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教参)全册资料-第8单元内容_第1页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教参)全册资料-第8单元内容_第2页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教参)全册资料-第8单元内容_第3页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教参)全册资料-第8单元内容_第4页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教参)全册资料-第8单元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资料能够帮助老师们,精心备好课。第八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古人谈读书》选取三则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文言文片段,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总结读书、作文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阐明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本单元的课文,围绕“读书”这一主题提供了很多信息,如读书经历、读书态度、读书方法以及对某些书的评价,都要求学生梳理相关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如,《忆读书》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选好书的标准;《我的“长生果”》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类型和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对材料有所选择,并有条理地表述,把重要的内容写具体。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已经进行了“分段叙述”“重点部分写具体”的训练,这次习作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重点表达的能力。口语交际和习作衔接紧密,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从分条到分段,有梯度地引导学生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地表达。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可以把三篇课文作为一组进行教学,或者再补充一些与读书相关的文章,组织指向“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一目标的学习活动。如,可以让学生从多篇文章中梳理作家的读书经历,梳理关于读书方法的信息,可以提取、整合文章中介绍的书目信息。第二,建议围绕“读书”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在本单元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实践,读一读课文中作者提到的一些书籍。可以在本单元学习之初,提前布置口语交际和习作的任务,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选择要介绍的人物形象和推荐的书籍,认真研读推荐的书籍或人物。第三,本单元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所涉及的作家读书经历、读书感悟、阅读方法等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根据要求梳理出来的信息,对他们的学习和读书实践活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这一单元或这一学期的读书经验,并运用25、古人谈读书教材解析本文由三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三句话。第一句写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第二句写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第三句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文中“尝”和“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常用义不太一样,“尝”是曾经的意思,“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第三则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告诉我们:读书首先要立下志向,这样才能不甘落后;其次要有见识、有见地,知道学海无涯,才不会容易满足;最后还要有恒心,只要持之以恒,就没有完不成的事。这三方面缺一不可,都做到了,才能学有所成。“盖”是用在句首的语气词。“断”在这里是“一定、绝对”的意思。“河伯观海”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说的是河神河伯从自以为了不得,到认识到自己目光短浅、缺乏见识的故事。这里用河伯观海和井蛙窥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课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执竹简展卷苦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教学目标1.认识“耻、矣”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9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教学建议本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再根据交流情况,有重点地对难读、难懂的词语或句子进行指导,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一、理解运用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练读,再同桌互读检测,读准易错的读音。如,“敏而好学”的“好”是“喜好”的意思,读“hao”;“是知也”的“知”同“智”,读“zhi”。2.读好停顿,注意长句子的断句。本课中的长句子比较多,学生读起来可能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借助注释,先猜一猜句子的意思,再读文言文,相互交流读法,注意断句。遇到不好读的句子,教师可以范读,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这样断句的理由。以下长句子的停顿仅供参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3.理解课文大意,积累背诵。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鼓励学生结合注释或者上下文先猜一猜,再和同学、老师交流。