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考试题库自测模拟预测题_第1页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考试题库自测模拟预测题_第2页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考试题库自测模拟预测题_第3页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考试题库自测模拟预测题_第4页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考试题库自测模拟预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地区、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

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

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

N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第I卷)

第I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

1、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如图2,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国2

A.分子式为C7H9O5

B.分子中含有四种官能团

C.可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D.在水溶液中峻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

答案:C

本题解析:

A项,分子式为C7H10O5;B项,分子中含有醇羟基、竣基、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D项.在水

溶液中羟基不能电离出H+。

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

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下列属于二级主题的是()。

・A.物质构成的奥秘

•B.科学探究

・C.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D.物质的化学变化

答案:C

本题解析: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是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下面的内容。

3、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A.科技教育

・B.素质教育

•C.减负

•D.现代教育

答案:B

本题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

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故本题选B.

4、常用来分析化学事实,帮助学生形成和理解化学概念,解释和论证化学原理等比较复杂内容

的教学方法是()。

•A.讲述

•B.讲解

・C.讲演

•D.讲说

答案:B

本题解析:

讲解常用来分析化学事实,帮助学生形成和理解化学概念,解释和论证化学原理等比较复杂的内

容。

5、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中领悟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A.感受

•B.关注

•C珍惜

•D.养成

答案:A

本题解析:

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中领悟水平的行为动词有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

合作、参观。故本题选A。

6、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为()。

①C6H50H②R0H

③HCI④RC00H

⑤H20⑥H2c03

•A.@>@>(3)>@>(5)>(6)

•B.③>④阳>①词>②

・C.③〉④①①@⑤

•D.(3)>(4)>®>®>®>@

答案:B

本题解析:

HCI是强酸,其酸性最强;RC00H可以和碳酸盐反应生成竣酸盐、C02和H20,所以RC00H的

酸性大于H2co3;同理可知H2co3、C6H50H、H20的酸性强弱顺序比较是H2c03>C6H5OH>H2O

又因H2。和Na反应比ROH和Na反应剧烈,所以酸性大小为H20>R0H。所以B项正确,故本

题选Bo

7、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03、Na2s03,溶液滴

在pH试纸上,测pH

・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向

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

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

答案:C

本题解析:

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相当于增加了待测液的量,会使实验结果偏高,A

项错误。比较硫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应比较硫和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pH的大小,

B项错误。C项正确。取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以免液体相互污染,D项错误。

8、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的科学家是()。

•A.汤姆逊

・B.张青莲

•C.门捷列夫

•D.侯德榜

答案:D

本题解析:

【知识点】化学科学发展史

【解析】汤姆逊最早发现了电子;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门捷列夫首先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本题选D。

9、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之前,教师想了解学生对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类型的掌握程度,常用的

评价方式是()。

•A.诊断性评价

•B.自我评价

•C.绝对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A

本题解析:

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

进行的预测。题干中描述的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之前,教师了解学生对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类型

的掌握程度,常用的评价方式是诊断性评价。

10、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

是()。

•A.2W-+Z2=2Z-+W2

•B.2X-+Z2=2Z-+X2

•C.2W-+Y2=2Y-+W2

•D.2Z-+X2=2X-+Z2

答案:B

本题解析:

A项反应中,氧化性Z2>W2,与已知不符合,所以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B项反应

中,氧化性Z2>X2,与己知相符,所以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C项反应中,氧化性Y2>W2,

与已知不符合,所以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D项反应中,氧化性X2>Z2,与已知不

符合,所以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11、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常规手段和主要方法是()。

・A.成长记录袋评价

・B.活动表现评价

•C.纸笔考试

•D.作业评价

答案:C

本题解析:

纸笔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常规手段和主要方法。

1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答案:D

本题解析:

有的元素既可以表现出金属性又可表现出非金属性,如硅元素,A项不正确。同一主族元素的原

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B项不

正确。短周期元素中的H元素、Li元素,达到稳定结构时最外层电子数为2,C项不正确。第三

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D项正确。

13、为了防止食品变质,常在食品袋中放入小袋的铁粉,这是利用铁的()

