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友地艾滋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预防_第1页
辛友地艾滋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预防_第2页
辛友地艾滋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预防_第3页
辛友地艾滋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预防_第4页
辛友地艾滋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母婴传播母婴传播(MTCT)

是指由感染孕产妇将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传给孩子,也可以被称作垂直传播或者感染的围产期传播。1编辑ppt中国预防母婴传播的需求每年,中国约7000艾滋病感染孕产妇、7万梅毒感染孕产妇及100万乙肝感染孕产妇怀孕。没有预防母婴传播的措施:非母乳喂养的人群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风险为15-25%;50-80%的梅毒感染孕妇会出现不良妊娠结局;乙肝外表抗原阳性孕妇所生儿童乙肝感染的风险高达5-90%2编辑ppt中国:每年有多少婴儿处于危险中?HIV感染梅毒乙肝感染估计的感染孕产妇人数7,00070,0001,000,000估计的面临母婴传播危险的婴儿人数1,000-1,800(不喂母乳的情况下,母婴传播率15-25%1)1,400-3,200(喂母乳的情况下,母婴传播率20-45%1)35,000-56,000(不良妊娠结局约50-80%2)90,000-1,600,000(取决于母亲HBeAg阳性的比例)1世界卫生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GTP,2021。2全球消除先天梅毒:依据和行动策略。世界卫生组织,2007。3西太区通过免疫接种控制乙肝的区域规划。世界卫生组织,2007。

3编辑ppt什么时候会发生母婴传播?疾病妊娠期分娩和产时母乳喂养艾滋病

(5-10%的风险)

(10-15%的风险)

(5-25%的风险)梅毒

(达到80%的风险)

(小风险)没有风险(除非母亲有感染性皮损)乙肝

(非常小的风险)

传播风险高低取决于母亲HBV-DNA载量高低和HBeAg是否阳性。没有导致感染的证据。准确的危险程度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母亲的病毒载量风险取决于母亲感染艾滋病的时间,或者母亲感染艾滋病时所处的孕期婴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病毒载量4编辑ppt什么是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病人?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能够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一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那么会出现艾滋病相关病症HIV

AIDS5编辑ppt020010000123451234567891011CD4淋巴

细胞计数月感染艾滋病年数艾滋病疾病自然进程CD4

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VL感染初期无病症轻度艾滋病感染晚期艾滋病感染病症期艾滋病窗口期血清阳转6编辑ppt艾滋病病毒传播HIV传播最常见的途径就是通过性传播特别是异性性行为育龄妇女通过与男性的无保护性性行为,存在感染HIV的危险艾滋病母婴传播可能在怀孕、分娩或母乳喂养时发生7编辑ppt哪种体液会传播HIV病毒?初步证据显示:HIV感染母亲如果通过咀嚼喂食,会将HIV传播给其孩子。如果HIV感染看护者有牙龈疾病或口腔溃疡,这种风险将会增大。高度传染性血液、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其他体液〔羊水、脑脊液、胸腔积液〕中度传染性母乳无传染性〔除非含有可见的血液〕尿液、粪便、鼻分泌物、眼泪、痰、胃液、汗水8编辑pptHIV母婴传播预防产前保健所有孕产妇孕期应至少接受5次产检服务整合检测与咨询所有孕产妇及其配偶/性伴都应在第一次*(尽量在孕早期)产检时接受HIV检测。HIV筛查检测呈阳性反应者,应接受确认试验抗艾滋病病毒药物(ARV)根据HIV感染孕产妇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决定抗病毒治疗还是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应尽快、尽早开始安全住院分娩分娩过程中继续抗病毒治疗或预防应用抗病毒药物产后保健与随访母亲和婴儿继续应用抗病毒药物进行婴儿感染早期诊断检测、随访,需要时给予治疗*如果第一次产检时未接受HIV检测,之后应尽快接受检测9编辑pptHIV感染妇女——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IV感染、尚未开始抗病毒治疗的妇女,如果妊娠: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转介到妇幼保健部门如果CD4≤350个细胞/mm3,开始抗病毒治疗如果CD4>350个细胞/mm3,开始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方案AZT+3TC+LPV/r或EFV,持续用药到分娩结束〔或持续到停喂母乳后1周〕10编辑pptHIV感染妇女—已经接受抗病毒治疗HIV感染妇女,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方案妊娠:应用方案AZT+3TC+NVPCD4>250个细胞/mm3,可用AZT+3TC+LPV/r作为起始抗病毒方案,防止孕早期换药。发现已经怀孕:继续抗病毒治疗如果抗病毒治疗方案中含有EFV,且处于孕早期,由于EFV对胎儿有影响〔致畸作用〕,将EFV换成NVP如果处于孕中期或孕晚期,抗病毒治疗方案中含有EFV,可维持原方案不变11编辑ppt平安助产操作尽量防止宫颈检查防止产程延长。如果需要,可考虑使用催产素来缩短产程防止常规人工破膜分娩过程中防止不必要的损伤性操作〔侧切、产钳〕尽量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风险仅在必要时输血,并使用检测过HIV、梅毒、HBV和HCV的合格血液12编辑pptHIV感染孕产妇的剖宫产手术目前在我国,仅HIV感染不是剖宫产手术的指征。仅在有相应的产科指征时才施行剖宫产手术。如果孕产妇病毒载量>1,000拷贝/ml〔例如,孕产妇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预防应用抗病毒药物时〕,可考虑在孕38周施行择期剖宫产手术。剖宫产手术应在临产前、胎膜破裂前施行。麻醉和外科手术将带来一定的风险。13编辑ppt用药指导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产后感染的预防