理解意思的时候,要结合整句话来理解,不要求学生逐字翻译。如,“默而知之”的“默”,可以借助上下文,用组词的方式猜词义,结合整句话的大意,可理解为“默默地(记住读书的内容)”。“余尝谓”的“尝”、“心到最急”的“急”、“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的“断”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和现代汉语的常用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在比较、发现、交流的过程中正确理解词义。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是知也”的“是”和“盖士人读书”的“盖”等字的意思,可以让学生互助学习,也可以教师直接讲述:“是”是“这”的意思,“盖”是语气词。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可采用多种方法,如,教师说大意、学生读背对应的文言文,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强记忆,达到熟读成诵。4.分享读书体会,交流读书方法。教学完三则文言文后,可以结合课后第三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谈一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和启发。引导学生梳理、总结三篇文言文所提到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不需要让学生辨析课文中的某句话是读书的方法还是态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思考古人的读书态度或方法对自己的启发。如,学生交流“三到”读书法时,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做到这三点。如果做到了,它给自己的读书学习带来了哪些好处;如果没有做到,今后应该怎么做。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交流其他名人谈到的读书方法。教师可以作为学习伙伴参与其中,积极分享读书经验。引导学生交流读书体会这一环节,除了可以安排在本课,也可以让学生学习整个单元之后,联系本单元其他两篇课文,以及“日积月累”中的《观书所感》等内容,梳理方法,交流体会。二、识字写字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耻、岂”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词语帮助识记,如“羞耻、耻笑”“岂有此理”;“矣”是文言文中常用的助词,相当于“了”的意思,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借助文中拼音读准字音。“识”是多音字,在“默而识之”中表示“记住”的意思,另有成语“博闻强识”,都读“zhi”;在“有识则知学问无尽”“皆无识者也”中是“见识”的意思,读“sh”。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9个,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结构特点进行分类,观察同一类字的书写规则,如“诲、谓、诵、恒”这4个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岂”字要注意下面是“己”,最后一笔的竖弯钩的“竖”要短,“弯”要写长。“皆”上部“比”的笔顺是横、竖提、撇、竖弯钩,注意下部是“白”不是“日”。26、忆读书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作者的读书经历和读书的好处,以及怎样挑选、比较好书。其中第2~8自然段主要写作者童年时的读书经历,第9至10自然段主要讲作者后来的读书体会。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作者把自己多年来的读书感悟写出来赠送给儿童,总结全文。课文里有大量读书方面的信息,如,读书经历、读书态度、选书的标准、读书方法和读书的好处等,角度不同,内容丰富。作者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四岁母亲就教给她国文教科书;七岁时因为太喜欢舅父讲的故事,自己开始读《三国演义》;十二三岁开始读《红楼梦》,中年以后又再读《红楼梦》;1980年后挑选、比较着“读万卷书”。作者对阅读过的书有着丰富的阅读感受,如,有的书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故事情节精彩,情感真实质朴,让她尤其欣赏,心动神移;有的书情节烦琐,矫揉造作,索然无味,让她心生厌倦;也有的书随着时间的推移让她产生全新的认识。无论是童年一知半解地读《三国演义》,还是后来反复读《红楼梦》,将《封神榜》《荡寇志》与《西游记》《水浒传》比较读,都给作者带来了很大收获。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包含了三层意思。“读书好”指开卷有益,“多读书”指博览群书,“读好书”是说要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这九个字既是作者对自己一生读书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诸葛亮,《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水浒传》中的林冲等经典人物形象。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3.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4.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建议本课内容多,信息量大,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借助对课文信息的梳理,把握课文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梳理信息,通过交流、展示,体会不同梳理方法的好处。然后再结合课后第二题与第三题,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读书经验,对作者的读书感悟和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一、理解运用本课生字较多,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随文识字,并对冰心的读书经历和感悟有大致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在初读后根据理解简单地说一说大意,找一找这篇课文中有哪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1.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一题的要求,让学生交流:如果要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作者认为的好书的标准,需要提取哪些内容进行整理?