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与经济学-侵权法_第1页
法与经济学-侵权法_第2页
法与经济学-侵权法_第3页
法与经济学-侵权法_第4页
法与经济学-侵权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侵权责任的经济学专题Byhuimin第九章9.1扩展经济模型9.1.1放宽核心假设9.1.2扩展基本模型9.2赔偿金计算1.理性2.管制3.保险4.破产5.诉讼成本1.转承责任2.共同分摊与非共同分摊下的连带责任和多方责任3.证据的不确定性和相对过失原则9.2.1汉德法则赔偿金9.2.2惩罚性赔偿金9.3对美国侵权责任体系的经验评估9.3.1医疗事故9.3.2产品责任9.3.3海量侵权食品、药品安全酒后驾车五个隐含的简化假设(1)决策制定者是理性自利的(2)不存在为了削减外部成本而设计的管制规章(3)不存在保险(4)所有施害人都有支付力,且能全额赔偿(5)诉讼成本为零关于理性出现了管制保险的介入破产诉讼的高成本放宽核心假设理性

侵权责任体系中,决策制定者的理性,是说他们确定能够察知自己可以通过采取某种形式和一定数量的预防措施,以最小化自身的责任。出现两种失误:错误理解大多数小概率事件和高估某些低概率事件。

失误的出现将会使人们错误的估计风险,人们将会不采取措施或采取过多的预防措施,侵权责任体系将无法引导人们去采取行动以最小化事故的社会成本

除了概率认知错误外,很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一些偶发性行为——失误,造成的。本章,集中关注那些导致非主观过失的失误,这一非主观的过失转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即,行为人以某一给定的预防水平作为目标,却没有达到。过失责任原则通过比较施害人真实的预防水平——而不是施害人作为目标的水平——之法定标准来判定责任。因此,对于由于行为人的失误而造成的伤害而言,在过失责任原则之下,行为人须承担责任。Eg1:

驾驶员的非主观过失:司机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高速公路限速70码/小时,由于没有“巡行控制”,司机不能将速度设置在70码/小时。因此他便力争在65码/小时的水平驾驶。在注意力上的失误,使得他驾车速度会超过或不足65码/小时。在接近终点时出了事故,此时车速为73码/小时。如果他一直以70码/小时行驶,这一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在过失责任原则下,该司机对事故造成的伤害是否负有责任Eg2

驾驶员的非主观过失:Eg1中的事实不变,不过司机将设定的目标改为75码/小时,同样,该司机出了事故,此时车速为67码/小时。在过失责任原则下,该司机对事故造成的伤害是否负有责任降低判定责任时的运气成分,可以提高激励水平,并且减少非效率的情况。法定x主观x*概率预防水平导致过失的失误之概率误差的边界O主观和实际预防之间的概率

失误的存在将会引导潜在的施害人和受害人不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因此,关于核心假设中的“决策制定者是理性自利的”这一假设,我们应该保留。一旦放宽,则行为人采取的预防措施将不会是社会最优。返回假设管制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既要有管制条例,又要有责任原则?

举个例子,现在的商店都同时受限于安全规章和责任原则。责任法在促成安全的预防上是足够了的,即便没有安全条例,商店也可能会安装灭火器。但是,如果商店遵守了条例,可能收到伤害的顾客应去其保险公司寻求赔偿,而不是向商店索赔。对商店来说,可以免去赔付的责任,节约成本。管制是行政管理人员的一种事前强制执行,责任原则则是法院的一种事后强制执行。从信息和意图方面看管制条例和责任原则:1.若行政管理者拥有的专业化知识超过法院。则行政管理者设置标准会比法院更合适,而法院可以将安全条例作为判定责任的谨慎标准。2.若法院拥有更多的安全信息。此外,又因为法院常常比行政管理者具有更少的政治意图,将使得法院不相信安全条例所确定的法定标准。从行政成本方面看管制条例和责任原则:若诉某一事件诉讼成本高昂,一般而言,则安全管制在这类事件上,作为事故的救济手段要比责任原则更好。若在行政人员比法官更腐败的国家里,责任原则远比管制要好。返回假设保险

