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上天气与气候课时作业、单元试卷_第1页
初中地理七上天气与气候课时作业、单元试卷_第2页
初中地理七上天气与气候课时作业、单元试卷_第3页
初中地理七上天气与气候课时作业、单元试卷_第4页
初中地理七上天气与气候课时作业、单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一、单元基本情况单元情况单元信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各课时名称课时1:《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课时2:《多变的天气》(第二课时)课时3:《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课时4:《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课时5:《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课时6:《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课时7:《世界的气候》(第二课时)二、课时作业、单元试卷单元目标设计表单元目标序号单元目标描述水平层级CDL07010301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应用CDL0701030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知道CDL0701030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理解CDL07010304能够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理解应用CDL07010305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理解应用CDL07010306能够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理解应用CDL07010307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理解应用CDL07010308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理解应用CDL07010309能够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应用CDL070103010能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理解应用三、课时作业、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分析(一)课时作业题目属性分析1.课时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题目序号对应单元目标序号题目类型题目难度水平层级预计完成时间(分钟)题目来源Z0101CDL07010301选择题较低理解1引用Z0102CDL07010302选择题中等应用2引用Z0103CDL07010302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Z0104CDL07010302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Z0105CDL07010302选择题中等知道1引用Z0106CDL07010302选择题中等理解1引用Z0201CDL07010303选择题较低理解1引用Z0202CDL07010303选择题较低应用1改编Z0203CDL07010303选择题中等理解1改编Z0204CDL07010303选择题较低理解1引用Z0205CDL07010303选择题较低应用1引用Z0206CDL07010301选择题较低理解1引用Z0301CDL07010304选择题中等知道1改编Z0302CDL07010304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Z0303CDL07010304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Z0304CDL07010304选择题中等知道应用2引用Z0305CDL07010304选择题中等应用2改编Z0306CDL07010304选择题中等应用2改编Z0401CDL07010305选择题中等理解2引用Z0402CDL07010305选择题较高理解1引用Z0403CDL07010305选择题中等应用2引用Z0404CDL07010305选择题中等应用2引用Z0405CDL07010305选择题中等理解2引用Z0406CDL07010305解答题中等应用4改编Z0501CDL07010306选择题较低理解1引用Z0502CDL07010306CDL07010307选择题中等理解2引用Z0503CDL07010306CDL07010307选择题较高应用2引用Z0504CDL07010307选择题较低理解1引用Z0505CDL07010306CDL07010307选择题较低应用2引用Z0506CDL07010307解答题中等理解应用3改编Z0601CDL07010308选择题较低应用1引用Z0602CDL07010308选择题较低理解应用1引用Z0603CDL07010308选择题较高理解应用2改编Z0604CDL07010308选择题中等理解应用1引用Z0605CDL07010308解答题中等理解应用2改编Z0606CDL07010308解答题较高理解应用3引用Z0701CDL07010309选择题较低理解1改编Z0702CDL07010309选择题中等理解应用1改编Z0703CDL07010309CDL070103010选择题中等理解2引用Z0704CDL07010308CDL07010309选择题中等理解应用2引用Z0705CDL07010309CDL070103010解答题中等应用4改编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表不同课时题量不同单元目标题量不同水平层级题量不同题目类型数量不同题目难度数量不同题目来源数量预计完成总时间(分钟)016CDL070103012理解24选择题46较低18改编19026CDL070103025应用24解答题9中等30引用3666036CDL070103035知道7较高7046CDL070103047056CDL070103056066CDL070103064075CDL070103076CDL0701030814CDL070103096CDL0701030102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单元试卷题目属性汇总表题目序号对应单元目标序号题目类型题目难度水平层级预计完成时间(分钟)题目来源S0001CDL07010301CDL07010302CDL07010303选择题较低理解应用1.5引用S0002CDL07010302CDL07010303选择题较低知道应用1改编S0003CDL07010304CDL07010309选择题中等理解应用1引用S0004CDL07010308CDL07010309CDL07010310选择题中等理解应用2改编S0005CDL07010308选择题中等理解应用1.5引用S0006CDL07010310选择题较低应用1改编S0007CDL07010308CDL07010309选择题较高理解应用2引用S0008CDL07010304CDL07010307CDL07010308选择题中等理解应用1.5改编S0009CDL07010308CDL07010309选择题较低理解应用2引用S0010CDL07010309选择题简单应用1改编S0011CDL07010309选择题中等应用1引用S0012CDL07010307选择题较高知道应用1引用S0013CDL07010305CDL07010306CDL07010308CDL07010309解答题较高理解应用4改编S0014CDL07010306CDL07010308解答题中等理解应用4引用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表不同单元目标题量不同水平层级题量不同题目类型题量不同题目难度题量不同题目来源题量预计完成总时间(分钟)单元目标题量水平层级题量题型题量难度题量来源题量CDL070103011知道2选择题24较低7改编1425CDL070103022理解9解答题6中等15引用16CDL070103032应用14较高8CDL070103042CDL070103051CDL070103062CDL070103073CDL070103088CDL070103097CDL0701030102四、课时作业[第一课时]《天气与气候》(第一课时)Z0101.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者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Z0102.读德州7天天气预报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多云为主,5月28日和6月1日晴B.最高气温是37℃,出现在周日中午12时C.空气质量以优为主,周五气温日较差最大D.以南风为主,天气预报中,表示南风四级据气象台预报,洛阳市某日天气状况:晴转多云,西北风6级,气温-2~9°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Z0103.下列天气符号,能正确表示洛阳当天天气状况的是()A. B. C. D.Z0104.当日的风力与风向表现为()A. B. C. D.2020年12月10日~12日上午,由于偏西风弱冷空气作用,空气扩散条件较差,山西省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存在中至重度污染过程,影响范围包括太原、阳泉、晋中、临汾、晋城、运城等城市,首要污染物为PM2.