通过交流,明确要梳理出以下信息:作者读书的不同阶段、所读书目的名字、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确定需要梳理的信息后,让学生默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信息。然后先在小组中交流:有没有缺漏的信息?有没有有争议的信息?每个同学梳理信息的方法一样吗?再在全班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有没有遗漏信息与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学生可能会出现缺漏信息或者提取信息不准确的情况。如,学生很容易找到作者阅读《红楼梦》的时间是“十二三岁”,却容易忽略作者在“中年以后”仍然在读这本书;在找阅读书目的时候,学生容易忽略《荡寇志》这本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没有人物个性”这句话,从而获知《荡寇志》也是作者读过的书籍之一。对一些有争议的信息,可以先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再进行引导点拨。如,“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属不属于本次梳理信息的范围?可以让学生看清要求是梳理“作者自己读书”的经历,因此这个信息可以忽略。再比如,《水浒传》《荡寇志》《西游记》《封神榜》等书,文中并没有明确地说是什么时候读的,有可能作者七岁到十二三岁期间读过,1980年后又读,可以将这些书梳理成一类,或在书名号后面标注“?”等符号,表示存疑,让学生明白梳理的信息要准确。“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这类信息比较零散,学生很容易遗漏,如,在梳理作者对《红楼梦》的态度和评价时,学生能够找到“兴趣不大”或“厌烦”的感受,但是对于中年以后再读时“尝到滋味”的内容往往容易忽略。1980年后作者对现代文艺作品的态度和评价等信息较多且在文中较为分散,不容易找齐全,可以让学生通过互相补充的方式将信息加以完善,概括总结出作者认为的好书标准是:能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故事耐人寻味;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感情真挚、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2.交流梳理信息的方法。理清作者的读书经历后,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梳理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完成提取信息、按要求分类整理的,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学生可能用到的梳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用各种符号在书中圈画。这是最常见的梳理信息的方法,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多用这种方法。用不同的符号圈画作者年龄或时间、书名,以及作者的评价感受等信息,优点是方便快捷,缺点是信息散落在文本中,回顾总结时,还要再浏览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和互相学习:在圈画重点信息时,如何利用圈画的符号,做到既准确,又一目了然?比如,用相同的符号勾画同一类型的信息;重复的信息不再勾画;用符号勾画出重点的或存疑的内容。圈画信息的示例:(2)分条列出信息。学生在学习第五单元中的《松鼠》一课时,已经学过分条列出信息的方法。梳理作者自己读书的经历,可以启发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分条把信息列出来。分条列出信息的好处是条理清晰,但列出的信息要概括,并且准确。分条列出信息示例:①七岁时自己读《三国演义》,因为对舅父讲《三国演义》无限期待。②读了《水浒传》,觉得书中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荡寇志》中的人物则没有个性。(存疑,不确定什么时候读的。)③十二三岁读了《红楼梦》,兴趣并不大;中年后再读,才理解其中溢味。(3)借助图表梳理信息。学生可能喜欢用画图的方式形象地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常用表格来帮助学生梳理信息。用图表梳理信息,直观简洁,一目了然,但需要对图表进行合理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在梳理信息时,如何才能设计出既合理又清晰明了的图表。如,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表格项目的分类。以表格形式梳理信息示例:尝试梳理出关于“读书的感悟”“读书的方法”等信息。梳理“读书的感悟”时,可结合课后第二题让学生谈一谈。梳理“读书的方法”时,可以结合课后第三题进行讨论。3.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出对作者读书感悟的体会。引导学生梳理信息,总结出作者觉得读书的好处是“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课后第二题围绕“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个读书感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一谈。可以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8自然段,感受作者童年读书的快乐经历,体会到正因为冰心热爱读书,才有了如此由衷的感慨,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展开交流。如,学生可能会说自己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这类的科普书籍,大量的阅读让自己知道了很多知识,和小伙伴分享这些知识时,大家都称呼自己为“小博士、万事通”,让自己获得快乐。如果学生学有余力,还可以结合从文章中梳理出的“读书的好处”,交流读书的其他好处;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话中冰心对少年儿童寄予的期望——“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谈一谈今后的读书计划;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让学生写一写,表达对书的感受。4.交流读书方法,开展讨论活动。借助梳理出的读书方法,如,“一知半解地读”“反复读”“隔段时间再读”“比较读、挑选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是否用过冰心谈到的这些读书方法,自己还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再让学生结合课后第三题,开展以“读书是否可以一知半解”为话题的讨论,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表达对读书方法的不同观点。如,有的学生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开卷有益,多读就有收获;有的学生对这个观点表示不赞同,认为如果读不懂,既浪费时间,也没什么效果,有时候还可能理解错误,产生不好的影响。