生衣二、水域救援装备——个人装备

主要用于保护脚和脚踝,便于在崎岖不平的河床上行走,具有高帮、防滑、贴脚、穿着牢固等优点。为防止水域低温导致救援人员出现疲劳、抽筋、

失温等问题,救援人员必须穿着水域救援服,用于水域救援时,对躯干、颈部、手臂和腿部提供保护,可分为湿式救援服和干式救援服。班组装备二、水域救援装备

个人装备还包括水域救援手套、抛绳包、救援小刀、哨子、水域救援专用牛尾绳、照明设备等。班组用抛绳包、抛投器、冲锋舟、橡皮艇、摩托艇、冲锋舟驱动马达等。在急流救援

中,只能使用充气式救援橡皮艇(IRB)

,不能使用玻璃钢模压成型的冲锋舟。因为IRB

小巧,运输方便灵活,吃水浅,材质耐撞,适用于急流水域救援,一旦翻覆或进水不会沉没,可快速翻正,可与绳索联用,可搭配船外机执行快速救援。三、急流救援的要求1.救援人员个人防护装备必须穿戴齐全,尤其是要穿着救生衣和佩戴专用的水域救援头盔;2.绝对要使用正确的救援装备3.

携带适量的器材装备4.不穿着宽松而笨重的衣物下水救援,穿着专业的水域救援服装5.使用安全绳时,必须确保快速解除功能正常,如遇到纠缠等情况救援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解脱6.尽量使用简单而有效的救援方法7.入水救援是水域救援最后的手段和方法8.入水救援时,必须在上游设置观察员,最近的岸边设置安全救助员9.一般在河流或石涧上游开始展开搜索及救援工作,如情况许可,可以在河流两岸同时进行10.依靠社会联动力量增援12.救援行动中要设置第二救援保护措施,并预留足够的预备力量,防止意外发生11.尽量要保持舟艇平衡,以免翻覆13.涉水前进救援人员在涉水行动时,要使用木棍或其它辅助物试探水深及水底情况。在水域环境中,如发现水中出现漩涡,一定要绕行,以免救援人员被吸入地下水道14.救援人员不可背负重物,如背囊或担架等15.在水面架设的水面横渡绳,应与水流方向呈一定倾斜角度,不能成直角16.救援的优先等级,首先是救援人员自身安全,然后是队友安全,最后是被救者安全四、人员编成急流救援的人员编成一般应包括:指挥员、上游观察员、救援小组、后勤辅助人员、下游确保人员、安全员负责指挥救援行动和对外联络工作①指挥员②救援小组上游观察人员部署在救援现场上游一、二百米处,负责封锁河道,不让其余人员及船只进入救援作业区,并提供上游河面的状况报告,同时对于无法阻挡突来的水面障碍则要实时对在救援作业区的所有人员提出警告,并且让救援现场所有人员知道,若有漂流物下漂的状况,则要停止救援的动作,并且注意安全:一般常用的通讯信号包含有哨音、手势、旗语、无线电、手机等。在一次的救援行动中所使用的通讯信号所代表的意义必须互相确认。③上游观察员救援小组是执行救援行动的人,应该是最有经验、受过完整训练、技术最好的人员四、人员编成急流救援的人员编成一般应包括:指挥员、上游观察员、救援小组、后勤辅助人员、下游确保人员、安全员担任事务性工作,负责协助救援人员、整理搬运器材④后勤辅助人员⑤安全员预防遇到救援者或是受困者落水的情况,能够在下游处迅速以抛绳袋救援、拦截网、寻找桥梁准备桥降、驾驶救援艇救援等方式,立即将其救起,是急流救援任务的最后一道防线⑥下游确保人员安全员的主要职责是仔细审查是否有安全环节的疏漏,如装备穿戴、操作细节,观察周边的环境等,及时发出警告五、救援方法1.急流救援中的方法

水域救援方法按照救援方式,主要包括岸上救援、舟艇救援和入水救援,其使用的优先级是①岸上救援②舟艇救援③入水救援,也就是①抛过去救②划过去救③游过去救。2.急流救援中的手势停止求救OK

往左边靠往右边靠3.急流救援中的泳姿急流救援中的泳姿主要包括攻击式、防御式、确保式三种。攻击式:当需要迅速向被困者靠近或需要快速渡河时候,一般使用攻击式泳姿(抬头自由泳)。

根据对岸起岸点,判断水流速度,往上游移动至适当距离,身体正面面对上游并与水流保持45度角,入水后以抬头自由泳,利用水流将自身带至起岸点防御式:依据对岸起岸点,判断水流速度,往上游移动至适当距离,入水后以仰漂姿势双手同