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Z0105.受污染物的影响,山西省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可能会出现的天气是()A. B. C. D.Z0106.这种天气状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A.道路湿滑不利于出行 B.气温低注意防寒保暖C.空气污染不利户外活动 D.狂风暴雨影响海上作业[第二课时]《天气与气候》(第二课时)Z0201.“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我市,气温下降6~10℃,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的是()A.工业生产B.人们生活C.交通运输 D.旅游读长沙市2021年1月18〜22日空气质量指数与天气状况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时间1月18日1月19日1月20日1月21日1月22日空气质量指数1272091597659天气状况阴转多云1〜10°C东南风1〜2级阴转多云-4〜6℃东北风1〜2级多云-2〜6℃西风2〜3级晴0〜8℃西风6级晴-2〜12℃西风3〜4级Z0202.长沙市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一天是()A.1月19日 B.1月20日 C.1月21日 D.1月22日Z0203.对长沙市空气质量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天气是()A. B. C. D.“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Z020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A.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 B.海平面下降C.淹没沿海低地 D.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Z0205.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A.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 B.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 D.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Z0206.18世纪以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有人预言:再过20年,北冰洋将成为北水洋,只剩下水,无情之水。科学家预测,按现今温室化速度,乞力马扎罗的雪将在十几年后消逝。丹麦哥本哈根,在被称作“拯救人类最后机会”的世界气候大会上,一位斐济女代表在演讲现场失声痛哭,因为她的家乡--那个以碧海蓝天、洁白沙滩和妩媚棕榈树著称的岛国,已经四面楚歌、摇摇欲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图118世纪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图材料二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它要求企业推进节能减排,进行科技创新;倡导公众实践低碳生活方式,改变那些浪费资源、能源的消费行为。(1)造成全球气温升高的因素主要因素是:_______A.沙漠面积扩大B.人口增长过快C.森林面积扩大D.二氧化碳增多(2)18世纪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逐渐_______。(3)你认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人为原因有哪些?(至少列举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全球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至少列举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你是一个低碳生活的体验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至少列举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课时]《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Z0301:下表为郑州某气象站观测的某一天的气温状况,请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计算当天的气温日较差可能为()A.10℃ B.16℃ C.9℃ D.15℃Z0302:读某地气候资料表,请问该地气温年较差是()A.15℃ B.16℃ C.17℃ D.18℃Z0303:汉中市12月1日天气预报:晴,气温5℃-10℃,其中5℃大概出现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A.凌晨 B.日出前后 C.日落前后 D.早晨8时Z0304:读“某地某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回答各题。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3-1713192427252218125四位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A.AB.B C.CD.D2.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A.1月B.7月 C.8月D.2月3.根据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该地位于()A.北半球陆地B.南半球陆地C.北半球海洋 D.南半球海洋Z0305:郑州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完成“探究水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模拟实验,得出实验数据如图。读图完成下列题。1.实验数据中缺了夜晚沙温度,你认为夜晚沙的温度最有可能是()A.24℃B.12℃C.21℃D.26℃2.该实验原理可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A.炎热的夏季,孩子们喜欢到游泳池游泳B.暑假期间,小明的爸爸带他去山上避暑C.冬季海南三亚气温高,哈尔滨气候寒冷 D.暑假期间,小聪喜欢早上帮父母干农活Z0306:读下方的我国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与成都相比,拉萨()A.日均温更高 B.正午气温更高C.气温日较差更大 D.气温变化曲线起伏更小2.成都和拉萨的纬度位置接近,造成上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经度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海拔高度[第四课时]《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Z040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世界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A.青藏高原区 B.温带内陆地区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A.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逐渐降低B.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C.从中纬度地区向低、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D.从低、高纬度地区向中纬度地区逐渐降低Z0402:读下图,甲、乙两点位于同一纬度,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此图为()A.北半球夏季等温线图 B.北半球冬季等温线图C.南半球冬季等温线图 D.南半球夏季等温线图Z0403:如图为北极地区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图中粗黑线为7月份10℃等温线。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7月份10℃等温线自欧洲开始,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穿过欧洲、北美洲、亚洲B.7月份10℃等温线在海洋上位置靠南,说明此时同纬度海洋气温比陆地低 C.7月份10℃等温线以北地区均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D.7月份10℃等温线以北地区目前环境没有受到任何污染Z0404:读5°S左右某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甲地年平均气温为27℃,则丙地年平均气温大致在()A.9℃ B.18℃ C.27℃ D.36℃2.山脉东坡自然景观自下而上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影响不同B.纬度位置不同C.海拔高度不同 D.