Eg:

事故发生导致了受害人A损失医疗费用100元,在伤痛之苦方面还需要200元来补偿,A有健康保险可以承担医疗费用,但不会有对伤痛的保险。因此,A将从保险公司C处获索赔100元,从施害人B处索赔200元,而C将从B处索赔100元(代位清偿)。保险根据受害人和施害人之间的合同重新配置了事故的成本。

所谓侵权法的目标,在此是指将预防成本、事故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三者之和最小。在一个普遍保险的体制下,在保险市场完全竞争时,侵权法的目标可以被描述为最小化政策适用对象的保险总成本。保险下,无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的效率问题无责任原则下,潜在受害人购买事故保险,而潜在的施害人几乎不需要责任险。在严格责任原则下,潜在的施害人需要责任险,潜在的受害人几乎不需要为这些施害人需要负责的事故进行保险。因此,无责任原则使得受害人购买相对多的保险,而严格责任原则,会使得施害人购买相对多的保险。

就保险市场效率而言,严格责任原则比无责任原则有优势。在严格责任原则下,生产了有缺陷产品的公司会向其保险公司递交很多理赔申请,这就需要支付较高的费率。这一情况通过使生产厂家减少消费者事故来减少理赔申请,从而达到对其采取更多预防措施进行激励。法学家一般认为保险促进了侵权法目标的实现,应该受到鼓励。因此,放开核心假设,保险的介入将使得侵权法目标实施更有效率。返回假设破产通过破产来规避责任,导致了严重的非效率。Eg;一家处理危险废料的企业准备长期的经营下去,为了规避未来的责任,他需要极端小心的倾倒废料,或者鲁莽的倾倒废料使潜在侵权责任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其本身的资产。由于预期到未来的责任和破产情况,该企业就会持续的分发利润,并使得资本保持不足。一旦伤害发生且被起诉时,该企业就会宣布破产,其侵权受害人和其他未被满足的债权人就会取代该企业所有者的位置。

放宽核心假设,若允许企业破产,则将会造成预防激励的扭曲,因此,此假设不能被放宽。返回假设诉讼成本

昂贵的诉讼成本对于潜在的受害人和施害人来说是不一样的。1.对潜在受害人的影响。若诉讼成本超过了预期对损害的赔偿,受害人就不会起诉施害人,将导致施害人采取更少的预防,其结果只能是事故频发,而且还会更严重。2.对潜在施害人的影响。若施害人应诉的成本很高(预防成本低于应诉的成本),那么,就会导致施害人采取诉讼成本为零时更高的预防水平,采取更高的预防水平,潜在的施害人就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这样,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都会降低。

由于诉讼成本对潜在受害人和施害人的影响作用是相反地,一个是建议减少预防,一个是建议增加预防。无法确定放松诉讼成本假定之后,其净影响作用是怎么样的。返回框架1.转承责任

在有些情况下,一个人必须为他人造成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发生这种情况时,该第三方即可说成是对侵权行为者的行为负有“转承责任”。在严格转承责任原则下,雇主对雇员造成的伤害承担责任。在过失转承责任原则下,雇主对那些由于雇员过失监管所导致的伤害承担责任。Eg:一个粗心的护士被一家医院雇佣,工作中伤害了一位病人。在过失转承责任原则下,为了从医院拿到赔偿金,该病人必须证明医院在监管护士时存在过失,这相对是比较困难的。从过失责任向严格责任的转换,减轻了原告的举证负担。2.共同分摊与非共同分摊下的连带责任和多方责任Eg:A和B两个人造成了一个事故,C在事故中损失了100元。如果A和B是共同被告,即C可以一次起诉他们俩,从他们那里获得100元,此为连带责任;如果C能够分别起诉A或者B,即A和B在不同诉讼案例中每一个都是被告,C可以从每个人那里获得100美元。此为多方责任。若这次事故造成了多方的损失,如果A和B每个人都需为所有受害人的全部损失负责的话,被告就是要承担所说的“连带和多方责任”。

