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_第1页
2016-2017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_第2页
2016-2017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_第3页
2016-2017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_第4页
2016-2017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16-2017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摔碎 B.纸张燃烧 C.冰雪融化 D.酒精挥发2.(2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是指()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3.(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Ca(OH)2 B.H2O2 C.KClO3 D.O24.(2分)多数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相比较,具有的性质是()A.熔点低,硬度大 B.密度大C.机械强度差 D.熔点高,硬度小5.(2分)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C.森林大火时开辟隔离带D.精密仪器失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6.(2分)溴酸钠(NaBrO3)是某种冷烫精的主要成分,对头皮有刺激作用,使用不当会引起皮炎.溴酸钠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A.+5 B.+4 C.+2 D.﹣27.(2分)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一氧化碳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8.(2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闻气味 B.读取液体体积 C.倾倒液体 D.点燃酒精灯9.(2分)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一定是()A.分子 B.阳离子 C.阴离子 D.原子10.(2分)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B.书写档案资料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C.石墨可制铅笔芯,金刚石可用于裁玻璃D.金刚石、石墨和C60三种碳单质不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一对一错不给分)11.(2分)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C.用适量稀盐酸除去木炭粉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D.用适量的铁粉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锌12.(2分)结合生活常识与所学化学知识,分析括号中常见物质的区别方法,错误的是()A.面粉与蔗糖(加水,振荡)B.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银溶液(观察颜色)C.蒸馏水与食盐水(过滤)D.白酒与食醋(闻气味)13.(2分)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以防腐B.制糖工业中常常利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C.煤炉里炭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碳在充分燃烧D.点燃的香烟产生一氧化碳对人体有害14.(2分)下列关于铝等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金属一般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C.铝在空气中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D.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途径是禁止开采金属矿物质15.(2分)在密闭容器中,将一定质量的碳放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实验数据如下表,其中,实验数据无误的是()序号①②③氧气质量/g81624碳质量/g3126生成CO2质量/g112222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16.(6分)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从①氦气②氮气③氧气④甲烷⑤二氧化碳⑥氢气等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1)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2)燃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理想燃料是;(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4)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物质主要是;(5)由化石燃料燃烧引起“温室效应”增强的气体主要是;(6)可充入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17.(8分)“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存在“构成”或“组成”关系.(1)在水、汞、过氧化氢和氯化钠四种物质中,汞由构成,氯化钠由构成,过氧化氢由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各空要填写具体名称).(2)蔗糖是贮藏在某些植物(如蔗糖、甜菜等)中的糖,其化学式为C12H22O11,它由种元素组成,每个蔗糖分子由个原子构成.(3)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A原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填字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D中,数值X=.18.(6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前些年输水管多用铸铁材质,目前多用塑料管,输送热水一般用铜管.下列管材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A.铸铁管B.铜管C.塑料管(2)铁生锈是铁与反应.(3)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可以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对剩余固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A.肯定有银B.肯定有铜C.肯定是铁和银D.可能有铁.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19.(8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硫在氧气中燃烧;(2)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3)水通电分解;(4)实验室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氧气.20.(4分)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将水面以上的容积分五等份,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将燃烧匙内足量的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2)待燃烧匙中可燃物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3)加热煮沸含有可溶性杂质的天然水,在盛水的器具内壁上会有水垢生成,则这种煮沸前的水是(填“软水”或“硬水”).(4)下列对有关水资源认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水体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C.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D.天津属极度缺水的地区,可以考虑通过海水淡化来解决用水问题.21.(8分)学习和研究化学,经常要进行实验.(1)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观察到发出色火焰.(2)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后,可以观察到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等现象.(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一瓶纯净的气体中,木条复燃,这瓶气体是.(4)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紫色溶液,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中常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22.(9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实验装置如图.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图中注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b.(2)利用A装置给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择制取并收集的装置为(填字母).利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取氧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3.(4分)某校化学学习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水的净化.(1)该实验操作时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其作用是,要将其轻轻斜靠在层滤纸的一边.(2)实验室有多种净水的操作方法:如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其中方法净化程度最好.24.(7分)已知A、B均为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F六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C.(2)写一种由B元素组成的单质的名称.(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六、计算题(本大题含2小题,共10分)25.(4分)氮化硅(Si3N4)是耐高温新型陶瓷,计算:(1)氮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氮化硅中Si、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氮化硅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40g氮化硅中含硅元素的质量为g.26.(6分)发射通讯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二氮(N2O4)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4H2O,请在横线上填写化学式以完成该化学方程式.(2)请计算9.6kgN2H4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N2O4的质量.