•A.还原性

•B.氧化性

•C.酸性

•D.碱性

答案:A

本题解析:

A.铁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防止食品被氧化和吸收水分,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体现还

原性,故A正确;

B.氧化性是指元素的化合价需降低,铁是金属,化合价只能升高,无氧化性,故B错误;

C.铁属于金属单质,没有酸性,故C错误;D.铁属于金属单质,没有碱性,故D错误;故选

A

14、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于吸收HCI气体,而且不能防止倒吸的是()。

A.

B.B

c.

H2O

CCI4

D

答案:B

本题解析:

倒置漏斗伸入液面以下,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B项错误。

15、下列不属于化学用语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

・B.化学方程式

・C.结构式

・D.铝的化学性质

答案:D

本题解析:

"铝的化学性质"不属于化学用语的范畴,故本题选Do

16、某学生根据"CaO、K20、MgO、Na2O等物质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出结论“金属

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学习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

•B.直觉

•C.比较

・D.演绎

答案:A

本题解析:

由几种金属氧化物具有的相似性质,归纳总结出金属氧化物具有此类性质,这种学习运用的思维

方法为归纳法。

17、科学而艺术地设计板书是化学教师重要的教学技能,设计板书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A.准确

•B.条理

・C.简洁

•D.用示意图

答案:D

本题解析:

板书设计的形式有多种,如提纲式、图表示、运演思路式,不一定要用示意图的形式来展示。故

本题选Do

18、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①滤液中有Zn2+、Cu2+,不溶物为Cu

②滤液中有Zn2+、Cu2+,不溶物为Zn

③滤液中只有Zn2+,不溶物为Zn

④滤液中只有Zn2+,不溶物为Zn、Cu

A

.@②③

BC.①④

J

©④

D.

本题解析:

①若加入锌粉的量不足,氯化铜部分被置换,则溶液中含有氯化铜和氯化锌,所得固体只

含有铜,即溶液中有Zn'Cu汽不溶物为Cu,故该情况有可能出现;②溶液中有Zn'Cu?•,不溶物为Zn,因为锌

会继续与氯化铜发生反应.故该情况不可能出现:③溶液只有Zn汽不溶物为Zn.因为加入的锌粉一定会与氯化

铜反应而生成铜,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因此该情况不可能出现;④若加入的锌粉过量,氯化铜

全部被置换,则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锌,所得固体含有铜及剩余的锌粉,即溶液中只有Zn2+,不

溶物为Zn、Cu,故该情况有可能出现。

19、《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要关注哪项内容?()

・A.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

・B.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发展

•C.关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D.关心自然

答案:D

本题解析:

【知识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目标

【解析】"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应关注的内,容,“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

的发展""关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应关注的内容,"关心自然”

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关注的内容。故本题选D。

20、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2所示转化的是()。

FeClj

Fe(OH)j

A.--------------------------------

B

MO,

AI(OH),

NaAlO:

NO,

HNO,

C------------------

D

HCI

NaCI

•A.见图A

•B.见图B

・C.见图C

•D.见图D

答案:D

本题解析:

Fe(OH),不能一步生成Fe,A项错误。AI2O3不能一步转化为Al(OH)3,NaAIO2也不能一

步转化为AI2O3,B项错误。N2不能一步生成N02,C项错误。HCI可以和NaOH等反应一步生

成NaCL电解NaCI溶液可以一步生成CI2,CI2可以和NaOH等反应一步生成NaCI,CI2可以和

H20等反应一步生成HCI,D项正确。

21、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的CAI指的是()。

・A.计算机辅助学习

・B.计算机辅助教学

•C.计算机辅助管理

•D.计算机辅助设计

答案:B

本题解析: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lnstruction,简称CAI)是指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

动,是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计算机辅

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简称CAD)是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