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把理由说清楚,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要有积极回应,继续落实之前学过的口语交际要点。二、识字写字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浒”字放在书名《水浒传》里,学生不难读出,但是单独识记时,学生很容易将它读成“x心”,可引导学生了解“浒”的本义是“水边”,在语境中练习读音。“煞”字的读音,学生平时接触较少,可以让他们借助工具书查一查,在本课的“七十二地煞”里读“sha”,指凶神。“栩”字的本音是三声,在“栩栩如生”这个词中,因为连读需要,第一个字音会变调,可引导学生多练习。“寇”字容易和“冠”字混淆,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对比组词的方法强化记忆。本课有3个多音字,“传、卷”在学生的生活中使用频率较大,可以让学生借助组词来辨析,如“chuan”可以组词“传达、传说、传奇”,“zhuon”可以组词“自传、传记、外传”;“juan”可以组词“卷尺、卷心菜、卷烟”;“juan”可以组词“试卷、卷宗、手不释卷”。本课“着”字“zhuo”的读音容易读错,可以让学生在语境中先猜一猜“着力”的意思是“尽力、用力”,再联系语句加强记忆。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有8个既是要求会认的字,又是要求会写的字。“舅”字上半部的笔顺学生容易写错,可让学生借助《松鼠》一课“鼠”字的学习,强化巩固“白”的笔顺:撇,竖,横,横折,横,横。它的字音和字义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来记忆,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象形字的演变来识记。“葛”字下面是“勾”不是“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之前“歇”字的学习迁移记忆。“刊”本义是“砍、刻”,古代文字多是用刀刻在石头、龟甲、器皿上,后来引申为排版印刷,作名词则指出版物,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熟悉的词语来加强记忆和理解,如,报刊、书刊、刊物。“琐”字在书写的时候,倒数第二笔的撇起笔要靠上,末笔点要靠下。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27、我的长生果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长生果”加上引号,说明它有特殊的含义,在文中指的是“书”。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长久不衰的营养品,作者把书比作“长生果”,表达了书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对书籍的无比喜爱。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描述了读书类型的变化:小时候从读印着“水浒”“三国”的小画片,到读《七色花》《血泪仇》等连环画;上学时从读文艺书籍,到读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作者阅读的类型越来越多,阅读的内容越来越广。不同的时期,书的来源不同、类型不同,读书方法也不同。作者的读书生活充满情趣,为饱览“香烟人”小画片而“卖力地呐喊助威”,由“看得津津有味”到“不过瘾”,用词童趣十足。写读“连环画”时,作者运用“浮想联翩、泪落如珠”等词语,生动再现了作者读书时的如醉如痴。写读文艺书籍时,“直奔那里”“差不多都”等词语更是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如饥似渴的读书状态。在丰富的读书经历中,作者体会到阅读的好处,阐明自己在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作者用亲身的经历、真切的体会,说明了读和写的密切关系,强调了阅读厚积薄发的作用:大量的阅读拓展了作者的想象力,因此作者的写作别出心裁、与众不同;阅读大部头的小说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既能丰富积累,又增强了记忆力和理解力,使作者作文的时候能恰到好处地借鉴和模仿,并用呕心沥血的创造打动人心。教学目标1.认识“喻、瘾”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奔”。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教学建议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学习提示,选择合适的梳理方法,根据要求梳理出作者读书的类型,以及从阅读和作文中悟出的道理。学生在梳理信息之后,要用一段完整的话把所有信息说清楚,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梳理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本课中作者读过的书籍表述得很清楚,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出关键词句,借助结构图或者表格等形式,梳理出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和古今中外大部头小说等书籍类型的信息,再梳理出书籍的具体内容,把相关信息说清楚。如,印着“水浒”“三国”故事的小画片,是作者最早见到的连环画;《七色花》《血泪仇》等是作者看过的真正的连环画。课文没有明确举出文艺书籍和古今中外大部头小说的书名,只提到巴金先生的《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之前的阅读经验等进行交流:作者可能会读哪些书籍,用了什么方法读了这么多书籍?为什么这些书籍会让她若干年后还记忆犹新?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体会读书给作者带来的美好感受。2.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在充分交流作者读书类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从文中梳理出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道理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如,阅读扩展了想象力,做读书笔记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作文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要与众不同,还要写出真情实感;可以借鉴、模仿,更要创造。可以让学生朗读相关句子,进一步感受作者醉心阅读的原因。作者从读书中悟出的道理是穿插在文章内容中的,学生可能会遗漏。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找到描写作者阅读的段落后仔细默读,从中圈画出关键词句,整理出从阅读中悟出的道理的句子。3.体会阅读和作文的关系。