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四中2024届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海南省海口市四中2024届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海南省海口市四中2024届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海南省海口市四中2024届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海南省海口市四中2024届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海口市四中2024届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图表示光照、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2℃时比15℃时更强C.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贮存番茄果实D.贮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作用减弱,可能与细胞内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有关2.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A.一个细小物体若用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的”被放大50倍”是指该物体的表面积B.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则它一定在物镜上C.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时,应先转换高倍镜头,再将要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装片时,若要将一个位于视野右上方的典型细胞移至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3.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的高度一致性表现在()。①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一致②各种生物的核酸都相同③构成核酸的碱基都相同④各种生物的蛋白质都相同⑤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相同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③⑤4.下列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A.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 B.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C.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 D.乙酰胆碱扩散至突触后膜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C、H、O、N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必需元素B.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核苷酸C.人若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可能会诱发动脉硬化D.淀粉的水解产物可与斐林试剂反应,因此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7.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C.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D.细胞呼吸生成水的阶段,一定要消耗氧气8.(10分)供体的胚胎移植到受体后,游离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形成胎盘与受体相连,并通过胎盘与受体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受体的作用是为供体胚胎提供发育的条件B.受体与胚胎血型应相同,否则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C.受体和供体的遗传物质不需要相同D.胚胎的遗传特性不受受体影响二、非选择题9.(10分)图中表示胰腺细胞合成与分泌酶原颗粒的大体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在胰腺细胞内部,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对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_____.(2)将酶运输到加工场所的细胞器是_____.(3)除分泌小泡外,参与酶原颗粒分泌过程的非细胞器结构有_____.(4)酶原颗粒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需要ATP提供能量,与ATP生成极为密切的细胞器是_____.10.(14分)下图表示利用细菌中抗枯萎病基因培有抗枯萎病番茄的过程,其中①~⑦表示操作步骤,A、B表示相关分子,CE表示培养过程,其中D过程表示细菌与番茄细胞混合培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先从细菌中提取DNA分子,再通过______技术扩增,以获取抗枯萎病基因。该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引物,在设计引物时的依据是______。(2)培育抗枯萎病番茄最核心的步骤是_________(填图中序号),B中包括的结构有_______。(3)③过程需要用_______处理细菌,D过程常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步骤⑥包括的两个重要过程是_____。(4)经过⑦过程得到的番茄植株,检测其是否抗枯萎病的方法是_______。11.(14分)下图表示某生物的育种过程,A和b为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请据图回答问题:(1)经过①、④、⑤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和①、②、③育种过程相比,其优越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⑥所需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程⑧育种方式的原理是__________,该方式诱导生物发生的变异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所以为获得优良品种,要扩大育种规模。12.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固定化米曲霉生成的果胶酶。为研究海藻酸钠浓度对果胶酶固定化率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分别与果胶酶混合后,过滤得到的固定化酶和上清液,然后检测它们的酶活性,结果见下表。海藻酸钠浓度/%2.02.53.03.54.04.55.0上清液酶活性/U12711200113810801019966938固定化酶酶活性/U87194310051062112411761205固定化率/%40.744.046.949.652.554.956.2请回答:(1)果胶酶可以通过米曲霉等微生物来生产,____________是筛选高表达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若需要对所得菌种进行分离计数,应采用____________法进行接种。(2)3,5二硝基水杨酸(DNS)与果胶水解的主要产物____________共热能够产生棕红色氨基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果胶水解产物的量与呈色物溶液颜色成正比,在550nm处测定溶液____________可算出果胶水解的主要产物含量,从而计算果胶酶酶活。(3)在合适条件下,将果胶酶与海藻酸钠混合后,滴加到一定浓度的钙离子溶液中,使液滴形成凝胶固体小球,该过程是对酶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升高,上清液中果胶酶酶活性逐渐________。当海藻酸钠浓度≥4%时,溶液黏度高,固定化时几乎不成球,不利于固定化酶的回收,选取浓度为____________的海藻酸钠为载体,可得到较好的固定化效果。(二)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β细胞引起系列生理反应,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当ATP升高引起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此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此时触发了Ca2+大量内流,进而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释放,该过程中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2)胰岛β细胞中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胰岛素存在于由___________形成的小泡中,据图可知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刺激是_________________。机体胰岛素浓度升高会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多,其意义是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3)如果将正常胰岛β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6mmnol/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二组由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发现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题分析】

分析柱形图可知,随温度的降低呼吸强度降低,在每一温度下,黑暗条件下比有光条件下呼吸作用强度大,即光照对呼吸强度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下其抑制作用不同。【题目详解】番茄果实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CO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CO2,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CO2,所以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由题图看出2℃时黑暗条件下与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差值比15°C大,即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2℃时比15℃时更强,B正确;由图看出低温条件下呼吸强度更低,但黑暗条件下比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高,所以黑暗条件下不有利于果实的储存,C错误;储存番茄果实需在零上低温条件下进行,温度降低会使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减弱,但此时的温度并没有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D错误。故选B。2、D【解题分析】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放大倍数是指对于观察标本的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A错误;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则它一定不在载玻片,可能在物镜或目镜上,B错误;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时,由于高倍镜的视野范围小,所以应先将要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头,C错误;显微镜下成像的特点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D正确。【题目点拨】解答C选项要注意,低倍镜换为高倍镜之前,要观察的细胞必须先移至视野中央。3、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的高度一致性表现在: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一致,①正确。各种生物的核酸都不相同,体现生物多样性,②错。组成DNA都是ATCG4种碱基,RNA都是AUCG4种碱基,③正确。各种生物的蛋白质都不相同,体现生物多样性,④错。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20种氨基酸,⑤正确。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一致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4、D【解题分析】

