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初中)》真题1.【单项选择题】教师告诉学生,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通过作品表现豁达的心境,建议学生搜集这类作品阅读。下列不适合的是()。A.柳宗元《小石潭记》B.苏轼《记承天寺夜游》C.欧阳修《醉翁亭记》D.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小石潭记》描写的幽冷凄苦的景色反衬出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记承天寺夜游》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的生动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醉翁亭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答谢中书书》通过描写山川的自然之美、勃勃生机,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2.【单项选择题】在古代诗歌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含有“菊花”意象的诗句,下列适合的是()。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C.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A项,出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B项,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C项,出自贺铸的《芳心苦·杨柳回塘》;D项,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A、D两项均为含有梅花意象的诗句,C项为含有荷花意象的诗句,B项为含有菊花意象的诗句。3.【单项选择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后,准备向学生推荐一部科幻小说,下面作品适合的是()。A.刘慈欣《三体》B.叶圣陶《稻草人》C.大仲马《三个火枪手》D.丹尼尔·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A项,《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系列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B项,叶圣陶的《稻草人》为童话集;C项,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为浪漫主义小说,非科幻小说;D项,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长篇历险小说。4.【单项选择题】教学《茶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剧本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下列例子合适的是()。A.只有这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B.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C.老大爷。您外边蹓蹓吧!后院里,人家正在说和事呢,没人买您的东西!D.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A项是秦仲义在解释开工厂的原因,B项是秦仲义在说开工厂的准备。A、B两项均不含潜台词。C项是茶馆伙计李三阻拦卖小物件的老人的话。也不含潜台词。D项是王利发说的,表面意思是说秦仲义照顾他,不会让他去挑着茶壶到街上卖热茶,潜台词是秦仲义是长辈,不会为难他,会心疼他这个晚辈,所以是不会卖掉房子做其他营生的。5.【单项选择题】教师指导学生品味《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分析句中数量词的“对比”的表达效果,请学生再补充一例加深体会,下列合适的是()。A.一曲新词酒一杯B.一片孤城万仞山C.两个黄鹂鸣翠柳D.夜来城外一尺雪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B项,用“一片”形容孤城,用“万仞”形容山,“一”和“万”对比,更显出城之小、城之孤。A、C、D三项中的数量词均不含有对比的表达效果。6.【单项选择题】教师安排学生分组梳理表达交流中的尊称与谦称,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敬辞类:家父、高邻谦辞类:拙作、贤弟B.敬辞类:愚见、久仰谦辞类:垂问、见教C.敬辞类:惠存、斧正谦辞类:高见、寒舍D.敬辞类:奉送、令尊谦辞类:鄙人、舍弟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A项中的“家父”是谦辞,“贤弟”是敬辞;B项中的“愚见”是谦辞;C项中的“高见”是敬辞。7.【单项选择题】学习鲁彦的《听潮》,教师讲解“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中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并补充其他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适合的是()。A.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宗璞《紫藤萝瀑布》)B.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曹文轩《孤独之旅》)C.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D.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鲁迅《社戏》)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题干画线句子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声音是听觉,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是视觉,例句是听觉向视觉的转移;A项的香气为嗅觉,淡紫色为视觉,“香气似乎是像淡紫色的”是由嗅觉到视觉的转移。8.【单项选择题】某教师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一观点感受颇深,下列感受不恰当的是()。A.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B.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C.要注重学生对语文材料解读的模式化D.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部分,关于“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内容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应“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C项“模式化”说法错误。9.【单项选择题】某教师要求学生将作业收集、整理到成长记录袋中,下列对该评价方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成长记录袋更加强调呈现学生的学习结果B.成长记录袋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定量评价C.使用成长记录袋可方便教师对学生的监控D.使用成长记录袋可以改善评价单一的问题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成长记录袋里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状况等各个方面的成长状况,可全面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而非单纯地评价成绩。它还改变了单一评价状况,属于一种描述性的定性评价。所以A、B、C三项说法均错误,当选D项。10.【单项选择题】某教材《木兰诗》一课中配有四幅插图,下列对编者意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帮助学生借助插图梳理叙事顺序B.