距海远近不同Z0405:到了天寒地冻的冬天,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人们需要“避寒”。一般认为月均温10~22℃地区最适合避寒,读“北半球1月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如图5),完成1-2题。图51.北半球1月适宜避寒区主要位于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高山带2.赤道附近不适宜避寒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过高 B.都是海洋、没有陆地C.海拔高、气温过低 D.降水量少、气候干旱Z0406: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完成下列各题。DD1.热带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以上,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以下,全球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2.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C.地形 D.洋流3.受海陆性质的影响,同纬度地带,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高。4.南半球20℃等温线大致与线重合,穿过洲、洲和洲。5.图中A、B、C三地相比,气温变化最大的地区是地,判断依据是。6.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中的D半岛是,该半岛上的人们头上缠着头巾,身着白色长袍,你认为这种服饰文化的形成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石油资源B.气候特点C.审美情趣D.种族冲突[第五课时]《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Z0501: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的依据是()A.降水的力度大小B.单位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C.一个月内降水量的总和大小D.一周内降水量的总和大小Z050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已知A点的温度为18℃,那么B点的温度约为()A.24℃B.12℃C.21℃ D.9℃2.一般来讲,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A.P地B.Q地C.M地 D.N地Z0503:读“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mm)逐月累计折线图”(逐月累计:连同以前月份的数目合并计算),回答下面小题。3.该地区降水特征是()A.年降水量少于400mmB.降水年际变化大C.冬季干燥D.夏季多雨4.如果该地区位于我国,该城市可能是()A.西宁B.上海C.石家庄D.哈尔滨Z0504:以下关于世界降水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少,内陆地区降水多C.澳大利亚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D.世界各地降水分布均匀Z0505.读四地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图(图S-3-6),完成下题。1.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新加坡 B.北京C.伦敦 D.罗马2.北京的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属于()A.全年多雨 B.夏季多雨C.冬季多雨 D.全年少雨:Z0506: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区的降水量在____毫米以上,乙地区的降水量比丙地区的降水量____(多或少),丙地区的降水量比丁地区的降水量(多或少)。2..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纬度相当,但北京的降水量远远大于乌鲁木齐,主要原因是。3.从图中可以发现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应该是洲。4.位于印度东北部的,平均年降水量11500毫米,被称为“雨极”。[第六课时]《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Z0601:下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气候类型都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Z0602:读“亚欧大陆图”,判断下列气候类型从A→B→C→D的组合正确的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Z0603:某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观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和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下图为甲、乙、丙三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三个气象观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2)该气候类型,有可能分布在下列哪个地区()A.澳大利亚东南沿海 B.撒哈拉以南非洲 C.中南半岛 D.地中海沿岸Z0604:读亚欧大陆局部轮廓图,回答下列题。图中四地,位于“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属于常年干旱少雨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Z0605:4.学会阅读和分析气候资料图是学习地理基本技能之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甲图,A地所示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特殊纬线)附近地区。(2)读乙图,图中①②③④中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有________(填序号)。(3)结合乙图④地冷热和干湿的状况,归纳该地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0606:下面图甲表示位于北纬30°~60°的大陆部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B、C、D、E五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2)图乙是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将其序号与甲图中代表气候类型的字母对应起来: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第七课时]《世界的气候》(第二课时)Z0701:下列诗句不是反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的是()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D.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Z0702::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1)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是()A.越来越厚 B.厚薄交替变化C.越来越薄 D.没有变化(2)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影响墙壁厚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Z0703:赤道雪山指的是在赤道附近的山,例如乞力马扎罗山和肯尼亚山,山顶终年积雪。(1)赤道雪山的形成与哪一影响因素有关?()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人类活动 D.地形地势(2)科学家认为赤道雪山会消失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A.海平面上升淹没雪山 B.赤道雪山海拔降低 C.全球变暖,冰川融化 D.气候干燥降水减少(3)为了保护赤道雪山,可行的措施有()①积极开发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③植树造林④利用南北极冰川降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Z0704:读甲图(世界气候分布图)和乙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气候类型与地区搭配正确的是()A.A---① B.B---② C.③---C D.④---D(2)⑤地区虽然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同一个纬度,但两地气温在同一季节却出现了20℃的温差。