工作。计算机辅助管理(ComputerAidedManagement,简称CAM)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高速、

准确、大量地处理数据的能力帮助管理人员处理各项业务工作。

22、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管理、组织学生,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

泼、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同和教学秩序,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行为

方式称为化学教师的课堂组织。这里强调三点,不包括以下()o

•A.强调它是教师的行为,课堂教学如何组织取决于教师预先的谋划和设计

・B.强调课堂组织的指向要服从于预定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C.强调了课堂组织要着眼于如何能够使教学过程有序,课堂气氛和谐,有利于学生注意力

集中和学生活泼、生动的学习状态的形成

・D.强调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切为学习成绩服务

答案:D

本题解析:

课堂组织强调A、B、C项中的三点,没有强调一切为学习成绩服务。

23、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0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

吸收装置,两个装置应依次装入()。

•A.饱和NaHCO3溶液、碱石灰

•B.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

・C.浓硫酸、饱和NaHCO3溶液

•D.饱和Na2c03溶液、稀硫酸

答案:B

本题解析:

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得C02,C02中混有HCI和H20,应先除去HCI,再干燥除去H20,少量

HCI气体可用饱和NaHC03溶液吸收除去;干燥C02可用浓硫酸或无水CaCI2固体做干燥剂,不

能用碱石灰敛干燥剂。故本题选B。

24、

A.见图A

B.见图B

C.见图C

D.见图D

答案:C

本题解析:

67-ItTZ/nL

【解答】解:反应生成672mL的NO气体,其物质的蚩=22.4L/mol=0.03mo1,

J

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03molX3=0.09mol,硝酸作氧化剂氧化性硝酸是整个硝酸的4,所以

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3molX4=0.12mol,而80mL4.Omol・L稀硝酸中硝酸的

物质的量为:0.32mol,所以硝酸过量,铁与铜完全反应,铁转化为铁离子,令混合物中铁、

铜的物质的量分别为5ss1、域1,根据二者质蚩与电子转移守恒,贝小

,5&+6勺=2.48

[3x+2y=0.09

解得x=0.01,y=0.03,

A、铁转化为三价铁,所以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满呈血红色,故A错

1天;

B、该合金中铁与铜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3,故B错误;

0.32-0.12

C、反应后溶液(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中c(H)=0.08=2.5ffigLL,,故C正

确;

D、离子完全沉淀得到硝酸钠溶液,根据硝酸根守恒可知:需加入电01的物质的量为:

0.2

0.32-0.12=0.2mol,所以V=2=0.lL=100ml,故D错误;

故选C

25、下列选项不能判断该反应己达到平衡状态是()。

•A.V正(H2)=2v逆(CO)

•B.平衡常数K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答案:C

本题解析:

解析:%)=2”正(C0)=2%(C0),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A项正确。绝热密闭

容器中平衡常数K不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体系温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B项正确。因该反

应在体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且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所以只要反应发生,混合气体的密度

始终保持不变,由此不能判断反应己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

随时间而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D项正确。

26、单宁酸的化学式为C76H520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单宁酸中含有76个碳原子

・C.单宁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单宁酸中C.H、。元素质量比为38:26:23

答案:A

本题解析:

一分子单宁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x76=912,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x52=52,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x46=736,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A项正确。一个

单宁酸分子中含有76个碳原子,B项错误。单宁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x76+1x52+16x46=1700,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所以单宁

酸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单宁酸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38:26:23,D项

错误。

27、下列关于化学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化学作业设计是落实理解所学课题内容的必要部分,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保证之一

②教师通过对化学作业的检查、交流,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从而更有效地实施教学

③通过做化学作业,学生可以培养独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④化学作业有利于学生内化所学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本题解析:

化学作业的导向功能指出,"化学作业设计是落实理解所学课题内容的必要部分,是学生有效学

习的基本保证之一",①正确。化学作业的评价功能指出,“教师通过作业检查、交流,可以了

解学生对目标的落实情况,发现学生学习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针对性指

导;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从而更有效地实施教学",②

正确。化学作业的发展功能指出,"通过做作业,学生可以培养独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何学习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等",③正确。化学作业的时效功能指