细胞外液亦称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题目详解】A、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在内环境,A错误;B、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发生在肝脏细胞内,不在内环境,B错误;C、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中,不在内环境,C错误;D、乙酰胆碱扩散至突触后膜发生在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D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注意:人体内与外界直接相通的管道不属于内环境,如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尿道等,另外细胞内也不属于内环境。5、D【解题分析】

本题围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重点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种群密度的变化以及对该种群数量的影响,认真分析各个选项,就能解答。【题目详解】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题目点拨】理清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资源、空间、气候和天敌等外界因素影响,也受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内部因素影响,特别要注意种群密度增大,个体间的斗争也会加剧,从而遏制种群数量的增加。6、C【解题分析】

糖类可分为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除了多糖和蔗糖,其它均属于还原性糖。【题目详解】A、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多糖和核酸,其中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有的还含有S。多糖的组成元素均为C、H、O。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A错误;B、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核酸初步水解得到的是核苷酸,彻底水解得到的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B错误;C、人若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缺少运动,就有可能导致肥胖,若多吃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C正确;D、淀粉初步水解产物为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还原性糖均可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故根据该现象不能推知淀粉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D错误。故选C。7、B【解题分析】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二氧化碳或乳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题目详解】呼吸作用不需要光,所以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B错误;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散失,所以能量会出现逐级递减的特点,C正确;细胞呼吸生成水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一定要消耗氧气,D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可产生ATP,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ATP,第二阶段不产生ATP。8、B【解题分析】

供体提供的胚胎在受体内进行发育,所以受体提供的是发育的条件,而不提供基因等遗传因素,二者的胎盘结构之间有血屏障,不混融在一起,所以不必担心会发生免疫排斥。【题目详解】A、受体为供体的胚胎提供发育的条件,故A正确;

B、受体和胚胎二者的胎盘结构之间有血屏障,不混融在一起,所以不必担心会发生免疫排斥,故B错误;

C、受体不一定需要与供体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故C正确;

D、受体不会改变胚胎的遗传特性,故D正确。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B。二、非选择题9、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线粒体【解题分析】试题分析:(1)在胰腺细胞内部,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对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高尔基体.(2)内质网有运输作用,将酶运输到加工场所的细胞器是内质网.(3)除分泌小泡外,参与酶原颗粒分泌过程的非细胞器结构有细胞膜.(4)酶原颗粒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需要ATP提供能量,与ATP生成极为密切的细胞器是线粒体.10、PCR抗枯萎病基因(目的基因)两端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或碱基序列)②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CaCl2(Ca2+)农杆菌转化法脱分化和再分化用相应的病原体感染番茄植株,(观察是否患枯萎病)【解题分析】

图中①为目的基因的获取,②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番茄为双子叶植物,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目的基因。【题目详解】(1)提取DNA分子后,可根据DNA双链复制的原理,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以获取抗枯萎病基因。该技术的关键是根据抗枯萎病基因(目的基因)两端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或碱基序列)设计引物。(2)培育抗枯萎病番茄最核心的步骤是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B为基因表达载体,其中应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等结构。(3)③过程是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此时需要用CaCl2(Ca2+)处理细菌,以增大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番茄为双子叶植物,D过程是将目的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植物细胞培养为新个体,需经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步骤。(4)经过⑦过程得到的番茄植株,检测其是否抗枯萎病属于个体水平的检测,可用相应的病原体感染番茄植株,观察是否患枯萎病。【题目点拨】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生物种类植物动物微生物常用方法农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技术感受态细胞法受体细胞体细胞或受精卵受精卵原核细胞转化过程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表达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提纯→取卵(受精卵)→显微注射→受精卵发育→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动物Ca2+处理细胞→感受态细胞→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与感受态细胞混合→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11、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较快获得纯合子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基因突变不定向【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1)图中①为杂交,②、③为自交,④为花药离体培养,⑤为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故①②③为杂交育种,①④⑤为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得到的个体是纯合子。(2)过程⑥所需要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不能平均移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3)过程⑧用紫外线处理,诱发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2、单菌落的分离涂布分离半乳糖醛酸光密度值(0D值)包埋减小3.5%减小促进负电位→正电位(升高或增大)高尔基体葡萄糖促进靶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胰岛β细胞能够感受血糖的变化,调节胰岛素的分泌【解题分析】

(一)结合图解,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固定化细胞,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和条件,理解固定化技术的优点,能结合所学的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