2016-2017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摔碎 B.纸张燃烧 C.冰雪融化 D.酒精挥发【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玻璃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2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是指()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分析】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解答】解: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这里所指的“碘”和“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Ca(OH)2 B.H2O2 C.KClO3 D.O2【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Ca(OH)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A错;B、H2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B错;C、KClO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C错;D、O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4.(2分)多数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相比较,具有的性质是()A.熔点低,硬度大 B.密度大C.机械强度差 D.熔点高,硬度小【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性质,即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解答】解:A、合金的性质,即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故选项正确;B、密度大不是合金的性质,故选项错误;C、机械强度差不是合金的性质,故选项错误;D、合金的性质,即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不是硬度小,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本考点基础性强,比较好把握.5.(2分)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C.森林大火时开辟隔离带D.精密仪器失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三着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进行解答.【解答】解: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进行灭火;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进行灭火;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C、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采用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方法,故C说法符合题意;D、精密仪器失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进行灭火;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知识的理解,并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及实际解题当中.6.(2分)溴酸钠(NaBrO3)是某种冷烫精的主要成分,对头皮有刺激作用,使用不当会引起皮炎.溴酸钠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A.+5 B.+4 C.+2 D.﹣2【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溴酸钠(NaBr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溴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7.(2分)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一氧化碳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分子的大小,故选项解释错误.C、一氧化碳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2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闻气味 B.读取液体体积 C.倾倒液体 D.点燃酒精灯【分析】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取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取液体的方法是瓶塞倒放等注意事项,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9.(2分)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一定是()A.分子 B.阳离子 C.阴离子 D.原子【分析】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即该粒子带负电荷,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分子也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B、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即该粒子带负电荷,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C、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即该粒子带负电荷,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D、原子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0.(2分)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B.书写档案资料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C.石墨可制铅笔芯,金刚石可用于裁玻璃D.金刚石、石墨和C60三种碳单质不都是由碳原子构成【分析】根据碳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碳、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错误;B、因为碳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书写档案资料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正确;C、石墨可制铅笔芯,金刚石可用于在玻璃,正确;D、金刚石、石墨和C60三种碳单质不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正确;故选A【点评】明确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性质,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即可.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一对一错不给分)11.(2分)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C.用适量稀盐酸除去木炭粉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D.用适量的铁粉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锌【分析】A、根据二氧化锰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B、区别两种无色气体,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差的别,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鉴别两种气体.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二氧化锰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而水不能,可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B、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C、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木炭粉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D、铁粉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故选:B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2.(2分)结合生活常识与所学化学知识,分析括号中常见物质的区别方法,错误的是()A.面粉与蔗糖(加水,振荡)B.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银溶液(观察颜色)C.蒸馏水与食盐水(过滤)D.白酒与食醋(闻气味)【分析】A、根据面粉难溶于水,蔗糖溶于水进行分析;B、根据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硝酸银溶液显无色进行分析;C、根据蒸馏水、食盐水中都没有不溶性物质进行分析;D、根据白酒有芳香气味,白醋有酸味进行分析.【解答】解:A、取样品,加水溶解,能形成溶液的是蔗糖,不能形成溶液的是面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取样品,观察颜色,溶液显蓝色的是硫酸铜,显无色是硝酸银,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蒸馏水、食盐水中都没有不溶性物质,过滤,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C错误;D、取样品,闻气味,有酸味的是白醋,有芳香气味的是白酒,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3.