方案生育HIV感染孕产妇的随访14编辑ppt暴露婴儿出生时的护理任何时间护理婴儿时都要遵循普遍防护原那么护理新生儿时戴手套和护目镜出生后立即钳夹脐带,断脐前用纱布覆盖,防止血液喷溅头部娩出时,用纱布擦拭婴儿口鼻如有胎粪吸入,使用低压吸痰器而不要使用常规吸痰器用温水清洗婴儿,用毛巾擦干与母亲确认婴儿的喂养方式给予维生素K1mg,肌肉注射;抗生素眼膏涂眼15编辑pptHIV暴露还是HIV感染?HIV暴露婴儿是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HIV感染婴儿是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在母亲孕期或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通过母乳喂养已感染HIV请记住:大局部HIV暴露婴儿不会感染HIV,但是所有HIV暴露婴儿都需要接受认真随访,尽早诊断,必要时尽早开始抗HIV病毒治疗,监测并处置相关问题16编辑ppt我国对HIV感染女性的婴儿喂养建议应鼓励HIV感染的母亲:使用配方奶粉喂养她们的婴儿防止母乳喂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使用混合喂养仅在无法平安的使用配方奶喂养婴儿时才考虑母乳喂养17100个婴儿中

母亲感染艾滋病毒,未接受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且母乳喂养他们的孩子*55-80个婴儿不会感染艾滋病毒20-45个婴儿将会感染艾滋病毒5-10

个婴儿将在怀孕过程中感染10-15个婴儿在临产或分娩过程中感染5-20个婴儿将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婴儿HIV相关结局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未获得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喂养到2岁18编辑ppt在100个

婴儿中母亲感染艾滋病毒,未接受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但人工喂养她们的小孩75-85个婴儿不会感染艾滋病15-25个婴儿将会感染艾滋病5-10

个婴儿在怀孕过程中感染10-15个婴儿在临产活分娩过程中感染婴儿HIV相关结局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无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仅采取人工喂养19编辑pptHIV暴露婴儿的随访所有HIV暴露的婴儿应从4-6周开始随访直至至少18月龄随访安排:1,3,6,9,12和18月随访包括:如果感染HIV,尽早及时提供抗病毒治疗,进行治疗监测复方新诺明预防时机性感染〔预防PCP〕EID:6周和3个月时进行HIV-DNAPCR检测在4-6周时完成抗病毒预防用药检查HIV感染的病症和体征生长发育监测结核筛查和治疗,有指征者进行异烟肼治疗病症管理,包括时机性感染〔Ois〕20编辑ppt什么是梅毒感染?梅毒是由梅毒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性疾病如果梅毒不早期治疗,会开展成慢性,蔓延至全身,会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引起不可逆的损害梅毒可通过胎盘由孕产妇传播给她们的胎儿,会引起死胎、围产儿死亡和先天梅毒的发生21编辑ppt什么是先天梅毒?先天梅毒是指患有梅毒的孕妇妊娠期间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染胎儿,婴儿出生后逐渐出现皮肤黏膜及内脏的损害,又称胎传梅毒。22编辑ppt梅毒苍白螺旋体梅毒由一种细菌引起:

梅毒苍白螺旋体很小,呈螺旋体状肉眼不可见,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需要暗视野显微镜梅毒苍白螺旋体电子显微镜以下图片23编辑ppt梅毒是如何传播的?

梅毒苍白螺旋体是病原体

传播途径可为:30-60%的感染者是因为接触、暴露于处于早期或二期的梅毒感染者而被传染的性行为〔95%的传播经由此途径〕母婴传播血制品传播24编辑ppt梅毒母婴传播机制感染孕妇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能够传给她的性伴及胎儿

梅毒母婴传播可通过:怀孕期间的梅毒螺旋体血液传播分娩时的生殖器病变的直接接触梅毒传播给胎儿通常发生在怀孕的16-28周,尽管有证据显示传播可能发生的更早25编辑ppt梅毒检测结果的解读RPR

