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晨读资料_第1页
高三晨读资料_第2页
高三晨读资料_第3页
高三晨读资料_第4页
高三晨读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晨读晚读资料

第一周

一、哲言

1、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孟子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成为贤,成为圣,关键是要去做,若能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并按照榜样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尧舜:上古时代的国君唐尧和虞舜。

2、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柬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3、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

[解读](如果自己不如别人聪明,那么)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力气学好它。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解读]像切,像磋,像琢,像磨。切、磋、琢、磨(cuō、zhuó、mó):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二、诗词

东溪梅尧成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赏析]皇祐五年(1052),梅尧成因丧母回到家乡,他徜徉于家乡秀丽的景色中,写了不少诗,讴歌山水,寄托性情。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写家乡的美丽风光与自己的闲情逸趣,造语平淡,描绘缜密,尤其是中间两联,意新语工,都是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有浓郁的感情色彩。胡仔、方回、纪昀、陈衍等人交口称赞颔联,说是“当时名句,众所脍炙”“名下无虚”。这联出句写岸边野鸭自在而眠,虽然出自杜甫《漫兴》“沙上凫雏傍母眠”,但加入“有闲意”三字,便让物我得到统一,进入了相对两忘的境界。对句写溪边老树枝条伸展,繁花盛开,意承李白《长歌行》“枯枝无丑叶”、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病树前头万木春”句。诗人不选溪边桃李,却着意老树,从不堪处表现生机,正是他自身思想的表白。三、成语

萍水相逢

少年时代的王勃已经显露出高超的才华。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以文章写得好而出名,初称为“初唐四杰”,也并称为“王杨卢骆”。著名的《滕王阁序》就是王勃的代表作品。

公元676年,王勃去交趾(今越南境内)看望父亲,父亲被贬,任交趾县官。王勃路经洪都(今江西南昌市)时,洪州牧阎伯屿刚刚修好滕王阁,重阳节在滕王阁宴请宾客。出席宴会的有江南学者名流一百余人,王勃也应邀参加。

在宴会上,阎伯屿故作姿态,请大家为滕王阁作序。其实,他已事先让他的女婿吴子章准备好了文章,并想趁此机会炫耀一番。其他宾客事先知道此事都婉言推辞,而王勃却欣然提笔,挥毫疾书,很快就写出了千古流传的佳作《滕王阁序》。顿时,轰动了在场宾客,阎伯屿也深表钦佩,认为王勃才气横溢,远比自己的女婿高明。

[释义]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偶然聚集在一处。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萍:浮萍,是随风飘浮、聚散不定的一种蕨类植物。

四、素材

“志向”格言:

男儿必建回天策,青史应书万古名。——无名氏

一个人没有理想,生活就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向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罗兰

人生第一要求,就是光明与真实。——李大钊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美)爱因斯坦

当你有一个伟大目标时,你就会把工作当休息。——(法)居里夫人

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林肯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罗兰

五、事例精选

莎士比亚的理想

莎士比亚在悲剧《哈姆雷特》里,写了一个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王子因接受了当时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有一颗“高贵的心”:他赞颂人的理性,人的智慧,人的力量;认为人与人之间,不论是朋友关系,君臣关系,上下关系,爱情关系,都应当是平等的、友爱的。友谊应当坦诚,爱情必须忠贞。莎士比亚在他的悲剧《哈姆雷特》中,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他对人的理想:“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段名言与这个人物,是莎士比亚关于人的理想的写照。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给别人做雇工。一次,他停止了耕作,走到田埂上怅惘了很久,说道:“如果我们中间将来谁富贵了,可不要忘了别人。”别的雇工笑着回答说:“你给别人雇工种地,怎么会富贵呢?”陈涉叹息说:“唉,燕雀哪里能够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马革裹尸

马援,字文渊,是汉光帝刘秀手下名将。他志向宏远,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少战功,被光武帝封为“伏波将军”。

公元44年秋天,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归来,亲戚朋友听到之后早早地就出来迎接。这些人中,有一个叫孟冀的人,很有计谋,也很有声望。马援看见他也随同前来祝贺,便诚恳地对孟冀说:“我希望你能够多说几句指教我的话,你怎么也随波逐流来夸奖我?”“我的功劳小,受的赏赐大,如何能够保持长久呢?这一点先生怎不指教我?”孟冀说:“我哪里够得上指教您?依我看,您的年纪这么大,该在家休养休养!”马援听了,慷慨激昂的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不时地侵扰我国的北部边疆。我正想自告奋勇地请求让我去讨平。男子汉大丈夫为了保卫祖国的边疆,就应当战死在那儿,用马革裹着尸体运回故乡,怎么能呆在家里,躺在床上,老死在妻子儿女身边呢?”孟冀听了,十分感动,称赞道:“你真不愧为大丈夫啊!

5岁莫扎特的志愿

有一次,莫扎特的父亲走进小莫扎特的房间,只见这个金发蓬松天真无邪的孩子正专心致志地在五线纸上写着什么,就问:“莫扎特,你在写什么呀?”父亲随手拿起他写的东西一看,暗吃一惊,儿子竟在谱写着钢琴协奏曲,而且写得很合乎规范。父亲故意跟他开玩笑说:“可是你要知道,你这个曲子是不能够演奏的呀?”小莫扎特有点生气了,说:“我知道,爸爸,你说哪个曲子在演奏之前,不要练习,不要修改呀?”5岁的莫扎特就这样立下了坚定的志愿:要在实践中千锤百炼,将来当一个出色的音乐家。

六、文言翻译身有至宝

西城贾胡有持宝来售,名曰璼者,其色正赤如朱樱,长寸者,直逾数十万。龙门子问曰:“可乐饥乎?”曰:“否。”“可已疾乎?”曰:“否。”“能逐厉乎?”曰:“否。”“能使人孝弟乎?”曰:“否。”曰:“既无用如是,而价逾数十万何也?”曰:“以其险远,而获之艰深也。”龙门子大笑而去,谓弟子郑渊曰:“古人有云:黄金虽重宝,生服之则死,粉之入目则眯。宝之不涉于吾身者尚矣。吾身有至宝焉,其值不特数十万而已也。水不能濡,风日不能飘炙;用之则天下宁,不用则身独安,乃不知夙夜求之,而唯此为务,不亦舍至近而务至远耶!”