(2分)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以防腐B.制糖工业中常常利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C.煤炉里炭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碳在充分燃烧D.点燃的香烟产生一氧化碳对人体有害【分析】【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防腐,正确;B、制糖工业中常常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来脱色制白糖,正确;C、煤炉里炭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在充分燃烧,错误;D、点燃的香烟产生一氧化碳对人体有害,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2分)下列关于铝等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金属一般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C.铝在空气中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D.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途径是禁止开采金属矿物质【分析】A.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B.金属一般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C.铝与氧气接触时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从而将铝和氧气隔绝,使铝能自我保护.D.根据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分析.【解答】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元素,故A错误;B.金属中含有自由电子和金属阳离子,当金属受外力时金属晶体中各原子层能相互滑动,所以金属一般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故B正确;C.铝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故C正确;D.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很多,如合理有效开采矿物、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但是禁止开采金属矿物质不属于保护金属资源,是不切合实际的,故D错误.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注意对知识的积累.15.(2分)在密闭容器中,将一定质量的碳放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实验数据如下表,其中,实验数据无误的是()序号①②③氧气质量/g81624碳质量/g3126生成CO2质量/g112222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分析】根据碳的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和反应时的碳、氧质量关系,即可得到本题答案.【解答】解:碳、氧质量比为3:8或小于3:8时碳完全燃烧时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碳、氧质量比为3:4或大于3:4时碳不完全燃烧时生成物只有一氧化碳;①中碳、氧质量比为3:8,所以此时碳能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所以正确;②中当生成22g二氧化碳时消耗16g氧气,而碳剩余6g,所以剩余的碳和二氧化碳要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不能得到22g二氧化碳,所以错误;③碳、氧质量比为1:4,小于3:8,所以此时碳能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根据碳的质量可确定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所以正确;故选A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过量计算及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较易出错.本题培养学生通过逐步分析、逐一排除的方法,从而得到正确答案的解题能力.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16.(6分)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从①氦气②氮气③氧气④甲烷⑤二氧化碳⑥氢气等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1)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③;(2)燃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理想燃料是⑥;(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②;(4)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物质主要是④;(5)由化石燃料燃烧引起“温室效应”增强的气体主要是⑤;(6)可充入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①.【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2)燃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理想燃料是氢气;(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4)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物质主要是甲烷;(5)由化石燃料燃烧引起“温室效应”增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6)可充入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氦气;故答案为:(1)③(2)⑥(3)②(4)④(5)⑤(6)①【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7.(8分)“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存在“构成”或“组成”关系.(1)在水、汞、过氧化氢和氯化钠四种物质中,汞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各空要填写具体名称).(2)蔗糖是贮藏在某些植物(如蔗糖、甜菜等)中的糖,其化学式为C12H22O11,它由三种元素组成,每个蔗糖分子由45个原子构成.(3)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A原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B(填字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D中,数值X=8.【分析】(1)可以根据物质的宏观组成,微观粒子的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解答】解:(1)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保持水分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2)蔗糖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个蔗糖分子是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蔗糖分子共有45个原子.(3)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粒子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粒子化学性质与B粒子化学性质相似.故填: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18=2+8+X,X=8,故填:8;答案:(1)汞原子;钠离子和氯离子;氢元素和氧元素;水分子;(2)三;45;(3)B;8.【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原子的概念、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6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前些年输水管多用铸铁材质,目前多用塑料管,输送热水一般用铜管.下列管材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B(填字母序号,下同).A.铸铁管B.铜管C.塑料管(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反应.(3)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可以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4)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对剩余固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AD.A.肯定有银B.肯定有铜C.肯定是铁和银D.可能有铁.【分析】(1)铁和铜都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解答;(2)根据铁在有水和空气并存的条件下易生锈解答;(3)根据一氧化碳能够还原氧化铁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据此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回答问题即可.(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和铜排在银的前面,可以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解答】解:(1)根据图示给出的材料可知,铸铁管是由铁的合金制成和铜管属于金属单质,两者都属于金属材料,塑料管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2)因为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的条件下,铁与氧气和水反应易生锈;(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其方程是为:3CO+Fe2O32Fe+3CO2;(4)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一定含有银,铜和铁是可能含有;故答案为:(1)AB;(2)水与氧气并存;(3)3CO+Fe2O32Fe+3CO2;(4)A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19.