结果TPPA结果建议RPR+TPPA-RPR假阳性–考虑其他原因*RPR+TPPA+活动性梅毒RPR-TPPA+早期梅毒或既往感染RPR-TPPA-排除梅毒由于免疫抑制,在艾滋病晚期病人中也可能出现*包括结核、疟疾、风湿性关节炎、妊娠26编辑ppt回忆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产前保健(见第四章)所有孕产妇孕期应至少接受5次产检服务整合检测与咨询(见第五章和第六章)所有孕产妇及其配偶/性伴都应在第一次*产检时接受梅毒检测如果必要,在孕晚期重复检测1次青霉素治疗尽快开始对血清学试验阳性的孕产妇及配偶/性伴进行治疗孕晚期再次治疗安全住院分娩确保所有梅毒感染产妇出院前接受梅毒检测和恰当的治疗产后保健和随访根据诊断标准,给予婴儿先天梅毒预防治疗或规范治疗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母亲及所生儿童进行随访*如果第一次产检时未接受梅毒检测,应在其后尽早检测27编辑ppt孕期梅毒治疗孕期梅毒治疗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青霉素G。青霉素可起到以下作用:预防梅毒感染胎儿治疗胎儿的感染孕期梅毒治疗应根据梅毒分期,使用标准的青霉素治疗方案28编辑ppt梅毒暴露婴儿的管理方案住院分娩对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出生后进行认真体检,检查是否有先天梅毒表现进行RPR/TRUST检测,必要时进行其他实验室化验检查需要时给予预防治疗,或者对先天梅毒婴儿进行标准治疗提供恰当的随访确诊先天梅毒,进行病例报告29编辑ppt先天梅毒早期临床表现50%病例出生时可没有任何病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肝脾肿大〔33–100%〕X线显示骨改变〔75–100%〕水疱型皮疹〔40%〕发热〔16%〕出生低体重〔10–40%〕出血〔10%〕关节肿胀、异常面容、水肿、腹胀、苍白、呼吸窘迫以及假性麻痹30编辑ppt梅毒暴露婴儿预防性治疗指征下述情况下,应予婴儿预防性治疗:母亲未接受过梅毒治疗,或未全程、标准治疗,或没有接受过治疗的记录母亲应用非青霉素方案治疗母亲分娩前4周内才开始进行梅毒治疗婴儿无先天梅毒临床表现,但RPR/TRUST检测阳性且滴度未超过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预防性治疗应于出生后尽快开始31编辑ppt梅毒暴露婴儿的预防性治疗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kg〔最多不超过成人剂量240万单位〕,肌内注射,1次;分两剂,双臀肌内注射32编辑ppt梅毒暴露婴儿的随访任何出生时或之后确诊先天梅毒、接受标准治疗的婴儿根据临床情况,进行随访如果需要,转介至其他效劳进行病例报告33编辑ppt什么是乙肝?乙肝病毒是潜在的威胁人们生命的感染性病毒,它主要侵袭人类的肝脏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能会出现病症,也可能没有病症,疾病可能是急性的,也可能是慢性的人体是乙肝病毒的载体,可能会开展成乙型肝炎病毒可经由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发生传播没有病症的感染者可经简单的血液检测筛查出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乙型肝炎可通过有效、平安的疫苗进行预防34编辑pptHBV:在高流行国家的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播途径与HIV相似与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的接触会造成传播〔例如精液、阴道分泌物〕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如下:母婴传播(围产期,包括分娩后与孩子有亲密接触都会有传播的风险)不平安的注射行为不平安用血无保护性行为围产期母婴传播出生后的日常密切接触也有很大的感染风险35编辑ppt乙肝母婴传播机制通过接触乙肝感染母亲的血液,大多数乙肝母婴传播发生在临产或分娩时怀孕期间发生乙肝传播的时机比较小〔仅占HBV感染病例的2%〕没有明确证据说明乙肝通过母乳喂养传播没有明确证据说明剖宫产可降低乙肝母婴传播风险因为出生后与家人密切接触,仍面临着极大的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风险36编辑ppt回忆预防HBV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产前保健所有孕产妇孕期应至少接受5次产检服务整合检测与咨询所有孕产妇及其配偶/性伴都应在第一次产检时接受HBV检测安全住院分娩确保所有产妇出院前均已接受HBV检测暴露婴儿的管理所有HBV暴露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第1剂乙肝疫苗产后保健与随访出生后1个月和6个月时,继续注射第2、3剂乙肝疫苗随访婴儿,于出生后7–12个月进行HBsAg及抗HBs检测37编辑pptHBV感染孕产妇孕期的管理医疗管理:密切监测肝功能提供营养指导进行治疗评估免疫:不要给母亲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要给HBsAg阳性孕产妇注射乙肝疫苗所有孕产妇进行HIV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筛查,给予必要的咨询和恰当的治疗重点:确保HBV暴露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能够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和第1剂乙肝疫苗注射38编辑pptHBV感染母亲产后随访乙肝感染〔HBsAg阳性〕母亲应接受:适当的咨询和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