[注]选自《子凝道记•先王枢》。胡:我国古代称西方少数民族的人为胡人。璼:玉的色彩,这里指宝玉的名称。正赤:大红。直:同“值”,价值。乐饥:即充饥。

已:停止。厉:祸患。孝弟:也作孝悌。儒家所宣扬的一种伦理道德,指孝敬父母祖先,顺从兄长。眯(mī):灰沙入眼,丧失视力。尚:意即“如此”。濡{rú}:沾湿,这里指淹没。夙夜:早晚,朝夕。意即早起晚睡勤奋不懈。

参考译文

西域的一个经商的胡人,拿着一件名叫的宝玉前来出售。宝玉的颜色像樱桃一样鲜红,直径不过一寸,价值却过了数十万。龙门子问道:“可以充饥吗?”回答说:“不可。”“可以治病吗?”“不可。”“能够驱灾免祸吗?”“不能。”“能够使人孝悌吗?”“不能。”龙门子然后说:“即然如此无用,为什么价值高达数十万呢?”胡商说:“因为它藏于遥远险峻的地方,很难获得。”龙门子大笑,拂袖离去,对弟子郑渊说:“古人曾经讲过,黄金虽然贵重,但生吞下去,人就会死去,它的粉末进入人眼里,人就会变瞎。宝物对我们自身没有什么好处,如此,那么要它干什么呢?其实,我们自身就有无价之宝,它的价值绝不只数十万;而且水不能淹没它,风吹日晒也不能损它;应用它可以使天下安宁,不用它也可以保重自身。这样宝贵的东西居然不知勤奋探求,而专为寻找其他一类的宝物去忙碌奔波,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文章提示:一个人要努力发现自身的优点,而不要舍本逐末。限时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颔联(hàn)

旋风(xuán)

便宜从事(biàn)

蒙头转向(mēng)

B.洗涮(shuàn)

伎俩(jì)

岌岌可危(jī)

泾渭分明(jīng)

C.埋怨(mán)

摈弃(bìn)

处心积虑(chǔ)

麻痹大意(bì)

D.蹁跹(pián)

汤匙(chí)

沐猴而冠(guàn)

咎由自取(ji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蝇营苟狗

桃园结义

故态复萌

望其项背

B.终南捷径

沧海一粟

初出茅庐

开源截流

C.作壁上观

食不果腹

诛连九族

耳根清净

D.关系谐调

形迹可疑

民生凋敝

四季常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个厂管理不善,长期亏损,终于倒闭,树倒猢狲散,厂里的几百个工人也就各奔东西,自谋生路了。

B.尽管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音乐仍深得观众喜爱。

C.他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差,加上急于求成,等到考试成绩出来,果然就出现了阴沟翻船的情况,他叫苦不迭。

D.老板许诺给他长一级工资,可三个月过去了,却仍不见动静,对这种开空头支票的做法,他很反感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时下这个既活跃而又不确定的所谓小资群体作了全面而细腻的描述。

B.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前进。忽然,我清楚地看到远处树林中有一个人影。——我要找的人正在那儿!

C.面对对方高大的个头,我不但不害怕、不畏缩,而是奋起反抗。

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引发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碰撞,而且促进了货物、资本、人员等在各国之间的频繁流动。

答案(一)

1.C(A.旋风(xuàn)

B.岌岌可危(jí)

D.

咎由自取(jiù)

2.D(

A.蝇营狗苟

B.水木清华

C.株连九族

3、

D(A“树倒猢狲散”贬义,B“瑕不掩瑜”主体应是好的

C.“阴沟翻船”表事情出意外)

4.A(B.逻辑错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和“清楚地看到”矛盾。C.关联词搭配不当。原句是递进关系而不是转折关系,可把“而是”改为“而且”。D.前后句语序颠倒,应先有人员等的频繁流动,才会有思想观念的激烈碰撞。)

第二周星期四

一、哲言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为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向转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面省略掉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二、诗词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高下:高低。花开尽:指花已凋谢。

赏析:宋诗到欧阳修时,已带有散文化的特点,喜欢说理,往往将哲理融隐在写景之中,曾巩的诗也具有这一倾向。这首诗写雨后郊野的景象,说经过一番激烈的风雨,艳丽的桃李都已凋谢,而朴素的青草却分外茂盛。诗人在这里暗示:生活中过于美好、过于顺利,往往难以长久,经受不住考验。曾巩不以诗名,《冷斋夜话》记彭渊材说“恨曾巩固不能作诗”,陈师道《后山诗话》也说他“短于韵语”,但平心而论,这首小诗,语言清新,含义深邃,在宋诗中一点不比其他人的上乘之作逊色。三、成语

生花妙笔

传说,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少年时代,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他梦见自己使用的笔,笔头上开出鲜艳的花朵,一张张白纸,自动飞到他跟前。李白高兴极了,就抓起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后来李白刻苦读书,深入社会,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的不朽诗篇,他热情歌颂了雄伟、壮丽的祖国,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他的许多著名的诗篇,流传千古,至今仍被中外读者吟咏传颂。

“妙笔生花”这句成语由此而来,有时也写作“梦笔生花”。

素材

“团结”格言

兵不离队,鸟不离群。——谚语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只有在人们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歌德

紧密的团结就是无敌的勇士。——谚语

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曝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匹马地杀出天下。——魏琼

巨厦将倾,一木固不能支;黄河将决,一掌固不能掩。

——恽代英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三国)孙权文言翻译

兰子进技

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

又有兰子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戮之经月乃放。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流浪艺人,请求宋元君观看他的艺术表演。宋元君接见了他,并观看了他的艺术表演。他用两根比他身子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边走边跑,双手舞弄着七把剑,上上下下交替抛舞,五把剑抛向空中,两把剑接在手上。宋元君看了惊叹不已,马上叫人赏赐给他很多金银和布匹。

又有一个流浪艺人,他会演戏,听了这事后,也去请求宋元君观看他的演出。宋元君听了大发脾气,说:“前几天那个流浪艺人给我表演了不同寻常的杂技,可是杂技本是无用的玩艺,当时刚好碰到我有闲心观赏,因此赏给他很多金银和布匹。这个人一定是听到这件事才来请求我观看他的表演,希望我奖赏他。”于是,宋元君叫人把这个人抓了起来,准备杀掉,结果关了一个多月才释放出去。

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诗中的“河”指黄河,“岳”指华山。当时均在金人占领之下。

(1)分析本诗的前两句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2)分析三、四句中的“尽”“又”两字的表现力。

答案:(1)前两句写出山河的辽阔和壮美,意境雄浑深沉。大好河山却沦陷敌手,多年已过却不能收复失地;突出山河的美好,强化了诗人感情的悲愤和沉痛。

(2)“尽”字写出了“遗民”流泪之多,流泪时间之长,其中包含着无限的辛酸。“又”字写出了“遗民”对“王师”的多年苦盼,也包含着作者对当权者不及时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愤慨。第二周星期五

一诗词

春思

方岳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赏析]首句“春风多可太忙生”,以拟人化的手法,交代春的忙碌。“多可”有包容之意,也即万物都在它的忙碌下呈现一派生机。“太忙生”,集中体现本句的拟人特点,不仅说春风“忙”,而且“太忙”,春风可爱之态毕现。“生”字何解?一作语助词,杨万里《过五里径》诗:“野水奔来不小停。知渠何事太忙生”,方岳《雨中有感》诗:“山蛰惊尘已发声,移花移竹太忙生”(见《宋词鉴赏》第1298页)此处“生”字,作对人的昵称,岂不更好,犹如“父”字之美称。春风犹如精力充沛的后生,活泼可爱,否则何以能“行”能“与”而又能“吹”。不过“生”字作何解,已无关宏旨了,能知春风可亲可爱足矣!“长共花边柳外行”,“长共”活画东风与花柳的密切。“行”字写得更为可爱,二者宛如亲密的玩伴在嬉戏;同时又展现了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忙”碌的春风催促下花由疏而密,柳则由烟柳而变为万条如丝。刚刚还在“花边柳外行”,此刻又帮燕融作巢,又帮蜜蜂酿蜜,可谓忙矣。然而其忙并不会是在明媚中,它时而又如促狭鬼,在明媚的画面上,掀起一层波澜,“才吹小雨又须晴”春风化雨,滋润大地,却又不肯多,于是才“吹”之后,紧“又”放晴,“才”“又”二字的使用,更显春之忙碌。全诗采用拟人手法,于动感中展现春风的可爱。