作者借助自己两次作文的事例,讲述了阅读和作文的关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交流作者作文中丰富的想象、传神的借鉴等方面与阅读的关系。阅读和习作的关系在文中并没有直接说明,需要我们在阅读中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阅读使作者的想象力丰富,而丰富的想象力能让作文新颖、别致;阅读使作者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增强,为作文时能准确借鉴、模仿和创造打下基础。最后可以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说一说阅读和习作的关系。教学时,根据学生的交流内容,可以用结构图的形式梳理信息,帮助学生理解。示例如下:教学本课时,还可以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4.生字学习。本课要求认识13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时先自主识记,课内和同学交流容易读错的字。如“馈、磁、酵”三个字虽然都是形声字,但读音却和右边部分不同,学生容易读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借助组词进行正音和记忆。“瘾、沥”是符合一般规律的形声字,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如,“沥”意为“液体一滴一滴地落下”,可以组词为“淅淅沥沥、沥干”等。认识“籍”字时,可告诉学生古时最初记录信息的户籍、书籍,大部分为竹简,所以“籍”是竹字头,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在哪儿听说过这个字,如“户籍、籍贯、祖籍、书籍、典籍”等。“鉴”字可以和之前学过的“签”字进行比较识记,这两个字形体相似,学生容易混淆。“鉴”的“金”字旁跟金属有关,古时指“铜镜”,在课文中结合“借鉴”一词,根据上下文理解为“对照别人的文章,取长补短”。本课的多音字“差”在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借助词义区分读音,在本课读“chai”可以组成词语“美差、交差、出差”等。“奔”字的读音容易出错,可以让学生借助字典,了解两个读音的意思:读“ben”的时候,是“急走,跑”的意思,可以组词为“奔跑、奔驰、奔腾”等;读“ben”的时候,是“直接向具体的目的地走去”的意思,可以组词为“直奔、投奔”等。5.实践活动。《我的“长生果”》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可让学生结合本单元交流平台的学习,总结交流读书的方法、找书的方法,整理自己的阅读书目单。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教材解析本次口语交际借助“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结合学生的阅读经验,打开交际话题,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后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清楚表达观点与倾听时抓重点的能力。教材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打开思路,选择交流的内容。学生可以从阅读书籍中选择最喜欢的人物,也可以从影视作品中选择,只要是自己由衷欣赏和喜爱的人物,都可以交流。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思路。先以表格的形式整理相关信息,然后借助表格讲述,使学生“说”得有条理,“听”得更明白。教材还提出了交流时的具体要求,提示学生借助表格信息分条讲清楚喜欢的人物是谁、来自哪一部作品,并列出两条喜欢的理由,提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介绍。最后,教材提出了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具体建议。先小组交流,再全班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达。用“看看谁介绍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的方式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的同时,通过交流“为什么他的介绍让我印象深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小贴士从“说”和“听”两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分条讲述”能帮助说的人把理由说清楚,也能使听的人抓住重点;“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是针对听明白提出具体要求,要认真听,捕捉到重点信息。教学建议本次口语交际与学生之前的阅读、观看影视作品的经验联系较为紧密,可提前布置学生搜集并整理“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的相关信息,填写表格,为课堂上的交流作好准备工作。交际时,指导学生先整理信息,再筛选出本节课要交流的内容,分条列出喜欢理由。最后交流展示,相互评价,分享“我最喜欢的人物”。一、课前布置,确定交流内容课前先布置学生围绕“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搜集信息,指导学生借助表格列举重点信息,如人物、出处、喜欢的理由。可重点提示表格“喜欢的理由”可以是人物的特点、本领、典型事件等,确定从几个方面进行交流,分条列出。二、梳理信息,做好交流准备结合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的表格信息,进行课上交流。首先,组织学生借助表格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喜欢的理由是否分条讲清楚了。教师要相机提醒学生,列举理由尽量概括,列举典型事件;如需引用书籍中的文字,要提炼重要信息,整合内容相似的信息。最后,组织学生结合同学的评价口头进行修改完善,使交流的信息更丰富。三、交流展示,相互评价,分享“我最喜欢的人物”1.交流示例,讨论方法。教学时可以先请两名学生分享,大家讨论“如何能讲得更好,吸引人”。学生可能直接读表格内容,可以提示把表格里的内容变成连贯的一段话。学生可能表意不清、表述内容繁杂,可以提示学生用上“一、二、三”或者“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分条讲述,说清楚,使听的人更容易听明白。还可以提示加上开场语或结束语,“大家好,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或“谢谢大家,我介绍完了”等语言。2.组织开展“我最喜欢的人物”交流会。首先,小组内交流,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可以根据标准评出讲述星级,如:①分条讲述,理由较简单(或角度唯一),1星;②分条讲述,把理由说清楚了,2星;③分条讲述,事件典型,人物形象很吸引人,3星。其次,请一个小组获得不同星级的同学分别展示,全班同学提出建议。