出,"做作业和作业交流需要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认真分析和积极参与实践,这种有效的

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内化所学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④正确。故本题选D。

28、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o

・A.知道化学式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B.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C.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D.体会化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A

本题解析:

A属于"知识与技能”的范畴;C、D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范畴。

29、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硬水通过煮沸可以降低硬度

•B.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括号内为主要成分):生石灰(CaO)、食醋(CH3coOH)、熟石灰(Ca(0H)2)、

石灰石(CaC02),它们的主要成分分别属于氧化物、酸、碱、盐

・C.生活中火灾时有发生,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D.生活中常食用的一些果汁的pH分别为:苹果汁(2.9-3.3)、橘子汁(3-4)、葡葡汁(3.5-4.5),

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喝上述果汁

答案:C

本题解析:

A、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蛉硬水和软水,气泡较多的是软水,较少或没有的是硬水;硬

水通过煮沸可以降低硬度,故正确;

B、生石灰(区)属于氧化物;食醋(CHCOOH)属于酸;熟石灰(Ca(0H).)属于碱;

碳酸钙属于盐,故正确;

C、家用电器着火不应立即用水灭火,以防触电,应先切断电源,故错误;

D、苹果汁(2.9-3.3)、橘子汁(3-4)、葡葡汁(3.5-4.5)的pH都小于7,都显酸

性,因此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喝上述果汁,故正确.

故选C.

30、对化学教学实施进行反思时,不属于对化学教学资源内容进行反思的是()=

・A.教学资源所选用的内容是否合理

・B.课件演示的时机是否得当

•C.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深入

・D.课件中所呈现的图片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3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olFel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2L0.5moi/L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C.lmolNa20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A

答案:D

本题解析:

【解析】A项,发生的离子反应布21旬2=14+2C「和2Fe\Ch=2Fe>+2Ch所以1molFei;

(1molFe2+和2molI—)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NA,A项错误;B项,2L0.5mol

/L硫酸钾溶液中含溶质(K2S0。)的物质的量是Imol,所以阴离子S042一的物质的量是Imol,所

带电荷数为2NA,B项错误;C项,Na202是由Na+和022-----构亦所以ImolNa2O2固体中含

离子总数是3mol,含离子总数为3NA。,C项错误;D项,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都是CH2,

则42g混合气体含有3molCH2,则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个数为6NA,D项正确。故选D。

32、下列实验方案正确、能达到相应实验预期目的且安全的是()。

A.制取少量蒸僧水

浓HNOj

B.用铜和浓硝酸制取少量N02

C.比较Mn02、CI2、12的氧化性

•D.探究NaHC03的热稳定性

答案:A

本题解析:

对天然水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盛冷水的烧杯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即蒸馈水,沸

石可防止爆沸,A项正确:二氧化氮可以和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来收集,B项错误;二氧化镒

和稀盐酸不反应。所以不能获得氯气,二氧化镭要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C项错

误;对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D项错误。

33、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

•C.氢氧化铁胶体

•D.酒精溶液

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溶液。

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

故正确答案为C项。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

・B.两种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相同,则一定为同分异构体

•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D.组成元素及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本题解析: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其分子结构不一定相似,如

PH_piir”

-2与4(环丙烷),A项说法错误。若两种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

的质量分数也相同,则它们的最简式必定相同。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是同分异构体,也可能

是同系物等,如CH3(CH2)2cH3和

和项说法错误。相对分子质

CH3CH(CH3)2,CH2=CH2CH2=CH-CH3B

量相同的物质有很多的,如无机物中的H2SO4和H3P04,又如有机物中的C2H60(乙醇)与CH2O2

(甲酸),这些物质都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但由于它们的分子组成不同,所以它们不是同