二、素材

“明辩”格言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汉)司马迁

君子当有所好恶,好恶不可不明。——(唐)韩愈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人皆爱花之鲜妍,不知鲜妍能诱人为骄奢之患矣;人皆忌棘之伤害,不知伤害能诫人行正直之路矣。——(唐)林慎思

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倒是盗贼。

——鲁迅

三、事例精选

诽誉之情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选拔贤才,反而因此招致危亡,这是为什么呢?”姜太公说:“虽然选拔了贤才,但是不用他,这只是有选贤的虚名,实际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贤才。”武王说:“他的过失出在哪里呢?”太公说:“它的过失就在于国君只喜欢用人的微小好处罢了,所以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贤才。”武王说:“喜欢用人微小的好处是怎样的呢?”太公说:“国君喜欢听赞誉,而且不厌恶谗言,这就会把不贤的人当做贤才,把不善当做善良,把不忠当做忠诚,把不守信义当做信实。这样一来,国君就把赞美当做功劳,把诽谤当做罪恶;有功的人不予奖赏,犯法有罪的人不加惩罚;结党的人得到重用,不结党的人贬退不用。因此,臣下们结党营私,遮住了贤才;官吏们也勾结成党,大行奸诈;忠臣由于直言而被认为诽谤,无罪处死;奸臣由于阿谀奉承,而被认为赞誉,无功得赏。这样的国家就出现危亡。”武王说:“很好!我今天听见了诽谤和赞誉的真情了。”

犯颜直谏

三国时,吴国的丞相陆凯见吴王孙皓荒淫无度,奸才横行,就不顾个人的安危,上书犯颜直谏,把吴王比作昏庸的君主,像古代的暴君夏桀和商纣王。尽管吴王不高兴,陆凯也毫不在乎。

唐代大臣魏征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安危,正气凛然,犯颜直谏,前后共谏200余事,为后世传为佳话。

古之良史

公元前548年,齐国执政大臣崔杼杀死齐国君主齐庄公。齐国太史官嫉恶如仇,据实写下了“崔杼杀死齐国的君主”,谴责这种杀君的行为。崔杼当场杀了太史。不料太史的弟弟无所畏惧,又据实写了“崔杼杀死齐国的君主”。崔杼又杀了他。太史的三弟仿效两个哥哥秉笔直书,旋即又被杀。等到太史的四弟再次直书时,崔杼被太史嫉恶如仇的凛然正气吓怕了,不敢再开杀戒。有个叫南史氏的史官听说太史一家三兄弟被杀,跑来准备继续秉笔直书,听到太史四弟已如实记载了这件事,才如释重负。

私情公法两分明

东汉顺帝时,苏章升任为冀州刺史。苏章有位老朋友任清河太守,是他的下属。苏章巡行属郡,查证这位老朋友的贪赃枉法问题。于是,他先将这位老朋友请来,设宴招待。宴席上,纵谈平日友情,十分欢愉。清河太守欣喜地说:“别人冰上只有一重天,我的头上却有两重天。”苏章说:“今天晚上我跟老朋友喝酒,是个人的私情;明天冀州刺史依法办案,就是国家的公法了。”苏章查出清河太守的罪行,一一列举,依法做了惩处。

文言文翻译

生木造屋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乎大理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做房子,家里的匠人对他说:“不行啊,木料还没有干,涂上泥巴,一定会弯。用刚砍下的树木做房子,开始虽然不错,但以后一定会倒塌的。”

高阳应说:“照你这种说法,那么房子是不会倒塌的,因为木料越干就越坚硬有力,泥巴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坚硬的木料承受越来越轻的泥巴,那一定塌不了。”

匠人想不出用什么话回答他,只好按照他的吩咐去做房子。房子刚刚做好也还不错,但过了不久果然倒塌了。

高阳应好玩弄小聪明,却不明白大道理。

文意提示:这则寓言是说耍小聪明、搞诡辩的人,尽管讲得头头是道,有时也能迷惑一些人,但因为不符合实际,在事实面前终归是要破产的。

第三周星期一

一、哲言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硝(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弗:不。纳:入,使入。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且己的大缺点。求:找寻。疵:毛病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能够善于自省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二、诗词

乡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①,望极②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③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注】①“人言”句:化用《世说新语•夙惠》事:晋元帝曾问明帝:“长安与太阳谁远?”明帝起先回答太阳远,因为没见过人从太阳那来,又改口说太阳近,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人常用这一典故,以天涯、落日比喻极远之地。②望极:望尽,极力远望。③碧山:青山。

【赏析】这首绝句写乡思,通过登高远望来抒发心中的感受。前两句重点在“望”,先以落日即天涯作衬,使后句不见家的失望加重,运用了两个“天涯”反复吟咏的效果,给人以浓重的失望感。后两句重点在“恨”,把前面强调的远移到“阻隔”上来,说家乡的方向被碧山所遮,山又被暮云所遮,更加深了离愁别恨。四句诗,分四层意思,层层深入,把感情渐渐发挥到极致,令人读后怆然涕下。因此《青箱杂记》把它作为诗谶,说:“识者谓此诗意有重重障碍,李君其不偶乎?后果如其言。”三、成语

生吞活剥

唐朝时,有一个县令叫张怀庆,特别喜爱沽名钓誉,经常写出一些诗来炫耀给别人看。不过有水平的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在篡改名人的诗,但是因为他是县令,所以一般不点破,还经常拍个马屁,吹捧几句。张怀庆心里还沾沾自喜。

有一天,张怀庆读了一首五言绝句:

“镂月为歌扇,

裁云作舞衣。

自怜回雪影,

好取洛川归。”

这首诗的作者是当时名人李义府。张怀庆习惯性地心里发痒,于是略加思索,提笔写道:

“生情镂月为歌扇,

出性裁云作舞衣。

照鉴自怜回雪影,

来时好取洛川归。”

大家一看都知道他是在每句诗的前面加了两个字。这首诗经张怀庆一修改,原诗优美的意境变得俗不可耐。张怀庆还自认为写得很好,还抄了几首赠人。后来人们借用诗人张昌龄和名士郭正一的名字,编了一个类似谚语的顺口溜:“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来讽刺张怀庆的行为。【释义】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抄袭、模仿人家的言辞、理论、经验、方法等,而不联系实际。生,不熟。吞,整个咽下去。

四、骄傲自满素材——事例精选

1、孔子论物满则覆

孔子在祭祀鲁桓公的祖庙里看到一种器物,他问守庙人:“这是什么东西?”守庙的人说:“这叫欹器,是人们置于座侧,用来警戒自己言行的。”孔子说:“我听说过这种器物,它虚则倾,中则正,满则覆。”他叫弟子往欹器中注入水。当水注入一半时,欹器是端正的;当水注满了之后,欹器竟突然翻倒。孔子颇有感触地叹了一口气说:“物满则覆。为人处世也是如此,要谦虚,不可自满。”

