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2编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前赴后继-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点向二近代社会各阶级的救亡图存斗争教师用书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2编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前赴后继-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点向二近代社会各阶级的救亡图存斗争教师用书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2编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前赴后继-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点向二近代社会各阶级的救亡图存斗争教师用书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2编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前赴后继-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点向二近代社会各阶级的救亡图存斗争教师用书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2编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前赴后继-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点向二近代社会各阶级的救亡图存斗争教师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点向二近代社会各阶级的救亡图存斗争核心价值引领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中国的出路的艰辛探索上。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必备知识贯通主干整合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目的:挽救国家的颓势,“自强”“求富”(2)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教育(3)评价①积极: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②局限:未能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不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清末新政(1)清末新政(1901年开始)①背景:统治危机日益严重。②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③评价: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革命的爆发。(2)预备立宪①原因:革命运动的推动。②时间:1906年9月—1911年。③概况: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④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洪秀全吸收了基督教思想,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2)过程:金田村起义—占领武昌—占领南京—北伐、西征—天京变乱—浦口、三河大捷—安庆战役—天京陷落。(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都未能实施。(4)失败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5)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义和团运动(1)背景: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口号:“扶清灭洋”。(3)结果: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4)评价: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幻想。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资产阶级维新变法(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2)过程:“公车上书”(拉开了序幕)—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百日维新”(变法高潮)—戊戌政变(变法失败)。(3)评价: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但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1)开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2)发展: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3)结果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②清朝灭亡: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清王朝结束。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性质: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无产阶级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性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3)意义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成立条件①思想上: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②阶级上: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③组织上: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④国际上:共产国际的帮助。(2)成立: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3)内容①通过纲领,确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②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③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4)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民革命(1)开端: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2)高潮: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3)失败: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1)新道路的开辟①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②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③井冈山道路: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中国革命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④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这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2)遵义会议①内容: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②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3)国民政府的“训政”时期①开始:1928年。②实质:国民党一党专政无产阶级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1)局部抗战①国共两党对待日本侵略的政策: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中国共产党: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②各派别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2)日军侵华暴行①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②经济上:“以战养战”,野蛮掠夺资源。③军事上:制造惨案和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④敌后抗日根据地:“三光”政策,“治安强化运动”“扫荡”。⑤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⑥“慰安妇”制度: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3)全民族抗战①正面战场的抗战防御阶段: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②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次年1月,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皖南事变: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增长,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民主的选举制度。(4)中国抗战的胜利①中共七大召开:1945年4—6月,延安,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②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③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的新征程无产阶级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两次谈判1945年重庆谈判与1949年北平和谈。(2)解放战争进程:四个阶段。(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时间、地点:1949年春,河北平山西柏坡。内容: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告诫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②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华民国时期结束。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重难突破1.辛亥革命推动近代社会的转型从帝国到民国从政治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从臣民到国民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从君权神授到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从变法图存到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四大原则(1)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3)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4)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制的原则。3.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影响(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4.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的作用政治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组织积极帮助和促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并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群众运动国民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发动工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军事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5.全面认识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1)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4)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事迹,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5)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6)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6.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组织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战略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7.