对原告来说,最为慷慨的法律就是无分摊的多方责任。即C可以分别从A和B处各获得100元,相当于双倍赔偿;而对原告最不慷慨的法律是有分摊的连带责任,即C一起起诉A和B,并对伤害的总索赔额进行了限制。实际上适用的法律是“有分摊的连带和多方责任”,即C可以连带起诉A和B,或分别起诉A或B,又因为允许分摊,索赔额被限制,不会因为双倍赔偿而使得一个并不情愿当受害者的受害人变成一个热切希望担受这一角色的受害人。

对被告来说,不分摊原则使得所有被告都能把事故成本内部化,而且由此给他们每个人采取最优预防提供了激励机制。相反,分摊原则则会导致每个被告将事故成本部分内部化,部分外部化,因为部分成本被外部化,所以分摊原则就无法为每个被告采取最优预防提供激励机制。但是法律却选择“有分摊的连带和多方责任”,便是为了防止双倍赔偿所导致的受害人期望事故发生这种事件的出现。3.证据的不确定性和相对过失原则相对过失原则是过失责任原则的一种形式,该原则会根据事故双方的过失按比例分配成本。相对过失原则1.施害人有过错,Xi<Xi*,而且受害人无过错,Xv>Xv*施害人负有100%责任;2.施害人无过错,Xi>Xi*,而且受害人有过错,Xv<Xv*受害人负有100%责任;3.施害人有过错,Xi<Xi*,而且受害人有过错,Xv<Xv*根据过失比例承担成本(预防水平为X*时,总成本取得最小值)返回食品药品安全

相对过失原则与有过失责任原则主要区别在于,根据相对过失原则,原告的共同过错只是向有过失的被告索赔的部分而非全部的障碍。因此,根据相对过失原则,有过失的施害人要给与有过失的受害人部分而非全部赔偿。

证据不确定性对潜在施害人的预防决策所产生的影响法院对当事人预防水平与法定标准的权衡比较上的不确定性,驱使大多数施害人采取超过刚好能使得他规避责任的预防水平,即,证据的不确定性将会造成相对于有效率的预防水平而言的过度预防。返回框架赔偿金的计算(1)赔偿金可以使得受害人恢复到其未受伤害以前的效用水平或无差异曲线上;(2)赔偿金是施害人因为伤害了受害人而必须支付的“价格”。汉德法则赔偿金我们知道,无差异赔偿方法适用于计算对于市场商品的赔偿,因为它将使受害人恢复到未收到伤害时的水平,是一个完美的赔偿;但是当伤害涉及到人身伤亡等悲惨的伤害时,赔偿无论如何都算不上完美。对于死亡或严重伤害这类的风险,要做出的理性决策就是对预防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全权衡。假定A买了一辆车,每次的检修以及装额外气囊等保重安全的附加成本为100元,因为做了这些准备,所以A发生致命事故的概率下降了万分之一。如果A用于汽车安全的费用合理,那么,致命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的减少量乘以一个假定的致命风险就等于预防的边际成本:

(1/10000)(致命风险)=100致命风险=1000000元致命风险的价值消费者对生命安全的估计值

把这种方法应用在法律争端上,致命事故的概率为p(风险的度量),预防伤害发生的成本为B(预防的负担),事故中所导致的伤害的严重程度为L(伤害的严重性)。效率标准要求额外预防,知道预防的成本等于概率p的变化乘以损失L,即B=pL(汉德法则)。以此计算出来的L,便可认定为赔偿金,即,汉德法则赔偿金。B<pL,责任不足;B>pL,责任过渡返回案例惩罚性赔偿金Eg:hp下设的一家电池生产厂家一直十分注重成本管理。如果质量控制保持在较高水平,为此每年须花费9000元,则产品中的化学混合物会达到一般标准,不会对电池进而对电脑造成损害。但是,如果放松管理,并允许它降到较低水平,则虽节省了9000元,但造成了电池质量的下降,使得使用该电池的电脑受到损害,对电脑的损害甚至可达每年10000元(即令10台电脑损坏,且每台电脑的预期损害为1000元)。假设侵权责任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即厂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争端能够无成本、无差错地得以解决,赔偿金能够完美的补偿损失。9000元的预防措施成本<10000元的预期责任支出,因此厂家会实行高水平的质量控制。