2、戴震与他的老师

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皇上大为高兴,问戴震说:“你和老师比,谁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皇上又问:“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为什么?”戴震说:“老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皇上赞赏他的谦让精神,赐为翰林。3、李自成骄奢毁功业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起义前期能和官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礼贤下士,因而屡战屡胜。但随着起义队伍的壮大,功绩的显赫,他的骄傲情绪一天天滋长起来,贪图享受,拒听忠言,居然杀害了向他进谏的忠臣李岩,以致军心涣散,辉煌功业毁于一旦,落得个自身被害的结局。

4、诺贝尔写自传

诺贝尔是十九世纪末的瑞典杰出化学家,一生贡献极大,但十分谦虚。一位瑞典出版商要出一部瑞典名人集,来找诺贝尔。诺贝尔有礼貌地回绝了。他说:“我喜欢订阅这本有价值、有趣味的书,但请您不要将我收入。我不知道我是否应当得到这种名望。不过我厌恶过分的词藻。”诺贝尔的哥哥想编一部家族史,请他寄一份自传。诺贝尔写道:“阿道尔弗雷德•诺贝尔—一他那可怜的生命,在呱呱坠地时,差点断送在一位仁慈的医生手里。主要的美德:保持指甲的干净,从不累及别人;主要的过错:终身不娶,脾气不佳,消化力差;仅有的一个希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敬财神;生平重要事迹:无。”哥哥反复劝说,并提出代为整理。诺贝尔执意不从。他说:“我不只是没有时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能写什么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什么值得去写?”诺贝尔一生不愿意宣扬自己。他惊人的业绩与他不平凡的谦虚分不开。五、文言

傅马栈最难①

《管子》

桓公观于厩②,问厩吏曰③:“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日:“夷吾尝为圉人矣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⑤;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小问篇》)

【注】①栈(zhàn):竹木编成的牲畜棚或栅栏。傅马栈:编排供马站立的栅栏。②桓公:即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五霸”之一。厩(jiù):马棚。③厩吏:管马棚的官吏。④夷吾:管仲,名夷吾。尝:曾经。圉(yǔ)人;养马的人。

⑤施:用上。

【参考译文】

齐桓公到马棚里察看,问马棚里的官员说:“马棚里什么工作最难?”马棚里的官员还没回答,相国管仲便回答说:“我曾经做过马夫,知道编排供马站立的栅栏最难:先用弯曲的木料编排,以后就都要求用弯曲木料,弯曲木料都编上了,笔直的木料就用不上了;先用笔直的木料编排,以后就都要求用笔直木料,笔直木料都编上了,弯曲的木料也就用不上了。”

【文意提示】

管仲讲这个故事,是要齐桓公注意选择人材,如同“马栈傅木,一曲而无不曲”,开始选用错了,用了小人,小人就会引进小人,那么正直的人就会用不上了。这个通俗的比喻,对于我们今天识别和使用干部也有启发作用。

文言

虢君好谀

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诛逐,政治糗乱,国人不服。晋师伐之。虢人不守,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其御乃进清酒。曰:“吾饥而欲食。”御进脯梁糗。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说亡……”虢君作色而怒。御谢曰:“臣之言过也。”有间,君曰:“吾之亡者诚何也?”其御曰:“君弗知耶?君之所以亡者,以大贤也。”虢君曰;“贤,人之所以存也;亡,何也?”对曰:“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君。君子独贤也,故亡。”虢君喜,据式而叹曰:“嗟乎!贤固若是苦耶?”遂徒行,即于山中君;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逊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

【参考译文】

从前,虢国的国君骄横武断,刚愎自用,亲近一帮阿谀逢迎、溜须拍马的小人,放逐杀戮那些忠言直谏、一心为国的贤臣,闹得政事腐败,民怨沸腾。晋国乘机发兵攻打。虢国军民不愿为他守城,虢君只得落荒逃命,来到一处渺无人烟的荒泽中,虢君口干舌燥,饥肠如鼓,哭丧着脸说:“我渴得很,想喝点什么。”他的车夫拿出水酒请他喝。虢君又说:“我饿得慌,想吃点东西。”他的车夫又拿出干肉和炒米等食品请他吃。吃喝完毕,虢君心满意足地问:“哪儿来的吃喝?”车夫答:“很早就储备下了。”虢君又问:“你为什么要储备呢?”车夫答:“准备您逃亡时,在道上解渴充饥呀。”虢君再问:“你预先就知道我要逃亡吗?”车夫答:“知道,”虢君不满地说:“既然知道,过去为什么不劝谏我呢?”车夫说:“您喜欢听奉承的话而讨厌中肯的意见。我早就有心向您提出忠告,又怕先说亡……。”虢君听到这里,气得变了脸色,勃然动怒。车夫连忙谢罪说:“我说错了。”沉默了一会儿,虢君又开口问车夫道:“我逃亡的原因到底何在?”车夫回答:“你难道不知道吗?您之所以逃亡是因为太贤明了。”虢君说:“贤明的人是应该安乐长存的,而我现在却亡命出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车夫说:“天下的君王都是些昏聩庸碌的人,他们妒忌您。因为您是惟一贤明的君王,所以要亡命在外。”虢君听了心里乐滋滋的,凭着车轼叹息:“唉!贤明的人一定要这样受苦吗?”结束谈话后,虢君和车夫步行到深山中隐居。到了山里,虢君又饥又乏,枕着车夫的腿昏昏睡去。车夫悄悄用石头换出自己的腿,离开虢君逃走了。虢君孤身一人很快就饿死在山中,被凶禽猛兽吃掉了。