帮助学生借助插图再现重点场景C.诗与画对照,有助于体会乐府诗的特点D.诗与画相映成趣,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四张邮票展现了木兰从军的过程,形象生动,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叙事顺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C项所说“乐府诗的特点”并无明显体现,C项说法有误。11.【单项选择题】阅读《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师:下面来检查昨天学的几个字。我听说班里好多同学字写得很好。我想请4位同学上来默写。(请4人到黑板前,每人默写一个字:帽、瞎、抛、韭)师:我很欣赏这个字(给“瞎”字加了一个圈儿),“抛”字写得更好,“韭”也不错(边说边画圈儿),“帽”字写错了吧?生:错了。师:好,请你来重写一个。(学生板书)师:字写得真好啊。大家注意“帽”(师板书)上面部分再宽一点,里面的两横谁都不靠。知道这个字念什么吗?生:日(yuē)。师:不是“日”,也不是“日”,因为这两横是不靠的。这个字念冃(mào),“帽”字是象形字(画帽子);后来加个“目”,因为帽子戴在眼睛上面,成了会意字;后来为什么加“巾”字旁呢?古人扎头巾,最早“帽”专指头上的头巾,再后来一演变,所有的帽子都用这个字来表示了。这个字有意思吧?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不仅“帽”字这样写,还有我们学过的课文《少年王冕》的“冕”字,上面写成“冃”,“冕”就是帽子的意思,“卫冕冠军”,也是这个“冕”。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通过考证字源渗透了汉字的文化意蕴B.检查学生默写意在强调汉字的综合运用C.大量讲解构字法知识符合识字教学建议D.讲解“帽”字时举出的例子不够恰当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题干中的教师讲“帽”字的时候讲到了字的来源并且提到了每个字都是一个故事,涉及汉字文化的相关内容。12.【单项选择题】阅读《土地的誓言》教学叙事的片段,按要求答题。教学的第五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感受。学生发言非常踊跃,从父辈到自己,从抗战到现实,角度多样,情感真挚。学生发出了共同的心声:牢记国耻,发奋图强,为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而努力学习。第六个环节为课堂小结,全班齐唱国歌,表达爱国情感。雄壮高昂的国歌在教室中回荡,学生们高亢的歌声,激动的面庞,展示着他们振奋的内心。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第五个环节渗透了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理念B.第六个环节营造的情境增强了学生情感的共鸣C.两个环节表明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钻研课文内容D.两个环节说明教师具备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题干的两个环节属于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其环节设置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升华。而非钻研课文内容。13.【单项选择题】阅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师:以前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现在没有一只鸟,没有一条溪,成了荒凉的痛苦的罗布泊,成了恐怖的罗布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师:这么多同学举手啊,请大家畅所欲言。(师示意学生发言)生:因为人们盲目用水。生:因为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师:(插话)“也”字很重要,它强调了一个因果关系。生:因为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核心句:“四盲”像个吸水鬼)师:(指着板书上的“吸水鬼”)我们平常听到的都是“吸血鬼”。这里为什么不说“吸血鬼”而说“吸水鬼”?生:因为“四盲”指用水、截水、引水、抽水,都跟水有关,所以是吸水鬼。师:好,“盲”是指盲目,那么“盲目”又是什么意思?生:(众)“盲目”就是没有目的,不考虑后果,只注重眼前。师:大家说得好,“盲目”与上文中的哪个词相照应?生:(齐)“任意”。师:文中又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这“巨大”到底有多大?书里告诉了我们,大家找一找。生:“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分析重点词语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B.呈现出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C.解读核心句有利于学生掌握文本理解的方法D.最后一个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方法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首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不涉及说明方法;其次,教师是为了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吸水鬼”的“巨大”而设置了最后一个问题。故D项说法错误。14.【单项选择题】阅读《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教研论文的片段,按要求答题。故事漂流是一项语文交流活动,具体做法有:(1)拟出故事开篇。由语文年级组编制一个故事的开头,也可以从最近故事报刊中选取一个开头,或者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故事开头。如果是选用的故事,教师需集体加工修改,以保证选用故事适合活动的需要。(2)确定漂流顺序。开篇拟出后,语文教师还要集体讨论故事漂流的顺序,可按照班级序号来进行。保证每个班级都轮到不同的次序。(3)明确漂流步骤。第一个班在接到拟定的故事开篇后,可分组讨论,各组编出后续故事,派代表进行讲述。接着全班讨论,根据故事的可信度、合理性,与故事开篇的吻合度,特别是故事讲述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评出最佳漂流故事。最后,选出“最佳漂流故事”小组到下一个班级讲述故事。(4)汇编漂流故事。将各班编制的故事汇编成册,印发给学生。也可将每个班的故事录音剪辑后,在校广播站播放,最后师生共同评出全年级最佳漂流故事。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活动阻碍学生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B.该活动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C.该活动为学生创造了真实具体的交际语境D.该活动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题干“故事漂流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编拟故事并进行讲述,要求全班再讨论后,重点结合故事讲述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评选出最佳漂流故事,并在校广播站播放各班故事录音,体现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锻炼,故A项说法错误。“故事漂流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共同协作完成的,体现出了师生互动与交流,故B项说法错误。语文年级组编制故事开头,从最近的故事报刊中选取开头,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故事开头等拟写故事开篇的方式,以及要求学生班内讨论,到下一个班级讲述故事,都体现出了教学活动中真实具体的交际语境的创造,故C项说法正确。