如,针对理由较为简单的学生,可建议列举具体事例阐释理由;针对角度唯一的同学,可建议选择有关人物的两三个典型事例,提炼出更丰富的形象;如果学生多是严格按一二三分条表述,先肯定其条理,同时也提出,不是一定按照一二三表述,还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用一些关联词、过渡句等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使表达更为自然。交流时,对听的同学也要提出明确要求:要保持安静,认真倾听,如果有没听明白的地方,可在对方介绍完毕后,有礼貌地提出疑问,也可以针对听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交流后,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谁介绍的人物形象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是不是也很想读这本书或看这部影视作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听完以后能抓住内容的重点进行复述、补充或总结。3.课后延伸,激发阅读兴趣。如果“说”和“听”的同学喜欢的是同一个人物,可以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深入交流;如果别人讲了某个人物,自己感兴趣、印象深刻,可以在课后进一步追问,了解更多的人物信息,进而激发学生去阅读或者观看相关作品。习作推荐一本书教材解析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推荐一本书”,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实践或本学期的读书活动,把自己读过的、认为值得推荐的书分享给同学,让同学们通过交流,广泛阅读、读好书、读整本书。教材的第一部分,以激趣的方式提示习作内容,把好书比作好朋友,把本次习作活动比作向同学介绍好朋友,用生动亲切的比喻唤起学生表达、交流、分享的欲望。教材的第二部分,从内容和要求两方面对本次习作作了具体说明。首先,对习作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介绍清楚基本信息;二是要重点写推荐理由,可以从内容、语言、情节、人物个性、思想启迪等不同角度,抓住书籍的具体特点写推荐理由。其次,教材还提出分段写、写具体的要求,并在突出重点、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方面给出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提示学生可以推荐不同类型的图书,如,可以推荐小说,可以推荐科普读物等。而且根据所推荐书籍的具体特点,提示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写出推荐理由。教材的第三部分,提出了评价的建议,通过交流分享,学生可以进一步反思怎样修改自己的习作,以更好地激发别人的阅读兴趣。同时,真正让推荐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以阅读更多好书。具体;最后评改交流,分享习作。一、选择习作素材,初步确定推荐理由本次习作可以在学完几篇阅读课文后进行。课文学习后,可以将“交流平台”前置,伴随着“交流平台”学习伙伴的提示,既帮助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书,也指导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读更多的书。在此之后,就可以布置学生盘点已读过的书了。教师可以及时提出习作选材的要求:一是选书。可以扩大选书范围,选择自己特别喜欢或是印象深刻的书,尽量避免推荐给同学们熟悉的书籍(如学过的或是教材里推荐过的书),因为如果大家都读过,推荐的效应不大,推荐也就失去了意义。除了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文学类作品,还可以建议选择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也可以组织学生聊一聊,说说打算推荐什么书,相互启发,打开思路。二是思考推荐理由。引导学生选定书籍后,可以认真思考“为什么要推荐,哪些地方吸引了自己”,然后用小标题分列几点,先试写一段“好书推荐”,准备课上交流。二、借助习作提纲,梳理习作内容首先,可以进行“好书推荐”的习作热身。可以呈现学生的示例,意在引起学生对“如何推荐一本书”的思考,进而聚焦本次习作要求。接着,引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进一步明晰“如何推荐一本书”。引导学生讨论,刚才展示的同学或是自己在表达推荐理由的时候,哪些信息想到了,哪些忽略了。如,推荐一本书要介绍清楚书籍的基本信息,基本信息有书名、作者、出版社,也可以介绍封面、扉页等特点;再如,要重点写推荐理由,推荐理由可根据推荐读物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从内容、语言、情节、人物个性、思想启迪、实用价值等不同的角度确定。最后,完善推荐理由,自我修改。引导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完善信息,进一步梳理推荐理由,修改习作提纲。然后同桌交流,相互评价,看看段落是否划分清楚,计划从哪些方面写推荐理由。三、指导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本次习作中,“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学生的习作片段,引导交流讨论:什么叫作“写具体”?如何把理由写具体?如何突出重点?习作片段中的不具体,主要表现在用一句话或一些比较概括的词语表述理由,缺乏具体的解说或事例,让人读完后知道的信息很少,因此不能够吸引人。而优秀片段大多能抓住人物生动形象的描写、典型的情节,有分析,有感悟。接着,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如何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如,可以选择某个情节、对话、插图、精彩片段等介绍,也可以选择多个角度介绍。对于科普类的书籍,可以结合自己阅读到的有趣知识和独特想法进行推荐;对于历史传记类的书籍,除了介绍典型人物和历史事件,也可以借鉴、引用别人对它的评价;对于神话故事类的书籍,也可以摘录其中精彩片段。教师要提醒学生回顾在口语交际学到的分条、有条理表述的方法,从分条到分段,做到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四、评改习作,分享交流学生完成整篇习作后,可以在小组内互评、互改,教师在巡视中发现优秀的学生习作,记录共性的问题,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指导。选取推荐角度多样、推荐理由阐述具体、表达形式丰富、语言描写生动的习作,在全班分享。让学生根据例文来充分交流:谁的推荐能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从中获得“怎样写得更好”的思路与经验,然后借鉴这些思路与经验修改自己的习作,或者在小组内交换习作,运用修改符号互相修改。修改完成后,组织学生开展“好书分享”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在班级里营造“好书大家一起读”的氛围。也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做一期“我喜欢的一本书”主题板报。