【文意提示】好谀则众叛亲离;执迷不悟,下场可悲。第三周星期四一、哲言

君子有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戒之在斗;及其老也,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二、诗词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赏析】: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咏物诗。首句不言落梅,却紧扣落梅来写,勾画出凄凉衰败的景象,既有对落梅的同情,又有对落梅的感慨。孤芳高洁的梅花惨遭不幸,凄然飘落,怎不令人生悲!耿介正直之人遭遇陷害,又怎能不令人气愤!遭此不幸之花,岂止一片两片!“可堪平砌更堆墙”,零落的梅片不仅堆满了台阶,更堆满了墙头。凄零的场面,令人悲痛欲绝。这两句诗与李煜的“砌不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境界相似,不同在于李词在感叹亡国之痛,刘诗鸣遭际之不幸。这里虽然在写纷纷飘落的梅花,但却很容易让人想起无数遭贬的人物。所以后两句“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用梅花的飘落来说“云横秦岭家何在”的韩愈和“永贞革新”失败被贬的柳宗元这些人的不幸。此两句本在说落梅,却实实在在地道出了历史上无数操守高洁却又仕途坎坷者,而他们的命运恰被谬掌权柄者玩弄于股掌之间。一个是“强者的狠毒报复”,一个是“弱者的无奈愤怒”(转自哈代诗句),弱者只有梅花般迎风傲骨的高洁风格卓然独立。梅花的结局在颈联中。“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乱点莓苔”写曾经是那么美好高洁的梅花跌落泥中的凄凉结局,“多莫数”又岂止是落梅之乡,更是诗人的无奈、同情与叹息。然而梅之本心怎会因际遇不幸而易色,“偶粘衣袖久犹香”不正是香气不灭、高洁永存的写照吗?这两句同样也不仅仅局限在梅山,而是托意深远,赞美那些“不易其态”的高洁之士。如果以上三联还是在交代落梅的惨败景象的话,那么尾联则直指造成此种局面的当权者。“东风谬掌花权柄”,“东风”一向是催红化绿。生机勃勃的使者,这里却成了诗人谴责的对象。原因就是它不懂怜香惜玉,却把持了生杀大权,岂不荒谬;因为忌妒高洁,便任意摧残,又岂不悲凄。至此,诗人已把自己的笔触指向了妒贤嫉能,又掌握生杀大权的当权者,从而寄寓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这个污浊时代的不满。诗人写此诗时,南宋朝廷已经奄奄一息,内忧外患,整个腐朽的朝廷已濒于灭亡,而统治者却依旧醉心于糜烂的生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只把西湖作汴州。”这对于一个爱国忧民的诗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万分痛心的。这首诗将咏物和抒怀完美结合,行文中用形象的比喻刻画梅花的不幸遭遇。

诗人通过咏梅,抒发不平之鸣,表达了愤激之情。

三、成语

呕心沥血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诗才出众,诗作精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平日注重接触生活,善于收集素材。平日里,李贺喜欢骑着马,背着布袋子,独自到野外去闲逛。他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想,灵感突至或发现什么新鲜事物,李贺马上从布袋中取出纸笔记下所见所闻所想。有时,李贺出来一天收获颇丰,布袋里装满了写着只言片语的纸片。晚上回了家,母亲看他写了那么多,心疼地说:“孩子,你真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呀?”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一首诗中写到:“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用此来形容李贺写诗的精神不为过分。也正是李贺这种呕尽心血的精神,他留下了“一心愁谢如枯兰”“天若有情天亦老”“忆君清泪如铅水”“谁念幽寒坐鸣呃”等佳句。

李贺原本是皇室后裔,但家道中落,生活的贫困与怀才不遇的幽恨,使李贺二十七岁时便忧郁而死。(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隐秀》)

【释义】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也指倾吐真情或怀抱赤诚。呕,吐,沥,滴。

四、素材

“恒心”格言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班固

行之苟有恒,日久自芬芳。——崔瑗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谚语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萨迪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金缨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放马,易放难收。——对联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董必武

五、事例精选

纪昌矢志学箭术

甘蝇是古代著名的善射者。他弟子飞卫技艺超过老师。纪昌又向飞卫学射。飞卫说:“你先学不眨眼,然后才能学射。”纪昌回家,就仰卧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一眨不眨,两年之后,即使用锥子扎到他眼前,也不眨眼睛了。纪昌报告飞卫,飞卫说:“还不行,还须学视。你必须能视小为大,细微的能看成显明的,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牛毛拴个虱子挂在窗前,整天去看。十几天后,渐渐变大,三年后,看虱子如车轮大小了。看别的物体,如山一样。纪昌用弓箭去射,正中虱心,而系虱子的牛毛却未断。

30年努力结硕果

富兰克林幼年家贫,8岁上学,12岁就当印刷所的小学徒。但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堵塞他寻求知识的途径。他发愤自学,为了打基础,硬是从零开始。经过近30年的努力,自学了有关电学方面的知识,从而正确地解释了电的性质——电荷守恒定律,成功地揭示了雷电的秘密。

欧立希发明606

德国科学家欧立希想用染料来灭锥虫,屡遭失败。一次,他从化学杂志上得知化学药品“阿托什尔”可以杀死锥虫,但会使人双目失明。他想改变药品的化学结构,以减少毒性,并为此一次次做实验。他在失败了605次以后,终于成功地制成606(砷凡纳明),拯救了无数昏睡病人和梅毒病人的生命。

锲而不舍,重写《国榷》

谈迁作《国榷》,花了20多年才完成,不料全书稿被窃,多年心血付之东流。可是,他毫不泄气,下决心重写,又用8年时间,终于完成了。

《浮士德》耗费诗人60年心血

德国大诗人歌德,耗费60年的心血,才完成他的长诗《浮士德》。直到临终前,这位84岁的老人还伏在桌上写作。

六、文言

知人不易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颜回索米,得而爨(音“篡”,煮饭)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片刻),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参考译文】

孔子走到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时候,穷困不堪,连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没有吃到一粒粮食。只好白天睡大觉。

他的弟子颜找到一点米,把它煮起来,快熟了,孔子看见颜回抓甑里面的饭吃。过了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装没有看见颜回刚才抓饭吃这件事情。

孔子起来后说:“刚才我梦见祖先,要我把最干净的饭食送给他们。”

颜回答道:“不行,刚才有灰尘掉进甑里,把饭弄脏了一些,丢掉不好,我用手把它抓出来吃了。”

孔子听了叹息道:“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相信;我所依靠的是脑子,但脑子有时也靠不住。你们要知道,了解一个人确实不容易啊!”

【文意提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人看事不能光凭看到一点表面现象就想当然地下结论,而要全面了解,然后再作判断,否则就难免出错。一、名言1、孝养以竭力为真情。——《南怀瑾的理念》

【解读】一个人的孝心如何,究竟该以什么标准去衡量?能说谁给老人的钱多谁就更孝敬吗?也许不能这么简单地作出判断吧。孝心,孝心,关键还在于心——心诚,则一餐一饮皆为孝养;心不诚,则千金万金又何足贵?为人之子,因天分、环境、机遇等各种差异,,会在经济能力方面相差悬殊,财产巨富者,斥千金亦不过九牛之一毛;财力窘困者,奉一饭已顷其微弱之全力。似此,岂能说前者之孝更重于后者之孝?实际上,老人除了需要赡养,还需要尊敬、温暖与体贴。尊敬,意味着有礼有节;温暖,意味着和颜悦色;体贴,意味着关怀备至。所以这些,如果没有一颗真诚的孝心,则是根本不可想象的。所以,惟有尽心竭力,方为至孝。

第四周星期一2、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驰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

——洪应明《菜根谭》

【解读】物欲,是对荣华富贵的贪求之心。一个人若真心开辟道义之门、肩负圣贤之担,就必须打消对荣华富贵的贪求之心。因为,若不打消各种贪心,自己还被种种尘垢所染污,也就不是什么圣贤之人,又有什么资格去开辟道义之门肩负圣贤之担呢?现实中有些人,口口声声讲道德,时时处处以教育者自居,实际上却念念不忘荣华富贵,甚至仰人鼻息,曲意逢迎,岂不是自欺欺人?