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Z0705:18世纪以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有人预言:再过20年,北冰洋将成为北水洋,只剩下水,无情之水。科学家预测,按现今温室化速度,乞力马扎罗的雪将在十几年后消逝。丹麦哥本哈根,在被称作“拯救人类最后机会”的世界气候大会上,一位斐济女代表在演讲现场失声痛哭,因为她的家乡--那个以碧海蓝天、洁白沙滩和妩媚棕榈树著称的岛国,已经四面楚歌、摇摇欲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图118世纪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图材料二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它要求企业推进节能减排,进行科技创新;倡导公众实践低碳生活方式,改变那些浪费资源、能源的消费行为。(1)造成全球气温升高的因素主要因素是:_______沙漠面积扩大B.人口增长过快C.森林面积扩大D.二氧化碳增多(2)你认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人为原因有哪些?(至少列举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球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至少列举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面对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至少列举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单元试卷一、单选题S0001.2020年12月10日~12日上午,由于偏西风弱冷空气作用,空气扩散条件较差,山西省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存在中至重度污染过程,影响范围包括太原、阳泉、晋中、临汾、晋城、运城等城市,首要污染物为PM2.5。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受污染物的影响,山西省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可能会出现的天气是()A. B. C. D.(2)这种天气状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A.道路湿滑不利于出行 B.气温低注意防寒保暖C.空气污染不利户外活动 D.狂风暴雨影响海上作业(3)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者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4)“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我市,气温下降6~10℃,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的是()A.工业生产B.人们生活C.交通运输 D.旅游S0002.读郑州市2021年1月18〜22日空气质量指数与天气状况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时间1月18日1月19日1月20日1月21日1月22日空气质量指数1272091597659天气状况阴转多云1〜10°C东南风1〜2级阴转多云-4〜6℃东北风1〜2级多云-2〜6℃西风2〜3级晴0〜8℃西风6级晴-2〜12℃西风3〜4级(1)郑州市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一天是()A.1月19日 B.1月20日 C.1月21日 D.1月22日(2)对郑州市空气质量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天气是()A. B. C. D.S0003.读下方的我国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题。(1)与成都相比,拉萨()A.日均温更高B.正午气温更高C.气温日较差更大D.气温变化曲线起伏更小(2)成都和拉萨的纬度位置接近,造成上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经度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海拔高度S0004.读亚欧大陆局部轮廓图,回答下列题。(1)图中四地,位于“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属于常年干旱少雨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图中,代表④地气候类型的是()A.B.C.D.(3)③处传统民居的特点可能是()A.墙薄、窗大,通风散热 B.双层竹楼,通风防潮 C.开挖窑洞,就地取材 D.墙厚、窗小,隔热防寒(4)③④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D.人类活动S0005.读“美洲地区图”(下图),完成下列小题。(1)南、北美洲的洲界①是()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马六甲海峡 D.土耳其海峡(2)下列地点位于热带雨林区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3)在甲地能看到的独特自然景观是()A.金色的沙漠 B.成群的企鹅 C.成片的椰林 D.午夜的太阳S0006.“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B.海平面下降C.淹没沿海低地D.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2)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A.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 B.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 D.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S0007.读某大洲局部地区地形和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小题。(1)下列关于A、B两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为地中海气候B.B地为热带沙漠气候C.A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B地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2)造成A、B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S0008.读“某城市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题。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252422181487912172123降水量(mm)8154572951021159780473310(1)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2)该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的地区在 ()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B.阿拉伯半岛C.亚欧大陆东岸 D.地中海沿岸S0009.读甲图(世界气候分布图)和乙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气候类型与地区搭配正确的是()A.A---① B.B---②C.③---C D.④---D(2)⑤地区虽然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同一个纬度,但两地气温在同一季节却出现了20℃的温差。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S0010.“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表达了哪一因素对气候的影响()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S0011.我国有“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记载,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性质不同 B.气候条件不同C.地形类型不同 D.市场需求不同S0012.气候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地终年炎热干燥 B.丙地终年高温多雨C.丁地夏季盛行西北风 D.四地纬度相同,气候类型相同二、综合题S0013.下图为某岛地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岛地处南、北半球中的______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__带。(2)甲地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甲、乙两地的气温特点是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