题干口语交际教学活动重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故D项说法错误。15.【单项选择题】阅读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活动方案的片段,按要求答题。(1)伯乐相马:请每位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马”头饰,轮流上场陈述其造型特点及喜爱缘由。(2)一马当先:学习小组汇报“汉语汉字中的马”专题研究成果,讲解“马”字历史演变过程及书法艺术中“马”的多种书写形式,小组竞赛说说含“马”字的成语含义及情感色彩。(3)龙马精神:学习小组展示“文学作品中的马”专题研究成果。(4)马到成功:学习小组交流“历史传说中的马”专题研究成果;开展题为“伯乐和千里马谁更重要”的小辩论。(5)走马观花:学生介绍与马有关的艺术品和艺术家,欣赏雕塑和绘画中的马。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起始环节展示作品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B.整体活动设计未能体现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C.专题研究中的历史传说没有脱离语文学习的范畴D.多种活动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题干活动设计包括手工制作、“马”的演变、成语、历史故事、文学作品、辩论、赏析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的设计,联系了历史、美术等其他学科知识,综合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体现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16.【教学设计题】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题。郦道元《三峡》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研讨与练习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二、解释下列词语重岩叠嶂夏水襄陵乘奔御风素湍绿潭绝嗽飞漱清荣峻茂三、阅读下列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单元介绍本单元选入的是描绘自然山水的古诗文。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从“阅读文言文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的角度谈谈你对《三峡》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答案解析】对于本篇课文的教学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注重朗读。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准停顿,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感受文言文韵律优美的特点。其次,注重积累。积累如“阙”等通假字,“虽”“奔”等重点文言词汇。最后,涵泳品味,感悟这篇短文富有的诗情画意,意味隽永。应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泳体会,获得美的享受。这一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做扩展联想,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是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欣赏之情,他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但其中所表现表现的情感与内涵,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以此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17.【教学设计题】根据上述资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答案解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解释关键词汇、句子,积累文言词句;整合感受,理解三峡的景色特征,领略三峡多姿多彩的诗意美;品味语句,欣赏多样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摇曳多姿的文笔美。过程与方法:学会用诵读体验法、词句推敲法欣赏文章,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融情于景的方法,提高古文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展开联想,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体会作品意境,在反复朗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设计依据:(1)教学目标的设立要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立.并完成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2)文言文教学理解文意是基础,学生要理解文意,必须对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有所理解、掌握,《三峡》选自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文言文学习,这个年级的学生对文言词汇、句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所以在这里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进一步升级,将“正确解释关键词汇、句子,积累文言词句;整合感受,理解三峡的景色特征,领略三峡多姿多彩的诗意美;品味语句,欣赏多样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摇曳多姿的文笔美”作为了知识与能力目标。(3)文言文教学应当突出诵读法在疏通文意,理解感情上的作用,郦道元的文笔也像三峡那样美得多姿多彩:点面结合、正侧相衬、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俯仰生辉……而这一切,都值得我们通过反复诵读、词句推敲,深度对话加以揣摩、学习、体会。因此,我将“学会用诵读体验法、词句推敲法欣赏文章,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融情于景的方法。提高古文鉴赏能力”作为过程与方法目标。(4)文言文教学在促使学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审美意境和审美情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三峡》所在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三峡》为我们展现了三峡多姿多彩的“诗意美”,包含了作者对三峡深深的赞美,所以我将“展开联想,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体会作品意境,在反复朗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8.【教学设计题】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答案解析】《三峡》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1.“以学为主”,主要方法是创设情境、变换角色、模拟体验等。2.“以读为线”,多样化的朗读和细致的品读是主要读法。教学过程:(多媒体出示三峡风光图片)一、趣味导入导入语{上课之前。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姓郦,“美丽”的“丽”加右耳,名字叫“道元”。你可不要惊讶啊,“我”可是从遥远的北魏穿越而来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啊。