(8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2)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3)水通电分解2H2O2H2↑+O2↑;(4)实验室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氧气2KClO32KCl+3O2↑.【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解答】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2)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3)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故答案为:(1)S+O2SO2;(2)CO+CuOCu+CO2;(3)2H2O2H2↑+O2↑;(4)2KClO32KCl+3O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20.(4分)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将水面以上的容积分五等份,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将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或白磷或磷)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2)待燃烧匙中可燃物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3)加热煮沸含有可溶性杂质的天然水,在盛水的器具内壁上会有水垢生成,则这种煮沸前的水是硬水(填“软水”或“硬水”).(4)下列对有关水资源认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A.水体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C.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D.天津属极度缺水的地区,可以考虑通过海水淡化来解决用水问题.【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解答;(2)根据空气成分中主要包括氮气和氧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水会进入集气瓶中,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解答;(3)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解答;(4)根据水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红磷(或白磷或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瓶内气压减小;(2)待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3)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的天然水,一般属于硬水,经吸附、沉淀、过滤等初步净化处理后,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钙镁离子等可溶性杂质不能出去,仍属于硬水;硬水通过加热煮沸、蒸馏等措施变成软水.则这种煮沸前经初步净化处理后的水是硬水.区分这种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应该用肥皂水;(4)A、水体污染影响了淡水资源,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A答案正确;B、淡水资源极度匮乏,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B答案正确;C、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97%以上的水集中在海洋里,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且分布不均,因此C答案不正确;D、海水淡化是沿海地区来解决淡水资源问题常用、有效地方法,D答案也正确.因此答案选C.答案:(1)红磷(或白磷或磷);(2);(3)硬水;(4)C【点评】空气和水是我们身边重要的物质,空气的成分、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21.(8分)学习和研究化学,经常要进行实验.(1)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观察到发出蓝紫色火焰.(2)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后,可以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等现象.(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一瓶纯净的气体中,木条复燃,这瓶气体是氧气.(4)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紫色溶液变红色,原因是H2O+CO2=H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中常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原因是CO2+Ca(OH)2=Ca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分析】根据硫粉、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1)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观察到发出蓝紫色火焰.(2)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后,可以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等现象.(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一瓶纯净的气体中,木条复燃,这瓶气体是氧气.(4)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紫色溶液变红,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5)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由于碳酸钙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故瓶中常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1)蓝紫;(2)火星四射;(3)氧气;(4)变红色;H2O+CO2=H2CO3;(5)CO2+Ca(OH)2=CaCO3↓+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22.(9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实验装置如图.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图中注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试管;b长颈漏斗.(2)利用A装置给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应选择制取并收集的装置为BC(填字母).利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取氧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并结合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书写方程式;(3)熟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式;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考虑双氧水制取氧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a是试管,b是长颈漏斗;故填:试管;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此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反应,可用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因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易溶于水,故可用C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该发生装置还可以制氧气,请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BC;2H2O22H2O+O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3.(4分)某校化学学习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水的净化.(1)该实验操作时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要将其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2)实验室有多种净水的操作方法:如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其中蒸馏方法净化程度最好.【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来进行判断所缺仪器;(2)根据不同的净化操作的净化程度来完成解答.【解答】解:(1)根据过滤的操作方法可以知道,在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来引流,而图中没有;要将其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2)根据净水的方法可知,蒸馏得到的水为纯水,所以以蒸馏的净化程度为最高.故答案为:(1)玻璃棒;引流;三;(2)蒸馏.【点评】注意过滤这一基本的实验操作,要把握住“一贴二低三靠”,同时明确不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