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社会热点特色练3强国之策-深化改革与“一带一路”_第1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社会热点特色练3强国之策-深化改革与“一带一路”_第2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社会热点特色练3强国之策-深化改革与“一带一路”_第3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社会热点特色练3强国之策-深化改革与“一带一路”_第4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社会热点特色练3强国之策-深化改革与“一带一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热点3强国之策——深化改革与“一带一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模式”等,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中国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面认识中国工业化进程是理解“中国道路”的关键。新世纪,中国提出两个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举措。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80年,一位美国记者在北京发现“人民公社解体为家庭生产单位后”,“农民不但分了地,而且还把公社的其他资产也给分配了”。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农村地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中国外交逐步打开新局面C.中央政府实行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D.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1976年,安徽省委书记万里领导起草了“省委六条”,强调上级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实行按劳分配,允许生产队的社员种自留地,在当地集市出售自己的产品。“省委六条”()A.推广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彻底否定人民公社制度C.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公有制D.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3.1978年9月,肥西县山南镇黄花村决定试行“四定一奖一罚”。四定:定任务(每人承包1亩麦田、半亩油菜田),定上缴(麦子每亩上缴200斤、油菜籽每亩上缴100斤),定工分(每亩耕地记200个工分),定成本(每亩地生产成本5元)。一奖:超产100斤奖励60斤。一罚:减产全赔。“四定一奖一罚”()A.掀起了农业互助合作的高潮B.废除了人民公社管理模式C.推动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分离D.开启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4.为了防止过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1981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做工和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通知》,要求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就地适当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这表明()A.农村体制改革释放出了大量劳动力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启动C.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还十分严峻D.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无法实现5.中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推行企业利润留成制度,80年代进行利税改革和承包经营责任制,90年代时,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反映出中国()A.现代企业制度完全建立B.彻底扫除企业发展障碍C.私营国营企业同步发展D.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6.1984年,被称为改革开放“企业承包第一人”的马胜利毛遂自荐承包石家庄造纸厂,率先在国有企业打破“铁饭碗、铁工资”制度,使造纸厂迅速扭亏为盈。在全国近千家企业“求承包”的呼声下,1987年,马胜利承包全国一百家亏损造纸厂,组建“中国马胜利纸业集团”。据此可知,其承包()A.适应了计划经济需求B.体现了企业改革方向C.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7.下列资料可以用来说明新时期中国()1981年年底全国的个体户首次突破了100万户1982~1985年全国城乡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171.4万户1999年年底全国“草根个体”共3160万户A.自主创业人数逐年增加B.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建立C.经济体制转型明显加快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从我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下放一部分权力,调动企业、干部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逐步解决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这一决策()A.明确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推动了农村改革的深化C.释放出中国企业改革的信号D.推动了中国所有制变革9.1985年起,中国投资主体发生明显变化,国家投资占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下降,集体单位和个人投资上升。各地方及企业自筹投资、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已成为主要的投资资金来源。这主要得益于()A.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对外开放战略稳步推进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10.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11.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框架下,中国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条件优惠的融资,同时也对这些国家开放市场,为其提供一种强有力的新动能和创造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截至2019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794.7亿美元。这反映出()A.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趋于公正合理B.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C.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任重而道远D.“亚投行”推动各国经济发展加速12.近年来,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行,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建设和成立“亚投行”等方式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这说明()A.中国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合作B.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C.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答题区]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材料三“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2017年3月《南方周末》(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40年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以“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型国际关系“新”在何处?中国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外,在全球治理方面还倡导何种方案?(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分别对中国、世界产生的影响。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的铁路干线。1899年,清政府应允比利时国家铁路公司承办汴洛铁路。1909年,汴洛铁路全线竣工。1912年,北洋政府与比利时签定《陇秦豫海铁路借款合同》,决定以汴洛铁路为基础向东西方向修筑陇海铁路。1953年,陇海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运输快速发展,尤其是2008年京津高铁的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铁时代,高铁建设突飞猛进。2021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万公里,占铁路营业里程的26.67%,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居世界第一位。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高铁作为中国制造的“名片”已经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在俄罗斯、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国家屡有斩获。