分异构体,C项说法错误。当不同化合物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时,其

分子式一定相同,因此这样的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35、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最早发现并提纯抗疟新药青蒿素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青蒿

素的结构式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0

A.化学式为C15H20O5

B.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C.与H2O2含有相似结构,具有杀菌作用

D.可以由低温萃取而得

答案:A

本题解析:

由结构式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05,A项错误。青蒿素中含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能与NaOH溶液反应,B项正确。青蒿素中含有过氧键,具有氧化性,因此与H2O2含有相似结

构,具有杀菌作用,C项正确。过氧基团不稳定,高温易分解,用乙醛为溶剂在低温下从黄花蒿

中提取青蒿素是利用其在有机物的溶解性较大,利用了萃取原理,D项正确。

36、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03、Na2s03,溶液滴

在pH试纸上,测pH

・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向

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

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

答案:C

本题解析:

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相当于增加了待测液的量,会使实验结果偏高,A

项错误。比较硫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应比较硫和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pH的大小,

B项错误。C项正确。取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以免液体相互污染,D项错误。

37、关于化学教学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等

・B.引导一发现法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

•C.演示法除了教师的演示外,还包括学生的演示

・D.讨论法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不需要参与

答案:D

本题解析: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中心问题而通过集体的组织形式,进行探讨、研究,明确是非,

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有教师的参与,故本题选D。

38、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

•A.组织教学

•B.导入新课

•C.讲授新课

•D.总结练习

答案:C

本题解析:

讲授新课是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

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险改进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9、A.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

•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

•C.该装置也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干燥和检验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黑色固体

答案:D

本题解析:

A、改进后,分液漏斗可以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操作更方便,所以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

集,故正确;

B、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可以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故正确;

C、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换为稀盐酸(或稀硫酸),将烧瓶中的固体改为石灰石(或

锌粒),铁丝换成燃着的木条,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干燥和检验,故正确;

D、铁丝燃烧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错误;

故选:D.

40、标准状况下,气态分子断开1mol化学键的熔变称为键焰。已知H-H、H-。和0=0键的键

焰AH分别为436kJ/tool、463kJ/mol和495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g)-—H;(g)+0(>i(g)A//=-485kj/nwl

=Hj(g)+|-0(g)

:A〃=+485kj/mol

C.2Fh(g)+O2(g)—=2HX)(g)A//=+485kJ/mU

l).2H2(g)+O:(g)-=2H?0(g)AH=-485kj/md

•A.见图A

•B.见图B

•C.见图C

•D.见图D

答案:D

本题解析:

【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

[解析]根据F-H.H-O和0=0键的键培分别为436kjzW.453kj/mul和495

可以计算出2molH,却1"川6完全反应*成2H:。#产生的婚变是436kj/molx?+

495kj/mc,lx143kJ/>ti..lx4^-4K5kJ/nN,所以该过齐的热化学方粹式为211;(g)+0/g)=

2H,KQAH=-4851d/mol,D项正%故本期选D.

41、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

・A.教育目的3培养目标玲课程目标好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玲教学目标玲培养目标玲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好教育目的好课程目标好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f教育目的好课程目标好培养目标

答案:A

本题解析:

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教育目的好培养目标好课程目标玲教学目标

4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

视()。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答案:B

本题解析:

理解古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能了解题干所描述的内容是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教授

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故正确答案为B项。

43、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0H

HOOC—CH—CH,—CO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两种

•B.lmol苹果酸能与3moiNaOH发生中和反应

・C.lmol苹果酸与足量NaHC03溶液反应时,最多可得67.2L82(标准状况下,

・D.与苹果酸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只有1种

答案:A

本题解析:

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羟基和竣基,A项正确。lmol苹果酸中含有2moi竣基.能

与2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B项错误。竣基能与NaHC03溶液反应,IImol苹果酸与足量NaHC03

溶液反应时,最多可得2moic02,标准状况下为44.8L,C项错误。与苹果酸具有相同官能团

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D项错误。故本题选A。

44、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A.情境素材要真实

・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

•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

答案:B

本题解析:

选用情境素材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等因素而定,而不是越多越好。故本题选B.