二、诗词

客怀

何应龙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赏析】首句“客怀处处不宜秋”,漂泊不定、天涯羁旅的情怀是脆弱的,常常经不起一片秋叶的飘落。“处处”虽有到处之意,却又深刻地道出了游子极易悲秋的情怀。“不宜秋”是惆怅之语。之所以“不宜秋”,是因为“秋到梧桐动客愁”,秋风时至,梧叶翻飞,秋雨梧桐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游子的悲秋。“梧桐更兼细雨”“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凄苦场面,怎不令人备感寂寞、空虚、无聊和无奈。在孤单寂寞的秋日里,能有亲人的一言半语,或许也宽慰孤独的灵魂,然而却又“故人无字到”,“无字到”便更加重了孤独,无疑是愁上加愁了。这与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有相近之处。“雁声远过夕阳楼”那一声声雁叫,徒增诗人的失望,只那一声声雁叫,也早让人心欲碎了。“远”字极妙,诗人盼“字”到来,雁却远远地过,颇有无情之叹,此刻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目送鸿雁消失在夕阳的光里时的失望和颓然默坐的神情。

诗人并不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写因秋而来的悲愁,而是缓缓写来,轻轻落笔,让愁思如“密雨斜侵”,欲罢不能,以现愁思之深。

本诗抒发了异乡客怀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怀。三、成语

伐性之斧

世界上的事物是为生命而存在的,生命不是为这些事物存在的。如果音乐听得能忘了自我,不要再听。美色看得能忘了自我,不要再看。美食吃得能忘了自我,不要再吃。圣人对于声色滋味,只求维持生命,多了就舍弃,这是真正的保有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眼明、耳聪、口敏,不为外物所动。

富贵而追求这些的人,大多不知道这个道理,日夜以求,得到了就乐此不疲,怎么不损害自己的生命呢?出门坐车,回来乘轿,一味追求舒适,导致四肢痹蹶。每顿饭大鱼大肉,花天酒地,总是强迫自己,叫做“烂肠之食”。整日里轻歌曼舞、靡靡之音,一定要尽兴,叫做“伐性之斧”。这些多是富贵带来的,所以古代有些人不愿意富贵,也不是沽名钓誉,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生命的实质。

【释义】“伐性之斧”指毁坏人性的斧头,比喻为害身心的事物。

四、事例精选

1、管鲍之交

2、高山流水觅知音

3、生死之交

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谋面,却彼此倾慕,互有赠答。郑少谷曾有诗称赞王子衡:“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意思是:当王子衡讲评诗歌时,就是鲁国孔子的弟子听了,也会如坐春风。

后来郑少谷死了,王子衡惊闻噩耗,哀伤至极,他不顾千里奔波,特地感到福建,为他办理丧事,宽慰亲属。

这一对神交诗友的深情厚谊,一直被人称道。

4、德蒙和匹西亚斯

德蒙和匹西亚斯是古希腊一对生死之交的好友。一次,匹西亚斯得罪了国王奥尼修斯,被判死刑,将在数日后执行。匹西亚斯想在临死前见到母亲一面,并安排一下妹妹。徳蒙得知,原为好友在监狱代刑。国王感到两人友情至深,答应了他的请求。匹西亚斯回家后处理好家事,急速踏上归程。就在国王准备将徳蒙处死之际,匹西亚斯返回刑场,徳蒙免于一死。国王受到感动,也赦免了匹西亚斯。

5、焚画奠友人

文学家苏曼殊善于作诗,精通数门外语,翻译过不少外国名著,他的绘画造诣也很深,享誉国内外。他同江苏的赵伯先是好朋友。两人交情甚笃。一天,赵伯先请苏曼殊作一幅画,苏曼殊向来不轻易画画,但伯先是老朋友,自然一口答应了。由于苏曼殊当时正忙着收拾行李准备去日本,没来得及马上给赵伯先画画。谁知分别不久,黄花岗之义爆发了,赵伯先是个革命党人,他对黄花岗起义失败感到无比义愤,呕血致死。苏曼殊得知好友去世的消息,异常悲痛,赶忙画了一幅《荒城饮马图》托人带回国内焚化在赵伯先的墓前,以示哀痛。即使这样,他还觉得愧对朋友,从此以后,就不再作画,以示心中愧怍之情。

6、歌德与席勒

歌德和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两颗巨星,又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的友谊万古长青。他们相识后,合作出版过文艺刊物《时代女神》,合写过讽刺短诗和警句。席勒能够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专心致志地创作,并不断地鼓舞歌德的写作热情,歌德对席勒深情地说:“你给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为诗人而复活——我早已不再是诗人了。”在席勒的影响下,歌德一气呵成写出了叙事长诗《赫尔曼和窦绿蒂亚》,完成了《浮士德》第一部。席勒去世的那一夜,歌德的房间里静悄悄的,低低地传出了哭泣的声音。他说:“如今我失去了朋友,所以我的存在也丧失了。”27年后,歌德也去世了,他的遗体和席勒的遗体葬在一起。五、文言翻译

鸟说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给官官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过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辄息屋上,不即下。主要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览二及雏,无有。问之,则某氏僮仆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参考译文】

我读书的房屋,旁边有一棵桂树。桂树上天天发出“官官”的声音。走进去看,原来两只鸟筑巢在树枝之间,离地面不过五六尺,人伸手就可以够得着。鸟巢像灯盏一般大,精致周密,完整结实,是用细草盘做而成的。鸟有一雌一雄,身体很小,不满合捧,毛色明亮洁净,美好洁白,不知它们是什么鸟。

小鸟要出来了,雌的翼保护着他们,雄的去找吃的。每次获得吃的,总是停留在屋子上,不马上飞下来。屋主人戏弄地用手摇动鸟巢,鸟儿就向下窥视鸣叫,轻轻摇动它就轻声叫,大力摇动它就大叫,手放下,叫声才停止。(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来,见(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鸟卵,没有了。问它们(的去向),是某人(屋主)的童仆抓走了。

唉!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声音好听,为什么不到深山居住,在茂密的树林栖息呢,住在不是(合适的)地方,才被奴仆屈辱而死。那(人)世上的路(就)很宽吗?!

【文意提示】

本段(选自清•戴名世《鸟说》)。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号南山,是清初有抱负节操的学者。在他的著作中,曲折地表达了对清朝统治者政治压迫的愤恨合怀念明朝的思想感情。后来,《南山集》的文章被罗织罪名,他也遭到杀害,并且株连甚广,成为清代有名的文字狱大案。

本段是寓言式的小品文,记叙鸟儿选择栖身之地不恰当,遭到飞来横祸,实际上表达的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愤慨。本段语言简练,叙事清晰生动,记叙、议论都饱含感情,末段简洁的议论语言委婉而带机锋,是对险恶世路。残暴势力的有力抨击。

第四周星期四

一、哲言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解读】为了挽救国家的危难,投身于锋利的刀刃中,把死亡看做如同回家一样。捐躯:牺牲生命。《白马篇》是乐府歌辞,诗题又作《游侠篇》,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爱国壮士形象,歌颂了他的为国献身,誓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班固《汉书•董仲舒》

【解读】站在水边看见鱼,心里想得到鱼,不如回去织了网来捕捉更为现实。这句话的本意是说,治理国家不能空想而应有实际行动。由此可知,光喜爱、羡慕美好的东西是没用的,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有成果。结:织。