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1)政治民主化层面:抗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①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严重威胁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民主的声音。②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逐步发展壮大,在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普遍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积累了经验。(2)国家统一层面: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成为国内统一的基础。人民在战争中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领导者,为随后统一全国积攒了力量。(3)经济层面①国民政府在战时建立起了战时体制,尤其是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②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准备了条件。(4)民族精神层面:唤醒了全体中华民族的觉醒。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族焕发出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5)国家主权层面: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收回并明确了台湾的领土主权。1942年,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奠定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方针政策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身建设(1)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纠正了国民革命运动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3)1941年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运动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通过整风运动,提高了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4)中共七大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做指导。10.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探索的趋势和特点典题实达素养1.(2023·浙江1月)1896年,盛宣怀上奏:“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近年中外士大夫灼见本末,亦多建开设银行之议”“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据此可知,盛宣怀建议开设银行的主要目的是(B)A.实现对外贸易垄断B.与外商争夺利权C.抵制洋货、提倡国货D.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解析】根据材料“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可知,盛宣怀打算创办银行,抵制洋行的经济侵略,与外商争夺利权,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垄断对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抵制洋货,排除C项;民族工业在洋务运动后期就产生了,排除D项。故选B项。2.(2023·新课标卷)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D)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解析】据材料“1910年”“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模仿西方地方议会的谘议局在各省逐渐建立,士绅联合谘议局对朝政提出批评建议,引起专制守旧官员的不满,所以材料可以说明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新政在推行过程中更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强化清廷权威,排除A项;据材料“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可以得出谘议局并未架空了督抚权力,地方势力并未控制官场,排除B、C项。故选D项。3.(2023·湖北卷)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D)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解析】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清政府原有的律例内容如海禁等规定被逐渐打破,还新制定了打击拐卖人口、保护海外华侨的法律规定,可知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清朝借鉴西方法律,排除A项;“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B项;迫使清朝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的是《南京条约》,排除C项。故选D项。4.(2023·湖北卷)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C)来源内容太平天国方面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清廷方面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民国前后革命党人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解析】由材料可看出,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C项正确;不同史料对人物记载的不同是由于其立场的差异,排除A项;洪秀全人物本身并非多面,只是受制于立场的差异,对其做出了不同的评价,排除B项;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的根本原因是其立场的差异,排除D项。故选C项。5.(2023·浙江1月)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各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D)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责任内阁制,削弱总统权力,防范野心家的规定主要有,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可弹劾临时大总统,临时大总统发布的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说法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和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并未体现对总统权力的限制,说法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6.(2023·北京卷)1944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评选出杀敌英雄31名,劳动英雄39名。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食粮和全年的菜蔬,还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算起来,大约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A)①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②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③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④根据地为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根据材料“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等可知,大生产运动减轻了人民负担,效果明显,①正确;材料强调太行区抗日根据地的机关、部队自己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不涉及根据地规模的扩大,排除②;根据材料可知,杀敌和劳动都被评为英雄,都为抗战作出了贡献,都受到了尊重,③正确;材料时间为1944年,处于国共合作抗战时期,而反“围剿”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④,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7.(2023·北京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致敬!致远舰!致远舰是北洋海军主力巡洋舰,1894年9月在甲午海战中沉没。战争结束后清廷颁布上谕,大力褒扬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赐谥“壮节”,从优议恤。有挽联云“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材料一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成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世昌死之,船众尽殉。——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1897年)(此书多参考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材料二(致远舰)被1枚重炮弹……命中了水线。总之不管怎样,它开始严重倾斜,显然是受到了重创。该舰的管带……下定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于是向一艘敌人最大的军舰冲锋,准备实行撞击。一阵重炮和机关炮弹的弹幕扫过他的军舰,倾斜更加严重了,就在即将撞上敌舰之际,他的船倾覆了。军舰从舰首开始下沉……所有舰员与舰同沉。——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的回忆(《世纪杂志》,1895年)材料三致远舰水下考古……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力合作,汇集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在丹东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海洋勘测、潜水打捞等行业的技术力量,于2016年秋圆满完成致远舰考古调查任务。此次调查,也对致远舰的破损情况有了较准确的掌握,整体保存一般,钢板、锅炉零件因爆炸而抛离原来位置,火烧情况严重。考古发现外壳板保存完好……近艏部处发现保存完好的鱼雷引信、一些完好的弹药,均说明并未发生被鱼雷直接击沉或鱼雷舱中炮发生殉爆。致远舰……处于北洋舰队左翼最外围的位置,也是最容易成为日军集火攻击的对象……中炮进水后……一直坚持在战场上(考古揭示出大面积的火烧痕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2023年)辨析和考证上述材料,并描述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过程。【答案】辨析考证:《东方兵事纪略》属传世文献,作者姚锡光亲历甲午战争,著书时参考了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其记载可信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世纪杂志》也属传世文献,是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的回忆录,作者亲历了黄海大战,其记载可信度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是通过考古发掘、实物分析考证而得出的报告,属于实物史料的范畴,对研究致远舰具有重要价值。《东方兵事纪略》和《世纪杂志》都记载了致远舰的沉没,反映了时人有关致远舰的历史记忆,为研究黄海大战及致远舰提供了双重文献证据;致远舰水下考古中的发现,证明当时致远舰未被鱼雷击中,但有中炮进水而沉没的情况。所以,传世文献与考古史料相互印证,还原了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始末。描述过程:致远舰中炮,船体进水,大面积着火,邓世昌携全舰官兵一起,英勇无畏,冲撞敌舰,壮烈殉国。【解析】辨析考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方兵事纪略》属传世文献,作者姚锡光亲历甲午战争,著书时参考了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其记载可信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世纪杂志》也属传世文献,是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的回忆录,作者亲历了黄海大战,其记载可信度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是通过考古发掘、实物分析考证而得出的报告,属于实物史料的范畴,对研究致远舰具有重要价值。《东方兵事纪略》和《世纪杂志》都记载了致远舰的沉没,反映了时人有关致远舰的历史记忆,为研究黄海大战及致远舰提供了双重文献证据;致远舰水下考古中的发现,证明当时致远舰未被鱼雷击中,但有中炮进水而沉没的情况。所以,传世文献与考古史料相互印证,还原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