45、电解法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同时可以获得氢气。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c(Na2FeO4)

随初始c(NaOH)的变化如图3所示。

-A

,

T

C

U

1

W

%

B

NP

)

0J6

121416c(NaOH)/mol-L'

离子交换膜

图2图3

已知:FeO42-为紫红色;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溶液中0H-浓度过即

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备Na2FeO4的电极反应为

・B.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

・C.图2中的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电解过程中,阴极区附近pH会增大

•D.MN两点中c(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不同,在M点会有Fe(0H)3生成

答案:D

本题解析:

阳极上的铁失去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高铁酸根离子和水,电极

团访管为:Fe-6e+8OH-=FeOr+4HX).

A项正确;螺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2Hq+2e=H:'+20H-氢气具有还原性,根据题意Na:FeO4只有

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氢气还原,因此在电解过程中,需将阴极产

生的气体及时排出,防止Na2FeO4与H2反应使产率降I氐,B项正确;

铁是阳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F”6e-+80H--FeOXHQNi电极上氢

离子放电,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H/)+2e=H:T+2OH-.

由此可知.阳极区消耗0H-,所以图2中的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

膜,0H咱左向右移动,电解时阳极区pH降低。阳极区pH升高.C

正确;Na2FeO4只有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在M点,c(OH-)较低,

Na2FeO4稳定性差,且反应慢,在N点,c(OH-)过高,铁电极上有

氢氧化铁生成,使Na2FeO4的产率降低,D项错误。故本题选D。

46、雨水的PH值小于()时就成为了酸雨。

A.5.6

•B.5.7

•C.5.9

•D.5.8

答案:A

本题解析:

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4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H=6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B.c(H+)水电离产生=c(0H-)水电离产生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C.使石蕊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D.强酸和强碱等物质的量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

答案:C

本题解析:

pH=6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可能呈中性,如某温度下的水中存在c(H+)=c(0H-)=10-6mol/

L,溶液的pH=6且溶液呈中性,A项错误。任何电解质水溶液中都存在c(H+)水电离产生=c(OH-)

水电离产生,即存在c(H+)水电离产生=c(0H-)水电离产生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可能呈酸

性或碱性,B项错误。石蕊溶液的变色范围是5〜8,常温下pH<5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为酸性溶液,C项正确。强酸和强碱等物质的量混合后溶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呈酸性或碱性,

如:元数相同的强酸和强碱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溶液呈中性:如果酸的元数大于碱的元数,二者等

物质的量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如果酸的元数小于碱的元数,二者等物质的量混合后溶液呈碱性,

D项错误。

48、小唐同学对所需知识进行了归纳,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KMnO4和MnO2都是氧化物

•B.合金和合成材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过滤和蒸储都能降低水的硬度

•D.实验室收集氧气和氢气都可以使用排水法

答案:D

本题解析:

A、高镒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二氧化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

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

C、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能降低水的硬度,蒸储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

D、02不溶溶于水,H2难溶于水,实验室收集02和H2都可以使用排水法,故正确.

答案:D

49、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能上下“动妁

浸有焦色石.房

取海的纬花

白灰石矢石

的尼龙率会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0、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Na+、AI3+、Cl-、SO42-

•B.Cu2+、Cl-、NO3-、OH-

•C.Ca2+、Na+、CO32-、N03-

•D.H+、SO42-,NO3-、F-

答案:A

本题解析:

A项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Cu2+可与0H-反应生成Cu(0H)2沉淀,

不能大量共存,B项不合题意;Ca2+可与CO32-反应生成CaCO3沉淀,C项不合题意;HF是弱酸,

H+和F-不能大量共存,D项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

51、在用C3H4(丙快)合成C5H802(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最

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的反应物是()。

A.CO和C02

B.H2和H20

C.H2和CO

D.CH30H和H2

答案:C

本题解析:

在“绿色化学工艺”中,最好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

为100%。用CH,(丙块)合成C,HQ,(2-甲基丙烯酸甲酯),要把一个CJL分子变成一个CsHQ?分子.还须增加

2个C原子、4个H原子、2个。原子。要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则原料中另外反应物中

C、H、。的原子个数比应为1:2:1,在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满足这个条件。

52、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2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2CHJCOOH+CaCO}^=Ca,+2CH1COO+CO11+H2O

•B.钠与水反应:Na+2lbO=Na'+2OH+H21

・C.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6H==2Ee'-+3H:*

•D.

2,

Ca(HCO,):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Ca+2HCOj+2OH=CaCOj!+COi+2H2O

答案:A

本题解析:

钠可水反应;2Na+2HQ=2Na・+20ir+H「.B项错误稀硫馥中加人铁粉:Fe+2H♦=

Fe"+Hj,C项错误Cu(HCO»:溶液中加入少的NaOH溶液:Ca〉+HCO、+OH=CaCO,+H。D项错误

53、在教学过程中。某化学教师为了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应使用()。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结果性评价

答案:B

本题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

价。它能用来及时了解某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因而可据此及

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故本题选B。

54、下列属于"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是()。

・A.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B.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C.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

交流

•D.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答案:A

本题解析:

B.D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C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

55、新课程强调的“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B.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达到要求,获得成功

・C.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D.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等

答案:B

本题解析:

"面向学生"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

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

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等。教师只有通过在实践中的全面贯彻,

这些理念才能得以落实。故本题选B。

56、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

•A.知识的启蒙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模块的选择性

•D.知识的多样性

答案:A

本题解析:

A项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性质。

57、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CCI4的密度比H20的大,可用于萃取Br2和12

・B.Si能与强碱反应,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C.CI0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杀菌消毒

・D.AI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性质与用途。

A项,CCI可用于萃取Br2和12,是因为Br2和12在CCI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CCI4

与水互不相溶,与CCI4和水的密度大小没有关系。

B项,硅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是因为其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与Si能与强碱反应没有

关系。

C项,CI0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D项,AI熔点高的物质作耐高温材料,则AI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I2O3是两性氧

化物无关。故本题选C。

58、下列关于探究学习与教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A.探究学习重过程,轻结论

•B.探究学习中仍需要教师的指导

・C.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探究教学

・D.只有实验教学才是探究教学

答案:B

本题解析:

探究教学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A选项错误。探究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但也

需要教师的引导,B选项正确。探究教学应该视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而定,不是唯一的教学方

法,C选项错误。做实验只是探究教学的一种方法,如小组辩论也是探究教学的形式,D选项错

误。

59、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在周

期表中位置上下相邻,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B.A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C.原子半径:A<B<C

・D.B的氧化物的熔点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

答案:C

本题解析:

8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则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根据它们的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在周期表中同主族,可知A、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A为C元

素、C为Si元素,A、B、C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则B为Mg元素。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为SiC,

为共价化合物,A项正确。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稳

定性越强,非金属性:C>Si,则A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B项正

确。A为C元素、B为Mg元素、C为Si元素,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

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为Mg>Si>C,即A<C<B,C项错误。A的最

高价氧化物为CO2,CO2为分子晶体,B的氧化物为MgO,Mg。为离子晶体,则B的氧化物的

熔点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D项正确。

60、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答案:A

本题解析:

新课程中,不必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故本题选A。

61、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三者均有

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故正确答案为D项。

6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的分储和煤的干馄都是物理变化

・B.油脂、淀粉、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D.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本题解析:

A.石油分储是分离几种不同沸点的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储是化学变化,

煤的干储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

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

合物,故B错误;

C.一些酯类物质具有水果香味,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是酯类,故C正确;

D.纤维素和淀粉的聚合度不同,分子式不同,因此不是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故选C.

63、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其结构简式如图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