二、诗词

润州听暮角

李涉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赏析】此诗抒写诗人流配途中的羁旅愁思。首句中“江城”意为临江之城,指润州,点出润州的地域特征。“水茫茫”既是眼前之景,也喻幽怨之绵长。次句直写诗人“怨思长”。诗人远谪边地,对“边声”尤为敏感。“怨思长”流露出诗人因遭诬陷而怨愤不平的心情。这两句借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将抽象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第三句写暮角声起,惊起了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二字言哀鸿都不胜“暮角”之悲切。尾句写鸿雁的去向,暮色苍茫,雁队斜飞,构成一幅色彩暗淡的图画。

这首诗声情并茂。前两句主要从听觉方面描绘暮角之哀切,后两句着重从视觉方面勾画鸿雁惊飞的图画。情景交融,情思含蓄,寄慨深远。三、事例精选

1、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的租界也沦为日本的占领地。有一天,快上课了,暨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长郑振铎拿着讲义,急匆匆地走进教室。他热泪盈眶地说:“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了,今天是我给大家上中国文学史的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教室里鸦雀无声,显得格外沉静。时钟指向10:30,,九辆日寇的卡车逼近了校门。“现在下课!”郑先生挺直身体,作立正姿势。全体同学“唰”地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在低低地啜泣……

2、徐特立断指写血书

“五•四”时期,徐特立在湖南办学,有一次给学生讲课,讲到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惨遭杀害时,他声泪俱下,号召青年一代要“把救国的担子挑起来”,激励热血儿女,“义之所在,虽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说完,立刻跑进厨房,取了一把菜刀,当场斩断自己左手的一节手指,用断指血书写了8个大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一爱国壮举使青年学生热血沸腾,爱国主义的烈火在胸中熊熊燃烧。

3、续范亭为国献身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三省,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说是要讨论救国大计。国民党陆军中将续范亭听说后,急忙从兰州赶赴南京,想向蒋介石呼吁抗日。但蒋介石的所谓大计却是不抵抗主义。续范亭大失所望。他在跟朋友谈及蒋介石的政策时,问道:“为四万万五千同胞着想,你们说,咱们怎么办?”朋友们议论纷纷,有人提议去中山陵前哭灵,他不赞同,说:“大丈夫宁流血,不流泪!”于是他一个人来到中山陵,先吟绝命诗:“赤膀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然后毅然将短剑刺向自己的腹部,血洒中山陵。将军此举一时使全国群情激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的浪潮。

4、吉鸿昌以做中国人为荣

抗日战争期间,吉鸿昌曾被国民党政府派往美国考察。那时,在西方人眼里,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有些华人因此自卑。有一天,吉鸿昌和使馆的一个参赞去邮局寄包裹。当工作人员知道他是中国人时,轻蔑地说在:“中国?我不知道中国,哈哈……”随行参赞埋怨吉鸿昌说:“你干嘛说是中国人呢?你可以说是日本人,这样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一听此话怒不可遏,揪住参赞的衣领大声说道:“你觉得做中国人丢脸吗?我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光荣得很!我吉鸿昌誓死不当洋奴!”他回到住处,当即找了一个小木牌,在上面端端正正地写了“我是中国人”五个大字,并把它戴在胸前,昂首挺胸地出入于美国人之中。

四、文言文翻译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选自《庄子•至乐》)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只海鸟停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侯十分欣喜,以最隆重的礼节把它迎接到祖庙中,为它大摆宴席,演奏虞舜时的《九韶》之乐给它听,用牛、羊、猪三牲全备的宴席请它享用。但奇怪的是,这只海鸟却头晕眼花,忧愁悲伤,不吃一块肉,也不喝一杯酒,三天后就死掉了。鲁侯的这种做法,是用供养自己的办法来养鸟,而不是用养鸟的办法来养鸟。

【文意提示】鲁侯款待海鸟,既诚心,又费力,却导致了海鸟的死亡。因此,无论爱一个人还是其他的对象,都要以对象所需要和愿意的方式去爱,而不是以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去爱他。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根据对象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方式,而不能想当然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对象的身上。

文言文

牛缺遇盗

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下之邯郸,遇盗于藕沙之中,尽取其衣装车牛,步而去。

视之,欢然无忧吝之色,盗追而问其故。

曰:\"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

盗曰:“嘻!贤矣夫!”

既而相谓曰:“以彼之贤,往见赵君,使以我为是,必困我。不如杀之。”乃相与追而杀之。

燕人闻之,聚族相戒曰:“遇盗莫如上地之牛缺也!”皆受教。

俄而其弟适秦,至关下,果遇盗。忆其兄之戒,因与盗力争,既而不如,又追而以卑辞请物。

盗怒日:“吾活汝弘矣,而追吾不已,迹将著焉。既为盗矣,仁将焉在!”遂杀之,又傍害其党四五人焉。(《说符》)

【参考译文】

牛缺是上地有名望的儒生,他到邯郸去的时候,在耦沙遇到了强盗。强盗把他的衣物连同牛车都抢去了,他只好步行。

强盗看了看他,他毫无所谓,半点忧愁和吝啬的脸色也没有,强盗便追上去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牛缺回答说:“君子是不应当因为那养生的财物而败坏自己啊!”

强盗便说:“咳,真是贤德的人啊!”

强盗们在一起商量说:“以他的贤德去见赵国的国君,必会告我们的强盗行径,这就会使我们大吃苦头,不如干脆先把他杀了。”于是,强盗们便追上去把牛缺杀掉了。

燕国人听到这件事后,全族的人在一起议论,都以此为戒说:“如果遇到强盗再不要学上地的牛缺那样了。”大家从中吸取了教训。

过了不久,牛缺的弟弟到秦国去,到了函谷关下,又遇到了强盗,他回忆起哥哥被杀的事情,不再讲仁义,而与强盗力争,斗不起强盗,又追上去低三下四地哀求强盗发还财物。

强盗说:“我们不要你的性命就算对你宽宏大量了,为什么老是追跟我们呢?这样不是把我们的行迹暴露了吗?既为盗贼,还讲什么仁义!”于是,强盗便把牛缺的弟弟杀害了,并且还旁及伤害了和牛缺的弟弟同行的四五个伙伴。

【文章提示】

对强盗不能讲“贤德”,也不能苦苦哀求,唯一的办法就是团结起来同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

五、成语

姗姗来迟

汉武帝有个宠妃,姓李,她能歌善舞,容貌俊俏美丽。只可惜她年纪轻轻就患了不治之症,任凭御医如何治疗也不奏效,不久便命归黄泉。武帝日夜思念,在睡梦中总是希望和李妃见面。

后来,武帝的手下请来了一个自称可以招魂的人,名叫少翁。武帝大悦,要他立刻招魂,他要同李妃相见。但少翁说必须等到晚上,并要求准备好一间干净的屋子,挂上帷帐,并取来李妃生前的衣服。这天晚上,少翁.点上蜡烛,他要武帝到帷帐后面,开始念念有词,手舞足蹈。