最后,可组织学生开展“好书共读”活动,全班同学选出几本推荐的好书共读,或者相互交换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分享阅读,让“好书推荐”的效果落到实处。语文园地教材解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通过学习伙伴的交流对话,总结了找书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找书读,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学习伙伴的对话中,一共提及了以下几种找书方法:从别人推荐的书目中找书读;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中找书读;从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中找书读;读各种不同题材、体裁的书籍,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题引导学生用比喻句来表达自己对书的理解。教材中给出了三个例句,借助形象的比喻,分别把书比作长生果、营养品、朋友和故地,表达了不同的人对书的看法。三句话分别出自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莎士比亚的戏剧《奥赛罗》、英国作家尤安·艾肯的散文《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二题引导学生排列句子的顺序,使之成为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在排列句子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这段话选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书写提示”选取了欧阳询的碑帖《九成宫醴泉铭》局部文字,这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书法碑帖鉴赏内容,配以简体字释文,让学生通过欣赏书法古帖,初步了解欧阳询书法的用笔特点和结构特点,从整体上感受碑帖“平正端庄、险劲生动”的艺术风格,体会书法的魅力。“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朱熹的《观书有感》,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描绘自己“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描写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的大意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天空的光辉和云影一起映入水塘,随波晃动。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源头在为它输送活水。这首诗向人们阐明一个道理,只有不断学习、更新和发展,汲取新的知识,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那样,才能使内心澄明。第二首诗的大意是:昨天晚上,春江水涨,漂浮起来的大战船就像一根羽毛那样轻。往日舟大水浅,很多人白白花费了很大力气也推不动它,而现在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了。这首诗告诉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春水生”指江河里的春水涨起来了,这里比喻大量的阅读。“蒙冲”,是古代的一种战船,这里用行舟比喻学习。教学目标及建议本次“交流平台”的教学让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如何找书读,拓宽自己课外阅读的范围。1.先引导学生交流:你喜欢读哪些课外书?平时除了阅读老师、家长推荐的书,自己还会主动找什么书来读?2.学生交流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自己想读的书?让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找书读的方法,如,同学之间相互推荐阅读、去图书馆、书店“淘书”。3.引导学生阅读交流平台,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书中学习伙伴找书的方法和好处。4.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外阅读时受到的启发,并说一说寒假的读书计划。1.让学生自由读三句话,圈画出句子中和“书”对应的词语,体会句子如何借助形象的比喻表达对书的看法,感受句子生动的描写。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和感受说一说:还能把书比喻成什么?如,“书就像一个聚宝盆”“书籍是登山靴,帮我们一步步登上人生的高峰”。1.先让学生自由读五句话,思考哪些句子是在讲同一个意思,哪些句子是在总述,提示主要意思。2.引导学生梳理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排出先后顺序。学生自己尝试排列之后,和同学交流理由。如,第一句和第三句都是在讲“吸收”,第一句是总述,第三句是具体说明;第四句中“阅读和写作”这句话,提示要先排列阅读的句子,再排列写作的句子。排序的答案是:(1)(4)(2)(5)(3)。3.把排列好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了解阅读和写作的关系。4.在抄写时,注意行款整齐,要有一定的书写速度。1.先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欧阳询和《九成宫醴泉铭》的基本情况,以及在书法史上的地位。2.学生阅读教材,找到并画出描写欧阳询楷书用笔和结构特点的词语,对照《九成宫醴泉铭》碑帖感受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3.可以借助欣赏欧阳询楷书毛笔字帖,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欧楷的特点;也可以通过视频或现场书写等动态展示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欧楷书法的兴趣。4.如果有条件,可以结合书法课,让学生尝试用毛笔描蔡、临摹《九成宫醴泉铭》,通过实践,进一步感知其特点,逐步提高审美能力。1.学生自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先猜一猜,再借助工具书验证。也可以请教同学,针对难点互助交流,通过反复朗读巩固字音。2.引导学生思考: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内容写的却是“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春水生”等景物?提示学生把古诗描述的景象和“观书”的感想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意,体会比喻的生动与形象。3.引导学生结合两首诗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并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