时仰泳助游,头朝上游,目视下游,身体与水流呈45度膝盖微弯,脚尖浮出水面,利用水流将自身带至起岸点确保式:在执行长漂、通过急流波、危险水域、自我保护或休息时,所采用的动作技巧。操作要领:双手抓住PFD肩带,两手肘向内夹紧,下巴微收目视下游,膝盖微弯,脚尖浮出水面,勿让臀部重心下沉;如欲通过危险区域时,应事先采用攻击或防御式修正至安全流域4、救援技术①浅滩涉水横渡:浅滩涉水救援主要在河道浅滩处,水深约腰际以下,水流相对较为缓慢,人员必须横渡至沙洲或对岸时应用★动作要领①双脚一前一后呈弓箭步,一只脚站稳后才可移动另一只脚,上体保持正直目视上游,注意观察上游漂流物撞击,逐步向对岸移动:

②可借助船桨、棍、协助固定作支点,也可用于探测水底情况,确保没有障碍物或凹陷后再前进;

③水尽量不要没过救生衣,以减少冲击面:④采用顶流而上姿势,身体略微侧向对岸:⑤不慎被水冲走,立即转确保式;

⑥多人涉水横渡,队形呈纵向三角形,前者为最强壮的队员,被困者或体弱的放在三角队形中间。遇到不能行动的被困人员时,将被困人员扛在三角形队伍肩上。多人协调一致,由一人发出口令同步移动;

⑦双人涉水横渡时,两人应一前一后,协调一致移动。4、救援技术——绳索横渡系统固定点制作②固定点制作:在河流岸边制作固定点的方法主要有堆石法、打桩法、理桩法、大树据绑法等,应按照各自的操作规程制作锚点。★方法介绍①堆石法

先选择适当基石,绑上扁带或绳索制造装入点,再选择外围可利用的大、中石块由基在处向前向上堆成类金字塔锥形体,再利用小石块将各接缝处紧密塞实,高至腰部,并于锥体顶端设置预警系统。②打桩法

取适当长度(约1m)及厚度(约2.

5cm)的实心铁棒最少3根,取倾斜15度将其打入地面,其夹角尖端方向与受力方向相反,利用扁带或绳索连结3根铁桩,并预先完成受力,固定点完成后,其主绳架设于第根铁桩下方接近地面处。水域救援中,扁带一般用于制作锚点,在堆石法、埋桩法、钢钎法制作锚固点中有着广泛的应用。4、救援技术——抛绳救援③抛绳救援主要用于溺水者有意识、靠近岸边且在绳子所能抛到的范围内的救援。抛绳人员应手握紧绳头,

另一只手握住绳包,向溺水者双手可及范围内进行抛绳,抛出去的绳应能让被救者立即抓住。拋绳前应大声呼叫溺水者“注意抛绳”,以便溺水者主动抓绳。★方法介绍抛绳方式有三种:下抛式、

上抛式、侧抛式,抛绳方式可根据个人习惯和障碍物位置、救援人员位置和场地实际选择合理抛投方法。

抛绳后,溺者抓住绳索后,救援人员应顺水流向下向内移动,以钟摆方式将溺水者拉回岸边。当第一次抛绳救援失败时,可以快速收绳、二次抛绳继续救援。

抛绳包使用后,应该清洗干净防止泥沙残留,检查绳索表面是否有划痕或跳线,然后依序往绳包里塞入,不可将绳子收成卷后塞入绳包。若长时间不用,应该先晾干再收绳。④活饵救援⑤充气式救援艇(IRB)救援在有向量的活饵救援中,活饵(攻击手)应该尽量从溺水者侧后方接近溺水者,攻击手接触被困者后,应该向岸上人员做“OK”的手势,向量手应快速拉绳以使救援人员快速返回岸边。利用充气式救援艇(IRB)

开展水域救援的技术包括:

IRB

组装、IRB驾驶技术、机动橡皮艇快速救援(离心力救援)、顺流接近救援、逆流接近救援、机动橡皮艇活饵救援、船外机进水故障排除。

①充气式动力救援艇的实施救援时,一般至少应有驾驶员和副驾驶两人操艇,拉起水中溺者时,可以将艇环绕溺者行驶,借助离心力拉起②充气式动力救援艇翻船后,船外机进水,救援人员应该利用所携带的维修工具迅速修复船外机,重点排除汽缸、化油器、输油管路里的积水。

4、救援技术——划艇与艇操⑥划艇包括有桨划艇和无桨划艇两种。

使用时机:使用合适的划桨方式及正确的坐姿执行各项任务。★有桨划艇动作要领①操桨法:正桨、反桨、挡水、平桨

②船艇人员配置。单数:单数时最后一员坐于船尾担任舵手。双数:双数时两两对称而坐

③坐姿:利用双脚一前一后稳定自身,下半身坐于船身内侧,双脚分开,以脚掌顶固定物稳住身体。双腿置于船内,不可跨坐在气室上,脚不可插入气室夹缝内④拿桨方式:外侧手用手实握距离桨叶一拳位

置处,内侧手握桨顶

⑤方向变化调整:小方向偏差,舵手调整。大方向偏差,1、2号桨手兼导航手调整,一方正桨,一方反桨无桨划艇时,可利用外侧手臂作为桨的代替品划艇。操艇的训练科目包括:提艇、扛艇、顶艇、举艇、抛艇。4、救援技术——划艇与艇操急流中的大浪、河道中的障碍物、河道急转弯可能会造成水域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