若侵权体系运行的并不完美,即每两台电脑用户中只有一人要求赔偿,另一个因无法证明损害的发生是由厂家造成的而不能索赔。在这里,把已得到赔偿的受害人在全部受害人中所占的比例(此例中为1/2)称为“履行差错”。由此可知,厂家的预期责任变为10000*1/2=5000元,小于安全成本9000元,因此,履行差错将使得厂家选择低水平的质量控制,从而缺乏效率。为了补偿履行差错导致的效率损失,可以通过用惩罚性赔偿金来补充补偿性赔偿金来弥补。假定每台电脑的实际损失为1000元,法院令补偿性金额加倍,赔偿金额达2000元,若称超额补偿金为“惩罚性赔偿金”,那么,每台电脑的惩罚性赔偿金为1000元。若存在一个乘数因子,称为“惩罚性乘数”,用它乘以补偿性赔偿金,就等于总的损害赔偿金(本例中为2),也使得厂家的责任恢复到完美执行时应达到的水平。返回框架食品、药品安全

1、侵权发生后,首先要解决的是侵权的责任问题归责问题:简单过失原则:简单过失原则下,过失是承担责任的前提,没有过失就不承担责任;严格责任原则是指只要发生侵权行为,施害人无论如何都要对受害人所遭受的伤害负责,激励施害人达到预防水平;无责任原则:施害人无须为受害人所受到的伤害负任何责任,激励受害人达到预防水平;相对过失原则与有过失责任原则施害人有过错,Xi<Xi*,而且受害人无过错,Xv>Xv*施害人负有责任施害人无过错,Xi>Xi*,或者受害人有过错,Xv<Xv*施害人不负有责任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为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所采取的预防措施是单边还是双边,若预防是双边的(当事双方都采取预防),某种形式的过失责任原则就是合适的标准;若预防是单边的(只有施害人可以采取行动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那么严格责任就是合适的。2、当侵权的责任明确后,然后就是侵权的赔偿问题侵权行为的经济理论认为,无论是补偿性赔偿金还是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都必须考虑到一个重要的效率原则,即通过损害赔偿把侵权行为造成的外部损害内部化,以促使人们注意遵守法定预防标准,或通过增加侵权行为的预期成本来减少此类侵权行为的发生。汉德法则案例1: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毒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六价铬对人体的毒性则非常强,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六价铬有强氧化作用,所以慢性中毒往往以局部损害开始逐渐发展到不可救药。经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开始侵害上呼吸道,引起鼻炎、咽炎和喉炎、支气管炎。案例2:2008年,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我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责任归属赔偿问题中国乳协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对婴幼儿奶粉事件医疗赔偿基金的管理及支付等情况进行了通报。中国乳协介绍,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中国乳协协调有关责任企业出资筹集了总额11.1亿元的婴幼儿奶粉事件赔偿金。赔偿金用途有二:一是设立2亿元医疗赔偿基金,用于报销患儿急性治疗终结后、年满18岁之前可能出现相关疾病发生的医疗费用。据介绍,经卫生部组织医学专家反复论证,认为婴幼儿的泌尿系统再生能力强,奶粉事件患儿治愈后将来发生相关疾病的几率很低,但尽管如此,责任企业仍本着对患儿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设立了这笔基金。患儿在急性治疗结束后一旦发生相关疾病,经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诊断,就可以凭上述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报销医疗费。二是用于发放患儿一次性赔偿金以及支付患儿急性治疗期的医疗费、随诊费,共9.1亿元。截至2010年底,已有271869名患儿家长领取了一次性赔偿金,由于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查找不到,目前还有极少部分患儿家长没有领取一次性赔偿金。按照规定,2013年2月底之前,患儿家长随时可以在当地领取,逾期仍不领取的,剩余赔偿金将用于医疗赔偿基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