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我的一篇山水记(板书课题),一起重游三峡,一起去领略1500年前三峡的美丽风光。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重游任务吧。二、明确目标:(PPT展示)过渡:人说,三分文章七分读。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我”的文章,由于时间久远,有一些字词的读音古今有一些变化,大家一定要注意啊。哪位同学愿意通过朗读来为大家展示一下我的文章?(一生读,一生评)三、解读文本1.个别范读正字音2.听读齐读明节奏3.边读边议通文意4.精读细读赏美景过渡:峡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既是写峡,那必然会写到山和水。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请男生大声地齐读一二段,女生美美地齐读三、四段。(配乐)其实,我们可以类比一下:我们说人有性格,其实“山水如人”,山水也有性格。那么,一、二段的山水有哪些性格特点呢?引导:好,大家齐读一、二段,读出山的雄壮,水的奔放(生齐读)。指导:凶险迅疾的水流应该读出那种激烈的感觉。第一部分写静态的山,就可以读得平缓。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春冬景色的特点。预设:俊逸、秀丽、清幽个别读:读出感叹“良多趣味”引导:那么,最后一段写了深秋时降霜的早晨,这一段的描写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呢?预设:凄凉、凄婉小结:你不觉得“我”老郦笔下的三峡,简直就是一位奇男子吗?他既有山的雄奇,又有盛夏的奔放和热情,春冬的清悠与俊逸,秋日的凄婉与忧伤,这一切,构成了它丰满而多姿多态的诗意性格。(板书:诗意美)5.品读悟读析手法引导: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也曾到过三峡,他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眼前有景遗不得,道元作文在上头。”余秋雨在他的《三峡》一文中这样写道:“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那么,郦道元《三峡》中的这几句话到底好在哪里,竟让余秋雨如此喟叹?(点拨: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自由交流:“写得好,用了手法.写出了。”预设: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俯仰生辉、对比夸张……小结:如果说音乐家是用声音来表现美,摄影家是用画面来表现美,我们语文则是用语言来表现美的。你看,“我”郦道元仅仅用了155字,不但把三峡多姿多彩的诗意美表现得如此精准,其摇曳多姿的文笔美也非同凡响。“我”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应该当之无愧吧!四、尝试背诵引导:郦道元不仅以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而且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那雄奇的山峦,流动的江河,仿佛都是有生命的。下面,让我们循序渐进地试背全文,进一步感受三峡的诗意美和作者的文笔美。结语:和同学们在一起很快乐,不过,“我”还得穿越回去,回到“我”的北魏去,同学们如果想念“我”的话,不妨拿起“我”的文章,多读多背,那就是对“我”莫大的安慰了。再见!19.【案例分析题】阅读八年级课文《中国石拱桥》的两个教学环节,完成第下面题。环节一:启发思考教师:展示赵州桥的图片(出示PPT1),要求学生先不看课文,说清楚图上所示的大拱与四个小拱的位置关系。学生发言:“大拱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的两边的上面共有四个小拱。”“桥身的左右两边有两个小拱。”“大拱的两端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的两端的上面各有两个小拱。”根据学生所述.教师一一在黑板上描绘其形.可是没有一种能与PPT1图片相符合。教师示意学生看书:“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继而师生一起讨论句中的“肩”与“各”为什么用得准确……环节二:比较阅读学生活动:精读有关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段落,找出能说明这两座桥具有中国石拱桥所有特点的句子,并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出示PPT2。教师提问: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而不是一个呢?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赵州桥和卢沟桥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赵州桥是“独拱”桥,卢沟桥是“联拱”桥;文中介绍赵州桥侧重结构特点,卢沟桥侧重艺术和历史价值。这样说明更加全面,说服力更强。问题:(1)评析“环节一”中PPT1展示赵州桥图片的作用。(10分)(2)评析“环节二”中教师最后提出问题的目的。(10分)【答案解析】(1)导入课文需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为课文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基础,该教师使用赵州桥图片导入课文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教师不让学生看书,而是先出示图片让学生形容赵州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思考赵州桥的特点,然后再通过文本的比对验证自己的了解,具有趣味性,也能增强阅读印象。(2)教学设问要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同时也要具备有效性,帮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环节二最后提问“为什么作者选择卢沟桥和赵州桥举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和独特价值,即赵舟桥是独拱桥,卢沟桥是联拱桥,文中介绍赵州桥侧重结构特点,卢沟桥侧重艺术和历史价值,进而把握本文的说明特点。教师通过这一设问,不仅解决了教学重点,而且利于学生把握作者的说明手法。20.【案例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成本控制试题及答案
- 应急日常考试题及答案
- 民间工艺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试题及答案
- 教学反思与课程设置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植物肉面试题及答案
- 智能汽车技术未来方向试题及答案
- 搬迁可行性分析报告
- 明确定位2025年土木工程师考试目标设定试题及答案
- 求职笔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 电池技术的可持续性研究试题及答案
- 经皮球囊扩瓣术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查房
- 202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
- 高级农艺工试题及答案
- T-SHJ X062-2023 电动重型卡车换电站及换电车辆技术要求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章节重难点举一反三 专题7.1 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大题型】(原卷版+解析)
- 慢性肝病的综合管理教学设计
- 山东省汽车维修工时定额(T-SDAMTIA 0001-2023)
- 《小型局域网组建》课件
-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 焦虑抑郁患者护理课件
- 施工场地治安管理计划和突发治安事件紧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