武帝忧忧惚惚中好像见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帷帐前踱来踱去,他越看越像李妃,于是想掀开帷帐同李妃相见,少翁连忙阻止。转眼一看,帷帐前空空如也。武帝惆怅万分,当即写了一首小词:“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意思是:这是你还是不是你?我远远站立望着你,你为什么偏偏要缓缓走来?【释义】姗姗来迟:形容不慌不忙,来得很晚。姗姗,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一、素材

“专心”格言

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一《文子•道德》

学贵专,不以泛滥为贤。一一程颐

心不专一,不能专诚。一一《淮南子》

技之不精,由于多心。一一师旷

好学不贰。一一《左传》

意不并锐,事不两隆。一一刘向

学者,必精勤专心以入于神。——刘勰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一一张载

学者须收敛精神,譬如一炉火,聚则光焰四出;如拨开,便昏暗了。——夏尚朴

聋者目善视,瞽者耳善闻;缺一得专一,用志斯不分。―刘岩

第五周:星期三二、事例精选

1、谢客十年著一文

晋武帝太康年间,京城洛阳的纸张突然涨价了,原来不过一千文钱一刀的纸,这时竟卖两千文甚至三千文一刀。人们都在问这是怎么回事?有人回答:你还不知道?左思写了一篇《三都赋》,文人学士争相传抄呢!

左思原为山东临淄人,小时候读书成绩并不好,他的爸爸左雍曾对朋友们说:左思比不上我小时候的聪明劲儿。左思心想: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超过前辈。

左思有个妹妹,叫左芬,因为文章写得好,受到皇帝的喜爱,召入宫中,封为贵妃。由于这个原因,左思也来到京城洛阳,准备大干一番事业。

汉朝班固写有《两都赋》,张衡写过《二京赋》,都是很有名气的,但左思对这两篇佳作都有自己的看法,认为有些描写流于虚幻,缺乏事实根据。他决心学习前人,超过前人,把三国时代的魏都邺城、吴都建业、蜀都成都合起来写篇《三都赋》。

为了写好这篇大赋,左思下了很大功夫。他向在四川做过官的著作郎张载了解成都的风貌;他找来了有关三都的图书典籍,认真考察。为了集中精力构思写作,他闭门谢客,专心致志。左思还在房间里、院落里,甚至厕所里都挂上纸片,放上笔墨,一有所得就随手记下。有的纸片上的文字,涂了又涂,一改再改。他的夫人为他送来饭莱,他也忘了吃。一次,他正在挥笔写作,忽然想到应该吃.点东西了,待到把一口菜送进嘴里,感到不是滋味,吐出来一看:那菜是黑乎乎的一一原来他是把毛笔当做筷子去夹菜了。

经过这样一番艰苦写作,《三都赋》终于写成了。他为这篇文章,前后花了十年时间,满以为会受到士子们的赞赏,没想到拿出去征求意见时,竟受到一伙人的嘲讽。原来,他要写《三都赋》的风声一传出去,就有人断定他这个小野之民难登大雅大堂。有位叫张华的人对他说,有位皇甫谧先生是当今文坛领袖,你可以请他评论一下再做计较。

于是,左思把《三都赋》送呈皇甫谧。皇甫谧读后,击节赞赏。为了奖掖新秀,皇甫谧亲笔为之作序,并请人为之做注解。顿时,《三都赋》成为洛阳百姓交口称赞的好文章。大文学家陆机,原来看不起左思,还打算自己写篇《三都赋》,后来看到左思《三都赋》的抄本,自叹弗如,放弃了写《三都赋》的念头。

2、食不知味

爱因斯坦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经常聚在一家名叫“奥林匹亚”的小酒馆里讨论科学问题,所以大家把这个小圈子戏称为“奥林匹亚科学院”。1905年3月14日是爱因斯坦的26周岁生日,“奥林匹亚科学院”的朋友们特地准备了他最爱吃的佳肴伏尔加鱼子羹。这道莱上桌时,爱因斯坦正在兴致勃勃地评论牛顿的惯性定律,他边吃边讲,吃完了鱼子羹他才告一段落。朋友问他刚才吃的是什么,他说不知道。当朋友告诉他是鱼子羹时,他竟惋惜地叫了起来。他错过了一次品味佳肴的好机会,因为对科学的评论已经使他食不知味了。

3、泪著《牡丹亭》

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写作非常刻苦。每天天刚亮,匆匆梳洗以后,就赶到书房,酝酿剧中的情节、人物、语言;一旦构思成熟,马上就伏案疾书,一写就是几个时辰,一直到把他想好的这一部分一气写完,方才搁笔休息。如果发现内容、文字、音韵上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就马上进行修改。有时得到了什么好句子,还禁不住要以手击节,反复吟咏,咀嚼诗味。他的妻子知道他这个习惯,在他写作时不准家人去打搅他,到吃饭时间,汤夫人怕饭菜凉了,就亲自到书房去三催四请。汤显祖仍埋头写作,好像根本未听见。有时口里答应:“就来,就来!”可就是坐着不动。等到他吁了一份长气搁笔休息时,饭菜早就凉了,汤夫人只好给他重热一遍。

日子一久,汤显祖的脸越来越瘦削。汤夫人见他写作这样辛苦,心里很不安,就关切地问他:“你天天这样晚才吃饭,难道一点儿不觉得饿吗?”汤显祖捻须一笑:“我天天都在同柳梦梅、杜丽娘、春香打交道,全部心思都集中到人物身上去了,哪里还知道饿!\”

一天中午,太阳已当顶了,汤夫人又到书房去喊汤显祖吃午饭,可书房里却悄无一人,等了好一会儿,仍不见汤显祖进来,汤夫人觉得有些奇怪,便派人四处寻找,找了半天,仍不见半个人影。汤夫人有些慌了,便带人亲自到各处寻找。他们穿花径,过竹林,一直找到后院门,还是没有找到。汤夫人更急了,就派人到附近的庄上去看看。

正当大家十分焦急之时,突然有人指着一间柴屋说:“夫人请听,这里面好像有人在哭?”汤夫人侧耳一听,果然柴屋的窗口传来了隐隐约约的哭声,哭声中似乎还夹杂着断断续续的诗句:“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汤夫人立即推门进去,只见柴堆上坐着一个人,正用衣袖遮着脸在伤心地痛哭,她把那个人的衣袖拉开,才看清楚掩袖痛哭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找了半天到处都找不到的汤显祖!

汤夫人见此很是惊讶,问:“我们到处找你,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里抱头痛哭来了?”汤显祖这才从悲伤中清醒过来,连忙揩了眼泪,说:“我在这里写东西呀!这里清静一些。我刚才正写《牡丹亭》第二十五出《忆女》一场,写到‘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一句,情发于中,忍不住就哭出声来了。”

原来这一场写春香陪同老夫人到后园祭奠死去三年的杜丽娘。春香想到杜丽娘生前待她的好处,不觉感情冲动,忍不住痛哭起来。汤显祖写到这里,好像自己也成了春香,忍不住掩袖痛哭了。

汤夫人把他从柴堆上拉起来,又是埋怨又是关切地说:“快回去吃饭,你这个人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直到这时,汤显祖才发觉肚子咕咕作响了。

由于汤显祖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活动,使《牡丹亭》一问世就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搬上舞台后更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文言

申屠敦献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料错,其文烂如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其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