未来中国高铁,不仅能有力带动世界经济增长,而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整理自中国高铁网、国家统计局资料材料提供了近现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概貌,从中得出一个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社会热点3强国之策——深化改革与“一带一路”1.A根据材料“1980年,人民公社解体为家庭生产单位后”“农民不但分了地,而且还把公社的其他资产也给分配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单位,农民有了土地的自主经营权,分析可知,此时期农村地区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中国外交,排除B项;1960年中国政府提出的八字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但与材料现象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2.D“省委六条”尊重生产队自主权,按劳分配,允许社员种自留地,在当地集市出售自己的产品,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充分考虑了农村的生产实际,D项正确;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76年,家庭联产承包制还未确立,排除A项;“省委六条”依然承认生产队存在,给生产队定额,并未彻底否定人民公社制度,排除B项;“省委六条”强调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并未公开违背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C项。故选D项。3.C由材料中可以得出,是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包产到户,土地所有权仍是公有制,经营权是农户承包个体经营,C项正确;A项是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A项;B项是在80年代,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对外开放,排除D项。故选C项。4.A1980年代初,国务院发布通知,要求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就地适当安置剩余劳动力,表明农村体制改革提高了生产力,释放出了大量劳动力,A项正确;1981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已开始,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并非农村就业形势的严峻,排除C项;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无法实现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5.D依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末推行企业利润留成制度,80年代进行利税改革和承包经营责任制,90年代时,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可以看出,我国的改革在不断地深化,D项正确;“完全”建立表述说法错误绝对,排除A项;“彻底扫除”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不能看出“同步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6.C根据材料可知,马胜利承包国有企业,率先在国有企业打破“铁饭碗、铁工资”制度,使造纸厂迅速扭亏为盈,说明其承包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C项正确;马胜利承包国有企业与计划经济不符,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体现其承包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排除B项;此时还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7.D根据材料可知,从1981年年底到1999年年底,个体户数量不断增加,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排除B项;材料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8.C根据材料“从我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下放一部分权力,调动企业、干部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逐步解决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可知,这一决策主要针对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释放出中国企业改革的信号,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C项正确;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农村改革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决策释放出中国企业改革的信号,未体现所有制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9.B从材料中可以看到,1985年起,中国投资主体发生明显变化,由国家投资下降,集体单位、个人投资、外资上升。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展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项正确;1992年才提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目标,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投资,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D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待业保险”制度是一种覆盖范围仅限于国营企业且保障层次很低的失业救济制度,仅仅是为了解决失业者最基本的生活困难,实行“失业保险”制度表明我国已能实事求是地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现象,摆脱了旧有观念的束缚,依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寻找多种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使失业保险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可见思想解放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D项正确;并不是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是国家对失业现象的界定变了,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且“已经”的说法夸大了,排除C项。故选D项。11.B根据“中国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条件优惠的融资,同时也对这些国家开放市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794.7亿美元”可以看出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出“亚投行”推动各国经济发展加速,排除D项。故选B项。12.C依据材料“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可以看出,中国在以自己的努力发展惠及世界,C项正确;“周边国家”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也涉及有发达国家,排除B项;材料不能看出当今的时代主题,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1)重大决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新”在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步伐;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措施。(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对世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重大决策:根据材料“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及所学知识可得,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及所学知识可得,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根据材料“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及所学知识可得,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新:根据材料“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及所学知识可得,新型国际关系“新”在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方案: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中国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外,在全球治理方面还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3)对中国:本小问相对较为开放,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及所学知识可得,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步伐,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措施(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对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一带一路”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其他言之有理亦可)14.答案:示例一:认识:国家独立是中国现代交通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论述: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没有独立。1881年,为解决洋务运动中民用工业的运输问题,在英国人的帮助下,中国人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事业的诞生。洋务运动虽然开启了交通近代化,但是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现独立自主。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综上,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才使得中国现代交通建设迅速发展。示例二:认识:现代交通的发展显示中国力量正日益复兴。论述:古代中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四大发明、儒家文化等通过繁荣的海陆交通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但是到了近代,在西方侵略的冲击下,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家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力量黯淡无光,交通建设停滞落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快车道,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重回榜首,在经历多轮提速后,中国铁路迈入高铁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